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刊 2006年第20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刊特稿]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牛庆国
[诗人档案] 
  子川:开启日常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的诗歌........子 川
  新作展示:诗九首...................子 川
  子川创作年表
  读子川...................苏 童 叶兆言等
  子川:凝重的中年写作.................吴思敬
[原创新作] 
  土豆长在土里(组诗).................田 禾
  青海诗抄(组诗)...................白 垩
  小谣曲(节选)....................麦 克
  怀念(组诗).....................勇 康
  诗五首........................殷龙龙
  诗六首........................唐不遇
  看见(组诗).....................星 汉
  灵魂里的最美(组诗).................李保平
  天涯情思(组诗)...................张文斌
[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 
  欣慰的记忆......................何 来
  过去的一切虽然遥远……................江一郎
[新星四人行] 
  回忆中的桐花(组诗).................琬 琦
  相遇与离开(组诗)..................木 木
  醒来的记忆(组诗)..................冰 儿
  乡路(组诗).....................杨大力
[诗人随笔] 
  从人文视角看诗人的社会责任..............丘树宏
  麦积山石窟笔记....................叶 梓
[新译界] 
  温德尔·贝里诗选...................张 蕾
[点击百家] 
  铸钢厂的黄昏(外二首)................乙 一
  季节皱起眉头(组诗选四)...............李丹平
  从七楼阳台看雪(外一首)...............秦巴子
  璀璨的九月......................谢文欣
  就在这里安个家吧(外一首)..............楚天舒
  在旧镇........................简清枝
  南山暖(外一首)...................黄志萍
  音乐之声(外一首)..................枫 叶
  阳光悄悄从脚下溜走了(外一首)............远 洲
  一场飘入黄昏的雪(外一首)..............路 华
  关东三宝(三首)...................马海洋
  行走的大海(外一首).................姜 桦
  我抱着你的外衣(外一首)...............屏 子
  秋天.........................干海兵
  埙..........................陈 曦
  天池.........................张敏华
  草叶上的露珠.....................罗 箫
  蜜蜂,另一种爱的方式.................赵兴高
  大山中独自唱歌的人(外一首).............李志明
  我山冲里的家(二首).................剑 方
  卵石,卵石滩.....................鹤 矾
2006…12…2 18:29:36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坐看云起时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846
积分:1045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8日第 2 楼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牛庆国 
    两万五千里的麦浪 
   
  走在红军走过的路上 
  想象着红军的背影 
  就以为红军是一片麦浪 
  在中国最饥饿的年代 
  从南到北 
  一路前仆后继 汹涌澎湃 
  看看头顶风起云涌的天空 
  听听麦芒在山坡上拼着刺刀 
  种子落入泥土的声音 
  经久不息 
  两万五千里的麦浪 
  像一根粗糙的腰带 
  把一个民族的瘦腰束紧 
   
  当年 走在麦浪最前面的 
  是一位高个子诗人 
  他终于把麦浪走成了一首诗 
  题目就叫《长征》 
  如今 我模仿着他走路的姿势 
  一路走来 
  走到了他曾经念叨过多次 
  却始终没有去过的会宁城 
   
  站在当年的西津门前 
  披一身1936年的月光 
  潮起潮落的风声 
  便通过小城曲折的街道 
  涌向起伏不定的原野 
   
  想到那位诗人 
  在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 
  把一张脆裂的报纸 
  攥出麦子成熟时的脆响 
  想到麦浪涌过 
  当年的一个穷孩子 
  从苦难中抬起头来 
  关山一片苍茫 
   
  此时 正是深秋 
  西北风在山头上疾走着 
  山坳中的会宁 
  到处弥漫着麦香 
  农家场院里的麦垛 
  一座座都像纪念塔 
   
  那年 红军从山梁上走过 
   
  1936年 我的父亲 
  他不知道中国 
  到底发生了多大的事情 
  因为那年他才两岁 
  他必须被我奶奶用一根羊毛绳 
  一头拴在枕头上 
  一头拴住他的一条小腿 
  在我家的炕头上 摸爬滚打 
  他不知道夏日的电闪雷鸣 
  和炮火连天的战争 
  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他的饥饿 他的惊恐 
  以及他的啼哭 
  多么微不足道 
  甚至连我奶奶都已忘记 
   
  那时 我奶奶在我家对面的山坡上 
  赤着那双曾被缠过 
  后来又被放开的大脚 
  跪在松软的泥土里 
  拔着最后一片荞麦 
  她说那年 她看见红军 
  从我们的山梁上走过 
  那么多的人 
  那么多的枪 
  那么多她听不懂的方言 
  她说她躲在荞麦中间 
  红军肯定把她当成一束荞麦了 
  说时一脸荞麦花的灿烂 
  其实我有时也会把奶奶 
  当成我家坡地上的一束荞麦 
  特别是她年轻的时候 
   
  奶奶后来告诉我 
  她看见那么大的红旗 
  像结婚时才能见到的大红被面 
  她为她这个比喻满意了多年 
  因为多年后她在电视上看到 
  去世了的大人物们身上 
  就盖着新做的红旗 
  像被面 
  奶奶偶尔想起的遗憾 
  是我的爷爷去世时 
  没能盖上一面红旗 
  她说会宁过红军那年 
  作为脚夫的我爷爷和我大爷 
  赶着8匹骡子 
  行走于兰州和定西 
  走着走着就遇上了红军 
  据说是我大爷把8匹骡子卖给了红军 
  还让我爷爷当了几天向导 
  反正我爷爷回来时手里只握着一根鞭子 
  至于卖了多少银元 我大爷不说 
  但我奶奶说我爷爷一个没要 
  爷爷在红旗下走了那么多的路 
  奶奶就觉得爷爷该有一面红旗 
  几年前 奶奶去世了 
   
  我在给她的祭文中写道 
  1936年 
  她见过红军 
  所以 她一生热爱红旗 
   
  与水有关的故事 
   
  这是一支喉咙冒烟的队伍 
  这是一支嘴唇裂血的队伍 
  今夜 谁给他们一碗凉水 
  谁就是他们的亲人 
  然而 这是在黄土高原的深处 
  这是在滴水贵如油的一片土地上 
  一位头发白得像面碗一样的老人 
  守着半桶浑浊的泉水 
  仿佛守着她后半生的生命 
  然而 她还是把这半桶水 
  送给了这支干透膛的队伍 
  而且还取出一小罐蜂蜜 
  让部队带上 
  半桶水就已经够了 
  够他们走到会宁城了 
  当然还有那一小罐蜂蜜 
  让每个人抬起头 
  就会感到今夜的星星 
  都是一小块冰糖 
  队伍走远了 
  老人提着空空的木桶 
  去山脚下的泉边 
  等候 
  等候一点点比时间还慢的水 
  滴在空洞的木桶底上 
  至今 谁走在会宁 
  如果感到口渴 
  还能听到泉水打击木桶的声音 
  至今 那只盛过水的羊皮囊 
  静静地躺在纪念馆的展台上 
  像一只硕大的胃 
  轻轻一摇 
  仿佛还能听到里面的水声 
   
  两河口 岷县三十里铺 
   
  当朱德站在会宁县城 
  这家普通的小四合院里 
  听着大街上奔走的脚步 
  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 
  他又一次想起了懋功的泥泞山路 
  和两河口的倾盆大雨 
  还有风雨中摇曳的遍地鲜花 
   
  那是1935年的6月 
  低鸣的雷声中 
  身强力壮的张国焘 
  拥抱了穷书生样的毛泽东 
  他看见毛泽东的长发 
  掩住了张国焘的半张胖脸 
  那时 头顶的乌云 
  沉重得就要砸到地上 
   
  不久 毛泽东一拍桌子 
  那根敏感的指北针 
  晃悠了一下 
  就毅然指向北方 
  想象着毛泽东走远的背影 
  他追赶了整整一年 
  想起在岷县三十里铺 
  那急风暴雨般的争吵 
   
  那已是1936年9月的一个下午 
  那里已经离会宁不远 
  当他背着双手 
  在那座空旷的大庙里 
  走来走去的时候 
  仿佛雪山草地 
  又一次从他的身边 
  哗哗退去 
   
  那时 他从浓烈的香火味中 
  闻到了火药的气息 
  仿佛一不小心 
  这座偌大的庙就会被炸飞 
  忽然他转过身来 
  一拳砸在供桌上 
  好像砸在了一个人疼痛的关节上 
  桌上的马灯跳起来 
  又落下去 
  整座庙都摇晃了一下 
  庙里的神们 
  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 
  那时 张国焘就坐在供桌后面 
  像一尊神像 
  阴沉的脸庞 
  笼罩在自己吐出的烟雾中 
  但从庙门里望出去 
  岷县那天的天空 
  蓝得让人眩目 
  一缕白云 
  像川西看到的哈达 
  被秋天的双手捧着 
  向北飘去 
   
  那时外面正刮着南风 
  张国焘也擂了一下拳头 
  擂在朱德刚抬起手的地方 
  供桌吱呀呀打了一个趔趄 
  裂缝 
  至今历历在目 
   
  此刻 他已是在会宁 
  他不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 
  在保安窑洞里的对话 
  ——会宁 会宁 好地名啊 
  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 
  ——是啊 比两河口好多了 
  红军再也不会分道扬镳了 
  他们的朗朗笑声 
  已通过电波在会宁的上空 
  像鸽子样飞翔 
   
  朱德又忍不住喃喃自语 
  其实也没啥子了不得嘛 
  大街上欢呼会师的口号声 
  便又一次响起 
   
  跋 会宁大事记 从1936年开始 
   
  1936年的红军 
  他们疾风般奔走 
  山洪般欢呼 
       他们在会宁低矮的土墙 
  刷写标语 
  ——打日本 救中国 
  ——打蒋贼 救西北 
  ——打土豪 救穷人 
  但这些 
  都是我以后才知道的 
   
  1946年 
  红军已走了10年 
  红军的那些标语 
  才被抄写成传单 
  在会宁的大街小巷流传 
  小学老师和中学的学生 
  学着红军的样子 
  开始在各家各户演讲 
  那些传单 
  现在还能在档案馆里见到 
   
  1956年 
  在红军埋锅造饭的地方 
  会宁人用土坯建造锅炉 
  他们从乡下背来柴草 
  他们从椽檩中拔出钉子 
  他们像红军样高呼口号 
  准备大炼制造飞机大炮的钢铁 
  那么火红的岁月 
  只有我的父辈们才红红火火地赶上 
   
  1966年 
  当我像1936年的我父亲 
  被我母亲拴在炕上后 
  他们就一起去“革命”了 
  自己炼的钢铁做不了枪炮 
  就用木头做杆红缨枪 
  端在手里抖抖 
  还真有点“打土豪”的威风 
  在红军喊口号的地方喊口号 
  在红军刷标语的地方刷标语 
  沿着红军走过的省份 
  进行新的长征 
  能坐火车的上火车 
  能挤汽车的挤汽车 
  在会宁没见到毛主席的人们 
  跑到北京去看了回主席 
  后来毛主席还接见了两位会宁人 
  一位是县城的居民老大妈 
  一位是来自乡下的中学生 
   
  1976年 
  是我就要初中毕业的那年 
  一个秋雨连绵的夜里 
  我跟着沉默悲哀的人群 
  第一次走进红军开过联合会的地方 
  我在那里洒下两行眼泪 
  人生第一次学会三鞠躬 
  和默哀三分钟 
  那年毛主席去世 
   
  不久 我混在群情激昂的人海中 
  欢呼“打倒”欢呼“粉碎” 
  想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也就是这么人山人海 
   
  1986年 
  当年到过会宁的一些老红军 
  又一次来到会宁 
  他们在邓小平题写塔名的 
  红军会师纪念塔前合影 
  他们在红军骑兵冲过的会师门里 
  步履蹒跚着走了走 
  他们中的一个诗人写道 
  ——红旗猎猎耀古城 
  我在红旗下想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深情地握一握手 
  但被警察友好地挡了回来 
   
  这一年 我从广播里听到 
  会师门前的那条路叫会师路了 
  红军开联欢会的地方 
  建成红军会师纪念馆了 
  县城的居民都归会师镇管 
  新建的一所中学叫会师中学 
   
  这一年 会宁已有好多好多的孩子 
  考进了大学 
  红军会师的地方 
  现在成了教育名县 
  有人说这是当年红军在文庙大成殿里 
  没有为难孔老夫子的原因 
   
  这一年 有个叫郭富山的老人 
  把红军经过的一座荒山绿化了 
  他先是想为牺牲在会宁的红军 
  每人种一棵树 
   
  种够了 而且都活了 
  他就又想为到过会宁的红军 
  每人种一棵树 
  再后来 
  当他想为走过长征的所有红军 
  每人种一棵树时 
  他已老得种不动了 
  满山桃红李白的时节 
  他躺在一片浓阴下 
  希望有人为他种一棵树 
   
  1996年 
  我终于和红军相遇 
  在纪念馆里当一名讲解员 
  总把自己当成“红小鬼” 
   
  这一年 
  我和老红军们混得很熟 
  我给骑兵团的夏政委 
  讲他当年攻打会宁城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