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以致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大众对于范德比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感到不齿,但范德比本人却认为,他所建立的铁路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他的财富没有必要和众人分享;威廉 范德比更是直截了当:“社会大众应该怪的是他们自己。”
    在美国经济启蒙阶段,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章法可循,就像现在许多新兴国家的情况一样,几乎每过个几十年,就有一次金融风暴发生,人们抢着到银行去提领存款,而银行方面由于多数现金都已贷放出去而没有额外的资金来支应存户的挤兑,演变到后来银行倒闭,企业跟着没有现金支付款项,金融秩序随之崩溃,股票市场也跟着崩盘,债券市场因为发行公司无法兑现支付定期利息,而跟着崩溃,经济活动就此停顿下来。
    欧洲人可说是1873年美国经济大恐慌的主要受害者。金融事件频仍,使得美国人的信用扫地,就像现在许多俄罗斯的创业者一样声名狼藉。
    在1893年的经济恐慌中,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铁路公司倒闭。不过不管如何,经历经济恐慌存活下来的公司到现在仍活力无穷,拥有成千上万的员工为股东权益效力。想想看,20世纪初期世界地图上出现的国家至今已有一半从地图上消尖,但贺喜、桂格燕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杜邦公司(Du Pont } }波士顿银行(Bank of Boston)、美国烟草(American Tobacco)、美国钢铁(U S Steel),以及标准石油所衍生出的分支机构如艾克森(Exxon)、曲弗龙(Chevron)、摩比(Mobil),阿摩寇(Amoco)等,到今天仍蓬勃发展,历久弥坚。
令人望而生畏的垄断企业
    在20世纪初,许多迹象显示资本主义仍不够完美。一开始,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只要有好点子,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演变到后来社会资源却渐渐为一小撮人领导的庞大事业所寡占,这就是所谓的垄断事业。
    我们可以说垄断是除了希特勒以外,对美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如果你玩过大富翁游戏,你就知道垄断事业的可怕性。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想尽办法把所有的房地产都买下来,使所有过路的人都必须支付地主一大笔钱求宿一晚,胜利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所有人的钞票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在现实社会里,垄断事业就是这样,但是它的招式却更多样化,而不只发生在房地产而已。垄断的发生通常都是由一个大人物控制了相关产业的所有资源,进而拥有价格的控制权。比方在糕饼业只有一个公司供应面包饼干,所有顾客都必兴付出由该公司所订的价钱来买面包,否则一般人根本别想有面包饼干吃。而不管是在糕饼业、玩具业,或是航空业,如果有垄断发生,顾客就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其他的公司不是遭到合并,就是被整到没生意可做而关门大吉。
    前面所提到的一些贸易公司,如维吉尼亚公司或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就是这类垄断企业。他们的营业执照都是由欧洲国王所颁发的,因此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没有人可以和它们竞争。
    第一个发现垄断概念并了解其对社会的威胁的人,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 史密斯,他在《国富论》里就曾提出一个伟大的见解,即“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因为只要有人能够制造出更价廉物美的产品,其竞争者就不可能苟延残喘,因此,竞争可说是促使企业努力不懈改良产品的原动力,失去竞争任何公司也都将永远失去客户的信赖。
    19世纪中期美国经济正蓬勃发展时,社会上充满各种竞争态势。亚当 史密斯曾说,企业也许不喜欢竞争,但对社会而言却是好事一桩。事实的确如此,企业界对竞争确实避如蛇蝎,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必须因应竞争而不断改良产品,他们无不希望产品能够卖更高的价钱,而且是消费者非付出不可的代价,因此,他们想出如果能够使企业主齐聚一堂,大家商量好定价标准,那就不需彼此竞争了,而且最好能够形成策略联盟,如此组织力量将会更大。于是,尽管这是一种非法行为,一些大企业集团仍在1870及1880’年代陆续出现,以固定价格卖出所有类似商品。
    1880’年代初期。一个在洛克斐勒石油公司工作、名叫道得(S C T Dodd)的年轻律师想出了一个让这些集团游走法律边缘的方法,那就是设立一个信托公司(Trust,编按:在国内称为托拉斯),邀集所有相关的公司加入,以便于制订价格,
签订生意合作案,并且避免价格竞争,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合法的。
    这个主意马上引起洛克斐勒的兴趣,他集结了40家当时主要的石油公司,申请加入一个信托公司。由于洛克斐勒采取超低价格的竞争策略,许多公司慑于洛氏的强势作为不得不加入。
    虽然洛克斐勒的策略相当霸道,但是确实达到功效。不过那些被强行纳入的石油公司,后来改组成“标准石油信托公司”(Standard Oil Trust)与其竞争,
    一夜之间,标准石油变成世界上最大、最有力量的石油集团,并控制着大多数的石油井及90%的炼油厂,顾客必须付出相当高的成本购入石油,否则便无油可用了。
    这些独裁者后来开始转移目标至铁路事业上,强迫经营者以较低的运送费用来运载他们的石油,不遵守游戏规则的铁路公司便得冒着无生意可做的风险,因为90%的石油都是这些公司所提炼出来的。
    标准石油把其独占触角延伸到各个产业;洛克斐勒控制着油井及炼油厂。其他行业也开始有样学样,组织起信托公司,包括糖业信托、威士忌酒信托、棉花油信托、铅业信托、烟草信托等。先前提到的詹姆斯 杜克(James Duke)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共同组织了今天赫赫有名的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pany)。
    信托公司一时间形成企业风潮。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史威特兄弟火腿信托公司(Swift Brothers)、联合水果信托公司(United Fruit)那比斯可糕饼业信托。而没有组成信托的便另辟蹊径一一企业并购。并购成功的例子包括国际收成(International Harvester)、杜邦公司、安娜康达铜矿公司(Anaconda Copper)、钻石搭配公司(Diamond Matcher)及美国炼制公司(American Smelting and Refining)等。许多铁路公司也不落人后,采取并购的方式增强自己的实力,如范德比铁路(Vanderbilt roads)、宾州铁路(Pennsylvania Roads)、山丘铁路(Hill Roads)、哈里曼铁路(Harriman Lines)、库德铁路(Gould Roads)以及洛基岛铁路(Rock Island System)。当这些铁路公司发生财务危机,银行家摩根就出面帮忙重组,以渡过难关。
    摩根在华尔街以他的背心外套和高脚帽成为众所终目的人物,当时他把八家小型的钢铁厂组织起来,成立第一个超过10亿资产的大型企业—美国钢铁,至今它仍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厂。
    在1895-1904十年期间。因为信托的兴起及并购案的风行,美国的上市公司忽然少了三分之一,在一些主要的产业中,集团及信托组织有能力随意制定价格,甚至患意把他们的影响力扩散到其他的产业领域里。
反托拉斯行动的展开
    美国人眼见产业的竞争者逐渐消失,许多工业巨子所盖的夏季别墅比军队的营房还要大,反感也就越来越深。他们发现,这些巨无霸公司已能自由左右较小的公司,并强迫他们加入信托组织,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所有民生物品的价格总有一天会提高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国家财富分配不均,资本社会也会荡然无存。
    人们警觉到,这个已有一百二十五年历史的国家可能在一夕之间失去经济发展的远景,大家努力争取而来的经济自由,可能全部毁于信托集团之手。
    类似的丑闻层出不穷,一个名叫奥普顿 辛克来(Upton Sinclair)的作家撰文揭发了一家肉品包装公司贩售污染牛肉,一时之间许多记者便专注于揭发各类丑闻,一般人只有参加公会集团以求自保。但是,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信托事业一手包办,工人并没有太大的谈判筹码。
    不过,正义之声并没有全然断绝。许多工会、记者、法院,甚至政治人物都是致力于打击这类信托公司的要角,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美国人可能不会比当时的俄罗斯农民好多少,甚至可能引发一场类似俄国的农民革命。
    所幸的是,除了信托集团的那一小群贪婪之士,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甚至政府单位也加入打击垄断事业发展。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西门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但这些聪明的信托公司反应更快,另组了所谓的控股公司(Holding pany),并且转移至新泽西州发展。由于新泽西州在当时曾经通过一项法案。让许多希望成为信托集团的公司移转为控股公司,而毋需受联邦银行的限制让这些垄断集团如鱼得水,美国钢铁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到了1904年,美国最高法院再度出击——它使一个大铁路信托集团败诉,、那时的美国总统为泰迪 罗斯福(Teddy Roosevelt)起诉了44家主要的信托公司,泰迪 罗斯福是一个著名的露营家以及打猎好手,以酷爱户外活动著称,其最著名的一场胜仗是古巴的圣约翰山(San Juan Hill)一役,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打击垄断专家。1914年,美国国会再度通过了第二个打击托拉斯的法案——克莱顿法案(Clayton Act)。
    自从1911年标准石油瓦解后,许多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托拉斯亦逐渐分崩离析。政府也开始非常仔细地审核一些产业界的庞然大物,只要出现垄断集团,政府就会出面,使他们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小团体。因此,产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又再度恢复。最著名的例子包括爱科瓦铝矿公司(A1con)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甚至被强迫分解为八个小公司,马贝尔(Ma Bell)实验室成为母公司,执掌长途电话事业;其他7家小贝尔公司(Baby bell)则掌管地方性的电话事业。从此以后,电话价格一天比一天便宜,许多分偶的恋情也能够持续,这都归功于法院具前瞻性的裁定。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例子足以说明垄断事业瓦解对大众的好处。在该公司分裂成八个以前,员工达到100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美国人就有1人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今天,贝尔公司和7家小贝尔公司只雇用了60万个员工,但是电信业务量却足足增加了二倍。
    这种良性竞争促使电话公司必须注意成本控制以达成经济效益,当然,他们还得遵守职业道德,例如必须畅通偏远地区的电话线路,否则,许多住郊区的人们可能根本无法负担装接电话的成本。更值得庆幸的是,激烈的竞争使电话公司必须想尽办法减少人力支出,进而使我们的电话费能够降低。…
    大家都听过微软(Microsoft)这个名字,这是全球最著名且规模最大的软件公司。它曾经对外宣称有意并购另外一家大型的软件开发公司英特(Intel)。但却马上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因为这样的结合可能立刻造成另一个软件业的垄断。因此当微软获知政府的决定,便马上放弃该计划,因为它自忖没有人可以和位在华盛顿的反托拉斯机构唱反调的。
    唯一能够在反托拉斯法下幸存的机构就是美国棒球联盟组织(Major League Baseball)。这是美国政府特例处理下唯一的托拉斯机构,其政府主要是考虑到棒球运动算是一种全民运动,因此尽管许多球员怨声载道,并且还发动多次罢工行动,但是其特殊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






第二章 美国股市风云
    
在1884年,一位名叫查尔斯 亨利 道(Charles Henry Dow)的记者发明了一种方法,为那些热衷股票炒作的人提供一个观察市场的指标。他把11种当时最重要的上市股票组成一组,每天收盘后把它们的收盘价格拿来做一算术平均,登在报纸上一个叫“顾客午间信箱”的专栏里。
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由来
    最初,道氏发明的平均数值只是出于好奇的一种尝试,却没料到这个发明竟使他从此名留青史,这个指数后来正名为“道琼斯平均指数”Dow Jones Average;琼斯后成为道氏的新闻生意伙伴)。这个指数在1884年之后的100年成为美国股市的最主要指标,即使到现在,当有人询问最近市场如何,或是今天股价收盘指数的涨跌,指的通常就是道琼斯指数。
    最早道琼斯平均指数只包含9家铁路股,因为当时人们认为铁路是美国经济的最重要依归,而铁路股在华尔街所占的地位也非常崇高;1年后,道氏再创另一种指数,这次上榜的全是所谓的产业股,包含石油、天然气、炼油厂、煤矿厂、炼解厂等所有经济原料如钢铁、橡胶、燃料所不可或缺的类股,当时上榜的公司自然都是一时之选,就像今天微软或是沃尔百货(Wal…Mart)。不过如今存活下来的企业,大概只有奇异公司(General Electric)是一般人耳热能详的,其他如美国棉花油(American Cotton Oil)、芝加哥天然气(Chicago Gas)、雷斯立天然气(Laclede Gas)、全国铅业(National Lead)、田纳西媒铁公司(Tennessee Coal & Iran)或美国橡胶(U。 s。 Rubber)等已成过眼云烟。
    “股市无常”,对投资人而言这就是最好的一课。商场就像球场,赢球的球队和成功的企业一样,并不是永远都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居于领导地位的。往上攀爬的过程固然困难,但是保持领先其实更加不易,就像纽约扬塞球队(New York Yankees)在70年代不再风光一样,上述公司也出现同样状况,能像奇异公司那样历久不衰,是相当难得的例子。
    比较当初上榜的公司和今天道琼斯指数上30家公司,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在今天麦当劳赫然名列30家公司共中之一,一个汉堡公司竟然能名列美国30家最重要的产业公司,不仅教人感到纳闷,当然,麦当劳自有其重要性,才会被摆进去。但当初道氏在选择哪些公可被放入指数时,却未曾考虑将餐饮公司列入名单中。而可口可乐公司现在也在30家最重要公可的名单中,因为该公司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自然无法将之摒除在外。可口可乐在20年代刚崭露头角时没有人注意到它,令天却成为美国经济上的要角;1940年上市的迪斯尼公司今天也在30家公司之列,当道氏发明道琼斯指数的时候,迪斯尼还没画出第一只米老鼠呢!
    令天的道琼斯指数代表着美国企业已经从原始工业导向的经济体质,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性经济,美国人不再只依靠煤矿、钢铁那些粗重的重工业来维持经济的活力,当工厂以及煤铁逐渐在人们记忆里淡去之时,取而代之的是餐厅、银行、零售、娱乐业以及逐渐吃重的软件电脑业。
工业城的兴起与失败
    美国农业生产人口下降的幅度非常迅速。1920年后,许多人口逐渐迁入城市,主要系因大多数的商业活动及就业机会都集中在城市里,不少企业甚至干脆建立所谓的工业城,让这些离家在外的员工们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落地生根。例如美国钢铁建立盖瑞城(Gary Indiana)贺喜巧克力建立了贺喜城,这些城市当然和威利 汪卡(Willy Wonka)所描绘的姜汁面包及口香糖做房屋,棒棒糖做路灯的童话城市截然不同,但还是受到人们相当的喜爱。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包括座落在芝加哥郊区的普曼城(Pullman Illinoi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