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字文讲记-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这两句话是描述西京长安皇宫里面的建筑,向右通广内殿、往左达承明殿。上古时代没有高大的宫殿建筑,殷商的遗址上至今也没有发现瓦片,甚至禹王住的所谓宫室,也是半地穴式的,出入口有两级的土阶,屋顶都是茅草的,就是《诗经》中描写的〃茅茨土阶〃。直到战国时代的遗址上才发现了空心砖,还是用于墓穴,住人的房子还是用干打垒的土墙。
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营造宫殿,象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个月的阿房宫。汉朝的长安城里面有著名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曹植、曹子建的诗文里面,就有一篇赋专门描写建章宫多么的豪华。刘邦就住在长乐宫,未央宫是在公元200年的高祖七年,由丞相箫何主持修建的,营造得极为豪华。建章宫的规模更为庞大,殿宇楼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宫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仅东西两个观阙就有20多丈高。
《三辅黄图》这部汉朝的著作中就描写,〃建章宫中,西则广内殿〃,〃未央宫有承明殿〃。建章宫右通广内殿,未央宫往左去就是承明殿。古代东为右,西为左,上为南,下为北,与西洋地图相反。广内殿是皇帝收藏图书典籍的地方,承明殿是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
这几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文武百官上堂入殿,
帽子不停地转动,好像满天的星斗。
建章宫右面通向藏书的广内殿,
未央宫左面到达群臣聚集的承明殿。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既集坟典〃说的是广内殿,因为它是收藏图书的地方,收藏了古今的图书典籍。
〃亦聚群英〃说的是承明殿,承明殿既然是皇帝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所以承明殿里亦聚群英,文武百官、群英荟萃。
坟指的是三坟,典指的是五典。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坟的本义是指高大的土堆,不是说死人的坟头是坟。人死了埋在一个地方,要弄一个标记,防止以后再来扫墓找不到了,就在地上堆一个土堆,叫作坟头,但这并不是坟的本义。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才子,叫袁枚、袁子才,诗作得相当好。袁枚中过进士,做过两任知县,他把《红楼梦》里边描写的大观园,也就是南京隋织造的隋园买了下来,重新装修以后住在里面。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幅楹联。上联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下联是,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八索就是八卦,九丘是九洲的洲志。当时还有一位才子赵翼,也是很有名的诗人和史学家。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书到今生读已迟〃,这辈子再读书其实已经晚了,这辈子用的是上辈子读的书,你这辈子读的是给下辈子准备的。
赵翼看到了这幅对联,很不服气。三坟五典早已绝迹,孔老夫子都不一定读过。你袁枚口气太大了,得修理修理他。于是拿了自己的名帖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管家很客气地招待赵翼,并问有什么事。赵翼说我也没什么事,只是来借两部书看。管家问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就可以。袁枚回来听说此事,知道赵翼是来找麻烦的,赶快叫人把门口的对联摘了。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广内殿里面除了三坟五典以外,还有什么好东西呢?还有古玩字画的真迹,例如有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汉朝有一个叫杜度的人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怀素。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
除此之外,还有〃漆书壁经〃。漆书是在上古时期,笔墨都还没有出现以前,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大头小尾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学古编》里面解释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现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书笔,可见漆书既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书。《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书的古籍。
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的儒书都收缴上来;孔子的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想侵占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
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埋了儒生461个是事实,这又是李斯帮忙干的。那些儒生每每在下面指责他,他本来出身就不好,母亲又不太正经,这些人天天嚼舌头,最后把他逼急了,把这些人坑于山谷之中。至于焚书,他只是象征性地烧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堆放在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烽火连三月,所以李斯坑儒、项羽焚书。二人是罪魁祸首,秦始皇一直背黑锅。
到了汉惠帝刘盈当政,发现天下没儒学经典了。于是昭告天下,看谁还藏有儒家的经典。谁家敢藏,书是没有了,只能靠背诵的功夫默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名叫伏生的九十岁老头,他默写了整部《尚书》。以后把壁经里发现的《尚书》与他默写的《尚书》对比,一字都不差,可见古人背书的工夫真是一绝。一但爆发战争,书烧了;你没有背诵的功底,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四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这里既收藏了古今的名著典籍,
亦汇聚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
还有漆书的古籍,以及从孔府墙壁内发现的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上文说了广内殿,这里再说说承明殿。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府是聚集的意思,例如将国家的仓库叫做府库。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侠是夹的通假字,就是夹道欢迎的夹字。
〃槐卿〃是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都不同,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太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一句话就能将皇帝的意见否了,与今天的中顾委差不多。西汉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都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相当于丞相;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
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的正部长称尚书,副部长称侍郎。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这些公卿将相的待遇,都是异常的丰厚。简单地形容一下,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都有八个县那么大 ,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这里的八和千起形容词作用,不是数量词。
历史上根据功劳,受封地最多的是羊祜。羊祜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傅、征南大将军,是使西晋灭吴战争胜利的关键人物。羊祜一生清廉仁慈,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周济族人、奖励将士。他死后,武帝司马炎亲着孝服,痛哭流涕。羊祜如此大的功绩,封地不过五县。可见这里所说的〃户封八县〃是形容封地之多。
封是分封土地,即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王室成员和有功的臣子。封字在六书中属会意,从土、从寸,字象是植树于土上,以明疆界。周朝建立后开始分封建国,设立800诸侯国,秦时被废除,汉朝又开始封爵食邑。诸侯自己采邑内收缴的赋税,除了向天子进贡以外,均归自己调度,象上面说的羊祜就是食邑六千户。
给是配给、供给的意思,国家对有功勋的重臣,配以护卫的兵卒,类似现代首长家中的警卫人员。晋朝的大书法家卫瓘,因平蜀之功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尚书令,朝廷派给千兵。卫瓘的女儿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是王羲之学书法的老师。
如果将这四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宫廷内聚集着百官将相,
宫廷外候列着大夫公卿。
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之广的封地,
还有上千名的亲兵卫队。
高冠陪辇
这些将相公卿,个个都带着高高的官帽,陪伴着帝后的车辇。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挽为发髻,再用冠套住,不象后世的帽子将整个头顶都盖住。为了将冠固定住,冠的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
辇字是会意字;上边两夫下边一车,表示是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轻便的人力车叫辇,后世专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皇上坐的叫龙辇,皇后坐的叫凤辇。
驱毂振缨
古代的车轮是木制的,车轮的边框叫辋,中心的轴孔叫毂,连接辋和毂的木制轮条叫辐。《老子》说: 〃三十辐共一毂〃,毂就代表车轮子,驱毂就是驾车之义。
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护卫的人在右,又叫车右。战车就不同了,是御者居中,持弓箭的甲士居左,持长矛的甲士居右。
振是抖动、摇动的意思。缨有两重意义:一是系在颏下的冠带,如《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淳于髡仰天一笑,帽子带断了。古人乘车都是站在车厢里,叫作〃立乘〃,车马一跑起来,帽带就会随风摆动,所以叫做振缨。二是马的缰绳也叫缨,古人把请战叫做〃请缨一战〃,因此抖动马的缰绳也叫振缨。
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
陪着帝后的车辇出游,
车马驰驱,彩饰飘扬。
世禄侈富
古代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只要后代子孙没有违纪犯法,爵位没有被削去就可以世袭往替。禄是根据爵位的等级不同,政府予以的配给和补贴。
古代的俸和禄不是一个概念,俸是薪俸,相当于现代的工资、薪水,你得干活才有薪俸。禄是配给,相当于现代的福利,只要你有爵位或名分,不干活也有禄给。例如满清初期,只要你是满人,就可以每个月领一斗禄米、二吊铜钱,什么也不用干,像新西兰的毛利人一样,坐享福利。所以后代满人除了提笼架鸟,什么都不会做,爱即是害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侈是奢侈、豪华、奢靡过度;富是富足、财物殷实。这些人世代享受国家的供养,生活奢侈富足,无忧无虑。
战国以前,车马是连用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上古时代驾车就是御马,乘马就是乘车。驾是拉车的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是速度最快的车,所以有成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因帝王车驾出行都配有仪仗,逶迤可达数里,故非普通的一车一驾可比。
车驾肥轻
肥轻是肥马轻裘的简称,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孔子说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狐皮大衣,神气活现的。〃肥马轻裘〃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白居易有《秦中吟》诗十首,其中之一就题为《轻肥》。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子孙世代享受优厚的爵禄,
生活奢侈豪富。
车驾仪仗、肥马轻裘。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这些人世代享有如此丰厚的待遇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策功茂实。
策是文治,出谋划策;功是武功,上阵杀敌。因为这些将相公卿,都有文治武功,而且这些功绩都是既丰厚又真实。茂是茂盛丰厚,实是真实不虚。这些人的文治武功既多又实,所以才有如此好的待遇。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这样,死了以后还要勒碑刻铭,将他们的名讳事迹镌刻在金石之上,留传百世。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是往金属上刻字,二者不一样。
中国刻碑的历史始于西汉,汉以前没有碑,是往石头上刻字。故宫博物院保存有石鼓文,是战国时代镌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还有石柱文,那是镌刻在六棱石柱上的文字。刻铭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现存的有盘铭文、钟鼎文,都是青铜器上的篆字。故宫养心殿里有一幅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汤之盘铭,是商王成汤洗手用的浴盘上面刻的字,属于金铭。其它的钟鼎文是预先雕刻在范具上,再通过浇铸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属于金铭。
刻碑为什么又叫勒碑呢?勒是摹勒的简称,白板素碑的碑面先要以朱砂摹勒上石,然后才能镌刻。可以请人将碑文直接用朱砂笔摹写到碑面上,或者在碑文纸的背面用双勾法,即用朱砂笔勾勒出空心字形,再把碑文纸正面扣在碑面上,上面垫上若干层棉纸用石头慢慢地研磨,空心的朱砂字就印在石碑上了,然后才能用凿子镌刻。为什么要用朱砂摹勒呢?一则朱砂色泽鲜红、醒目;二则朱砂为矿物质,颗粒粗,写出的字不瘫软、不变形、不易脱落。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他们的文治武功卓著而真实,
不但被载入史册,且被镌刻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从这里开始举出一系列文臣武将的事例,说明他们策功茂实的经过,都是一段段感人的事迹,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戏文故事。
第一个出场的是太公姜子牙,他的事迹是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陕西宝鸡附近)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
姜尚,字子牙,是东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