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9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我又确实认识一位作曲家,他的夫人是位医生。她从不打搅他的构思,并且还由于他而对音乐、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珍惜他的才华,欣赏他的佳作。有一两回我们正谈话时,她不声不响地递给他小小一盅既有助于健康(他患有气管炎)而又无损于文思的药汁。他一饮而尽,她就悄悄地把空盅撤下,继续参加我们关于艺术的谈话。我坐在旁边不免有些羡慕。倘若他的夫人同样是位作曲家,他也就无此清福了。
因此,“同”之外,还有个配合问题。男女两位化学家生活在一起,如果各坐在餐桌一端,一个背元素,一个背公式,我看那种生活够枯燥乏味的了。反之,倘若化学家的夫人是位花腔女高音,化学家工作之余,欣赏一下青海民歌或威尔第的咏叹调,而歌唱家出于对四化的热情,也积极鼓励丈夫搞试验发明,他们很可能过得十分美满和谐。
因此,职业的同异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有无共同的语言、爱好和生活旨趣。
同也好,不同也好,相互谅解是家庭生活运转的润滑油。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最使不得!在俄罗斯小说里,每逢读到丈夫酒后痛打老婆时,就觉得尽管西欧的“骑士风”早已腐朽,流于形式,它毕竟还是一种潜在的制约。中国古代讲究夫妻“相敬如宾”,当然是封建士大夫的一套虚礼,但总比拽了头发没头没脑地乱揍要胜一筹。
写到这里,我记起一件好笑的事。30年代初期,一位同学的母亲是有名的女权运动家。同院有一对夫妇,男的酒后常打老婆。有一天他把女的打得鬼哭狼嚎,大嚷“救命”。那位女权运动家劝架不成,就愤然走两里路去报派出所。当她好容易硬把个警察拖来时,打架的夫妇早已熄了灯插上房门入寝了。她怎么敲也不开门。警察在外面大声质问那男人为什么打老婆,女的娇声娇气地替他回答说:“他没打我!”弄得警察埋怨起女权运动家来。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至理名言。
8.基础
盖房子要先打地基。遇到地震,有的房子立刻倒塌,有的屹然不动,这就看地基坚固的程度了。
感情的基础要比土建的地基来得复杂。王宝钏死守寒窑18年,那基础至少一半靠的是封建制度的闺范节烈。前些日子电视上演的《铁坦尼克号轮船沉沦记》中,船沉之前当船长宣布妇孺可以上救生艇时,一个女乘客拥抱着丈夫坚持跟他同归于尽,我看了觉得其情可感,但未必很理智。1957年一位女同志被一名很不懂政策的高级领导叫去,说:“要把你丈夫划为右派了。你离婚,就吸收你入党,不离,也给你戴上。”那位可敬的女同志回答说:“入党,我还不够资格;该戴,就请便吧。”这个答复我认为既表现了她的原则性,也表现了两人感情的基础。倘若有人出题要我画画人间最美丽的图画,这肯定应是其中的一幅。
1938年我曾在武昌珞珈山脚住过几个月。有时被大学里的朋友邀去吃饭。席间常遇到一位教授扶着他那双目失明的夫人来赴宴。他轻轻替她搬正了椅子,扶她坐下,然后一箸箸地替她夹菜。当时也想,倘若我是个画家,把那情景画下来多美!近两年住在天坛,每晨必看到一位穿绿裤的中年人可能是位复员军人,推了一部自己用木板钉成的轮椅,上面坐了一位下肢瘫痪的妇女。天坛的花,根据品种分作几个园子。他总是按季节把她推到月季、芍药或牡丹园里;自己麻烦些,却让这位失去行动自由的老伴儿仍能享受到鸟语花香的清福。近来在报端,时常读到男女一方因工伤事故而面部灼伤或失去手足、而另一方坚守婚约的美谈,我觉得感情的深浅与无私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这种可贵的感情只有在危急中才显示得出来。
“文革”期间,颇有几对夫妻是双双自尽的。这跟大西洋沉船时一道丧生者有相同的一面,但又不完全相同。那阵子我就偷偷买过几瓶敌敌畏,动过这种念头;幸而我有的是一位坚强的爱人。在那场浩劫中,她由于同戴红箍的顶撞,受的苦难要比我深重多了,并且也尝到了皮肉之苦。然而一个从不在乎营养的她,在牛棚里却通过看守人向家里索起多种维他命丸。一经发觉我那种怯懦的企图,她就断然制止。第一,她反问我:“咱们没有犯罪,凭什么死?”第二,她相信物极必反,恶者必不得好下场。她要我同她一道看看历史将会为歹徒做出的结论。
土建的地基靠钢骨水泥,感情的基础靠工作和患难。有人说地下党伪装夫妻的同志不许真地发生感情,我不信。再也没有比在敌人刀尖下并肩作战的战友更容易建立感情的了!今天,倘若一位青年发明家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在斗争中,如果一位女同志冒了一定的风险支持他,鼓励他,他们最终成为夫妻,我认为不但是极其自然的,而且基础必然是深厚的。这里不存在什么“甜蜜的折磨”,而是信任、尊重,对党、对国家、对四化共同的忠诚。这样的爱情,会赋予生命以力量和意义。在这样的地基建筑起的巨厦,它将经得起台风、旋风、龙卷风以至里氏八级的大地震。
Number:4519
Title:科学家与头脑
作者:寺田寅彦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人才》
Date:1981。10
Nation:日本
Translator:陈百海
一天,一位和我过从甚密的老科学家,给我讲了如下这番话。
人们常说:“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脑袋必须要聪明。”在某种意义上讲,的确是这样的。另一方面,“科学家的脑袋还必须笨”,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的。乍一看,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实际上,它表现出一个事物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为了不失去逻辑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在一片混乱中,不至于颠倒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是需要有正确而又缜密的头脑的。处在众说纷纭,可能性交织的叉路口时,为了不把应该选择的道路弄错,必须具有洞察未来的内察能力和直观能力的。在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脑袋确实要聪明。
可是,要想从平常被人认为是极普通明了的事物中,从那些就连平常所说的脑袋笨的人也容易明白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议的疑点,问个为什么,并极力要阐明其原委,这对科学教育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缺之不可的。在这点上,科学家必须是比普通脑袋笨的人更显得脑袋不开窍的乡下佬和死心眼的人。
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地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处,可是他们恐怕会遗漏观赏路旁或叉道上的重要东西。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一直缓步在后,往往毫不费力地把那珍宝拾在手中。
脑袋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敏于推测,可以纵观路途上所有的难关险阻。至少也是有这种预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伤自己进取的勇气。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笼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易持乐观态度。即使是遇到难关,他也会格外地努力,脱出困境。这是因为无论如何也闯不过的难关是极为罕见的缘故。
脑袋聪明的人,恐怕会过于信任自己的脑力。其结果,当自然显示给我们的现象与自己想的不一致的时候,大概就会这样想:是不是自然错了?另外,当出现了与自己所想象的相同的结果时,恐怕会把这件要紧的事忘掉反复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结果,是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偶然产生的呢?
脑袋笨的人往往特别努力地去做被脑袋聪明的人一开始就断定行不通的尝试。好容易才明白了那事做不成的时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并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线索。这些线索也是那些一开始就不敢进行尝试的人无法接触到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愚昧者、能率低的人的工作史。
脑袋聪明的人适合做批评家,却难成为见诸行动的人。一切举动行为里都伴随着危险。怕受伤的人成不了木匠。怕失败的人成不了科学家。科学就是在脑袋笨、不怕死的人的尸体上筑成的宫殿。也是血河之畔开着鲜花的花园。关连着自身的利害,脑袋聪明的人是很难成为战士的。
脑袋聪明的人容易着眼于别人工作上的缺点。别人的工作自然就显得拙劣。这样常会陷入高人一等的错觉之中。这样一来,其结果是上进心松弛,很快这个人也就滞步不前了。对于脑袋笨的人来说,别人的工作总是显得卓越出色。同时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自己也似乎可以做得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进心。
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成为人之师,却成不了科学家。觉悟到人的脑力是有限的,把愚笨、赤裸裸的自身抛在大自然面前,又决心只是倾听大自然的直接教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家。正是因为如此,不能成为科学家的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言而喻,这是绝对需要正确严谨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
这就是说,脑袋要笨,同时,脑袋还要聪明。不充分认识到这一事实,常常会阻碍科学正常进步的。这是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进行慎重的反省和观察的。
(原载《人才》1981年第10期,本刊有删节)
Number:4520
Title:发挥艺术创造力的十二点建议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沈凡
1.看看坏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博物馆的后厅里充满着19世纪的客厅作品,在你的住宅区的超级市场也有许多廉价艺术品,这些作品对你的教益是你无法想象的。如果你不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究竟好在哪儿,这些坏的艺术作品常常会给你提供一些线索。
2.读些参考书。每天在睡觉前读几节《大英百科全书》或是字典中的几条定义。是增加你的一般知识的有效方法。请记住:几乎所有真正有艺术创造力的人,都曾经努力扩大他们的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
3.访问工艺品商店。它聚集了文具店、五金店、炊事用具商店的那种魔术般的感染力,它的那些商品的巧妙布局常常会展现出许多你从未想过的作品题材。
4.找一篇你从未读过的短篇小说,读完第一段,然后试着自己接下去把小说写完。写完后,再返回来读原小说的其余部分。你会发现你的文学想象力比你预料的要大得多。
5.重新安排你的日常生活。把那些原来不相连的事物安排在一起晚会上不常在一起的人们,午餐中不放在一起吃的食物,房间里的物品,以及每天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些变动,你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有趣的组合。
6.抬头看看你每天经过的那些建筑物。对于那些我们认为非常熟识的建筑物,却很少有人能描述一下它们的第二层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沿着你通常去商店、学校或办公室的路线再走一次,沿途仔细观察整个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它们的第一层。
7.玩一玩连字游戏。让你的朋友先说一个字,你马上补一个字。接着你的朋友也补一个字,然后又轮到你补。把这些字都写下来。等双方都补了十个字(或词)后,互相猜猜是什么线索使对方联想到了他说出的那些字。
8.创造一门自己的课程。如果有一个莎士比亚剧团到你的城市来,买一张戏票,在去看演出以前,仔细读一遍带注解的莎士比亚的剧本。同样,在去听一个音乐会以前,先把其他乐团演奏的这些曲子的录音听一遍。当你亲临音乐会时,把这个乐团的演奏与其它乐团的演奏加以比较,不是比较演奏技巧,而是想一想这位指挥或独唱家想通过音乐“说”出什么。不管是听歌剧还是听音乐录音,都应当事先读一下歌剧剧本或音乐说明,因为在演出过程中,如果你的精力集中在弄懂演出的内容上,那你是无法进行思考的。相反,你应当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体会音乐上。
9.少睡觉,多躺着思考。静静地躺着是非常养神的,在这些大脑平静的时刻,你的潜意识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异常活跃。你可以漫不经心地看着某些使人安祥的景物:白色的云彩,龙飞凤舞的书法,一道道帆布上的油彩,风格鲜明的东方地毯,绿色的植物,或金色的阳光。
10.认识一些比你大得多或小得多的人,并和他们不断地保持友谊。孩子和老人的那些宝贵的洞察力常常被我们忽略,而这种洞察力常常可以激起更大的艺术创造力。
11.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事物。用望远镜或者放大镜重新观察和发现你周围的环境或事物,从一个高建筑物上观察你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将特别有益。我们是谁?我们正在做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只有过于破碎和内向的认识。换一个角度看待它们,会使我们有一个更新和更广的认识。
12.随时准备好。在灵感降临时,不要让你的铅笔还未削好,或者你找不到空白录音带,或者你缺少颜料,或者你忙得脱不开身。随时随地组织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论灵感何时降临,你都能够从容应付!
Number:4521
Title:偶然的机会意外的发现
作者:艾·阿西莫夫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科学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唐恩光祝君明
世界上,有些科学家是在偶然的机会之中得到了重要而又意外的发现。
公元前3世纪,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受命在不损坏皇冠的前提下,鉴定出皇冠是否用纯金制成。他用了很多时间,一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一天,他跑到一家公共浴室去洗澡,当他的身体慢慢沉入澡盆时,盆内的水不断溢出盆外。他灵感一动,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竟一丝不挂地冲出浴室,奔回实验室去。他终于运用物体排水的原理,找到了鉴定金皇冠的好办法。
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舒宾在助手们的协助下,正在做化学实验,他的贤妻严格规定他不准把难闻的化学品擅自带进厨房。有一天,他妻子外出购物,舒宾溜进厨房,不小心把一些化学混合物在厨房里洒了一地。惊慌之中,他随手抓起妻子的围裙,把乱七八糟的东西擦干净了。然后,他为了不被妻子发现,又把围裙拿到火炉上去烘干。天晓得!围裙让火一烘就一下子不见了。原来,硝酸混合剂和围裙上的纤维素结合在一起,就自然产生了一种崭新的物质硝化纤维素,或称硝化棉。这种物质如果控制得当,就可以代替战场上的火药。
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哥德依尔绞尽脑汁,想把天然形态的橡胶变成实用的东西,橡胶在天然形态时遇热变得柔软和胶粘,遇冷则僵硬和脆弱。哥德依尔整天把硫磺和橡胶一起加热,想改变它的形态。1839年,他无意中把这种混合物洒在炉子上,奇迹出现了!混合液变成了一种既干燥又柔韧的物体。他把炉子上的混合物小心翼翼地剥下来,惊奇地发现它已经变成了梦寐以求的东西。炉子表面的额外热量,使他发现了橡胶硫化这一重要规律。
化学家如果在和一种新化学物质打交道时,他该经常洗手,但这一点往往被忽视。1879年,美国化学家雷姆逊的学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