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7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些邻居和那所别墅,在他醒来后,却又想不起来曾在那里见过。格赖斯伍德20岁时,到住在英国另一个地方的亲戚家中做客。一天,当亲戚领着格赖斯伍德到一个邻居家去串门时,格赖斯伍德震惊了:“这不就是我常在梦中见到的那所别墅吗!”在女主人带着格赖斯伍德逐屋参观时,格赖斯伍德能在进入每间房间前一一说出它们的建筑细节。他甚至还能指着粉刷得洁白的墙壁说出,墙的某个部位以前曾是个窗户。这一切,格赖斯伍德都深信无疑,他在梦中确实在那所房子里住过。
灵感来自梦境。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那部销魂夺魄的畅销小说《杰克尔医生和海德先生》的主要情节就是这么产生的。数天来,史蒂文森一直在为一部小说的情节构思而苦恼。一个晚上,史蒂文森突然做了一个恶梦,以至竟大声叫喊起来。可是,当史蒂文森被焦急的妻子推醒后,出乎预料地是,他非但不感到丝毫的惧怕,反而显得神采奕奕。他迅速从床上跃起,坐在桌旁写下了恶梦的大意:杰克尔,这个试验室的医生,在吃了一服奇怪的药剂后,竟变成了谋杀狂海德先生。以这个恶梦为基础的小说问世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朱尔斯·维思说,他那部小说《周游世界的80天》,也是根据梦中的一次旅行写成的。历史上许多著名作曲家,也常常从梦中得到灵感。他们是:斯特劳维斯基、塔尔蒂尼和当代阿根廷的莫黑西奥·卡杰尔。莫扎特常说他在梦中创作了动听的乐曲。可问题是,当他醒来后却又想不起来了。驰名欧美的字谜专家维奥莱特·卡斯利却要比莫扎特幸运得多。她常在梦中想出许多字谜,并能在醒来后再一一回忆起来。据说,就是这些在梦中产生的字谜,使卡斯利得以一举成名。
梦到未来灾祸。在这方面,世界上有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1865年4月的一个晚上,林肯总统梦到他在白宫闲逛时,周围尽是哭泣的人们。而当他一个挨一个房间地走到东房时,惊奇地看到,士兵们正守卫着一具尸体。于是,他便问是谁死了,回答道:“总统,他被暗杀了。”第二天,林肯总统并没有什么不安地将这个梦告诉了妻子和其他人。但没有想到,就在几天后,这一可怕的梦居然灵验了。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号轮船的倾覆,使许多乘客丧失了生命。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因为梦而避免了这场灾难。英国商人坎农·米德尔顿就是其中一个。坎农当时确实订了“泰坦尼”号处女航的船票。然而就在登船前一周的一个晚上,他梦见“泰坦尼”号龙骨朝天地在海上漂着,四周游着她的船员和乘客。第二天,这一梦又原封不动地重现了,从而引起了坎农的不安。翌日一早,坎农便决定取消了这次旅行。另一个例子是“彗星”号坠毁。1954年3月上旬,英国精神病学家艾丽斯·达克接连几天接到不同人的报告,说他们梦到一架“彗星”号飞机将要坠毁。于是,达克就把这一情况通知了运输和民航部。但是,这一警告被忽视了,几周后的4月8日,一架“彗星”号飞机果然失事,机上26人全部身亡。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阿贝凡”的泥石流。英国科学家在调查1966年发生的阿贝凡的,造成144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的泥石流灾害中,发现在全国至少有几十人在泥石流发生前梦到了这一灾害,其中有22人,在灾难发生前就把这种梦告诉了别人,从而排除了捏造的可能性。在这些人中,最令人同情的是在阿贝凡上小学的10岁女童艾丽尔·玛艾·琼斯。就在这场灾难前两天的一个晚上,艾丽尔梦到她去了学校。可当艾丽尔到了那里后,却发现学校不见了。在原来学校的位置上空,笼罩着一种黑色的东西。不过,当时艾丽尔倒并不感到害怕,因为同时在场的还有她的两个小同学。第二天一早,艾丽尔便把这个梦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两天后,泥石流爆发了,艾丽尔和在梦中与她在一起的两个小伙伴都遇到了不幸。这三个孩子的父母,把她们并排埋到了当地的一个坟场。
梦中奇遇亲人。人们能在梦中进行真正的旅行吗?一些人奇特的经历似乎在支持这种说法。美国商人S.R.威尔莫特离开了英国的利物浦,乘坐在开往美国的“利默里克城”号船上。一个晚上,他梦见分别许久的妻子身穿睡衣来到了船舱。当她见到丈夫是与他人共住一个舱时,先是犹豫了一下,后来便走到丈夫床前,吻了他的两颊。第二天一早,同舱的威廉·泰特说:“昨晚半夜,我见到你与一个女人在一起。”并追问威尔莫特是否确有其事,威尔莫特听后,感到惊讶不已:“昨晚我明明是在梦中见到了妻子。莫非他做了同样的梦,或是目睹了我的梦?”然而,更令人惊奇的事情还在后头。当威尔莫特一回到在纽约的家时,妻子就告诉他,当他还在海上旅行时,她在一个晚上做梦到了“科默里克城”号船上,发现他正在舱内睡觉。尽管当时舱中还有另一个男人。她还是吻了他。
在现代,认真对待梦的还大有人在。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就是其中一个。邱吉尔对梦是如此的认真,以至他在每做完一个梦后,必然要起床记下该梦的要点。但是,有一天早上他起来后,对记下的东西却大为失望。他原来以为在梦中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可实际上,本子上是这样写的:“全世界弥漫着松脂油的气味?”
英国科学家们认为,现在看来,将梦一概斥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未免显得有点轻率。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类梦的产生,是“第六感觉”,还是……?对此,科学家们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Number:3713
Title:语言拾趣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手势语中,中国人翘大拇指表示夸奖,小拇指表示轻蔑。日本人的大拇指代表“老爷子”,小拇指表示“情人”。
△福建话里计算水桶是按“脚”算的,他们说“一脚水桶”,“两脚水桶”。
△说一个人“老了”,有时的意思是说“他已去世了”。
△广东人称年纪较小的女子为“大姐”,年纪较大的则为“小姐”。
△“失火”实则是“得火”;“失色”仅是“变了色”。
△手镯及戒指虽然戴在手上,仍称为“首饰”。
△福建人最喜用的量词是“块”,如一块屋、一块桌、一块歌、一块故事等。
△坐是坐,站是站。但是即使你在汽车里是站着,你也得说“坐”车,而“坐牢”又何尝都是整日“坐”着呢?
△小孩子淘气,大人骂他:“再淘气,看我揍你!”有时却这么骂:“再淘气,看我不揍你!”这里的“不揍”,意思还是要揍的。
△“这张床够长的啦!”“这张床够短的啦!”前一个“够”是动词,意指“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指“非常、十分”。
△“她的病好了”。“她的病好多了”。一般来说,形容词加一个“多”字,程度都会提高的;可是这后面一句的“好多了”反而不如前一句“好了”好。
△“贵姓”、“尊容”中的“贵”与“尊”已是对对方表示的敬词;不该再说“你贵姓”、“你的尊容”。
△“聪”指耳朵,“明”指眼睛,但“聪明”则指“头脑”。
Number:3714
Title:什么叫“沙龙”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1。定期举行;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Number:3715
Title:最后的跋涉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肖聿
1911年11月,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上校率领探险队,乘雪橇开始了向南极的进军。他们面前是往返大约1600英里的冰天雪地。斯科特和四个最顽强的伙伴奥茨中慰、鲍渥斯中慰、威尔逊大夫和士官伊文思于1912年1月18日到达极地,却发现挪威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抢先到达了。他们极度沮丧,踏上了危险重重的归途,由于冻伤和疾病,全队罹难。他们悲壮的最后跋涉被传为佳话。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象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伊文思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伊文思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象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伊文思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伊文思,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伊文思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渥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伊文思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凉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3月2日,星期五。
祸不单行。昨天下午我们没太费周折,就到达了补给站。从那一刻起,我们遭到三面狂风的猛烈吹袭,陷入了困境。首先,我们发现柴油短缺,用最节省的方法控制油耗,也几乎不够到达下一站了(下一站在71英里之外);其次,奥茨的脚趾的确很不妙,不用说是被昨晚的低温冻坏了。第三个打击是夜间来临的,狂风带来恶劣的天气,夜间气温降到…40℃。今天早晨我们光穿鞋袜就用去了一个半小时,但我们还是在8点钟以前出发了。路面简直坏透了,我们仅走了5。5英里。我们的情况很糟,我们确实再也走不动了,而且冷得要命。
3月5日,星期一。
遗憾地说,情形每况愈下。昨天下午,狂风猛袭我们。今天上午,我们用5个小时走了3。5英里,原计划走9英里。我们喝了杯可可,吃着硬梆梆的牛肉饼,还得先敲掉上面的冰凌。这顿饭在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效果,但主要是奥茨,他的脚情况最坏。
3月6日,星期二。
现在太阳出来了,风也停了下来。可怜的奥茨再也挪不动了,坐在雪橇上,我们在前边开路,奥茨英勇过人,他的两只脚一定给他带来了巨大痛苦。他丝毫没有抱怨,但现在他的这种精神旺盛的时刻只是一时一时地喷涌出来了。
3月11日,星期日。
奥茨快完了。他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只有上帝知道。吃了早饭,我们讨论了一下奥茨的情况。他是个勇敢的好伙伴,虽然知道自己情况危急,不过还是要我们给他些忠告。我们鼓励他尽量走下去,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们得出一个令人宽慰的讨论结果,我特别嘱咐威尔逊把能了结我们苦难的东西分发给我们,这样,我们任何人都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每人分到了30片鸦片,而给奥茨留了一瓶吗啡。
3月16日或17日,星期五。
弄不清是哪一天了。一路上惨象重重。前天吃午饭时,可怜的奥茨说他再也挺不住了。他让我们丢下他,让他留在睡袋里。我们不能那么做,说服他跟我们一起走,继续走完下午的路程。他的情况尽管很坏,还是挣扎着前进。我们一起走了2~3英里。晚上,他的情况更坏了。我们知道,他要完了。
如果人们能发现这个本子,我希望这本子上能记载下真实情况。奥茨最后想的是他的母亲。直到最后他一直没有(也不愿意)放弃希望。他是个勇敢的人。事情就是这样结束的:临死前他睡了个通宵,巴望自己再也醒不过来,但他早晨还是醒了那是昨天。帐篷外面一片暴风雪。他说:“我到外头去一下,也许得过些时候再回来。”他出了帐篷,消失在暴风雪中,从此我们就再也没见到他……
3月19日,星期一。
昨晚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扎下帐篷。我们冷极了,吃了晚饭才好上点。晚饭是半锅可可,用烧酒当燃料温热的。后来,我们出乎意料地感到暖和了,而且睡得很香。今天,我们按从前的方式继续前进。雪橇沉重极了。我们有两天的粮食,可燃料几乎不够用一天的了。我们的脚全被冻坏了,威尔逊的情况最好,我的右脚最糟,左脚还没什么问题……
3月21日,星期三。
星期一晚上,我们到达了不到11英里外的补给站。由于猛烈的暴风雪,我们昨天一天都不得不暂且呆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