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9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三,口号标语应布满全店。“抓思想,促生产”贴在超市里明显滞后于时代,可换上“偷窃可耻,抓住猛揍”(努力培养顾客的尊严感,提高国民之情操,我等责无旁贷)。木制女模特多多益善,卖背心柜台只给穿背心,卖裤头柜台只给穿裤头,使顾客一目了然。好在不是真人,无“有伤风化”之嫌,捎带给顾客一种麻雀看到稻草人的效果,可防小偷。
其四,少女服装宜猛然进货,趁着“情人节”断然提出“不能白白便宜了那小子”的购物新主张,将全市未婚男性一网打尽,使我获得全面的经济效益。中年之服装不宜陈列,此类人等不是“门槛特精”就是“妻管严”,囊中羞涩,油水难榨,无须为之提供服务。
其五,标价的艺术。一般来说进货价的平方等于售价,但广告上则须说明“每件只卖元”,要给顾客在心理上有种白拣的快乐。再给服装冠以美名求个好价,“休闲服”就是叫购物者结帐时当场吐血,半年在家“休闲”;“工薪阶层的首选”(当然是美国工薪阶层的收入)尤适合外资企业老总购买。一件衣服应以倍数关系分挂在“精品屋”和“处理品柜台”,以满足各层的消费需求。最高境界则无须标价,做到天马行空,看人要价。
其六,促销手段一定要活。各种节日及年底,务必推出“感谢上帝厚爱,亏本放血大甩卖活动周”的活动,滞销商品可以借机“平仓”。不用担心顾客对以往价格的怀疑,他们早沉醉在抢购的喜悦之中了。“万元大开奖”的节目一定不能少,奖金的来源可用提高售价的方法筹措,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其七,对上帝服务的手段应灵活运用,如“你能买得起吗?玩去!”“这孩子,不买别乱瞅,走您!”之类的感叹句,臊得对方保不准非争口气照顾你的生意。对于来退伪劣商品的顾客应抱“热情接待,决不退换”的态度。先陪他大骂厂家不是东西、坏了良心,适当叹气数次;再挂无数个亲切告诉他“半个月就给您修好”的电话,能拖半年至五年尤妙。等他来取修得面目全非的商品时,可正经地教育他们“修修补补又三年”的最最朴素的真理。顾客必涕零,绝大多数是因感动所致。
商海茫茫变幻莫测,侄只要领会了这几条,便可享用一生。天机不可泄露,就此打住。
祝
发财!
叔:刀屠夫
Number : 9149
Title :点滴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用维夫饼干给房子保温
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给房间保温:有的用棉絮堵塞窗缝,有的用纸或胶布粘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位64岁的居民杰金斯却用一种维夫饼干糊在墙上,使房间保温。为了糊满整个住宅,杰金斯共用了20768小包饼干。据他说,维夫饼干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他的住宅已成为该州“最暖的房子”。
美首次设赌博学位
由于赌博合法化的步子进展得很快,以致训练有素的赌场管理人员数量短缺,美国内华达大学理事不久前决定设立赌博学位。
该大学商学院院长迈克·瑞德表示,希望协助赌场造就高品质的管理人才。预期该校第一批主修赌博的学生将于今年12月毕业,学生们已在该校商学院修习必要的课程,他们将获得主修
赌博的企业管理学位,就像市场营销、会计及其它商学各科一样。
赌场管理学共有14门课,包括赌博法、赌业会计、赌博管理入门及赌场行销等。
由于现在美国全国赌博业愈来愈盛,许多大学也正在考虑开设赌博学。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及康奈尔大学都有此想法。
(朱庆军摘自《东西南北》
1995年第9期)
畅通无阻的假邮票
三名恶作剧意大利青年,设计了几款极富想象力和含有讽刺内容的假邮票,并在一年内利用它们寄出200封信及明信片给意大利和海外的朋友。除一封信要补付邮票外,其余均寄到收信人手上。
这几款酷似真邮票的假邮票,包括一款用来纪念意大利一个臭名昭著地区的黑手党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另一款是纪念那不勒斯肮脏自来水周,最特别的一款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卡通人像邮票,上面写着“对!在伊拉克和那不勒斯都有核武器。”其余则是纪念第一届狗蚤代表大会、世界妓女日及第一届偷车展览会。
此事暴露后,意大利邮政官员承认邮票检查系统不完善。此案将在几个月后开审,预料三名青年最多只会被判罚款。
Number : 9150
Title :考试间谍与论文间谍
作者 :朱永安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知识窗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世界考季”与“校园间谍”
每年6、7月,是全球举行考试最多的日子,人称“世界考季”。在台湾、香港等地,又称“烤季”。这除了气候炎热外,还有一层意思是“难过难熬”。
新近,英国教育部门的“反作弊专家”玛格丽特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引人关注的话:“无庸讳言,每学年期末大考期间,是考试间谍活动最猖狂的时候,是他们的‘黄金时间’。许多考试间谍为了能在考场上大显身手,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甚至1年的训练和准备。‘考季’是我们同他们进行面对面较量和摊牌的时候了。”
考试间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类间谍”,有不少人称之为“校园间谍”。
近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间谍工具的“高科技化”。这方面最典型的实例是近来在台湾发生的“千奇百怪”而又惊心动魄的考场间谍战。
不久前,在台湾的考场上,戴助听器的考生突然莫名奇妙地增多了。这不能不引起台湾教育部门的怀疑。然而,斯斯文文的老师又拿不出有效的“侦破计谋”,只能请求警方悄悄进行“稽查”。
警方当即同意,马上安排“卧底”。不久内线即送来密报,有许多学生听力并无问题,“助听器”是一种“时新间谍用品”。
警方决定配合教育部门采取
一次行动。为了一举成功,防止泄密,事先只有极少数“核心人物”才知道这次行动。
一天,在一场期终考试即将开始前,不断有监考报告:“听力忽然不佳的考生”越来越多。“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警方决定,立刻进行以“反考试不正当竞争”为名的“现场突击搜查”。
这次行动,果然“人赃俱获”,战果显赫。这些助听器其实是高灵敏度的电子接收器,用它可以听到考场外的“发报间谍”用电子发射器发出的简单电波。考生因此可以得到判断题和选择题的正确答案。
原来,考试开始后不久,神通广大的“窃取间谍”总有办法将全部试题弄到手,再飞速交给一些早已等候多时,跃跃欲试的“解答高手”。他们常常每人只负责解一题,因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答案求出,然后,又一刻不停地把答案送给“发报间谍”。后者当然马上就将答案发出。为了让所有的“接收间谍”都能全部收到答案,“发报间谍”往往在考试时间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射电波。
以后,台湾教育部门不得不“硬性规定”:除非有公立医院的证明,考生不准戴助听器。
这下,戴助听器的人在考场上果然寥若晨星,甚至“销形匿迹”。
看来,这场“反谍战”以教育部门大获全胜而结束。
面对“严令”的高科技间谍
可是,观察严密的监考人员不久便发现,进入考场的许多女生头发变长了,而且都不扎辫束发,任其披肩遮耳。更奇妙的是,这些考生往往一出考场,就立即改成其他打扮。对,其中必有文章。可是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正当监考们迷惑不解时,能干的内线又送来了情报。原来,这些“长发女”的耳中藏有特种超微耳塞。它可接收“发报间谍”发出的无线电波,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声波。这样,场外“解题间谍”所有话语均可传入这些考生的耳中。
于是,监考部门很快“颁布严令”:所有的女生进入考场前,都必须把长发束起来;任何考生(包括男生)的头发鬓角,均不准遮住耳朵。
这样一来,考试间谍们确实“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然而,善于利用高科技的一些“高智商莘莘学子”,经过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多次试验,反复实践”后,居然又发明了“考试专用”的电子震荡接收器与发射器。考生只要把震荡器贴在皮肤上,就能感受到发射器发出的长短不同的震动波。用它来对付“画钩打叉”的是非选择题,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考生们把它们牢牢贴在大腿内侧、胸腹等“隐蔽部位”。这样一来,监考即使有疑心,也难下手,因为要查出它们只有彻底搜身。可是,根据有关法律,要孩子的爸爸带着合唱团去环岛演唱,儿子和女儿刚好放假,也跟着去了。
旅行了一个星期,把歌声送到通街闹衢以及穷乡僻壤以后,他们要回来了。临回来的前一晚上,做爸爸的问小女儿晴晴:“我们要回家了,你喜欢回家还是出来呢?”
“我当然喜欢回家啦!”
“哦——”爸爸故意逗她,“你喜欢回家,那么下回出来不带你就是了。”
“不对,”她说,“不先带我出来怎么能回家?”
做爸爸的无言以对。
其实,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
没有大疑惑,怎能有大彻悟。
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完整的愈合。
真的,永远株守一隅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回家。
Number : 9151
Title :回家
作者 :张晓风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家庭生活指南
Date :1995。10
Nation :中国台湾
Translator :
孩子的爸爸带着合唱团去环岛演唱,儿子和女儿刚好放假,也跟着去了。
旅行了一个星期,把歌声送到通街闹衢以及穷乡僻壤以后,他们要回来了。临回来的前一晚上,做爸爸的问小女儿晴晴:“我们要回家了,你喜欢回家还是出来呢?”
“我当然喜欢回家啦!”
“哦——”爸爸故意逗她,“你喜欢回家,那么下回出来不带你就是了。”
“不对,”她说,“不先带我出来怎么能回家?”
做爸爸的无言以对。
其实,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
没有大疑惑,怎能有大彻悟。
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完整的愈合。
真的,永远株守一隅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回家。□
Number : 9152
Title :死之印象
作者 :赵丽宏
出处《读者》 : 总第 175期
Provenance :女报
Date :1995。1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最早对死亡有直观的印象,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去乡下,镇上死了个产妇,很多人都去看,我也跟着大人去看。产妇仰躺在一块门板上,身穿一套黑色的衣裤。她是难产流血过多而死,孩子却活下来了。产妇大概20来岁,她的脸色苍白,但神态安详,像一尊雕塑。她活着的时候,一定是个极美的女人。很多人围在她身边哭。她却毫不理会,只是默默地躺着,平静地躺着,没有一点痛苦和忧伤的表情。
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看一个死人,却没有一点恐惧的感觉。当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产妇苍白而美丽的面容,还有他的丈夫,一个悲痛欲绝的年轻男人。他手中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坐在产妇的身边,别人嚎啕大哭时,他却只是无声地凝视着自己的妻子,他的脸上布满了泪痕。他的目光,除了看死去的妻子,就是看手中的婴儿。看妻子时,他的目光悲凄哀伤,看婴儿时,他的目光就非常复杂,既有爱怜,也有怨恨……妻子就是为了生孩子而死去,她为自己的后代流尽了身上的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死,一个生,死的丧仪和生的庆典在同一时刻进行,夹在这两个仪式中间的,是那个丧妻得子的年轻男人。他的无声而哀怨的复杂表情,我至今仍记得。
死神多半是突然找上门来的。谁也无法违抗死神的时间表。电影中常常看到病人临死前讲很多话。躺在床上的人也知道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垂死的人说完了想说的话,然后从容死去。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毕竟不多。
读《儒林外史》,很难忘记写严监生临死的那一段:这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面对着床头一盏点了两茎灯草的油灯,久久不肯咽气,直到知情者挑熄了其中的一茎。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我想大概也有类似的生活作为依据。
不过,人的意志有时候真能拖延死神的脚步。这种意志,常常是出于一种本能,出于心灵深处的希冀,这种本能和希冀是如此强烈,竟然使死神也望而却步。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诗人,曾经很动感情地告诉我一个有关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很多年前,诗人的母亲在乡下病危,远在千里之外的诗人得到消息之后,星夜兼程赶回家乡,想最后看一眼母亲,和母亲说几句话,虽然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他得到消息时,病危的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而他赶回地处偏远的故乡山村,要花五六天时间。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形容枯槁,只剩下极微弱的一口气,连说半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她的双眼微阖,看上去就像一具尸体。但是,每天傍晚5点左右,她会突然睁开眼睛,凝视着窗外。这时候,经过山村的唯一一班长途汽车正好从远处经过。当汽车的引擎声轻轻从窗外飘来时,老太太那几近熄灭的目光突然变得炯炯发亮。人人都知道,她在期待远在他乡的儿子归来,她想在离开人世前见儿子一面。家乡的人们已经开始为诗人的母亲准备后事,大家都知道,诗人不可能赶回来,来不及了。然而奇迹发生了——两天过去。3天过去。4天过去。诗人的母亲依然活着!她的意识微弱得像烛火,很幽很幽,只剩下米粒般的一点,若隐若现,但就是不灭。一个母亲思念儿子的挚切之情,战胜了气势汹汹的死神。到第5天下午,当长途汽车的引擎声飘进来时,这位垂危的母亲用最后一点力气睁开了眼睛,她模糊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了儿子风尘仆仆的身影……
诗人讲这个故事时,眼睛里含着泪水。他永远无法忘记母亲临终前的情景,母亲拉住他的手,欲说而无声,千言万语,凝成两滴晶莹的泪珠,在她凹陷的眼眶中闪动……心如冰铁的死神,大概是被母亲的一颗心感动了,竟然守在她身边耐心地等了5天,眼看这位母亲生时最后的愿望成为现实,他才不慌不忙地把她带走。就这样,如愿以偿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平静地死去。死亡,在她的脸上竟化为宽慰的一笑。
中国有“死于非命”这样的成语。所谓死于非命,就是不该死的,却突然死去,也就是非正常的死亡。那些自杀者,大概也可以算是这一类。
“文革”中,我曾经看到很多自杀的人,那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