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7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弦沉重结实的声音,它们少了些灵活,不听命于自己。慢慢的,再看到那把琴时觉得它像一个具体的梦。
门德尔松的E小调也像梦……
艺术在某个时期是奢侈的。当我在打麦场上重复着扬场的动作而记起《引子与回旋》的旋律时,我轻声哼着,在节奏中举起木锨,看着饱满的籽粒散开落下,再扬起再落下,一时体会到想象的生活离我们是多么遥远。
门德尔松还在行进着,不必担心有样板戏的乐段插进来……
一个傍晚我被叫出宿舍,冷面人对我说:夹上你的琴,去团部报到,排练样板戏,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革命任务,明天就去。回到宿舍先把那琴取下来,擦抹了一遍,琴弦松着,上紧的时候,我听到琴箱中嗡地一声,像是醒来的哈欠。弦对准了,放下琴,我看了看自己的手,依旧有茧子,只是那玩意儿已从指尖换到了手心。
《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场有很长的前奏,十六分音符快而密集。这威猛的乐段当然不是一把小提琴就可胜任的,因陋就简,所有的乐器都入了进来,演奏时我仿佛听到零乱溃散的队伍从空中逃过。除了竭力的无奈外,没有音乐。说这不行,可能所有的乐器都要从音阶练起。没有人理会,一支要在11天时间中排出一部大戏的队伍完全有理由不听什么练习曲这套话。戏排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感的奇迹。
门德尔松变幻着,愈加明丽,摇曳……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门德尔松的。那天演出后休息,我在一棵柳树下先拉着练习曲,感觉手指已恢复如前。我试着拉起门德尔松,那样地投入,像个又看到希望的人。来视察的宣传股长听到了,他问:你这个手提琴(他一直把小提琴叫手提琴)拉的是什么调调?我回答了。他问:门德尔松是什么人?我回答了。他说,怨不得呢!听着像资产阶级酒吧间里的臭调调。闲了为什么不拉打虎上山?为什么不拉痛说革命家史,江河水?闲了学学二胡,那玩艺离人民近。
他提到了二胡和人民,那样正义。我无话。收起琴时,我看着那琴僵直地躺下,像被收殓的尸体。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记日记了,每天在上铺的角落,将存积在心里的东西写出来,不管多晚,哪怕只有一行,我要写。我开始迷恋那张可以安放心情的白纸,那些文字甚至比音符更能安慰我,它们无声,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在快写完一本时,日记被一个上海知青偷看了,他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字条:“看完你的日记非常感动,你说了好多我想说的话,希望你把日记坚持写下去,只是不要写得太露。此致,革命的敬礼!知名不具。”
想起来他该是读我文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我知道他说的太露是什么意思。这之后我有时用诗的形式来记日记,我只记一种心情,那时我曾写出过:风,凛冽的白发。这种现在看来极为做作的句子。
我以一种完全的自觉开始了写作。这不同于拉小提琴,写作没有乐谱可以参照,我也从来没有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写作和生活连在一起。更多的是交谈,与一张白纸对话,每次把一些文字从心里交出来时,那种自话自说的语流很能打动一个想说什么而又无法说出的人。就这样一直写到离开了北大荒。
现在看那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开始确实与放弃小提琴有关,但我至今也不能承认就是那个事件决定了我现在的道路。
1977年我回到了北京,25岁。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在等着我。实际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我3年的时间我一直为过那种安稳平常的生活而努力着。3年过去后,我回到了写作,全身心地进入,那种迷恋的程度使熟悉我的人都疑惑。我曾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到: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这原因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但我知道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我愿意接受一种说法:写作的人命定了要去写作,不论经历什么样的生活他都会这样。
十几年过去了,诗歌进入了生命,选择了她,我至今唯有感恩。
在走出地铁的时候,门德尔松消失了。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就像此时,左手的指尖没有了茧子,右手握笔的地方却长出了肉垫。
Number : 8302
Title :在沙发的怀里
作者 :莫小米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报上登载一幅新闻照,获设计大奖的那款沙发,其最大优点为:坐在沙发上就像坐在一个人的怀里。
这个设想让评委及主顾一致叫妙,可以想见人们很有这个需要,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羸弱的还是强健的,高贵的还是卑贱的。人们有被温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被亲拥的需要,有想依偎在他人怀里的需要,哪怕只是偶尔。
可是这个需要很少能得到满足,除了婴儿时代。因为坐在他人怀里是不设防的,是容易被溺杀的,他们对他人的怀抱很难信任。即使有可以信任的,那个怀抱又不一定能接纳我们。这使得我们对他人的怀抱产生一种排斥倾向。但需要仍然存在。
于是那些聪明人想了这个聪明绝顶的主意,让我们坐在沙发的怀里。
Number : 8303
Title :钱的准备
作者 :莫小米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五千。我说:这是随时可以作一趟国内旅游的准备。他说对。
又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一千。我说:这是可以随时请朋友下一次馆子的准备。他说对。
再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一百。我说:这是可以随时请朋友喝一次茶的准备。他说对。
还问一位朋友,身边常备多少钱。他说常常身无分文。我说:这只能是随时回家吃饭的准备。他说不对,这是随时浪迹天涯的准备,这个准备,与钱无关。
Number : 8304
Title :令人难忘的《乱世佳人》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中国电视报
Date :1993。9。28
Nation :
Translator :彭波
1937年,亚特兰大《月刊》杂志的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获得了普利策奖,这是她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它的发行量达到2500万册,被译成27种语言,而且至今仍是最畅销的小说。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是在1939年摄制完成的。该片长达3小时42分钟,很轻易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
高昂的代价 1937年7月,制片人戴维·舍尔兹内克用5万美元购买了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这在当时对一个作家的第一部小说是个很高的价格。然后,他开始了寻找女主角的艰苦历程。他挑选了上百个未经训练的女演员和名声显赫的女名星,包括拉娜·特娜、碧特·戴维斯和卡瑟琳·赫本。
同时,舍尔兹内克也在准备着这部电影史上复杂的影片。他决定要使影片中的老南部做得像他在小说中读到的那样。他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搭起了桃树街的墙壁和一部分天花板,然后用粉碎的红砖面制成了乔治亚州的“红土地”。
到了1938年12月,舍尔兹内克已经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和至少5万美元来寻找扮演郝思嘉的演员,但是他仍未找到。他的赞助人都开始害怕了,想抽回资金。尽管有重重的压力,舍尔兹内克决定即使没有女主角,他也要开拍“火烧亚特兰大”一场。幸运的是:“亚特兰大”烧完了,郝思嘉也出现了。
紧张的时刻 第一次站在这个制片人的面前时,这位身穿一身黑衣的女士显得有些不太自信,低着头,灵巧地摘下她的宽沿帽,让她的深棕色的长发凌乱地飘动在她美丽的脸旁。她微笑着,伸出手,嘴角微微上挑,显露出一种特殊的风情。这时舍尔兹内克脑子里仍然想着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中是怎样描述郝思嘉的:“她的眼睛像在跳舞一样”。郝思嘉终于找到了。
费雯·丽当时芳龄25岁,和郝思嘉一样,也是法国人和爱尔兰人的后代。她已经在10部不太出名的英国电影中扮演了角色,但在美国则是鲜为人知的,所以挑选她演主角一开始显得有些令人吃惊。
但是在扮演布朗特的人选上无一人反对,这个角色似乎就是写给克拉克·盖博的。他当时37岁,是好莱坞的影帝。但他已经和米高梅电影公司签订了合同。为了得到他,舍尔兹内克决定与米高梅公司分享这部电影的利润,这就将使竞争对手从他这里得到巨额利润。但这是值得的。
即使有了最佳的演员阵容,舍尔兹内克的麻烦还刚刚是个开始:宝贵的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为尽管有许多改编,电影脚本却仍未完成。舍尔兹内克还为了支持盖博的密友威克多·弗来明,而解雇了以擅长导演女演员而著名的乔治·库克。当时,弗来明得了一种“紧张恐惧症”,舍尔兹内克为了说服他留下来完成影片拍摄而换掉了两个导演。费雯·丽还一直手拿一本小说原著,一旦弗来明的指挥偏离了原著,她就整行整章地引述原文加以纠正,这就更增加了紧张气氛。拍摄布朗特发现郝思嘉并未死于流产,仍然活着的一场戏时,费来明想让盖博真地哭出泪来。这时危机发生了:盖博害怕泪水会影响他这个影帝的形象,拒绝哭出泪来。最后,盖博终于同意拍有泪水和没有泪水两种镜头,但保留决定使用哪个镜头的权利。当从银幕上看到效果后,他才同意用有泪水的镜头。
最后的结局 在令人难忘的最后一场戏中,布朗特决定要离开郝思嘉和亚特兰大,郝思嘉哭喊道:“布朗特,如果你走了,我去哪儿呢?我又能做什么呢?”“坦率地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布朗特说。
郝思嘉最后得到了布朗特了吗?玛格丽特·米切尔说:“我想她最后得到了他。”而舍尔兹内克则在影片中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未知的结局。布朗特走出去时,如果外面阳光明媚,观念们就会猜到他将会回来;如果阴雨绵绵,观众们则会想郝思嘉再也没有办法让他回来了。所以,布朗特走出去时,外面是一个灰蒙蒙的天空结局难以捉摸。(但是,好莱坞最终会给出结局的。1988年沃纳为米切尔的这部小说写了续集,相信随后电影就会拍出)
胜利的夜晚 1939年12月15日晚,舍尔兹内克的杰作终于在亚特兰大举行首映了。当剧中的名星们步入里欧大剧场时,成群的观众沸腾了,其中有些人还穿着南北战争时期的服装。为了增加欢庆气氛,剧场的大门也漆成了红色,看起来就像12个橡木大门,俨然阿什莱富丽堂皇的家。
剧终时,激动的观众看到一位穿着简洁的粉红色服装的女士走到麦克风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段令人激动的美好时光,”玛格丽特·米切尔说,“我知道这是给我的。我也知道今天晚上流泪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两个半月之后,在第12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该片开创了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影片的纪录:8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费雯·丽的最佳女主角奖,哈蒂·麦克丹妮的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画面奖,最佳导演奖,还有为舍尔兹内克的高超的制片艺术所颁发的欧文·G·萨尔勃格纪念奖。
Number : 8305
Title :幽默广告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旅游广告 荷兰一家旅行社刊出这样一则广告:“请飞往北极度蜜月吧!当地夜长24小时。”
●美容院广告 一家美容院挂一块广告牌:“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调情,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招生广告 某一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说:“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
●化妆品广告 香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是:“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眼药水广告 “……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墓碑上的广告 苏格兰有一块墓碑的脾文是:“这里长眠的是亥米西·麦克泰维西。其悲痛的妻子继承了他的兴旺的事业蔬菜商店,商店在第11号高速公路,每日营业到晚8点。”
●理发店广告 某家理发店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则广告:“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看作你赢得了面子。”
英国乡村理发店在桥头立起一块木牌,上边写着:“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招聘广告 一家美国报纸登了这样一则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英国有一家报纸的广告栏刊登的一则广告:“本牙科医生迫切需要一位女秘书兼接待员,请挂电话联系。如无人接电话,则该职位仍然空着。”
Number : 8306
Title :大师的幽默
作者 :福戬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现代人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在普及佛教知识的演讲会上,一名女大学生站起来问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大师:“你们佛家主张不结婚、不生育,照这样下去,人类岂不走向灭绝了吗?”
大师微微一笑,从容地反问道:“请问小姐,你想不想出家?”
“喔,我可不想出家!”她慌不迭地摇头摆手。
“这么说,不是至少还有一个人在肩负着繁衍人类后代的伟大使命吗?你怎么说人类会走向灭绝呢?!”
Number : 8307
Title :如此菩萨
作者 :李太安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四川文学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一渔夫和一盗贼在财神菩萨案前同燃香烛。盗贼跪祈曰:“佑我东出东拿财,西出西拿财,在家也拿财。”渔夫一旁跪祈曰:“菩萨佑我东出东逮着,西出西逮着,在家也逮着。”盗贼一跃而起:“你在菩萨面前咒我拿财不利,我跟你拼了。”遂扭做一团。
“哥们儿,”菩萨说话了,“我这菩萨外施金粉内装泥巴,你想早富有理,他想发达也有理,其实我也……只要香火不断,闭上眼睛不问银子来路罢!”闻言二人皆惊。
Number : 8308
Title :佛印与苏东坡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2期
Provenance :资料卡片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呢?”
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
苏东坡怀着好胜心理,开玩笑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
佛印就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
苏东坡回家洋洋得意地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时一切外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