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地报刊发表了由新华社播发的这次讲话。一位中国老人留意到了讲话中的这一细节。
他叫曾健培,当年也参与过营救美国人的行动。5年以后,曾健培突然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了杜利特尔在美国接受总统和平奖的消息,再一次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为了与美国朋友续上联系,他给杜利特尔将军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对杜利特尔得到的荣誉表示祝贺,并告诉他,自己曾参与过救助11号机飞行员,询问机长格兰宁、副机长莱德等5位朋友的下落,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家庭地址。
由于没有杜利特尔在美国的地址,这位47年前当过军邮站主任的“老邮政”在信封上写下:美国,华盛顿邮政总局转杜利特尔将军收。”信寄出去不到一个月,曾健培便收到了杜利特尔的回信。杜利特尔在信中说:“谢谢你们已经为时过晚,在1942年4月间,由于中国人民的勇敢,我们当中有许多人的性命才能保存下来。”在这封信中,杜利特尔告诉曾健培,11号机上的格兰宁、莱德和噶登纳已经阵亡,波尔茨和凯柏勒幸存于世,同时告诉了他们的地址。
从此以后,精通英文的曾健培与美国朋友续上了中断47年的友情,充满激情的“飞鸿”成为跨越太平洋的感情桥梁,两国老人将为异国朋友写信视为最大的乐趣。
就在曾健培与波尔茨等人频频通信的时候,一支寻找中国恩人的队伍开始在美国整装待发。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总裁副穆恩是杜利特尔将军的朋友。自从听说过中国人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后,他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到中国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不久前,穆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他说:美国还从来没有对中国人民为它做过的事说过一声“谢谢”。
在穆恩的组织下,一支5人考察团于1990年9月来到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找到中国恩人,并确定参加1992年赴美参加50周年庆典活动的人选。
当年号机上的领航员帕特尔代表40多位杜利特尔机队的幸存者,参加了这次寻找恩人的活动。
美国考察队的到来,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浙江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派出陈文林等干部随同考察。在各地政府的帮助下,考察团分别在临安、三门、临海、遂昌等地找到了几十位当年参与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中国老人。这些中国老人当年并未有丝毫的图报念头,隔了48年之后,他们依然以淳朴和友谊迎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
令帕特尔兴奋不已的是,当年营救他的朱学三老人还十分健康,当朱学三取出一块腕章递给帕特尔时,帕特尔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年帕特尔与朱学三分手之际,从手上摘下了这块表明身份的铂质腕章,送给朱学三留作纪念。想不到事隔48年之后,这块腕章依然被朱学三珍藏。
这次中国之行,为18个月后的中美老人重逢奠定了基础。
涉重洋会见老朋友
叙旧情又写新篇章
1992年3月13日,一架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机场。5位中国老人陈慎言、朱学三、曾健培、赵小宝、刘芳桥走下飞机舷梯之后,穆恩先生夫妇和杜利特尔协会的代表立即迎上前去。
这是一次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这是一次超越民间范畴的交往。
几乎所有的美国公民都知道了中国恩人的来访,在飞机上,在雷德温市圣·詹姆斯宾馆,在湖城中学,在丹佛空军学院……中国老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超乎寻常的欢迎。
5位中国老人平均年龄77岁。为了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100多位医生组成了志愿者队伍,随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几位美国老太每天一早便赶到中国客人的下榻处,为中国朋友烹饪可口的早餐。在中国老人的居住地,时常有人打电话来询问:能不能上我家住宿?能不能让我为你们驾车?……美国人民把中国老人视为英雄,视为恩人,为英雄和恩人服务是一种荣幸。
帕特尔和科尔来了,他们是当年1号机上的战友。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朱学三,他们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
特维伯、麦克罗、克雷文也赶来了。这3位当年受到过陈慎言一家救护过的美国老人,一眼就认出了陈慎言。特维伯拉起裤脚,指着小腿上的伤疤说,这腿伤就是在恩泽医院治好的,我们不会好了伤疤忘了恩人。82岁的陈慎言没见到劳森,不免生疑。当年陈慎言赴美留学,美国副总统杜鲁门接见他之后不久,是劳森亲自驾车将他接到家中。陈慎言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感恩节。劳森穿上中国式的长袍,舞起龙泉宝剑,向陈慎言献上中国绿茶。1990年帕特尔一行到中国考察之后,陈慎言又与劳森夫妇通了信。去年,劳森夫妇还来信说,他们盼望着陈慎言的再度访美。
见陈慎言询问,特维伯告诉他,劳森没能等到欢聚的日子,一个多月前,他已经离开了人世。听到这意外的噩耗,陈慎言潸然泪下。
当年6号机上的韦力姆斯(又译威廉斯)和赛洛也来了。他们向参加聚会的美国公众披露了当年麻良水将他们藏在夹墙中避过日军搜查的经历,所有的听众向赵小宝报以热烈的掌声。
凯柏勒也专程赶到了雷德温市。当年,他和战友波尔茨被中国朋友营救后,曾向曾健培要求喝一杯啤酒。这在战争年代里是一件难以满足的事。但是,曾健培很快让同事设法搞到了一瓶“上海”啤酒。这一次凯柏勒特意在欢迎会的桌上摆齐了50瓶美国啤酒。凯柏勒对曾健培说:50年前,您让我们喝到了我们一生中最好的啤酒,我就以这50瓶啤酒来报答您,一年加一瓶利息。这一特殊的礼物和凯柏勒的幽默使曾健培乐不可支,在场的美国朋友也都开怀大笑。
3号机上的领航员奥苏克因故无法前来欢聚,他委派自己的女儿前来与恩人刘芳桥会面。奥苏克的信由他的女儿当众宣读。信中说,中国人民50年前的救命之恩他时刻铭记在心,这种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一定会永远发展下去。
3月23日,中国老人访美活动达到了高潮。这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五角大楼会见了5位中国老人和被他们营救的8位美国飞行员。切尼对中国老人说:美国飞行员是英雄,你们救他们,也是英雄。当天下午,布什总统的亚洲事务特别助理帕尔在白宫代表布什总统会见了中国老人。会见结束之后,5位中国老人来到国会大厦,明尼苏达州众议员拉姆斯特德为他们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早一天为中美老朋友重逢而举行的集会上,还宣读了布什总统的贺信和杜利特尔将军的贺信。布什在信中说:这次欢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向中国善良的人们致敬。由于你们的人道主义的努力,轰炸机队的成员才得以重获安全。为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为自由和正义的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Number:6827
Title:点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激光葬礼
日本大阪一殡仪馆推出新奇的激光葬礼。当灵柩被抬到葬礼大厅时,四周墙上放置的激光发射器立刻工作,厅内五光十色的激光束和干冰制成的烟雾,使死者和送行者犹如进入一个五彩班斓的极乐世界。日本人认为此景象征着死者已步入天堂。这新鲜而又吉祥如意的葬礼大受欢迎,使不少行将离世者纷纷预订这个“节日”。
帖子征婚
在德国,父母为了给女儿找到称心如意的心上人,往往把征婚启事印在华丽的帖子上,向亲友熟人分发。帖子的左边注有征婚条件及本人情况,右边则空着,留待应征者填写。如果某位男子接受她的条件,便可在帖子右边写上自己的心愿和条件,然后身着礼服,手捧鲜花和帖子,到女方家做客。如果男女双方一见钟情,便可当即订婚。
“吊死”媒人
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不少地方(尤其是立陶宛的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在婚礼上“吊死”媒人的传统节目。这一节目的起源当然与古时候媒人的巧言如簧害苦了不少年轻人有关了。其做法是:节目开始时,先由新娘“责备”媒人,众人也数落他,他自己也做点忏悔。心管如此,“愤怒”的人们还是不肯饶恕他,随即便现场产生一位“法官”,并由他宣判“骗子媒人”的绞刑,“刽子手”便在媒人的脖子上套绳子。这时,一位年轻的妇女连忙出来给媒人系上一条绣花腰带,以示原谅。就这样,“绞刑”在人们的笑声中执行了。当然,被绞的不是人,而是一个替身诸如稻草人之类的假人。
高筒帽
如果你在波罗的海沿岸旅游,你会发现塔林等城市里有许多古老的奇特火炉和大大小小的烟囱。在那里,扫烟囱可是一项不能没有的工作,但又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而且要有高空作业技能。因此,他们对烟囱清扫工是很尊重的,尽管这些清扫工在工作后的衣服上总是落上了一层烟尘,但是,你在街上遇到了他们,就用手摸一摸他们的工作服,摸一摸那上面的烟尘吧。当地的人们说,这样会给人带来幸福的。在节日里,总有若干个男人戴上一顶平常并不戴的高筒帽。帽筒高高耸立,象征着那些在生产、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鳞次栉比的烟囱,而这些戴上了特殊帽子的汉子,则代表着那些辛劳的烟囱清扫工们。
石头
在爱沙尼亚,你会在许多公共场合看到这样的图画:一个农民进行肩扛一块大石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冰川时期给这儿留下的大量石块曾是农民进行耕作的一大障碍。为此,勤劳的人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清理了700万立方米的石头,在此基础上,庄稼人才开垦出了万顷良田。为了纪念这一全民性的清石运动,他们便在许多地方放置了反映这一历史的图画。这些巨石图画象征着劳动人民同大自然的斗争,时刻提醒人们:粮食是汗水的结晶,来之不易。
售价惊人的甲虫
日本的“宠物市场”又掀起一股“宠昆虫”热。不久前,东京都新辟了一个“全日本昆虫类批发市场”,经营形形色色的昆虫,从蟑螂、蜣螂到甲虫,应有尽有。价格因品种的稀有程度而有“天壤之别”。蜣螂的批发“优惠价”为每只10日元左右。一种头呈月牙形的甲虫,被称为“昆虫中的钻石”。销售时,经营者小心翼翼地把它从高级营养箱中“请”出来,欲购者细心地捧在手心,鉴赏其脊背色泽和体壮程度。然后双方“按质定价”:体长4。5厘米左右的甲虫,批发价为5000~7000日元,一只6。5厘米的甲虫可卖三四万日元,而最高级的特大甲虫,每只售价高达10万日元。
Number:6828
Title:记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范妮是一位农庄的女佣。
范妮的主人有一个很值得她骄傲的大鸡棚,每天女主人都在新下的蛋上注明下蛋的日期,这样人们就会知道鸡蛋是多么新鲜了。
有一次女主人要出门旅行。
“记着在每个新下的蛋上注明日期!”女主人说道。
“别担心,我会做好这件事的。”范妮回答道。
8天之后女主人回来了,她首先直奔食品储藏室。
当她打开门看见那么多鸡蛋,便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当她走近仔细看时,忽然脱口而出:“噢,上帝!”原来每个鸡蛋上都清楚地写着:“今天”、“今天”……
Number:6829
Title:干冰销售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杨玉芬
我们的模特学校正在为毕业时装表演做最后的准备。因为需要干冰以便能制造一些特殊效果,负责人便和城里唯一的干冰销售者取得了联系,并求援般解释了我们的急需,要求订下一块5磅重的干冰。然而,对方却草率地告诉学校负责人至少得要250磅,并且说根据这样简短的通知而交货是不可能的。负责人想了一下,问他:
“你是打算告诉我,你拒绝在同一个地方看到150个漂亮女人的机会吗?”
20分钟以后,一块精美的干冰送到了。
Number:6830
Title:疑问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高炜
一个老头子死了,盛大的葬礼正在进行,乡村神父用手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诉说着死者生前的善行德事:“多么诚实的人啊!多么可敬的丈夫!多么慈祥的父亲!……”
末了,站在一旁的寡妇低声对她的儿子说:
“上去看看,棺材里躺的是不是你的父亲。”
Number:6831
Title:肉有多重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李文岱
超级市场上,一个顾客问一个肉店老板,是否有15磅重的火鸡。
“我想现在这里还没有,”老板回答道,“但我们可以为你预定一只”。
“欧,不,”女人说,“我并不想买火鸡。我在节食,而且我已经掉了15磅。我只是想看看15磅有多大一块。”
Number:6832
Title:谁是诗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位探险家来到一个小岛,发现岛上土著居民们讲话都象吟诗,几乎每句话都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他问一位老者:“你们说话怎么不直来直去呢?”老者皱皱眉,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探险家就举例子:“你们总是说‘你的倩影一映入我的眼帘,我就心潮起伏’,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我爱你’呢?”
“哟,”老者恍然大悟,“只有诗人才那么说呢!”
Number:6833
Title:习惯用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崩溃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小弟弟从电视上学得一句话:“是,老大!”颇能应付日常生活之用,如爸爸叫他端杯茶,他说:“是,老爸!”姐姐请他拿支笔,他说:“是!老姊!”
一天,外婆从乡下来看我们,带了大包小包礼物,叫小弟帮忙,他爽快地回答:
“是,老外!”
爬也是黑豆
爸爸和儿子一同来到谷场,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爸爸说:“那是黑豆豆。”儿子说:“那是黑虫虫。”
爸爸和儿子发生了争论,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盛。真理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
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
Number:6834
Title:熟年之恋
作者:季子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91。12。23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人到中年,宛如日达中天,高屋建瓴,更显光芒四射。
1991年9月2日是美国网球选手吉美·康诺斯39岁的生日。这天上午,他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草地公园举行的第11届美国网球公开赛中,与比他年轻15岁的选手克里斯坦对阵,争取进入前8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