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Number:6088
Title:相等性原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张玉庆
某一大饭店的经理在大厅外散步时,遇到一位愁眉不展的擦鞋匠。饭店经理走过去用手拍着擦鞋匠的肩膀安慰说:
“喂,我说朋友,何必这样悲观,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给人擦过皮鞋,可你瞧,我现在却是这个大饭店的经理了。所以你应积极地进行自由竞争社会的自由竞争。”
擦鞋匠望着这位得志的经理回答道:
“哎,我原来也是大饭店的老板,可现在怎么样,却在这里给人擦皮鞋……。这就是因为自由竞争社会里自由竞争的缘故。”
Number:6089
Title:心中的太阳
作者:T·史蒂根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挪威
Translator:放心
我从北极区移居首都奥斯陆已有多年,但对那极地岁月仍然魂牵梦萦。童年时在极地的生活教我甘于寂寞,勿急功近利;教我勤于思索,勿浅尝辄止;教我以自己的心灵而不是仅仅以自己的五官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最难忘的是极地的一位盲人。他只身蛰居在海滨的一间小屋里,在常人看来他实在是极其可怜的唯有一根拐杖可以相依为命,甚至连一条做伴的狗也没有。而他最大的不幸当然是他的失明了,这样他就不能够亲身去体味光阴的变幻和季节的交替了。
然而,这恐怕只是人们好心的揣想。说到人与自然的交契,我还不曾发现有哪位明眼人能够超越他的。当极夜将尽,太阳快要在地平线上重新绽开笑脸的日子里,人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信步经过大街旁的人行道,而后径直走上小山,再沿着山脊,在赤杨林中找到一条通往山巅的小路。然后,他找到一处四际一无遮蔽的所在,面向着南方凝神而望,浑然忘情于对初阳的等待;个把小时之后,他又会准确地循原路归来。
要是在一场新雪之后,人们就更容易断定他是否去过山上了。因为这位盲人尽管在个人的生活享受上十分节俭,但他穿的胶皮套鞋总是新的。所以,只要一发现他的套鞋印在雪地上的足迹,人们就完全可以相信:暖人心曲的太阳即将来临。
当时,还没有什么人像今天这样侈谈什么“沟通”在这位老人的时代。“默契”之说尚未流行,他自然也决非在追求时髦以沽名钓誉他只是个深深地渴望着能体味那初阳灵趣的人,虽然在他的脑海中那也许只是一抹紫红的闪耀。
这两件事的紧密相联亲雪上有波纹的足迹和太阳的新生使得这位盲人在一睚和他具有同样渴求的人们心目中占有了永生不灭的位置。我们这些人虽然双目炯炯,却反而看不透极夜之后的辉煌,而难以摆脱漫长的不安的折磨,全然没有盲人那种沉着坚定的自信。
心里有了这位盲人,在生活的跋涉中,太阳永远是不落的。
Number:6090
Title:施与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施与而不望报,亦不声张,逢有特殊旨趣。恰似你在幼时送礼发挥给年长的人。那礼物代表无限情义多少幻梦、祈祷,耗费好多时间,经过多少努力,而……不过是一个污脏的绳结。但是你知道,即使他们不察觉,你是送出一份值得一送的礼物。
送礼物到人跟前,然后迅速离去,有如奉献或祈祷。最好的礼物乃是那些不具姓名一声不响放在那里的礼物,不让受礼者负人情债,不涉虚荣,亦不期望受有注意。
Number:6091
Title:章鱼与蜈蚣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一只章鱼,很为自己的八只脚感到烦恼。
有一天它遇到蜈蚣,就问蜈蚣说:“我每天都在为如何安排自己的八只脚烦恼,请问,你走路时是如何安排这么多只脚的?”
蜈蚣说:“我从来没想过要安排它们。”
Number:6092
Title:觉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人爬山是因为他需要爬山,因为人天生是攀爬的动物。他在山顶找到的不只是岩石、冰雪、风和广大的苍穹。他发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板生活中,几乎忘掉了有关自己身心的事,他懂得了腿要来做什么,肺要来做什么,以及昔日智者所说的“精神一样”是什么意思。
Number:6093
Title:妈妈的奥秘
作者:爱玛·庞贝克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女性天地
Date:1990。6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吴滨
我真不明白当妈妈的。
我妈妈怎么能用鞋子打中屋子里的任何地方,也不管别离她有多远?
在汽车上,她不用回头怎么就知道我在后座朝弟弟做鬼脸呢?
她在起居室里看电视,又怎么知道我在厨房里偷吃曲奇饼呢?
我的一些朋友也不明白当妈妈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妈妈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他们在放学后,回家吃饭前已经吃了一只热狗和喝了3瓶可乐呢?怎么知道他们将要把他们不喜欢的毛衣丢到什么地方去?
电话铃响了,我们还没拿起话筒,她就已经发警告:“只许聊5分钟。”我们觉得妈妈真是有魔法。
我们都同意,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能像妈妈那么超常地看东西、听东西和闻东西了。一个男生说,有一次他把包在箔纸里的一颗泡泡糖放在鞋子里,她的妈妈都能知道,还说:“让我们把糖拿出来。”
您是写孩子们的事的,您能给我们写一下妈妈们吗?
11岁的女孩、真诚的凯茜
新受的凯茜及朋友们:
我觉得你的信很有趣。你把做妈妈的形容得奇妙无比(坐直,宝贝。不要把书拿得太近,否则眼睛要坏的)。
说真的,当妈妈根本没有什么么魔法。
我们开始都跟你们一样是平常的小孩子。长大后才练就了超常的X光视力和顺风耳,后脑勺多长两只眼睛,还有让汗臭烘烘的球鞋熏得更加灵敏的嗅觉(别问什么是“嗅觉”,查字典去)。
妈妈们从来都不以为这些感觉能力是意外之财。我们把它们叫做生存本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容易受伤害(别这样做鬼脸,否则你就会变成这副丑样子)。
总有一天,你当妈妈的“基因”成熟以后,你也会知道有人在偷吃冰箱里的东西。
妈妈们其实也是常人。其实,我得承认对孩子们的好些地方我是浑然不知的。比如说,
谁是“不知道”?
据我所知,我们家还藏着第四个孩子名字就叫“不知道”。谁都见过他,除了我。我所知道的是,他不可救药。
谁把前门这么开着不管?”
“不知道。”
“谁把肥皂丢在水池里不管,让它溶掉了?”
“不知道。”
“谁把我省下来做蛋糕的香蕉吃了?”
“不知道。”
老实说,“不知道”都要把我气湖涂了。
他已经弄丢了两把伞、4双靴子和1辆单车。他借了图书馆13本书,过期未还。3年里从来没有从学校带回一张成绩报告单。还有一次,把一壶牛奶忘在车上,放了3个星期。
前几天电话铃响了。我从信箱旁边往回冲,划破了腿,刮袭了一片指甲,赶到电话边,正赶我那儿子挂电话。“谁打来的?”我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不知道。”他已经挂上了。
顺便说说,今天早饭时,我对丈夫说:
“今儿晚饭谁想吃猪肝?”
他抬起头说:“无所谓。”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不知道”还有位“兄弟”。
庞贝克夫人
Number:6094
Title:中国古代斩首奇闻
作者:王永宽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历史大观园
Date:1991。4
Nation:
Translator: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所谓枭首或弃市其实也都是斩首,只不过是枭首指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从秦时起斩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是斩首,它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型重。
临刑不惧
被斩首的犯人在临刑前一般都难免表现出对死亡的畏惧。但是,也有不少刚强硬汉死前慷慨从容,镇定自若,让刽子手感到胆寒。这样的受刑者常常是具有某种坚定的政治信念、豁达的人生态度或傲岸不俗的性特征的人,因此,他们的生命在最后一刻犹能迸出明亮的火花,溢射出一股壮烈的豪情。据史载,嵇康临刑前索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佳话。三国时,魏国夏侯玄参与曹爽之谋,被司马懿斩首,临刑面色不变,举动自若。南朝时,庚弘远被刺史陈显达处斩前向人要来帽子戴好,说:“子路临死结缨,我不能不戴帽子就去死。”又如,南宋文天祥临刑时从容对吏卒说“吾事毕矣。”然后向南再拜而就义,他的表现成为后世忠臣义士效法的榜样。
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四记述了明末黄道周受刑的情形更令人赞叹。他临刑立而不跪。刽子手见他身材高大,风骨凛凛,举刀时两手发抖。一刀砍下,黄道周仍然昂首不屈。刽子手吓坏了,连忙跪在他面前说:“请先生坐下。”这时黄道周颈部鲜血淋漓,但还能点点头说:“可以。”于是坐在凳子上,刽子手第二刀才把他杀死。
清代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康熙时因哭庙案牵连,被判死刑。临刑前他要酒畅饮,边饮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他的儿子到刑场与父亲诀别,哭得泪人似的,金圣叹说:“别哭了,我出个对子你来对,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哽咽未定,哪有心思对对联?好大一会儿没有回答,金圣叹说:“傻孩子,哪里值得这么悲伤呢?我替你对吧,下联可接‘梨儿腹内酸’。”这联对得极其工稳。上联的“莲”与“怜”谐音,意思是见儿子悲痛感到可怜。下联的“梨”与“离”谐音,指与儿子就要骨肉分离了。据说,金圣叹受刑前还对刽子手说:“我有一封家书,请转交给家里的人。”刽子手在行刑后不敢隐瞒,把书信送给了监斩官,那官儿疑心信中写有反对朝廷的言语,拆开查阅,只见信上写着:“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那官儿莫明其妙,自嘲地说:“金先生临死还这样捉弄人。”
难断脖颈
斩首的行刑者刽子手都是心狠手黑之辈,他们不仅要有杀人的胆量,而且要经过一定的技术训练。人的脖颈虽然比较细,但因为其中有颈椎骨,所以不用力气就不能一下子砍断。有的犯人孔武有力或身怀绝技,要砍掉他的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啸亭杂录》卷八所记的阿里玛是清初一名武将,在应该城任职横行不法,作恶多端,顺治皇帝想除掉他,就派遣一名勇力仅次他的武官巴图鲁占把他逮捕,押赶菜市口斩首。囚车走到宣武门,阿里玛说:“死就死罢了,但我是满族人,不能让汉人看见我受刑,就在这城门里边把我杀了吧!”同时,他用脚勾住城门瓮洞,囚车竟不能前。巴图鲁占同意了他的要求,下令在城门里边行刑。在用刑时,阿里玛的脖颈就像铁铸似的,刀砍不动。阿里玛告诉巴图鲁占说,先用刀割断脖筋,然后再砍。巴图鲁占让刽子手照着办,才把阿里玛的头砍掉。
惠康野叟《识余》卷四“说异”一节,记明朝有个陆晖的苏州人犯罪当斩,受刑时,刽子手挥刀砍去,却未能损伤他的皮肉,刀反而被砍折了。这样连续砍折了3把刀,他的脖颈连一点儿血也不见,只有3个刀印。监斩官大惊,问他是怎么回事,陆晕晖说:“我在入狱后就让家里人造了一尊观音像,虔诚祈求保佐。现在你们杀不死我,这是观音菩萨的慈力吧。”监斩官把这一情况如实呈报,有司奏明朝廷,赦免了陆晖的死罪。这个陆晖,可能具有硬气功一类的绝技,观音菩萨保佑的话不过是假托之词。
清代咸丰年间,有一次官军在福建沿海地区捕获海盗50余人,赶福州市北郊刑场斩着。这些海盗多是有些功夫的,刽子手行刑时连砍数刀还不能砍下头来。于是就另想办法,找来一条木匠用的大锯,两个人对拉,锯断囚犯的脖子,囚犯号叫,惨不忍闻。
断头瞬间
被斩首时,在头与身体分离的刹那间,人的感觉如何?活着的人谁也没有亲身体验,只能凭想象来推测了。对此,古代野史笔记有记述,有的小说也有所描写。
《聊斋志异》卷二有《快刀》一篇,写明末时,官军捕获山东盗贼十余人,押赴市曹斩首。其中一名士兵拿的那把刀非常锋利,盗贼中有一人认识这个士兵,就对他说:“听说你的刀最快,斩首时不会割第二次,请你用这把刀杀我。”士兵同意了。行刑时,士兵一刀砍去,那个盗贼的人头滚出数步之外,在地上旋转未定时,口中叫道:“好快刀!”
这是小说家言,当然不能当真。因为人说活靠声带振动。只有一颗人头根本无法发音。但是,史籍中可以见到相似的事例。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被清朝杀害后,家属收尸,把他的头装在一个木匣子里,他的眼睛在睁着,家里的人对着他的头说:“公子平安无恙,你可以闭眼了。”他仍然不闭眼,有人又说:“焦侯(即焦琏,曾被封为新兴侯)也平安无恙。”这时,他的眼皮才合拢。人们都说:“瞿公的精灵未泯,死后还惦记着朝廷大事。”但是瞿式耜被杀后大脑是怎么想的,可惜无法证实。和瞿式耜同时的杨廷枢也被清兵俘获,临刑慷慨不屈,仰天长啸,连呼“大明”,头已落地,他口中又喊出一个“大”字,清晰可闻。
近代学才林纾(琴南)曾和他的朋友王子仁在一起探讨过人被斩首后的短暂瞬间有无知觉的问题。林纾认为,人被杀,督脉则断,必然一无所知。王子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法国有两个医生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人的颈部总筋虽然断了,但脑气还没有立即消亡,可能会有微弱的知觉。不久,其中一个医生犯了死罪,应当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头落地后,我捧着你的脸叫你的名字,你若有知觉,就睁开眼看着我。”犯罪的医生同意了。到受刑后,朋友按照所说的去做,死者的头颅果然睁眼看他一下,随即闭上,再喊第二声时,眼皮却不再睁开。
Number:6095
Title:不设防的国界线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1期
Provenance:北京法制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的边境线是世界上唯一不设任何军事设施的边境。两国接壤的边境线长达8900公里,其中包括加国和美国阿拉斯加州接壤的边境线。
有关美加两国边境线的协议是在1846年签订的。当时两国政府决定两国的边境线应当形成一条直线,根据北纬49度来划分,沿线不设置军事基地、不驻守军队或安置军用车辆。两国公民穿越国境来去自由,可以优哉游哉地在对方的国家逗留3个月,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