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者十年精华-第10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三十年代里,另外还有一种飞行方式,既没有噪音震耳,又有极为豪华的享受,那就是飞艇。当时飞艇之最著名者,是德国的兴登堡号,定期飞航于德国法兰克福与美国的纽约之间,单程需时6天。该艇全长245公尺,艇身之下的平底吊厢里,设备豪华不亚于一流的旅馆,有独立的卧房、散步舱、大餐厅、吸烟室、写作室、厨房和淋浴设备,此外还有一大间舞厅,装饰着棕榈盆景和一架铝制的钢琴,其姊妹船齐柏林号在1930至1939年间,曾安全地横越南大西洋144次,当时乘客的主要不满之处,只是卧房间的隔墙太薄,邻室的鼾声扰人入梦。
客机的飞行并未因飞艇而受影响,虽然票价一再上涨,但营运的增长仍旧很快,到了1939年,乘客就达到了100万人。
从三十年代起,客机的制造厂家,倾力改善飞航设备,发展出人工水平仪、方向陀螺仪、无线电通讯、自动除冰装置以及桨叶控制设备,使飞机成为全天候的安全交通工具。美国设计的全金属机身、低翼、两个以上引擎的客机,一直到今天仍旧是一种标准的型式。1933年波音公司推出了波音247,1935年道格拉斯公司推出了DC…3,立刻成为最受欢迎的型式,历久不衰。从四十年代开始,飞机速度增加,续航力加大,营运成本也逐渐减低,航空公司不再以豪华奢侈为号召,座位排得更挤以容纳更多的乘客,使票价继续降低。五十年代之后,民航更是突飞猛进,终于成为长途和国际交通的重要工具。
Number:5076
Title:邮戳的家谱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苏〕科学与生活
Date:
Nation:
Translator:兆汝
与邮票相比,邮戳的知音似乎不多。其实,论起辈分来,邮票在邮戳面前却只能谦称晚辈。据考证,邮戳最初起源于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575年,奉当时的执政法老之命,就已开始在信上加盖邮戳,用以标明发送的城市。这位法老看来还是个邮戳爱好者,他曾搜集了186枚灰、红两色的印戳,如今原样珍藏在大英博物馆里。
邮戳在东西伯利亚也源远流长。当时,曾流行在陶器片上写信,再封装在陶器盒里。而为了防止局外人好奇偷看,发信人就用玉石或条纹玛瑙雕琢成私章,在湿粘的陶器盒封上打戳。这种私章中间有横贯漏孔,可插入小棒作轴,类似于现代沿用的滚动邮戳。如果说这种邮戳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火漆印的话,那么时至15世纪的意大利,邮戳则已开始反映信的寄送地点及日期了。另外,由于当地曾流行霍乱和鼠疫,因此每次邮政部门在加盖邮戳时,还会同时加旁注:“熏蒸”,以提醒收信人注意消毒卫生,所以又有“卫生邮戳”之称。
说起邮戳在英国的诞生,还缀连着一段轶闻。1660年的伦敦,正值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斗激烈,因此双方在邮政部门的信徒都利用职权扣压、偷拆对立派的信件,以侦悉彼此的意图动向。为此,皇家邮局承办人颁布了通令,启用邮戳来注明收发信函日期,藉以查处频繁的渎职行为。当时使用的邮戳是直径为13毫米的图印,印面的一半用两个缩写字母表明月份,另一半则用数字表示日期。
1680年,伦敦市又设立了“便士邮局”,即规定每封信的寄费为1便士,以盖上等边三角形或鸡心形的邮戳为邮资已付的凭证。于是,邮戳既是收发日期的记录,又成了邮资收讫的标记,一身而兼两职。如果寄信人愿意,也可以预付1个便士,让邮局在空白信封上事先盖好邮戳,换取方便留待备用。然而,由于产生了寄途远近等实际问题,而邮戳又毕竟不是邮资的合适替身,于是自1840年起英国开始发行自立门户的邮票,同时将邮戳改为无字的四瓣花朵形或圆篦网眼形图案,由此可知,邮票是邮戳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客观需要而问世的衍生物。
在俄国,也有雷同于英国上述演变的情况。1845年11月23日,圣彼得堡(即今列宁格勒)的《北方蜂》报曾登载了使用带邮戳信封的邮政通告,当时启用的邮戳为长方形。每只信封售价为6个银戈比,其中5戈比是邮资,1戈比为信封费,并规定信须送交小商店汇收后,再由投递人员定时收取转送。不久,此项办法流传到了莫斯科,所不同的只是彼得堡使用蓝色邮戳,莫斯科则使用红色邮戳。可惜好景不长,鉴于某些宫廷权贵们讨厌红颜色,印有红色邮戳的信封很快遭到取缔,并从此在莫斯科绝了迹,甚至弄得后人竟罕知这种红邮戳存在过的史实。至1848年,带邮戳的信封已在全俄罗斯相当普及,但也正当此时,由于邮戳以异军身份崛起,打破了邮戳一身兼二职的垄断状况,从此,邮戳和邮票开始了分道扬镳,邮戳只标收发地点日期;而邮票则另外专示邮资,并逐步进入了焕发艺术青春并大展抱负的时代,使集邮迷们爱不释手、必得为快。
此外,在1895年前后,俄国前线的留守兵团中还曾流行过一种扁圆形及一种黑十字形的无字哑邮戳。至1922年,又首次使用了一种中空环形的俄罗斯纪念戳,和一种现代化了的圆形苏维埃纪念戳。
邮戳在东方出现得较晚些,但也经历了大同小异的产生及演变程过。譬如,1870年至1880年期间,阿富汗曾通行过一种带色的指印邮戳;而1900年中国也曾使用过相当于一碗粥售价的货币印邮戳。后来,由于发明了可变更日期的号码钢模戳,才使今天的邮戳成了注销邮票,并使人一目了然的收讫凭据。
Number:5077
Title:妈妈哭泣的那一天
作者:杰拉德·莫尔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之工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昏暗的冬日。那天,我刚收到了一本心爱的体育杂志,一放学就兴冲冲地往家跑。家,暂时属于我一个人,爸爸上班,姐姐出门,妈妈新得到一个职业,也要过个把钟头才会回来。我径直闯进卧室,“啪”一声打开了灯。
顿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母亲双手掩着脸埋在沙发里她在哭泣。我还从未见她流过泪。
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妈妈,”我问道,“出什么事了?”
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没有,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我那个刚到手的工作就要丢掉了。我的打字速度跟不上。”
“可您才干了三天啊,”我说,“您就会成功的。”我不由地重复起她的话来。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着某件大事时,她曾经上百次地这样鼓励我。
“不,”她伤心地说,“没有时间了,很简单,我不能胜任。因为我,办公室里的其它人不得不做双倍的工作。”
“一定是他们让您干的太多了。”我不服气,她只看到自己的无能,我却希望发现其中有不公。然而,她太正直,我无可奈何。
“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学什么,没有不成功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这话也都兑现了。可这回我办不到了。”她沮丧地说道。
我说不出话。
二
我已经十六岁了,可我仍然相信母亲是无所不能的。记得几年前我们卖了乡下的宅院搬进城里时,母亲决定开办一个日托幼儿园。她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可这难不倒她,她参加一个幼儿教育的电视课程,半年后就顺利结业,满载而归了。幼儿园很快就满员了。还有许多人办了预约登记。家长们夸她,孩子们则几乎不肯回家了。她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母亲能力很强,这不过是个小小的证明罢了。
然而,幼儿园也好,双亲后来购置的小旅馆也好,挣得的钱都供不起我和姐姐两人上大学。我正读高中。过两年就该上大学了。而姐姐则只剩三个月功夫了。时间逼人。母亲绝望地寻找挣钱的机会。父亲再也不能多做了,除了每天上班,他还经管着大约三十公顷的地。
旅社卖出几个月后,母亲拿回家一台旧打字机。机子有几个字母老是跳,键盘也磨得差不多了。晚饭间,我管这东西叫“废铜烂铁”。
“好点儿的我们买不起,”母亲说,“这个学手可以了。”从这天起,她每天晚上收拾了桌子,碗一洗,就躲进她那间缝纫小屋里练打字去了。缓慢的“嗒”、“嗒”、“嗒”声时常响至深夜。
圣诞节前夕,我听见她对父亲谈到电台有个不错的空缺。“这想来是个有意思的工作,”她说,“只是我这打字水平还够不上。”
“你想干,就该去试试。”父亲给她打气。
母亲如愿以偿。她那高兴劲儿真叫我惊异和难忘,她简直不能自制了。
但到星期一晚上,第一天班上下来后,她的激动就悄然而逝了。她显得那样劳累不堪,一副精疲力尽的样子。而我无动于衷,仿佛全然没有察觉。
第二天换上父亲做饭,拾掇厨房了,母亲留在自己屋里继续练着。“妈妈的事都顺利吗?”我向父亲打听。
“打字上还有些困难,”他说,“她需要更多地练习。我想,如果我们大家多帮她干点活儿,对她会有好处的。”
“我已经做了一大堆事了,”我顶嘴道。
“这我知道,”父亲心平气和地回答,“不过,你还可以再多做一点儿。她去工作首先是为了你能上大学读书呀!”
我根本不想听这些,气恼地抓起电话约了个朋友出门去了。等我回到家,整个房子都黑了,只有母亲的房门下还透着一线光亮。那“噼啪”、“噼啪”的声音在我听来似乎更缓慢了。
三
第二天,就是母亲哭泣的那一天,我当时的惊骇和狼狈恰恰表明了自己平日太不知体谅和分担母亲的苦处了。此时,挨着她坐在沙发里我才慢慢地开始明白起来。
“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要经历几次失败的。”母亲说得很平静。但是,我能够感到她的苦痛,能够觉得她的克制,她一直在努力强抑着感情的潮水。猛地,我内心里产生了某种变化,伸出双臂抱住了母亲。
终于,她再也把持不住自己,一头靠在我的肩上抽泣起来。我紧紧抱住她不敢说话。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理解到母亲的天性是这样的敏感,她永远是我的母亲,然而她同时还是一个人。一个与我一样会有恐惧、痛苦和失败的人。我感到了她的苦楚,就像当我在她的怀抱里寻求慰藉时,她一定曾千百次地感受过我的苦闷一样。
这阵过后,母亲平静了些。她站起身,擦去眼泪望着我,说:“好了,我的孩子,就这样了。我可以是个差劲的打字员,但我不是个寄生虫,我不愿做我不能胜任的工作,明天我就去问问,是不是可以在本周末就结束掉这儿的工作。然后就离去。”
她这样做了。她的经理表示理解,并且说,和她高估了自己的打字水平一样,他也低估了这项工作的强度。他们相互理解地分了手。经理要付给她一周的工资,但她拒绝了。
时隔八天,她接受了一个纺织成品售货员的职业,工资只有电台的一半。“这是一项我能够承担的工作,”她说。
然而,在那台绿色的旧打字机上,每晚的练习仍在继续,夜间,当我经过她的房门,再听见那里传出的“噼啪”声时,思想感情已完全不同于以前了。我知道,那里面,不仅仅是一位妇女在学习打字。
四
两年后,我跨进大学时,母亲已经到一个酬劳较高的办公室去工作,担负起比较重要的职责了。
几年过去,我完成了学业,作了报社记者,而这时的母亲已在我们这个地方报纸担任了半年的通讯员了。我学到许多东西,母亲在困境中也同样学到了。
母亲再也没有同我谈起过她哭泣的那个下午。然而,每当我初试受挫,当我因为骄傲或沮丧想要放弃什么时,母亲当年一边卖成衣、一边学会了打字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由于看见了她一时的软弱,我不仅学会了尊重她的坚强,而且,自身的一些潜在的力量也被激发和开掘出来。
前我久,为给母亲六十二岁生日作寿,我帮着烧饭、洗刷。正忙着,母亲走来站到我身边。我忽然想到那天她搬回家来的旧打字机,便问道:“那个老掉了牙的家伙哪去了?”
“噢,还在我那儿,”她说“这是个纪念,你知道……,那天,你终于明白了,你的母亲也是一个人。当人们意识到别人也是人的时候,事情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真没料到她竟知晓我那天的心理活动。我不禁为自己感到好笑了。“有时,”我又说,“我想您会把这台机子送给我的。”
“我要送的,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永远不要修理它。这台机子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了。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给了我们这个家庭最可贵的帮助。”
我会心地笑了。“还有,”她说,“当你想去拥抱别人时,就去做吧,不要放弃。否则,这样的机会也许就永远失掉了。”
我一把将她抱住,心底里涌涨起深深的感激之情:为了此时,为了这么多年的岁月里,她所给予我的所有的欢乐时刻。“衷心地祝愿您生日愉快!”我说。
现在,那台绿色的旧打字机仍原样摆在我的办公室里。在我苦思冥想地构思一个故事,几乎要打退堂鼓时,或者每逢我怜悯自己时,我就在打字机的滚轴上卷上一页纸,像母亲当年那样,吃力地一字一字打起来。这时,我心里就会升起一种东西,一种回忆,不是对母亲的挫折,而是对她的勇气自强不息的回忆。
Number:5078
Title:姑娘为谁打扮
作者:穆尼尔·纳素夫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愿你的生活更美好
Date:
Nation:科威特
Translator:解传广
什么样的女人是漂亮的?女人的魅力是什么?妇女为谁穿戴?她们是为自己打扮,还是为她们的丈夫打扮?漂亮女人真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大量的金钱,为了要在男人面前显示她的美丽,引起他的注意、得到他的欣赏?
服装和“摩登”
心理学家们说:服装和“摩登世界”是许多妇女神之所至的。不论是在什么地方,也不论是在什么时代,也都是妇女们遇到的难题。在这个难题面前,她们时而高兴得忘乎所以,时而苦恼得心绪不宁。统计表明,一般家庭中至少四分之一的收入都用在这方面的开支上。女孩子也是如此,从两周岁开始就进入无休止的打扮时代了。
因此,世界上最畅销的买卖就是妇女的服装、妇女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女孩子,特别是在六岁到婚龄女子以及结了婚的女子都无不与服装店有着不解之缘。妇女的裙子始终是服装店老板赖以牟取暴利的热门货。人们难以听到有哪个服装设计师失业、妇女服装店倒闭的消息。
一个男人的经验
约翰·布拉温是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他在谈到自己结婚十五年的体会时,说:
“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干完了一天的工作,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是,妻子却没象往常那样在家里等我,而且孩子们也在忙着看电视,无暇顾我。
“我不愿打扰他们,便屏声静气地向我的办公室里走去。我在那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