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者十年精华-第10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法师笑而不语。

  辩论了一夜,不得要领。第二天要举行剃度大典,张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寄住两个月,张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同时,不烧戒,永远被看成野和尚。

  他写信给上海的朋友,诉说苦闷。

  朋友回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庙里,可以经常和朋友谈书论画,并表示已为他找好两处庙宇,约好某月某日在上海火车站北站接他,陪他去庙里。

  朋友“出卖”了他

  张大千依约到北站下车,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声:“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往哪里跑!”

  原来,朋友“出卖”了他,用电报通知他的二哥张善子,从四川赶来,把他抓回尘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张善子一向管教张大千,给了他一顿骂,当即押他回四川,在母兄命令之下结了婚。那年,张大千二十二岁,娶妻曾庆蓉。

  完婚之后,张大千决心学画,回到上海,先拜入曾熙门下,学写书法。

  其后,再拜在李瑞清门下,再学书法。

  两位老师的风骨和教诲,对三十岁以前的张大千,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张大千在二十五岁时,便扬名上海了。

  当时,上海的文人雅士集中,最著名的是由湖北人赵半皮老先生召集的“秋英会”。“秋英会”以赏菊吃蟹,当场挥毫,画画题诗为目的。张大千第一次参加,是小老弟。在雅集时,既绘画,又咏诗、题字,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仿石涛愚弄收藏家

  同时,另一件让张大千闻名的,是他仿石涛,造假画,愚弄了当时的收藏家、鉴赏家。

  那时候,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视北方。

  有一次,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

  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

  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

  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么啊?”

  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是什么,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

  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所有的人哗然,陈半丁更尴尬,张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场的人,赶紧溜之大吉。

  后来,张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涛,换得黄宾虹的一幅真石涛,又以几幅四方的炕头画,骗得罗振玉大宴文友共赏,甚至连张学良也破钞不少。

  物我两忘游历名山大川

  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绘画功夫深厚外,还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让人见了有“物我两忘”的感受。

  是什么秘诀呢?

  “也许是多旅游吧!”他以为,“用心体会自然,摄取自然的精神。”

  艺术界人士传说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较偏爱黄山。他不很同意:“其实,我国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观之处,说我偏爱黄山,不一定对,但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

  大千先生特别加重“开发”二字的语气:“我在二十八岁、三十一岁、三十六岁这三年,三度游黄山。第一次去时,不但是荒草蔓径,根本无路可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黄山的人。”

  黄山的特色,全在一个“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细领略山川灵气,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当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画出传神的画。

  初到敦煌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达敦煌。

  大千先生到达千佛洞那天,天还没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灯入洞探视。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订计划是到那里观摩三个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对太太和子侄说:“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

  千佛洞的来源,据考证,在秦苻坚建元二年,由乐和尚开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开凿大小不等的洞窟。

  约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内,层楼叠殿,吸引了无数僧侣、信士、艺术家、凿洞的工匠等。从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从事壁画、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为先人奉献心灵的圣地。

  大千先生观察千佛洞时发现,千佛洞在坐西面东的山崖上,早晨有阳光射入,再加上气候干燥,毫不潮湿,所以洞内的内藏能长达数百年而不损坏。不过,三百多个洞窟之间,路径却崩坏了,大千先生只好一面探洞观画,一面要修路开道。

  “老实说,我到敦煌之初,是抱着莫大雄心去的,可是巡视了千佛洞之后,眼见每洞由顶到底,都是鲜明的壁画,瞠目惊叹之余,真是自觉渺小。”

  在敦煌初期,大千先生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三百多个洞编号。他编号的目的,固然为了便利工作的查考,一方面也是方便后人游览或考查的索引。大千先生编的洞号一共有309洞。

  这一部分的工作,就花了五个月。大千先生为了补充食物、画具,暂时回兰州,待了两个月。

  浩浩荡荡二进敦煌

  再到敦煌之前,他先到青海塔几寺,雇用喇嘛。依规定喇嘛是不能离开青海的,大千先生托了关系才以五十银元一月的薪水,雇了昂吉、三知、格朗、晓梧、杜结林远等五人,他们的工作是拼缝画布:“我们缝连,总免不了有针孔线缝,尤其在画布绷张以后,针眼孔更粗,但喇嘛可以作到天衣无缝。”

  同时跟他进敦煌的,物品共有七十八辆驴车之多。

  二度到敦煌,又开始吃苦。

  大千先生说:“很多人不了解,临摹敦煌壁画,有相当的困难。”

  以工具来说,纸绢没有数丈大的,全靠番僧拼缝。最大幅的壁画,有12。6丈之巨,拼缝完毕,钉在木框上,涂抹胶粉三次,再用大石磨七次,画布光滑才能下笔。

  在临摹时,大千先生的原则是要完全一丝不苟的描,绝对不能参加自己的意思。每幅壁画,他都要题记色彩尺度,全部求真。在画的时候,还要雇木工造架,站着临摹,因为千佛洞的空间实在太小了。

  千佛洞里见功夫

  千佛洞大多数的光线都不够,大千先生要一手拿蜡烛,一手拿画笔,还得因地制宜,有时站在梯上,有时蹲着,还有时躺卧在地上,虽然是冬天,勾画不久,都要出汗喘气,头昏目眩。

  这样辛勤的作画,多数日子是清晨就进洞工作,黄昏才出来,有时候还要开夜工。

  大千先生解释:“壁画色多斑烂,尚须秉灯静观良久,才能依稀看出线条,我主要在观摩揣测上下功夫,往往数十次观研之后才能下笔。为了不浪费材料起见,临摹时先以玻璃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画布上,在极强的阳光照射下,先以木炭勾出影子,再用墨勾。稿定之后,再敷色。凡佛像、人物主要部分,都是我自己动手,其余楼台亭阁不很重要部分,则分别由门人子侄喇嘛分绘,每幅都注明合作者姓名。因此,每幅画的手续都繁复,极力求真,大幅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小幅的也要十几天。”就是这样画了276幅画,石青石绿等颜料用了千百斤。

  如此留在敦煌两年七个月中,大千先生确认:“以前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多受西方影响,我研究了敦煌壁画之后,认为此说不足信!敦煌壁画所画的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补唐宋五代史书之阙文,我认为历史考证之价值,重于艺术之欣赏。”

  “至于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做,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的大成,敦煌壁画代表北魏到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换言之,也可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们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有一千年,而现代发现还相当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一九四四年元月,大千先生在四川成都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很是轰动。

  大千先生的朋友,书家沈尹默曾题诗赞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须带霜。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

  呢燕楼与八德园

  一九五一年,大千先生举家迁往南美。

  在阿根廷,大千先生住在风景优美的曼多洒,住屋名为“呢燕楼”。

  “呢燕楼”住了一年,为了居留权的问题,再乔迁巴西。他买了一块地,完全依自己的理想,以绘画的艺术观点,来建造“八德园”。

  说起“八德园”的命名,一般人直觉的反映说以为大千先生取四维八德之八德,其实他是另有所本:

  “因为我那个园子,原是别人种柿子的农场,有一千多枝柿子,我是以柿来命名的,我们古称:‘柿有七德’,就是说柿有七种好处,后来我又知道柿树的叶子泡水,吃了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故称为‘八德园’”。

  按‘柿有七德’典出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阳,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半玩,六嘉宾,七落叶肥大。

  ‘八德园’布置妥当后,大千先生开始在各国开画展,要把中国画介绍给西方文人。藉着在巴黎展出敦煌壁画临品时,他和西方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见了面。

  主动跟毕加索打交道

  大千先生说:“因为我不懂外国话,必须要求助在巴黎的朋友,他们好像都面有难色。当然罗,我也知道毕加索的名气大,不易见,我首先就是找我们中国人在法国极有名气的画家赵无极。赵无极向来对我很好,他一向都以老师来尊称我,唯有提出这件事他打我的回票,他认为多要碰钉子。又说西洋人见客都是事先要订约会的,毕加索不可一世的架子,他固然是西方画坛的一代宗师,朋友们说你张大千也是可以代表东方画坛的大师,万一你去拜访他,他不见你,碰了钉子,如果又经新闻记者知道了,报上一登,岂不是自讨没趣,丢人的不只是你张大千,岂不令所有来自东方的艺术家都没有面子?

  “咳!我有些火了,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己找他好了,语言不通,用一个听我指挥的翻译好了。决定之后,我两夫妇就由一位姓赵的翻译陪同,离巴黎赶赴坎城。

  “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毕加索在7月28日这天在坎城附近一个小镇,主持一个陶器集会的开幕展,毕加索自己古堡式的别墅,也就在坎城附近的尼斯。

  “我到坎城住进旅馆第一件事,就要我的翻译打电话给毕加索。

  “就这样,大概一、两个钟头之后,对方果然电话来了,说毕加索知道了,就约张先生在会场里见面。”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那个会场。

  “毕加索来了,人群起了骚动,看来是一种对他崇拜的狂热,毕加索被人抬起来欢呼,根本未见什么仪式,大概太乱无法举行,毕加索到场了就算数。挤了一阵,毕加索已被挤到离我不远的地方,我想他必然也看见我了,但是他并没有与我打招呼的意思!

  “陪我那个翻译,年轻气盛,人也长得高大,他眼见毕加索又要被挤开了,冲动起来,立即排开众人挤了过去,一把抓住毕加索,质问为什么约我们来了又不理会?毕加索回过头来,对他似在解释,这一次他的目光向我打了一下招呼。”

  “大概他的解释还令人满意,我的翻译带笑回来,毕加索又被人群挤开。翻译对我说,现场人太多、太乱,毕加索说没有办法与我谈话,他邀请我们夫妇第二天中午到他的别庄午餐叙谈!”

  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第二天,张大千和夫人、翻译造访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先看到毕氏画的中国画习作,然后,毕氏表示他的意见,他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叫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毕加索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张大千说:“我还以为翻译有出入,请他解释,毕加索说:‘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的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我只好谦答你太客气了,他再强调一句说:‘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其后,他们一起进餐、拍照、逛花园。毕氏送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给张大千。

  大千先生事后送了一幅毕氏感兴趣的墨竹,以竹子象征他们君子结交的情谊。

  张大千是天才?

  曾有人称誉张大千先生是天才,他却不以为然:“我不强调什么天才,也不主张什么刻板的功课。不论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赞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要紧。”

  大千先生还有一个说法,道出他作一个画家的雄心壮志,也可以说是莫大的乐趣,他说:

  “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他自然就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殊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阳就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这里缺山便加峰,删去乱石可加瀑布,一片汪洋加叶扁舟,心中有个神仙境界,便要画出那个神仙境界,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谓的‘笔补造化天无功’”!大千先生下结论说:“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全在自己意念的创构,有时画固然要描绘现实,表现现实,但也不能太顾现实,这其间如何取舍,就全凭画家的思想与功夫了!”

  五十年前,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观其画,知其人,此言也许不谬。

Number:4685

Title:“我只写了几个音符”

作者:文彦

出处《读者》:总第32期

Provenance:《新民晚报》

Date:1983。11。20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这是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举行最后一场预奏。尽管天气寒冷,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赶来,音乐是迷人的,大家很快就陶醉了。突然,有人发现怎么演员和乐队老合不到一快儿?一会儿唱得快,拉得慢;一会儿又拉得快,唱得慢,台上的演员怒目圆睁,可乐队确实是按指挥棒在进行。“见鬼!重来。”乐队停下重新开始,仍然是一片混乱。“天哪!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议论纷纷。

  这时,担任指挥的贝多芬呆呆地站在指挥台上,莫名其妙地看着骚动的乐队,想从那一张张神情不安的脸上猜出结症所在,可大家都不作声,谁忍心对这位可怜的指挥说:“走开吧,你这个聋子!”然而贝多芬还是明白了。他突然扔掉指挥棒,一口气跑回家中,倒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很久。这是1822年11月的一天,也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天,他那饱经创伤的心灵又被狠狠戳上了一刀……

  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中,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