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公羊传注疏-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槿照撸俗⒃啤叭照撸绞裘懤癯常湮蘩瘢庸院穸≡痨度耍坏蹦巳胫事荚鹬闭撸瞧洳灰撸源饲笾
无骇帅师入极。无骇者何?展无骇也。何以不氏?据公子遂帅师入杞,氏公子也。○骇,户楷反。
'疏'“无骇者何”。○解云:欲言其君,经不书爵;欲言大夫,又复无氏,故执不知问。○注“据公子遂帅师”至“子也”。○解云:在僖二十七年秋。
贬。贬,犹损也。○贬,彼检反,损也。曷为贬?据公子遂俱用兵入杞不贬也。疾始灭也。以下终其身不氏,知贬。疾始灭,非但起入为灭。
'疏'注“据公子遂俱用”至“贬也”。解云:欲决隐八年“庚寅,我入邴”,非用兵故也。○注“以下终”至“为灭”。○解云:即下八年“无骇卒”,传曰“何以不氏?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然则若直欲起此入为灭,止应此经贬之而巳,不应终身贬之,故知并欲起其疾始灭也。
始灭,昉於此乎?昉,適也,齐人语。据传言拨乱世。○昉,甫往反,適也。
'疏'注“昉,適也,齐人语”。○解云:胡毌生齐人,故知之。若《郑谱》云“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之类。○注“据传言拨乱世”。○解云:哀十四年传云“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是也。既言作《春秋》治乱世,明知往前相灭非一矣。而此经为始疾灭,是以据而难之。
前此矣。前此者,在春秋前,谓宋灭郜是也。○郜,古报反。前此,则曷为始乎此?讬始焉尔。焉尔,犹於是也。
'疏'注“谓宋灭郜是也”。○解云: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传云“此取之宋,其谓之郜鼎何?器从名”,彼注云“从本主名名之,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是也。然则宋灭郜在春秋前,故如此解。○
曷为讬始焉尔?据战伐不言讬始。
'疏'注“据战”至“讬始”。○解云:隐二年“郑人伐卫”,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传皆不言讬始焉尔,故难之。而注先言战者,直漫据《春秋》上下战伐之事而巳,故意及则言,不为次第矣。
《春秋》之始也。《春秋》讬王者始,起所当诛也。言疾始灭者,诸灭复见不复贬,皆从此取法,所以省文也。○复见,扶又反,下“不复”同。见,音贤遍反。
'疏'注“言疾灭”至“省文也”。解云:诸灭复见不复贬,即定四年“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定六年“郑游帅师灭许”之属是也。
此灭也。其言入何?据齐师灭谭不言入。内大恶,讳也。明鲁臣子当为君父讳。灭例月,不复出月者,与上同月,常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当为,于伪反,下“为后背隐”同。
'疏'注“据齐师灭谭不言入”。解云:在庄十年。○注“灭例月”至“同月”。○解云: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之属是也。○注“常案下”至“日不”。○解云:元年“祭伯来”之下,巳有此注,而复言之者,正以彼月为下“公子益师卒”,其“祭伯来奔”不蒙月。今此下五月二事皆蒙之,嫌其异,故重发之。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后不相犯。日者,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背,音佩。
'疏'注“后不相”至“之盟”。○解云:《春秋》之例,不信者日,故后不相犯。日者,言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者,即桓二年秋九月,“公及戎盟于唐”是也。言背隐者,桓是弑君之贼,而与桓盟,是背隐之义矣。言善桓能自复者,戎与桓同好相随,继其所能故善其得国矣。若《左氏》之义,以极是戎国都,案此经传及注,似非一物,而旧解曰以为戎能自复者,非也。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以逆女不称使,知为大夫。○履緰,音须,《左氏》为“裂溃А薄!
'疏'“纪履緰者何”。○解云:不书爵,又不言使,君臣不明,故执不知问。○注“以逆”至“大夫”。○解云:正以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之属,皆是大夫为君逆女。而文皆不言使,今此履緰逆女不言使,故知是大夫也。或者“使”为“爵”字误也。
何以不称使?据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称使。婚礼不称主人。为养廉远耻也。
'疏'注“据宋公”至“称使”。○解云:在成八年夏。○注“为养廉远耻也”者。谓养成其廉,远其惭耻也。
然则曷称?称诸父兄师友。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辞穷者何?无母也。礼,有母,母当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宋公无母,莫使命之,辞穷,故自命之。自命之则不得不称使。
'疏'“辞穷者何”。○解云:弟子未解辞穷之义,故执不知问。○注“礼有母”至“师友”。○解云:即《婚礼记》云宗子无父,母命之”是也。○注“称诸父”至“以行”。○解云:谓使者称之,而文不言使者,以其非君故也。○注“宋公”至“称使”。○解云:即《婚礼记》云“亲皆没,巳躬命之”是也。○
然则纪有母乎?曰:有。以不称使知有母。有则何以不称母?据非主人,何不称母通使文。母不通也。礼,妇人无外事,但得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耳。母命不得达,故不得称母通使文,所以远别也。○别,彼列反。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据伯姬归于宋不书逆人。
'疏'注“据伯”至“逆人”。○解云:在成九年春。
讥。讥,犹谴也。○谴,遣战反。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於庙者,告本也。夏后氏逆於庭,殷人逆於堂。周人逆於户。○亲迎,鱼敬反,注及下同。先,悉荐反。
'疏'注“礼所”至“先女也”。○解云:出《昏义》文。○注“於庙者”至“於户”。○解云:即《书传》云“夏后氏逆於庙庭,殷人逆於堂,周人逆於户”者是也。○
始不亲迎。昉於此乎?前此矣.以惠公妃匹不正,不嫌无前也。○妃,音配,又芳非反。
'疏'注“以惠”至“前也”。解云:不以正妃匹者,是不重婚姻之礼,故知往前宜有不亲迎之事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讬始焉尔。焉尔,犹於是也。曷为讬始焉尔?据纳币不讬始。《春秋》之始也。《春秋》正夫妇之始也。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故夫妇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内逆女常书,外逆女但疾始不常书者,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於人,故略外也。○治,直吏反。
'疏'注“夫妇正”至“之端”。○解云:《昏义》郑注云“言子受气性纯则孝,孝则忠”是也。○注“内逆女常书”者。即桓三年公子翚、宣元年公子遂、成十四年叔孙侨如之属是也。
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称女,未离父母之辞,“纪履緰来逆女”是也。○未离,力智反,下同。在途称妇,在途见夫服从之辞,“公子结媵陈人之妇”是也。
'疏'“女曷为或称女”者,即此经是也。或称妇者,庄十九年“陈人之妇”是也。○注“在涂见”至“之辞”。○解云:案僖二十五年,宣元年传皆云“其称妇者何?有姑之辞也”者,兼二义故也,何者?在涂称妇者,服从夫辞;其至国犹称妇者,对姑生称也。
入国称夫人。入国则尊,尊有臣子之辞,夫人姜氏入是也。纪无大夫,书纪履緰者,重婚礼也。月者,不亲迎例月,重录之。亲迎例时。
'疏'注“入国”至“入是也”。○解云:在庄二十四年秋是也。○注“月者”至“例时”。○解云:不亲迎例月者,即此文及桓三年秋七月公子翚、宣元年正月公子遂之属是也。其亲迎时者,即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之属是也。有不如此者,别见义,即文四年“夏,逆妇姜”,成十四年“秋,叔孙侨如”之属是也。当文自有解,不能逆说也。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伯姬者何?内女也。以无所系也。不称公子者,妇人外成,不得独系父母。
'疏'“伯姬者何”。○解云:欲言内女,於纪言归;欲言外女,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注“不称公”至“父母”。解云:正以庄元年传云“群公子之舍,则巳卑矣”明有得称公子之道,故注者决之。○
其言归何?据去父母国也。妇人谓嫁曰归。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明有二归之道。书者,父母恩录之也。礼,男之将取,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女之将嫁,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内女归例月,恩录之。○取,七住反。○
'疏'注“妇人生”至“为家”。○解云:谓始生时。○注“明有二归之道”也。○解云:即此“伯姬归于纪”,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之属是也。○注“礼男之”至“女将嫁”。○解云:皆出《礼记·曾子问》。○注“内女归”至“录之”。○解云:即此文冬十月、隐七年三月“叔姬归于纪”,成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之属是也。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毌生等,乃始记於竹帛,故有所失也。○“纪子伯,《左氏》作“子帛”。远,于万反。燔,扶元反。毋,音无。
'疏'“纪子伯者何”。○解云:欲言纪君,经不称侯;欲言大夫,复叙人君之上,故执不知问。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夫人子氏者何?隐公之母也。以不书葬。
'疏'“夫人子氏者何”。○解云:欲言鲁之夫人,终无葬处,弟子未识,故执不知问。○注“以不书葬”。○解云:今隐公欲表巳让,故宜屈卑。其母不成夫人之礼,是以见其不书葬,知其是隐公母也。
何以不书葬?据姒氏书葬。○姒,音似。
'疏'注“据姒氏书葬”。○解云:即定十五年九月,“辛巳,葬定姒”是也。彼定姒之子哀公者,未逾年之君也,其母亦得书葬。今隐公虽欲让桓,不作成君,应比未逾年之君。今其母不书葬,故据而难之。
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据已去即位。○去,起吕反。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时隐公卑屈其母,不以夫人礼葬之,以妾礼葬之,以卑下桓母,无终为君之心,得事之宜,故善而不书葬,所以起其意而成其贤。子者,姓也。夫人以姓配号。义与仲子同。书薨者,为隐公恩录痛之也。日者,恩录之,公夫人皆同例也。○下,遐嫁反。
'疏'注“子者”至“子同”。○解云:上文仲子之下而注云“仲字子姓,妇人以姓配字,不忘本,因示不適同姓”。今此称姓者,亦是示不適同姓之义,故云义与仲子同。其不称字之义乃自异,故注云“以姓配号”,号即夫人是也。
郑人伐卫。书者,与入向同。侵、伐、围、入例皆时。
'疏'注“书者与入向同”。○解云:即上注云“凡书兵者,正不得也。外内深浅皆举之者,因重兵害众”是也。○注“侵伐围入例皆书时”。○解云:其侵伐书时者,即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之属是也。入例时者,已说於上,而注言此者,正以文承日月之下,故须解之。
三年,春,王二月。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於是可得而观之。
'疏'注“二月至王者,解云:二月有王即此是三月有王者,即定元年王三月之属是也。○注使统其正朔。○解云:统者,始也。谓各使以其当代之正朔为始也。○注所以尊至观之。○解云:《春秋》黜?而言通三统者,黜?为鲁也。通三王之正者,为师法之义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诸言何以书者,问主书。
'疏'注“诸言”至“主书”。○解云:至此乃解之者,正以有所据。下言何以书者,还言据彼难此之例,故不得然解也,即上二年传云“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是也。今此直言“何以书”,上无所据,则是问主书,故如此解。
记异也。异者,非常可怪。先事而至者,是后卫州吁弑其君完,诸侯初僣,鲁隐系获,公子翚进谄谋。○杀其,申志反,下“杀其君”同。翚,许韦反。谄,绩检反。
'疏'注“是后”至“完”。解云:在四年春。○注“诸侯初僣”。○解云:下五年秋“初献六羽”,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僣诸公也。始僣诸公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僣诸公犹可言也。僣天子不可言也”是也。○注“鲁隐系获”者。○解云:即下六年“春,郑人来输平”,传云“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是也。○注“父子”至“谄谋”。○解云:下四年“秋,翚帅师及宋公”以下“伐郑”,传云“公子翚谄乎隐公,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是也。此等诸事皆是阴阳之象,故取之日食。
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外彊内虚,是故日月之行无玻巢皇д芬病!
'疏'“日食,则曷为或日”者。○解云:即此是也。或不日者,庄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或言朔者,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是也。○注“此象君”至“朔也”。○解云:外强者,谓外有威严,其民臣望而畏之。内虚者,虚心以受物,正得为君之道,故食不失正朔也。《祭义》云:“虚中以治之”,郑注云“虚中,言不兼念馀事”是也。
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食,巳巳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暴急,外见畏,故日行疾月行迟,过朔乃食,失正朔於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谓晦日食,庄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儒弱见陵,故日行滦屑玻粗了范常д缝逗笠病2谎栽率痴撸湫尾豢傻枚靡玻室裳栽挥惺持?鬃釉唬骸岸辔陪谝桑餮云溻牛蚬延取!辈淮煜乱煺撸油趼寄诳芍病!鹋常寺曳矗帜宋苑础!
'疏'注“不传”至“可知也”。○解云:正以僖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传皆云“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今无此传,故须解之也。彼不从王内录者,以其皆在晋竟内故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平王也。何以不书葬?据书葬桓王。
'疏'注“平王也”。○解云:知者,以本纪当之故也。○注“据书葬桓王”。○解云:即庄三年“五月,葬桓王”是也。○
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至尊无所屈也。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存,在。不得必其时也。设有王后崩,当越紼而奔丧,不得必其时,故恩录之。○紼,音弗。
'疏'注“设有”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