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再起 - 风云-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慢慢由一个看客过渡到率领一小支部队独立去搞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至于这支别动队,还是有劳伦斯负责具体行动计划,只是王林斌偶尔也能在劳伦斯跟前探讨一下如何安排计划。今天,他就率领着一队阿拉伯骑兵单独出来行动。 裹着贝都因长袍骑在骆驼上,满身汗水的王林斌很意外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不一会儿工夫,他在人群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竹竿?!你小子还活着啊!”意外的惊喜让王林斌大笑着从骆驼上跳了下来,将缰绳丢给后面的阿拉伯人,叫着徐永晋在学校里面的绰号咧着嘴迎了上去。“好小子,听说你们铁血团总是冲在第一线,我还以为你早就没了呢!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里碰到你。” 当兵有些年头了,自从迪迪阵亡后,徐永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别人叫自己的绰号,今天给王林斌扯着嗓子这么一喊,徐永晋觉得自己脸颊有些发烫。“胡扯什么啊?怎么有这种人?你还整天巴望着我早点死是不?真他娘的混球。” “上士……注意你面前站着的是名军官!怎么能和军官这样讲话?!”徐永晋正亲热的想上去给王林斌当胸口揍上两拳,身后传来让他讨厌的声音,不用扭头徐永晋也知道是谁这样说,除了“昭君”连长还有谁?这时候徐永晋才注意到王林斌身上的海军军官服,在肩章上还有代表上尉的一杠三颗黄豆豆。自己现在是基层士兵,而以前的朋友已经是上尉了,巨大的反差让徐永晋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堵上了,难受的很。 “没关系,我们是老朋友了,用不着那么多客套。”王林斌冲站在徐永晋身后的王兆军连长摆了摆手,大大咧咧说道。说完了,王林斌很没礼貌的不再理会徐永晋的顶头上司,拉着徐永晋手喜笑颜开问道:“竹竿,你小子怎么到这里来了?哈,难道说你们这次是配合我们行动的不成?” 给王林斌“小子”、“小子”的叫唤,徐永晋有种很荒谬的错觉。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这个全校学习倒数第一,好色正数第一的家伙常常是自己取笑的对象,不过自己显得太礼貌了,开口闭口总是想到对方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还没三十年呢!这个世界已经乱了套,原本学校里学习成绩数得着的自己现在成了王林斌这混球嘴里的“小子”,这世界还真变化快啊。 “好消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徐永晋还没有开口问到底配合什么行动,背后山梁上有人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喊叫着。徐永晋和身边的战士扭头朝身后看去,见五连通信员涨红了脸连蹦带跳从团部方向沿着山坡朝这边跑了过来。“好消息!巴格达大捷!土军、德军十万守军停止顽抗,放下武器投降啦!……巴格达大捷!敌军十万成我们俘虏啦!我军解放巴格达!” 山坡山脚下的军人们听到通信员喊的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先扯着嗓子发出一声吼叫,接着漫山遍野到处都回荡着战士们呼喊声,人们疯了一般彼此拥抱,跳跃着,大张着嘴用劲所有的力气发出各种声音,凛冽朔风中,如山呼似海啸,群山呼应,风云变色。 老兵喊着叫着,眼泪不由自主流淌下来,没有谁去擦拭,任凭它不停地涌出来。从登陆美索不达米亚算起,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年半。远征军由开始的两万,一步步增添到六十万大军(包括后勤运输部队),为了拿下美索不达米亚首府巴格达,第十师损失了一个旅,远征军先后伤亡高达十万,将近三万将士遗骨异国他乡,一年半过去了,曾经近在眼前,却又好像远在天边的巴格达终于成了远征军胜利王冠上一颗璀璨的宝石,这让这些经历了生与死的战士如何不激动? 巴格达城内守军是土军第三、六集团军;德军第五集团军的第三军;德军少将克雷斯(原来是中校,后来因为战功荣升少将)指挥的由土耳其第三、第十四师、德奥技术炮兵组成的混合军,十万守军不光有,而且还要超出,不然也不会坚持快要半年了。不过这么长时间围困下来,十万守军早已在突围与困守中消耗了大量兵力,到现在不光没有十万,连六万都不足了。说同盟国十万军队放下武器投降,这话说的有些过。只是战士们用不着考虑是投降了十万还是投降了一万,他们知道的是巴格达的同盟国军队完蛋了,美索不达米亚已经不再有任何同盟国势力存在,远征军取得了一个辉煌的胜利,这个胜利对现在陷入相持阶段的战局而言,等于给协约国打了一针强心剂,对同盟国,却是敲响了失败命运的丧钟。这么长时间征战,众多战友倒在战场上,今天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人们又怎么可能不欢呼雀跃? 虽然阿拉伯骑兵不知道这些盟军士兵为什么如此高兴,高兴的忘乎所以,可他们还是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跟着十九旅将士一起开心。不大一会儿的工夫,翻译将巴格达被攻占的消息转告给这些阿拉伯骑兵,与远征军将士一样,听到巴格达方面的同盟国军被围歼,骑在骆驼上的阿拉伯骑兵也陷入疯狂中。巴格达守军的存在让远征军主力被牵制在巴格达,现在这些牵制远征军主力的敌人已经不再存在,按照远征军与阿拉伯王公们的协议,强大的远征军将帮助阿拉伯人解放巴勒斯坦,重现阿拉伯人曾经有过的辉煌。不分官兵,不分种族,大家陷入同样狂喜。有人操起步枪朝天空放枪,很快,人们有样学样,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里回荡。 “请问,您是远征军驻阿拉伯联军联络员王林斌上尉吗?”王林斌正手舞足蹈,掏出手枪,将一发发子弹打到天空去。身边有人拽了拽他衣角,王林斌这才注意到有人在朝自己说话。看看说话的臂章上通信兵标识,王林斌点了点头,那名通信兵在得到肯定答案后,很高兴地冲王林斌行了个军礼,继续道:“报告上尉,我是三十八团下士通信员,逢团长指示,请您到团部去一趟。” “现在?” “现在。” “林斌,你刚才说配合什么行动?”注意到团里面通信员过来找王林斌,徐永晋压抑下狂喜,冲着王林斌问道。 “呵呵,按照上级指示,阿拉伯联军将进攻大马士革,为此需要派出部队对库尔德斯坦、亚美尼亚发起牵制性攻势。其他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要到时候服从上级下达指示就是了。……好兄弟,我现在要到你们团部去,要是有机会,等空下来后咱们再聊。”王林斌话说的不清不楚,没说完转身跟着团部通信员朝团部大步过去,留下徐永晋望着王林斌的背影发呆。 歌声响起,兴奋的军人们在欢呼与放枪后,觉得还是无法宣泄自己激动之情,于是有人带头唱起了军歌。洪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正唱着,天空传来轻微的马达轰鸣声,一抬头,四架三翼战斗机排着整齐队型从队伍上空飞过。飞机飞的高度不是很高,机徽与机首狰狞的鲨鱼头清晰可辨。远征军空军!这时候看到给予远征军作战极大帮助的空军飞机,下面的战士不再唱歌,将军帽摘下来,朝天空抛去,朝着飞机高喊着。 ***已经进入秋天,漠北雪早已下过不知几场了,而南方秋老虎却让人们觉得有些潮热。老旧的木板房,用来挡风遮雨的木板接着地面部分泛着成块的青黑色,房子显得有些破败不堪了。春节贴的春联还留在房门两边,只是红色联纸现在变成了白色、淡黄色,黄昏,金黄色光芒照在春联上,给这不知什么时候贴的春联带上了一点红色。落日余辉洒在门前小河河面,留下了万点碎金。 “妈!”房门被人猛地一下推开了,正在里面烧饭的刘舜英拿着锅铲从厨房探出头朝外面看。不过四十出头的刘舜英现在两鬓已经有了白发,人的脸色也显得苍白了许多,眼角边鱼尾纹更多也更深了,两颊朝里面凹陷,看起来下巴与额头显得特别突出。“招弟啊,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你来的刚好,帮我把这把菜洗洗去。” “妈!好消息!”徐倩好像没有听到母亲使唤自己,一路小跑冲到刘舜英跟前,笑逐言开冲着刘舜英喊道。 “这孩子,这年头还有什么好消息。只有你弟从战场回来了,复员以后不再上前线,我这心才能放下来……” 徐倩顾不得淑女形象,涨红了脸尖声叫道:“我们解放了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结束了!小弟和明海终于可以回家了!……真的,这是前面刚刚发来的电报!” 刘舜英不能置信地看着站在面前的女儿,手中锅铲不知什么时候掉到地上。嘴里喃喃道:“战争结束了?小弟他好回来了?”刘舜英眼角淌出两滴泪水。 徐倩眼里擒着泪花,肯定地点点头:“电报说我们胜利了!中东那边的远征军很快就可以回国了!” 刘舜英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了,双手合十。“菩萨保佑……小弟他总算可以回来了。” 胜利了吗?是的,胜利了,同盟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军队已经荡然无存,作为协约国,中国远征军算是达到了自己出兵的目的。只是平民刘舜英和她的女儿徐倩不知道,作为参加战争的中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胜利,这只不过拉开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帷幕,后面还有更严酷的战争等候着徐永晋和他的战友。 (第三部上半部·完) 暂停说明:因为写新的东西,后面章节留待以后再继续吧! 中华杨
第二十九章:拉塔基亚(一) ↑回顶部↑
拉塔基亚。 公历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星期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十九日,晨。 还没破晓的地中海上空依旧笼罩着乳白色的迷雾,在这雾蒙蒙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艘军舰朦胧的身影随着海浪微微起伏着。 码头上过千睡意蒙眈、宿醒初醒的阿拉伯劳工懒洋洋扛着工具推着石料在工地上走动,一些很显然是监工或者是码头官员的人们大声鼓舞或者厉声呵斥偷懒的劳工——实际状况证明,他们的效果等于零。 低沉的突突突声中,一艘洁白的汽艇驶离岸边,向着远处晨雾中军舰靠去,汽艇所过之处,海面上犁出道道条纹。懒洋洋的阿拉伯劳工连看一眼汽艇的兴趣也歉奉——别说这么小的汽艇,比它大上百倍的军舰,在这里也是比比皆是,根本用不着为了一艘小船感到惊讶。 按照国内捷报所言,地中海东海岸的优良军港拉塔基亚,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中国远征军在骁勇善战的阿拉伯盟军密切配合下,于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三日晨攻占的。一场激战中,土耳其人损失惨重,而远征军与盟军伤亡极少,缴获物资极多,至于土耳其人损失如何惨重,远征军与盟军到底伤亡几人,缴获了那些物资,捷报上连提也没有提到。 “在地中海东海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著名海港城市拉塔基亚,我们英勇无畏百战百胜的远征军,给土耳其摇摇欲坠的房子决定性的最后一击。拉塔基亚的惨败,让土耳其人不得不签署投降书。”捷报就是如此评价拉塔基亚战役对中东战局具有怎样的影响。至于“给土耳其摇摇欲坠的房子最后一击”,这句话自从远征军在法奥半岛登陆后,平均三天,报纸上就要刊登远征军给予土耳其摇摇欲坠的房子最后一击,法奥半岛、迈阿米尔、巴士拉、库尔纳、巴格达……每一战都是“决定性的”,每一战都是“最后一击”。最后合计消灭数百万,早就应该垮了无数次的土耳其人,却还能变魔术一般,从地下涌出百万大军,在下一个战场守侯着远征军再次给予他们“决定性的最后一击”。 所谓的捷报,不过如此。 捷报看多了,国内百姓早已见怪不怪——除了巴士拉、巴格达这样有名城市,众多辉煌战役发生地,他们在国内所能找到最详细的中东地图上,哪怕用显微镜也寻不到捷报上所说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悠久的著名城市——这次看到看到捷报上说远征军在拉塔基亚又给予了土耳其人最后一击,被英勇的军人所感动的老百姓自觉地涌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庆远征军的胜利,当然,拉塔基亚在什么地方,攻占这里有多大战略意义,这些老百姓都是不明白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可以借助自发出来游行,好好休息一天,南方人到郊外踏青,北方人去野外看雪景,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放胜利假,老板还不敢扣工钱——“难道你认为子弟兵的胜利还不如那一点点钱重要吗?爱国心何在,民族自豪感何在!”再钻进钱眼的老板在这样质疑下,都只能强打笑容和自己下面工人一起去欢庆胜利,不然背上汉奸包袱也不是不可能——真是再好也没有了。除了一些吝啬鬼,所有人都希望战争拖的越久越好,远征军胜仗越多越好,最好隔一天前面就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捷报传回来——天天欢庆胜利,工厂不开工,老板破产,工人也会失业,这点大家还是明白的。 让国内普通民众没有想到的是,拉塔基亚战役结束后,土耳其人真的投降了!从此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捷报传过来,战报上只是说参加了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的军队正在一批批登上船归国休整,国内新组建的军队又一批批登上船去美索不达米亚维护治安,帮助当地阿拉伯人建立民主的、自由的独立国家。给他们带来解放的远征军将不会干预阿拉伯人独立大业,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一切都由阿拉伯人自己决定。 接着战报变成了政治小报,整天刊登的都是阿拉伯半岛上,那些部落联盟天天开会,绝无受到打扰,讨论创建自己国家。不光新解放的地区,连以前英国人的保护国:科威特,现在也在准备建立“共和国”了,为此自高自大的英国还对中国提出质疑,而以公正、维护世界和平著称的中国政府,则以“这是科威特人自己事情,各民族自发的解放是完全正义的、神圣的事业,是应该受到自由世界给予鼓舞,而不是打击。任何正义国家,都不会剥夺阿拉伯民族人权,要允许他们民族自决”为由,将英国人的质疑挡了回去(这让所有中国人感觉十分舒服。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要是太阳也有下山那一天,没有一个中国人会不乐意看到。)。英国人现在在欧洲自身难保,对科威特,他们也不过说说而已,既然中国以“不干涉别国解放事业”名义不买他英国的帐,英国人也只能在报纸上发发牢骚,不敢跟中国撕破脸。 出现权力真空的阿拉伯地区(中国人自己说过不当阿拉伯人太上皇)很快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基本上一个部落、一个城市就能成立一个国家——国家多,国与国之间麻烦事情自然也不少,可惜大家人口不多,领土有限,真要发生战争,规模也就武装械斗而已,不可能让维护治安的中国远征军感到太为难。 这些新成立的国家对自己国家解放者,自然是感激不尽,可是他们除了骆驼,什么都没有,这时候国内又建议广大石油业者,到那边去,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合资石油公司,以开采石油帮他们尽快摆脱贫困。于是和那些到阿拉伯半岛维持秩序的军队一同前往的,还有整船整船的喜笑颜开的油田老板、工人。这时候人们才真切感受到,阿拉伯半岛的战争真的结束了。 对结束阿拉伯战争的拉塔基亚,人们也将这座城市深深地记住,听说国内出版世界地图的出版社,还要在最新世界地图上,标示出拉塔基亚,不管地图比例大小,哪怕是比例尺十亿五千万分之一的微型世界地理地图上,也要将这座城市标出来。 和老百姓对拉塔基亚这座城市倾注的感情不同,军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