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乐大典 3-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辄敢刊行遗文,用图不朽。愿丐一言,以发明之。某义不得辞,勉副其意。因论君子小人之文所以不同者。昔孔子告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母为小人儒。夫儒之道,通天地人。使小人为之,则将有托儒以为奸者,而况于文乎?经纬天地曰文,虽周公之才之美,谥不过文。而小人假文以为利,则与夫儒以诗礼发家者同科。自古文士,多陷浮薄,而为弄笔生,无足怪也。如公功业行实,推贤扬善之美如此,而其文章浑全博雅又如此,宜乎被累朝之眷遇,膺圣主之裒崇,士林尊仰,推为天下君子长者,而不敢有异议也!然则有余力以学文者,可不景慕而知所趣响哉!公讳襄,字述古,官至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赠给事中,国史有传云。绍兴五年闰月朔,谨序。
【陈古灵集】
《陈公辅跋》:公辅为儿童时,闻陈公密学先生名。今四十年,始遇其长嗣中散来官临海,得公遗文而观焉。方熙宁间,新法用事,大臣以权利笼取天下士。而一时沽荣希进之徒,争相倾附。公独忠愤激发,忘身许国,与君实献可,诸公出力排之。公于青苗疏论尤详。知此法一行,骚动天下,胎祸之端,自此始。使当时从其言,岂复有今日事哉?虽然,宣和靖康以来,变故极矣。民力匮竭,邦财耗散,夷狄侵陵,国势危迫,纪纲紊乱,礼义廉耻消亡。望祖宗盛时,邈不可见。推原其本,必有所自。议者犹不以为然。况在当日言之,宜乎不见信也。公于他文章,皆浑全博雅,不为纤巧浮伪。片言只字,无非至诚择善,先义后利,出入乎子思孟轲之说,真所谓古之君子也。呜呼!富贵易图,名节难保。以公之道德才猷,遭遇人主,而其爵位,终不至辅相。然高名伟节,则昭然独著,万世不可掩,亦安取夫富贵哉!建炎二年九月旦,右司谏陈公辅谨跋。四世从祖密学公,平日所为文章,不知其几。厥后裒缀为卷者,仅二十有五。目曰《古灵先生文集》,以圣天子诏冠之,预有荣焉。里人大夫徐君世昌,常摹刻于家,而其间颇有舛伪。历岁渐久,且将漫漶,辉窃有意于校正。因仍未遑,每以为恨。竭来章贡属数僚士参校亥豕,因命仲子晔推次年谱,并锓之木。庶几有以尉子孙瞻慕之心也。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既望,孙右朝请大夫直秘阁知赣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提举,南安军南雄州兵甲司公事江南西路兵马钤辖辉谨题。
李诚之集
【文献通考】
《李诚之集》三卷。
晁氏曰:李师中,字诚之,中进士科。仁宗朝,权广南转运使,终天章阁侍制。唐子方贬春州,常有诗送行。盛传一时。
陈都官集
【文献通考】
《陈都官集》三十卷。
陈氏曰:都官员外郎嘉禾陈舜俞令举撰。舜俞,庆历六年进士。嘉四年制科。以言新法谪官南康,与刘疑之骑牛、游庐山。诗画皆传于世。舜俞居苏秀境上,初从安定胡先生学。熙宁中六客其一也。其墓在城南之苏湾,子孙犹宅于为镇。
【陈都官集】
《蒋之奇序》:嘉四年,仁宗皇帝临轩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而以陈侯令举为第一。方是时,令举已用进士登乙科矣。而复中是选,故令举之文章声名,赫然出人上。识与不识,莫不愿慕而爱仰之。士大夫之所期望,以为公卿可平步至也。既以光禄丞签书寿州判官事,又移宰越之山阴,秩满,当召试馆职。会朝廷方作新庶务,变更诸法,而令举以议论不合于执政,遂摈不用,乃得以其暇日而驰骋于文字之乐。冗穿古今,抽索秘粹,叽英咀华,槛秀裒芳。日有所为,月有所增。沉涵演迤,卒以大肆。上追古作者为侔,而下顾骚赋不足多也。圣天子图治,自熙宁以迄于元丰之间,修起百王之坠典,补完万世之闳规,占微弊者靡不更,语纤便者罔不兴。凡朝廷之所施行,与今举制策之所开陈,大略相合。然后知令举深识治乱之根柢,博达沿革之源流,使令举一逢时命而措于朝廷之上,推其所闻以辅太平之政,则岂小补而已哉!此余所以惜令举之才不遇也。虽然,令举雅志之所学,昔席之所谈,以谓为道而不为利者,此学者之所当守而不失,仕者之所当遵而不变者也。若夫平日之论,高出于菱禹之上;而至其趋时之事,乃卑出于管晏之下者,此固令举之所鄙也。仲尼在鲁,弦歌道德,而三千弟子未尝言利。子贡货殖,则以为不受命;冉求聚敛以附益季氏之富,则以为可鸣鼓而攻也。梁惠王问利国,而孟子对以仁义;宋扌至以利说秦楚之君,孟子以为不若说以仁义为可以王,而何必曰利?则凡令举之志,顾岂不善?而卒无以自见于世,且不幸而死,此余所以伤令举之志不就也。《传》曰:辞达而已矣。此言文者所以传道,而辞非所尚也。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衷于夫子,其文章可谓至矣。然岂尚辞哉!自建武以还,迄于梁陈之间,缀文之士,刻雕纂组,甚者至绣其,则辞非不华也。然体制衰落,质干不完,缺然于道何取焉?令举之文,大者则以经世务,极时变;小者犹足以咏情性,畅幽。盖其于道如此,而其辞亦不足道也!令举少从学于安定先生,为高弟,以名称于辈流间。已而自立,卓然如此。可谓不负所学矣!自令举以直言极谏登科,其后此科亦遂废。盖汉之举贤良方正之士,本以延问灾异,使朝廷由此警戒,以恐惧修省,思过而改之,求善而为之,则不为无益。而比年乃先试三千言于秘阁,中者乃得奉对于大庭,则有言之士,或不得以自见,此固在所应改,而遂废其科,则朝廷因复不得以闻直言,为可惜也!令举之卒若干年,而其婿周君开祖乃类聚其父,为二十卷,嘱余为序。开祖有学问,通义理,痛令举之不幸,而纂其遗文,欲以传于后世,而顾以见诿,以余之不肖,言不足以取信,则岂足以张令举之美,而慰开祖之意哉!特以余少时举进士于有司,而令举适当文衡,见擢为第一,于知奖为最深者。既惜其才之不遇,又伤其志之不就,不可使斯文无述也。故作序以纪其略云。《楼钥序》制置使陈公由地官贰卿,出镇四明。政成暇日,以家藏曾祖都官文集刻之郡庠,属钥为序。谢不敢,且曰:蒋鲁公之序详矣,何敢赘。既不得命,敬题于后,曰:高哉都官之节也,鲁公称公之学曰:雅志之所学,以谓为道而不为利者,此学者之所当守,仕者之所当遵,而不变者也。若夫平日之论,高出于夔之上;而至其趋时之事,乃卑出于管晏之下者,此固令举之所鄙也。称公之文曰:大者则以经世务,极时变,小者犹足以咏情性,畅幽。盖其于道如此,而其辞亦不足道也。可谓备矣!然犹若有所畏避而不敢尽言。钥不佞,敢补其所未言者。尝三复公之遗文,而得其为人,抱负,素已不群。本之忠义,充以学问。以安定胡先生为师,所友自东坡先生而降,皆天下士,渊源又如此。万言之策,经济之规抚定矣。自以亲结昭陵之知,身虽在外,遇事辄发,书论灾异,言尤激烈。三上英宗书,又皆人所难言。迨神宗作兴,锐意治功,王文公得君用事,法度更新。诸老大臣,争不能得。抵戏取爵位之人,不可胜数,风俗为之大变。至有远在蜀万里外,官为偏州,腾奏于朝,盛称青苗新法之美,而捷取月无仕者。公方宰山阴,既尝中大科,例以秩满登馆阁,小忍不言,岂不足以平进?而抗章力辩,缴纳召试堂扎,自取窜责而不悔。方且优游庐山,与刘公凝之骑牛松下,穷幽寻胜以自娱适。呜呼!非疑之不足以当欧阳公之庐山高,非公不足以侣凝之之贤也。使当时以公一言而寤君相之意,安有后日之纷纷哉!公既穷老以死,其子诉冤,又重得罪。然其后再传而得秘丞,删定二公三传,而二卿出,陈氏益大矣。天之报施何如哉!读公之文者,能以是求之,然后知公之高风大节,犹将廉顽立懦于百世之下,毋徒玩其华藻而已也!庆元六年孟秋丙子,郡人楼钥书。陈杞曰:曾祖都官以庆历六年贾登进士第,嘉四年,与钱公藻同中。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实为举首。熙宁中,知越之山阴县。会新法行,上书极论其害,遂贬监南康军酒税。累年,竟不仕以没。杞无以冯藉先世遗烈,叨躐从班,惟知竞惧以保门户。先考删定宝藏都官遗文,杞顷为闽中常平使者,尝刻之版,未成,而移漕广右,委之寮属,尚多差舛,每以愧恨。洎来此邦,念都官本以明州观察推官试大科,欲考陈迹,则相去百四十余年,不可得知。集中自言十五年间,再官于天台四明之二州,犹有鄞县镇国院记等文存焉。因再加雠校,而缺其不可知者,属郡博士郡从事刊之以广其传。仰惟曾祖风节峻厉,凛然如生,不肖孙曾恃有公论,不敢赘辞云。广元六年十月望日,曾孙太中大夫徽猷阁待制知庆元军府事兼沿海制置使杞谨书。
吴田曹集
【宋杨龟山集】
《吴田曹集序》:吾郡审律先生集录其先君田曹遗文数百篇,以书属余为序。田曹吾不及见其人,因得诵其诗,论其世,稽其行事,得其所以修之身、刑之家、施诸有政者为祥焉。而后益知嘉治平之间,泽之入人深矣。当是时,学士大夫达而位乎朝?则著之事业,光明硕大,追配前哲;其不显而在下,则载之空文,犹足以私淑诸人,如公之徒是也。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之存亡,关时之盛哀,岂不信矣哉!公之仕不充其志,而用不究其末,故未老而归。其平居暇日,有动于中,而形诸外者,一见于诗。其偶俪应用之文,亦皆有典,则其辞直而文,质而不俚,优游自适,有高人逸士之气。故其流风余韵,足以遗其子孙,化其乡人,皆可见也。今其子弟之贤者多隐德,不求闻达而卒以文行知名朝廷者,二人焉,审律其一也。审律名仪,去年以遗逸被召,相君说之,除大晟府审验音律。已而非其好也,浩然有归志。盖有公之遗风也。公之诗文,足以自表于世,无待于余言。至其所以遗子孙者,世或未之知也,故详著之,使夫乐道人之善者与闻焉。公姓吴,讳辅,字鼎臣。
张文叔集
【文献通考】
《张文叔集》四十卷。
袁州判官张彦博文叔撰。
【宋曾巩元丰类稿】
《陈文叔集序》:文叔姓张氏,讳彦博,蔡州汝阳人。庆历三年为抚州司法参军,余为之铭其父碑。文叔又治其寝,得婴儿秃秃之遗骸葬之。余为之志其事。是时文叔年未三十,喜从余问道理,学为文章,因与之游。至其为司法代去,其后又三遇焉。至今二十有六年矣。文叔为袁州判官以死,其子仲伟集其遗文为四十卷,自靳春走京师,属余序之。余读其书,知文叔虽久穷,而讲道益明,属文益工。其辞精深雅赡,有过人者。而比三遇之,盖未尝为余出也。又知文叔自进为甚强,自待为甚重,皆可喜也。虽其遇于命者不至于富贵,然比于富贵而功德不足以堪之,姑为说以自恕者,则文叔虽久穷,亦何恨哉!仲伟居抚时八九岁,未,始读书就笔砚,今仪冠甚伟,文辞甚工,有子复能读书就笔砚矣!则余其能不老乎?既为之评其文而序之,又辱道其父子事,反复如此者,所以致余情于故旧,而又以见余之老也。熙宁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序。
濂溪集
【文献通考】
《濂溪集》七卷。
陈氏曰:广东提刑营道周敦颐茂叔撰。遗文才数篇为一卷,余皆附录也。本名敦实,避英宗旧名改焉。其仕以舅郑向任,晚年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前有溪,取营道故居濂溪名之,二程所从学也。又本并太极图为一卷,遗事行状附焉。
【周濂溪集】
《度正书濂溪目录后》:正往在富沙,先生语及周子在吾乡时,遂宁传耆伯成从之游,其后尝以说同人寄之。先生乃属令寻访,后书又及之。正于是遍求周子之姻族,与夫当时从游于其门者之子孙,始得其与李才元漕江西时尉疏于才元之孙,又得其贺传伯成登第手谒于伯成之孙,其后又得所序彭推官诗文于重庆之温泉寺,最后又得其在吾乡时所与传伯成手书。于序,见其所以推尊前辈;于书,见其所以启发后学;于谒于疏,又见其所以荐于朋友庆吊之谊。故列之遗文之末。又得其同时人往还之书、唱和之诗、与夫送别之序、同游山水之记,亦可以想像其一时切磋琢磨之益,笑谈吟咏之乐,登临游赏之胜。故复收之附录之后。而他书有载其遗事者,亦复增之。如近世诸老先生崇尚其学,而祠之学校,且记其本末,推明其造入之序,以示后世者,今亦并述之焉。正窃惟周子之学,根极至理,在于太极一图,而充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在通书,吾先生既已发明其不传之秘,不言之妙,无复余蕴矣。其余若非学者之所急,然洙泗门人记夫子微言奥义,皆具载于《论语》,而夫子平日出处粗迹,则亦见于《家语》、《孔丛子》等书而不废。正今之备录此篇,其意亦犹是尔。学者其亦谨择之哉!嘉定十四年六月二十有八日,后学山阳度正记。
程氏文集
【文献通考】
《程氏文集》十二卷
陈氏曰:二程共为一集,建宁所刻本《明道集》四卷,遗文一卷,监察御史河南程颢伯淳撰,三司使羽之后也。其父曰,颢之殁,文潞公题其墓曰:明道先生《伊川集》二十卷。
晁氏曰:崇政殿说书程颐正叔撰,之子也,少与其兄颢从汝南周茂叔学。元初,司马温公荐于朝自布衣擢说书,未几,罢。绍圣中,尝谪涪陵,专务读经明道,深斥辞章之学。从其游者,多知名于世。
【朱晦庵集】
《与张钦夫论程集改字》:伏蒙垂谕,向论程集之误,《定性书》《辞官表》两处,已蒙收录,其他亦多见纳。用此见高明择善而从,初无适莫,而小人向者妄发之过也。然所谓不必改,不当改者,反复求之,又似未能不感于心,辄复条陈,以丐指喻。夫所谓不必改者,岂以为文句之间小小同异,无所系于义理之得失,而不必改耶?熹所论出于己意,则用此说可也;今此乃是集诸本而证之,按其旧文,然后刊正,虽或不能一一尽同,亦是类会数说,而求其文势语脉所趋之便,除所谓疑当作某一例之外,未尝敢妄以意更定一点画也,此其合于先生当日本文无疑。今若有尊敬重正而不敢忽易之心,则当一循其旧,不容复有毫发苟且迁就于其间,乃为尽善。惟其不尔,故字义迂晦者,必承误强说而后通;如,‘遵’误作‘尊’,今便强说为‘尊其所闻’之类是也。语句阙者,须以意属读然后备。如尝食絮羹叱止之无皆字,则不成文之类是也。此等不惟于文字有害,反求诸心,则隐微之间,得无未免于自欺耶?且如吾辈,秉笔书事,唯务明白,其肯故舍所宜用之字,而更用他字,使人强说而后通耶?其肯故为阙之句,使人属读而后备耶?人情不大相远,有以知其必不然矣!改之不过印本字数密不匀,不为观美,而他无所害,然则胡为而不改也?卷子内如此处,已悉用朱圈其上,复以上呈,然所未圈者,似亦不无可取。方执笔时,不能不小有嫌避之私,故不能尽此心。今人又来督书,不容再阅矣。更乞详之可也。所谓不当改者,岂谓富谢书春秋序之属,而书中所喻沿沂犹子二说,又不当改之尤者耶?以熹观之,所谓尤不当改者,乃所以为尤当改也。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