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谈艺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艺录》读本(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黄庭坚)《次韵文潜》:“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①”天社注:“水清石见具上注。《西清诗话》载(疑是论或言字之讹)杜少陵诗行: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②”按诗作于崇宁元年③。山谷元祐元年《奉和文潜赠无咎》第二首云④:“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⑤。滥觞虽有罪,末派弥九县⑥。张侯真理窟⑦,坚壁勿与战;难以口舌争,水清石自见。”天社注:“古乐府《艳歌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⑧”所谓“具上注”者,指此。山谷盖重提十六年前旧语耳⑨。世故澒洞⑩,人生艰窘,拂意失志,当息躁忍事,毋矜气好胜;日久论定,是非自分。其《赠送张叔和》云⑾:“我提养生之四印⑿,百战百胜,不如一忍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又《和斌老》第二首云:“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皆即“口舌难争,坚壁勿战”之旨。《金刚经》所谓“无诤三昧”⒁,亦犹后来陈简斋《葆真池上》名句所谓:“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也。盖山谷昔在王氏新学大盛之时,尝向文潜进此言;今二人投老伺为逐客,遂复申前诫,岂论诗法哉。然误会不仅天社。李似之《筠溪集》卷二十一《跋赵见独诗后》早云:“山谷以水清石见为音(吾字之讹)家秘密藏,其宗派中人有不能喻”;后来袁起岩《东坡集》卷一《题杨诚斋南海集》第二言,“水清石自见,变定道乃契。文章岂无底,过此恐少味。”是不乏错认处世之无上呪为谈艺之秘密藏者。幸其不能晓喻,否则强作解人,必如天社斯注之郢书燕说矣。夫山谷诗所言“秘密藏”,着眼于水中石之可得而见,谚云:“水清方见两般鱼”也(外集《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第二首:“水清鱼自见”);《西清诗话》所言“秘密藏”,着眼于水中盐之不可得而见,谚云:“酿得蜜成花不见”也。天社等类以说,闻鼠璞之同称⒂,而昧矛盾之相攻矣。“水中盐”之喻,却具胜义。兹因天社之注,稍阐发之。相传梁武帝时,傅大士翕作《心王铭》,文见《五灯会元》卷二,收入《善慧大士传录》卷三,有曰:“水中盐味,色里胶青⒃;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⒄,身内居停。”《西清诗话》所谓“释语”昉此。盐着水中,本喻心之在身,兹则借喻故实之在诗。元裕之本之,《遗山集》卷三十六《杜诗学引》云:“前人论子美用故事,有着盐水中之喻”云云。后世相沿,如王伯良《曲律·论用事》第二十一云:“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盐味,方是好手”;袁子才《随园诗话》卷七云⒅:“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盖已为评品之常谈矣。实则此旨早发于《颜氏家训·文章》篇,记邢子才称沈休文云⒆:“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刘贡父《中山诗话》称江邻几诗亦云⒇:“论者谓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乃可言诗。江得之矣。”特皆未近取譬,遂未成口实耳。瑞士小说家凯勒尝言:“诗可以教诲,然教诲必融化于诗中,有若糖或盐之消失于水内。”拈喻酷肖,而放眼高远,非徒斤斤于修词之薄物细故。然一暗用典实,一隐寓教训,均取譬于水中着盐,则虽立言之大小殊科,而用意之靳向莫二。即席勒论艺术高境所谓内容尽化为形式而已(21)(参观《管锥编》1312页)。既貌同而心异(《史通》第二十八《模拟》(22)),复理一而事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四“明道语”)(23)。故必辨察而不拘泥,会通而不混淆,庶乎可以考镜群言矣。法国诗人瓦勒里言:“诗歌涵义理,当如果实含养料;养身之物也,只见为可口之物而已。食之者赏滋味之美,浑不省得滋补之力焉。”正亦此旨。较水中着盐糖,词令更巧耳。言之匪艰,三隅可反。不特教训、义理、典故等崇论博学,即雕炼之精工、经营之惨淡,皆宜如水中之盐,不见其形也。(333—335页)      ①文潜:宋诗人张耒字文潜。秘密藏·犹秘诀。
  ②西清诗话:宋蔡絛《西清诗话》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③崇宁元年:1102年。
  ④元祐元年:1086年。无咎:晁补之,字无咎。
  ⑤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燕相得书,说“举烛”为尚明,为举贤。指误解。束传:韩愈诗:“《春秋》三传束高阁。”
  ⑥滥觞:指江水发源小,如坏水泛滥,指王安石经义开始时影响不大。末派弥九县:末流弥漫中国。九县:九州。
  ⑦张侯:指张耒。理窟:指富有理论。
  ⑧古乐府《艳歌行》:“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⑨见上注:指见于上文元祐元年诗注。十六年前旧语:从崇宁元年上推元祐元年为十六年。旧语即“水清石见”语。
  ⑩澒(hòng哄)洞:相连不断。
  ⑾张叔和:黄庭坚的妹夫张埙字叔和。
  ⑿养生之四印:任渊注:“谓忍、默、平、直也。”
  ⒀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任渊注:“老苏(洵)先生《权书》曰:‘一忍可以支百勇。’”
  ⒁三昧:佛教语,指正定。
  ⒂鼠璞:《尹文子·大道下》:“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郑贾向周人买璞,见鼠不取。指名不符实。
  ⒃色里胶青:《中州记》:“集弦胶,青色如碧玉。”
  ⒄心王:佛教语,指藏识,能藏诸善恶种子。
  ⒅袁子才:袁枚字子才。有《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六卷。⒆《颜氏家训》:北齐颜子推著。邢子才:邢邵字子才。沈休文·沈约字休文。
  ⒇刘贡父:刘攽字贡父。江邻几:江休复字邻几。
  (21)席勒:十八世纪末德国戏剧家。
  (22)《史通》:二十卷,唐刘知几的史学名著。
  (23)河南《程氏遗书》:程颐、程颢著。明道:程颢字明道。
  这一则讲“水清石自见”的人生处世态度与“水中着盐”的创作方法,这两者本来是绝然不同的,但黄庭坚《次韵文潜》的“水清石见君所知”的诗句,任渊注把它解释成“水中着盐”,把两者混淆了。钱先生再引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首里的“水清石自见”,说明《次韵文潜》里的“水清石见”,指王安石颁行新的经义,要当时的考试用他的新的经义,一时王安石的新学大盛。黄庭坚在《次韵文潜》中用“水清石见”,就是说对于王安石的新学,不必和他辩论,到了水清石见的时候,是非自然明白了。过了十六年,他《奉和文潜赠无咎》诗里,指出王安石的新学造成儒生把旧的经学束诸高阁,用王安石错误的新经义,现在“水清石自见”,已经看清楚了。所以黄庭坚诗里又提到“不如一忍”,“不如一默”。指出王安石新经义极盛时,不如忍耐着、沉默着、不跟他辩论,所谓“无诤三昧”,没有去谏诤,它的是非自会定的,即陈与义的名句:“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微波会摇动人在水中的影子,小立着等待波定后,人影就清楚了。
  “水清石自见”,本于《艳歌行》的“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尽ǚ熘疲7蛐龃用爬矗币形鞅表恚ㄐ笔樱S锴淝椅痦恚迨约!薄八迨约保蟹蛐霾槐匾尚模曰嶂っ魉怯肱魅耸乔灏椎摹R虼耍八迨约笔侵缸鋈说囊恢痔龋萌棠统聊炊源绞焙蚴欠亲曰崦靼住
  至于“水中着盐”是一种创作方法,好比“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只看到水,看不到盐,只看到青色,看不到胶。这是比方诗里用典故,融化在诗句里,让人看不出来。钱先生又指出这话的内容,《颜氏家训·文章》里已经有了,即“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用了典故好像不用,像是他自己说的心里话。即如刘攽《中山诗话》,称江邻几“尝有古诗云:‘五十践衰境,加我在明年。’论者谓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深厚,乃可言诗,江得之矣。”“五十”两句,像江邻几说心里话,却是用典。《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那末“五十”和“加我”都是从孔子的话里来的;“明年”也是从“数年”里来的,这样用事,就不使人觉了。再说“诗可以教诲,然教诲必融化于诗中。”像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写景诗,后两句里含有教训,即做学问,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就是教训,这个教训就包含在所写的景物中。钱先生指出水中着盐的比喻,可以指两方面:一方面是用典,把典故融化在语言中,使人不觉得在用典。一方面是含教训,把教训含在所写的景物中,使人从所写的景物中体会教训。钱先生又举出《管锥编》的1312页讲鲍照《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jiàn建,仍也)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是说一群鹤在舞,有众多的变化,有繁多的姿态,不整齐而仍密集,像烟雾的交凝,看不清毛,看不清鹤的体质。钱先生又说:“鹤舞乃至于使人见舞姿而不见鹤体,深抉造艺之窈眇,匪特描绘新切而已。体而悉寓于用,质而纯显为动,堆垛尽化为烟云,流易若无定模,固艺人向往之境也。”即看到群鹤的舞姿,看不到群鹤的身体。这也同水中着盐,能辨盐味而看不见盐,这是从味觉说;“若无毛质”是从视觉说。这样,水中着盐这个比喻,既可比把典故融化在语言里,使人不觉用典;也可比把命意含蓄在形象里,不加点明,使人通过形象有所体会;也可比写作用来显出体质来,是艺术家所向往的境界。
  《谈艺录》读本(一五)设想与同感
  夫伟长之“思如水流”①,少陵之“忧若山来”②,赵嘏之“愁抵出重叠”③,李颀或李群玉之“愁量海深浅”④,诗家此制,为例繁多。象物宜以拟衷曲,虽情景兼到,而内外仍判。只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故仅言我心如山水境,而不知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严铁桥《全汉文》卷三十九载刘向《别录》云⑤:“人民蚤虱,多则地痒,凿山钻石则地痛。”此与《东观汉记》载马援上书⑥,论击山贼,“须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必剃之荡之”,《论衡·解除篇》谓⑦“民居地上,犹蚤虱贼人肌肤”,皆不过设身处地,悬拟之词。并非真谓土皮石骨,能知有感。试以刘更生所谓“地痛”,较之孟东野《杏殇》诗所云:“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剪弃我子孙。”彼只设想,此乃同感,境界迥异。要须流连光景,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派,故物仍在我身外,可对而赏观;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论语·雍也》篇孔子论“知者动”,故“乐水”,“仁者静”,故“乐山”。于游山玩水之旨,最为直凑单微。仁者知者于山静水动中,见仁见智,彼此有合,故乐。然山之静非即仁,水之动非即智,彼此仍分,故可得而乐。外物异体,与吾身心合而仍离,可乐在此,乐不能极亦在此,饮食男女皆然。无假他物,自乐其乐,事理所不许,即回味意淫,亦必心造一外境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七十二《山川颂》虽未引《论语》此节⑧,实即扩充其意;惜理解未深,徒事铺比,且指在修身砺节,无关赏心乐事。戴逵《山水两赞》亦乏游目怡神之趣⑨。董相引《诗经》“节彼南山”,《论语》“逝者如斯”,颇可借作申说。夫山似师尹⑩,水比逝者,物与人之间,有待牵合,境界止于比拟。若乐山乐水,则物中见我,内既通连,无俟外人之捉置一处。按孔子甚有得于水,故舍《论语》所载乐水叹逝之外,《孟子·离娄章》徐子道孔子语曰:“水哉水哉。”⑾《宗镜录》卷十本刘湛“庄子藏山、仲尼临川语”⑿,说孔子叹逝水事,颇有佳谛。《子华子·执中》篇曰⒀:“观流水者,与水俱流,其目运而心逝者欤。”几微悟妙,真道得此境出者矣。若以死物看作活,静物看成动,譬之:“山开云吐气,风愤浪生花”,梁朱记室《送别不及》诗⒁。“塔势涌出”⒂,“江流合抱”⒃,“峰能吐月”⒄,“波欲蹴天”⒅,“一水护田以绕绿,两山排闼而送青⒆”,此类例句,开卷即是。然只是无生者如人忽有生,尚非无情者与人竟有情,乃不动者忽自动,非无感者解同感,此中仍有差异也。更如“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诚情景相发,顾情微景渺,几乎超越迹象,自是宜诗而不宜画者。“意俱迟”之“迟”,乃时间中事,本非空间艺术如画者所易曲达。且“不竞”“不极”,词若缺负未足,而意则充实有余;犹夫“无极而太极”⒇、“无声胜有声”(21),似为有之反,而即有之充类至尽。此尤文字语言之特长,非他艺所可几及。(53—54页)      ①伟长:三国魏徐靬字。徐靬《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②少陵: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终南,山名,故称“忧若山来”。
  ③赵嘏:唐诗人,诗:“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闲愁一倍多。”
  ④李群玉(一作李颀)《雨夜虽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⑤严铁桥:清严可均字。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七卷。刘向:本名更生,汉代作家,撰有《别录》一卷。
  ⑥《东观汉记》:汉刘珍等撰,二十四卷。
  ⑦《论衡》:汉代哲学家王充撰,三十卷。
  ⑧《春秋繁露》:汉代儒家董仲舒撰,十七卷。曾任江都相,又称董相。卷十六《山川颂》:“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石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因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即指修身砺节。
  ⑨《山赞》:“曰仁奚乐,惟兹此寿。”《水赞》:“水德淡中,泉玄内镜。”不讲欣赏山水。
  ⑩师尹:《诗经·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指赫赫有名的周太师尹氏。
  ⑾徐子:孟子弟子徐辟。
  ⑿《宗镜录》:吴越永明寺延寿禅师撰佛书,一百卷。刘湛:南北朝宋人。《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⒀《子华子》:春秋时人程本撰,十卷。
  ⒁朱记室:梁人,名字不详。此诗题为《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诗》。
  ⒂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
  ⒃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
  ⒄杜甫《月》:“四更山吐月。”
  ⒅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腾波触天。”
  ⒆王安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