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老子想尔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魔鬼在琉璃台下,遥谓道陵说:“吾师自住鹤鸣山,为什么来侵袭我们的居处?”
  道陵:“汝等残害众生,罪通於天。吾奉太上老君之命,前来讨伐。你们要是知罪,就速速离开这里,到西方不毛之地去,不要在人间为非作歹、散布瘟疫。这样我还可以网开一面,给一条生路。如果还要象以前那样作孽,即刻诛戮,不留余种。”
  八部鬼帅不服,指挥鬼兵鬼将,朝着琉璃高座直扑过来,矢石如蝗,向道陵周身袭击。一时天低云暗,阴风惨惨。
  道陵用手一指,化出一朵硕大的莲花,挡住了众鬼的兵刃矢石。
  鬼兵鬼将又举起千万把阴火,从四面八方向道陵紧紧逼来。
  道陵把长袖一拂,劲风四起,众鬼手中的阴火火炬反倒往自己身上烧来,痛得又跳又叫,鬼嚎之声震荡山谷。
  八部鬼帅见此惨败,暴跳如雷,就把各部鬼卒全数调集在一起,向着道陵呼啸袭去。
  道陵手握丹笔,遥遥画了几画,那鬼将便一个个抱头而逃。跑了没几步,就全都踬仆倒地,不能动弹。八部鬼帅自知不敌,假意叩头求饶。道陵提起丹笔倒画了几下,鬼兵鬼将便一个个复苏而起。道陵怒喝道:“快给我统统退下,从今以后不准再危害生民。如有违反,全部诛戮,一个不赦!”
  道陵对众弟子说:“这些鬼帅虽佒怏退去,实际不服。定会纠集六大魔王再来倒乱。正好让我一并整治。”
  八部鬼帅来到一座山洞,向六大魔王求援。说:“那张道陵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等不是他的对手。请大王出山,合力破敌。”六大魔王冷笑道:“何方妖道,敢来作对,我们倒要去会他一会。”
  次日,六大魔王、八部鬼帅来到琉璃高座前面,六魔王大声叫嚣:“张道陵,你敢不敢与大王斗法。”
  道陵淡然一笑,说声:“奉陪”。接着他就命王长、赵升积薪放火,火势正猛。道陵投身入火,火中忽生一朵青莲花,从火中托起道陵。六魔笑道:“这有何难!”说着便把手分开火头。两个魔王先跳了进去,但很快就跳了出来,须眉都烧坏了。口中不断地说:“这火厉害,不知怎么就是分不开。要不是跑得快,恐怕要给烧死了。”那四个魔王,便不敢动弹了。
  道陵又在台前化出滚滚江水,他投身入水,随即又乘黄龙而出。他说:“你们敢来吗?”六魔王又笑道:“那火虽说厉害,这水就不怕了。”说着六魔一齐跳到水中。虽知它们在水中,它们站立不住,连翻了几个筋斗,吃了一肚子水,才好不容易地翻了出来。
  道陵又在硫璃台前,放置一块巨石,穿石而过。六魔又不知厉害地说:“论我等气力,就是一座山也能穿过,这块巨石算得了什么!”便挺着肩胛挤了进去。这时道陵在一旁,口念符咒,六个魔王半身陷于石中,动弹不得,哀号欲绝。八部鬼帅见状大怒,欲与道陵拼命。它们化为八只吊睛老虎,张牙舞爪,直扑道陵。道陵摇身一变,变成一头狮子,大吼一声,紧追老虎。鬼帅再变为八条大龙,来擒拿狮子。道陵便又变成金翅大鹏,张开巨喙,直啄龙睛。凶龙迅即幻成十二丈高的大神,手执大挝,欲击巨鸟。巨鸟收拢双翅,变成了顶天立地的金刚,将一块万斤大石,用丝线悬在大神头顶,还让两只老鼠去咬丝线。巨石摇摇欲坠,就要砸在大神头上。六魔八帅自知技穷,齐声哀求说:“请大师手下留情,我等从今以后再也不敢虐害生民了。万望大师格外开恩,放我等一条生路!”张道陵历声说道:“我也不愿轻易大开杀界。你们各各立即率一应鬼魔,返回幽暗地下,永远不准再到阳明世上为非作歹。”众鬼魔立即化着一缕缕青烟,钻入地下。
  蜀中百姓,笑容绽开。张道陵更加声名远播,往青城山求道的人络绎不绝。张道陵便在青城山腰的混元顶下的峭壁山洞里开堂讲道。一天,张道陵引领赵升及众弟子登上绝岩,说:“下面是不测深渊,有棵桃树生在岩壁上,象人的手臂一样伸展开来。谁能下去把桃子摘来,我就把《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传授给他。”
  众弟子向万丈深渊看了一下,都吓得两腿发抖,一个个都不往后退下,羞惭地嘟囔:“恕弟子无能,不能得桃。”
  这时,悬厓边只剩下张道陵赵升师徒两人。赵升又往绝厓下方观察了一会,对师父一拱手说:“弟子冒死也要去摘桃。”说着他就轻轻纵身一跳,落了下去。在这一瞬间,众弟子紧张得不约而同地惊叫了一声,并慢慢地向悬崖边上走去,唯有张道陵却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都看到赵升正稳稳地坐在桃树枝上。
  赵升摘下桃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抛。一共二百零二颗,在场的人每人得一颗,张道陵也吃了一颗。留下一颗等赵升自己来吃。一个小道拿着这个桃子犯急说:“赵升又怎么样上来呢?”众人也在纳闷。只见张道陵俯身把手伸向赵升,他的手一下子长出了好几丈。赵升握住师父的手,攀了上来。吃下了留给自己的那颗桃子。
  这时王长来了。张道陵笑呵呵地说:“你来迟了一步,桃子刚吃完了。不过,那树上有两颗桃子没有摘下来。这回我自己下去,那颗大的应当我吃,另一颗给你王长吃。”说完,往空中一跳,哪知并没有落在桃树上,连一点人影都没有看到。众人惊叹悲涕,不知所措。王长、赵升相互对望了一会,说:“我等不去寻救师父,怎能心安?”于是他俩也象师父那样,往空中一纵身,跳了下去。两人在空中坠落了好一会,方才触到实地,定睛一看,一左一右,不偏不倚地正好站在师傅面前。张道陵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两人会来的。”道陵让王长把桃子吃了后说:“我们上去吧。”他一手拉着王长,一手牵着赵升,纵身一跃,就回到了悬厓之上。
  众弟子见三人平安回来,又惊又喜。这才知道师傅的法力真是神秘莫测。
  赵升跟王长站在一边。赵升悄悄地对王长说:“我现在明白了,先前的美女、乞丐、老虎、摘桃等等,都是师父在考验自己。”
  王长说:“师父先祖张良,得异人传授《太公兵法》。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赵升说:“知道。师祖张良为汉朝开国元勋。曾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不成,避风江苏,在下邳遇到异人,经过几次考难,这才觉得‘孺子可教’,授与了《太公兵法》。师祖这才得以辅助刘邦,成就大业。承蒙道兄指点,弟也忽然开朗了。没有敢于下地狱的精神,也就上不了天堂。”
  这以后,张道陵就把得道的要秘悉心传授给了王长、赵升。终于有一天张道陵带着他俩往天空飞去,成了神仙。
  至今,仍有“天师洞”,相传就是因为张道陵曾在这里讲道故而得名。东边不远处有危岩三岛,相传为张道陵降魔时所劈,石上刻有“降魔”二字。岛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为避暑胜地。

  ■天师道开祖——张道陵
  选自《九都释道》赵荣珦 著
  道教,是中国民族土生土长宗教。它是由先秦道家学派和两汉的宗教信仰,孕育而成的。
  张道陵在洛阳北邙修道时,道教初创的黄老道,己从东汉宫廷,传到民间,洛阳曾出现过《太平经》。
  张道陵离开洛阳时,曾携带《老子五千文》和《太平经》等道书,在蜀郡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中国第一次出现有纲领有组织的教团,所以,史家称中国道教之始,为东汉的“五斗米道”。张道陵称为“天师”,所以,“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因其原来的名称为“正一盟威之道”,所以,又称“正一道”。
  一 辞州令 北邙修道
  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儒家“五经”,以后,不断学习到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他刻苦学习,立志做官,并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志向和毅力鼓舞着他,最后,他进入了全国的高等学府——洛阳太学,在这里他博通五经,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太学毕业后,他想跟他的老师一样来授徒讲经,一举成名。他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数年间,学生由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名传一方。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后来,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在江州令任上,他看透了地方强权的横行,为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裹腹怨声载道。他又想到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罢了。
  于是,张道陵约在明帝末年,谢绝了朝廷的一再挽留,辞去江州令职,便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深信不疑,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在京城举行了白虎观会议,章帝主持以图谶证五经,也就是以神学来讲五经,听说北邙山有个张道陵,便征召他为经学博士,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便避而不见。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兾县侯,但张道陵却视禄为粪土,所以三诏而不就。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道陵决心离开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去了。
  二 鹤鸣山 开创道教
  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清幽,传说为古仙人棲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经过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而龙虎出现,所以,此山又称龙虎山。六十多岁的张道陵,服下神丹,身体健如青壮年,后又得秘书以及驱鬼之术。为了广传道术,他离开龙虎山,又到蜀郡的鹤鸣山去了。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为了在鹤鸣山把道传下去,自称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
  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和法具,到了青城山,降服了“六天魔王”、“五部鬼帅”,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并纷纷要求加入“正一盟威之道”,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张天师”, 所以,“正一盟威之道”又称为“天师道”。
  张道陵在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卷,阐明“天师道”的微言奥义,成为教众的行动纲领,又尊奉老子为教祖,《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又作了《老子想尔注》,他宣称,人君用“道意”来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而爱民,民即寿考;人法道义,便可长久,并以“佐国扶命,养育群生”为最高目标。
  张道陵为了巩固天师道地盘,把己经控制的教区,划分为二十四个传教点,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依次向四面八方扩延。历史上称为“二十四治”(治就是传教点)。张道陵还遥置了“北斗治”,它虽为虚设,却以此作为他当年在北邙山隐居修道成功的纪念。
  张道陵为了严密组织纪律,加强对教众的信仰宣传,他规定凡教众需交五斗米供斋醮使用,这就是后来称为的“五斗米道”。还规定教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它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另外,规定教民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兴讼好斗,不准欺诈世人。
  张道陵“五斗米道”规定: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鬼吏和奸令;信仰确立并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直属天师领导,对天师负责。每年三会日(上会:正月初七;中会:七月七日;下会:十月十五日。三会又叫三元),教民齐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聆听教区科律。由于五斗米道传道纪律严密,教风正派,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三 开大会 传位宗亲
  据传,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王长长期跟随师傅,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术,深得张道陵赏识。而赵升能得师傅道法,却有一段来历:张天师在鹤鸣山炼丹己成,并服了半剂丹药,成为“地仙”之后,他看到身边弟子,多为俗态未除,不足以 附托宣教任务,将九鼎大要,留得奇人。后来,有一年上令之日,从东方来了一位冰胎玉质、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赵升,天师一眼看出定是奇人,欲收为弟子。为了考查赵升的道心程度,张道陵曾七度验试,结果,发现他拒绝财色,忍辱负重,怜悯天下穷人,恪守正一道规,称得上满意。七试之后的一天,张道陵带领众弟子,登上云台峰绝崖,崖下一棵桃树,红色果实累累。大家见了,莫不心动,但要想获取,却又退缩三分,天师见此情状,二话没说,欲纵跃崖下采摘大桃,众弟子一拥而上,拦住师傅,只有王张、赵升二弟子,木然不动,黙然不语。谁知众弟子未阻拦住,张天师分开众人,朝桃树方向一跃而下,众弟子齐站崖边,俯身下瞰,却不见师傅踪影,一时惊骇悲啼,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失望而归。只有王长、赵升站在崖边,相视不语,停了好久,二人异口同声说:“师者父也,自投不测之崖,吾辈何能自安?唯有随师傅去吧!”说罢,二人一起身,朝师傅所投方向跃去,一阵风起,二弟子正好落身在师傅两侧。天师笑道:“我知道你俩会来!”于是,天师授予二弟子大道要术。三天后,三人回到了天师府,众弟子一见,惊愕不己,个个追悔不及。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张道陵己届一百二十二岁,他自知大限将至,便于下会这一天,召集各治祭酒和要职人员,于鹿堂治(今四川绵阳县)开会,嘱咐身后之事。天师当众宣布,其天师之位,由弟子张衡承继,特别强调说明:“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