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会享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会,处处可见爱情的存在,甚至这种爱情要比彼此热恋时更加真挚浓厚。失意时的一句安慰的话,生病时的一杯水,为提高生活水平的共同奔波,快乐时一起分享……这些难道不都显现着爱吗?这样的爱要比玫瑰与烛光晚宴更加可贵。然而,当你觉得进门的晚饭与出门时干净的衣装都变得理所当然时,你有没有想过,没有人天生喜欢做家务,更没有人必须要去照顾你,这样的呵护当中蕴藏着多少的爱呢?偶尔的吵吵闹闹并不代表着爱情的远去,牙齿和舌头还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你与爱人之间的分歧是平淡生活的调剂,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滋味。爱情是需要经营的。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为了给爱情保鲜,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彼此。一句生日的祝语,一顿意外的烛光晚餐,一次精心安排的旅行,甚至一次故意制造的小麻烦,都会使爱情升温。婚姻并没有葬送爱情,是你的粗心大意和苛求扼杀了爱情。在婚姻生活中,每个人仍然是独立的,婚姻并不意味着占有。过分地要求对方、牵制对方会使你的个性丧失,会使生活中的磕碰频繁,会使对方感觉疲倦。若即若离,不温不火,既是整体又不失去个体的特质,这样才能够彼此吸引。千万不要因为想长久,就变得疑神疑鬼,夫妻间要有最起码的信任。人不是物品,想看也看不住,人更不是笼中之鸟,可以囚禁。这样做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对方想要逃离。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常常是你要求往东我偏朝西。为了维系爱情,使婚姻长久,我们就不要过分要求,而要多给予彼此一点独立的空间。爱情让我们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姻给予爱情生长的环境,而不是死亡的坟墓。即时地将浪漫激情的梦幻转化成为安稳的生活,把在新鲜和刺激中寻求爱情的想法转化成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慢慢地体会爱情,因为火山不能总是喷涌,细水才能够长流。婚姻是在现实中体现美妙的,人也不可能生活在幻想当中。不要把想象当成生活,生活也不可能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婚姻使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体现,就如那潺潺的流水,正因为它的微少细弱才更显甘甜清凉。用心去体会、去营造,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婚姻怎么会成为爱情的坟墓呢? 


 第15节:美丽心灵能照亮人生之路(1) 

  享受人性的温暖,感恩生命的绚烂
  美丽心灵能照亮人生之路
  帮助是一种美德
  有一家省级电视台开办了一档公益栏目叫做“非常帮助”。这档栏目倡导“帮助是一种态度”、“帮助是一种希望”、“帮助是一种习惯”,深受百姓喜爱。无论是大小困难,他们都会拨打该栏目的“帮助热线”,问题就会得到及时解决。从小到大我们都被长辈和老师教导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时间长了,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媒体报道的乐于助人的“活雷锋”的事迹,自己要是赶上了也能够做得到。其实,扪心自问,当我们真正面临需要帮助的情况时,如果不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功利,我们能够自觉地帮助别人吗?我们能够什么也不去想就奋勇上前吗?我们能够做到帮助完别人就微笑着悄悄地离开吗?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来学校报到的新生,背着一大包行李到了报到处排队报到,而背着的行李又太沉了,使他施不开手脚办事。这时他看到一个穿着很普通的老校工模样的人走过来,他上前说:“请你帮助我看一会儿行李好吗?”那老人毫不迟疑地说:“好的,你去报到吧,我在这里为你照看着。”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新生报到完了,他回来看到老人依然在原来的地方为自己照看着行李。他说了声谢谢,老人微笑着离开了。几天以后,当学校召开大会的时候,这位新生惊呆了,那位替自己照看过行李的校工模样的老人端坐在主席台中央,他是北京大学副校长,享誉中外的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这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设想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自己还是一位科长、处长或者局长呢,那么结果又将如何?帮助别人是不应该分场合和身份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一种时时刻刻的自觉。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让帮助成为骨子里的品格和习惯,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了。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要对社会、对他人做出奉献,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只是一味要求别人的爱心却拒绝付出自己的爱心,这样的人必将被社会不容。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渴望
  中送炭,以解自己燃眉之急。这是人之常理。那么换一个角度,当别人遇到麻烦时,不也同样焦急并渴望得到帮助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伸出手去帮他一把,而要悄悄走开呢?试想,他人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他必定在解决麻烦的路上多走一些路;集体遇到了麻烦,我们“走开”了,那必定会让集体利益受到一定损失;假如国家遇到麻烦了,我们也“走开”了,那么国家安危与民族前途将被毁掉,历史上曾有多少在民族危难时“走开”的人,是他们使中华民族遭受更多的灾难,这教训还不大吗?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无助者心中的一丝希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别走开,让我们一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有的人从摇篮到坟墓始终没有享受过身边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有一种错觉,认为物质享受才是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是用一颗无私的心帮助他人而带来的精神享受,助人为快乐之本!用仁爱之心扶危济困
  用仁爱之心援救身处危难之际的人,要救其所难,帮其所需。在纽约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那是个寒冷的冬天,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百老汇一家鞋店面前,光着脚隔着玻璃窗往里看,他全身颤抖着。一位女士见状走过来问道:“小家伙,你为什么看得这么认真?”孩子说:“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子。”女士二话没说,牵起他的手走进鞋店,她让店员拿来半打袜子和一双鞋子,又要了一盆热水和一条毛巾。然后,她脱下手套,蹲下,将男孩的脚放进热水里擦洗,再用毛巾擦干,穿上袜子和鞋子。接下来她把剩下的几双袜子交给男孩,拍着他的头说:“我的小家伙,你现在感觉舒服吗?”她正要转身离去,小男孩崇敬和感激地拉住她的手,眼泪汪汪地问她:“你是上帝的妻子吗?”可以想象当女士听到男孩问话的一瞬间是多么的幸福和满足,这便是仁爱之心的最大回报。扶危济困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仁爱是儒家基本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之一。《礼记·礼运》把理想社会描述为:“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对“小康”、“大同”理想社会较为系统的描述,是对先秦以来,诸子百家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高度概括、诠释和完整表述。孔子构想的人类“大同”的理想蓝图,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其全部内容无一不是以“仁者爱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宗旨的。孔子的社会美学论是丰富多彩的,他是以“仁”为主导,即以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去判断和构建社会之美的。孔子的社会美学思想是以仁学为基础的,仁的思想,贯穿并渗透于孔子社会美学思想的诸多方面。孟子则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人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所谓同情和恻隐之心,是指当他人有困难或遭遇不幸时,自己内心所产生出一种不好受、怜悯与同情,进而想在道义上或物质上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内心感受。同情是人的仁爱之心和善良的天性,将他人的困难遭遇看作是自己的困难,就是在感情上或道义上对他人尤其是弱者,给予利益的需要和理解与支持,而且只要有可能,富于同情心的人,总是要尽自己之力帮助那些弱者实现其愿望,做出利他的行为,而对其痛苦绝不是冷眼相视,袖手旁观。同情和恻隐之心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他人快乐自己亦快乐,他人悲伤自己也悲伤,这就是“感人之所感”,所以,同情和恻隐之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的“心灵感应”与“心灵慰藉”。诸子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价值取向,孔子提倡为天下排纷解难,要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达则兼济天下”等观念,都表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与公众生活的关注与责任感。墨子则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自己的崇高道德责任,他主张“非攻”,就是反对当时的非正义的战争,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具体体现。仁爱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是对人类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导致的自我“异化”的纠正。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为物所累的自我异化现象,人已不再是主体,人被物所奴役,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而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所体现的对人的尊重与爱惜,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肯定和主体精神的确立,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当今时代,仁爱思想的道德准则与规范,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16节:美丽心灵能照亮人生之路(2) 
   
  信任的力量有多大
  影片《手机》开头有这样一段情节:严守一把手机意外地落在家里,妻子于文娟听到手机铃声便接听电话,谁想到听到武月的一句“你干吗不接我电话”,而严守一假装轻松的解释更增加了于文娟的怀疑。许多已婚女士看过此情节后感到坐立不安,因为她们每个人都觉得老公说过类似的话。更有甚者,据《每日新报》报道,一对夫妻看完《手机》后,妻子非要查看丈夫的手机,丈夫不肯,妻子上前去抢,丈夫大怒,拿起手机将妻子砸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这就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可真要做到简单又谈何容易!不知道真是自己的猜疑心在作怪,抑或是相互的信任真的已经在消失。心里就有那样一种淡淡的感觉,觉得不信任感又在他脸上闪现。那种神态,那种语气,都带给自己一种“他不信任我”的感觉。而随后无意中发现他的手机刚收到的短信不见了却让自己也处于了猜疑之中。信任,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脆弱,甚至不堪一击!朋友之间的信任会带给你温暖,爱人之间的信任会让你感到甜蜜。友情与爱情都是缘于一种爱,爱需要信任,信任正是爱的基础。信任,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信任,是一种幸福。信任,是一种感动。有时,信任一个人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有时,信任一个人就在那一霎间产生了。他是一个杀人犯。为了逃避追捕,躲到了一处深山里帮人种植梨树。每一个惊恐寂寞的夜晚,他的灵魂都会受到痛苦的折磨。四年来,他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可以听他说话的人。后来,他买了一台收音机,劳动之余把全部的时间都送给了它。他很快便从电波里认识了她。她是一个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她那邻家妹子一般亲切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记下了她留给听众的短信号码。2005年3月的一个黄昏,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给她留了言:我是个杀人犯,想去自首,你能陪我去吗?她的心一颤,一下子牢牢记住了这个陌生的手机号码。以后几天,他又连续发来了多条短信。从他的短信中,她逐渐知道了他的事:因为他的老婆生性风流,与人私通,他一怒之下杀死了那个男人。自知罪责难逃,便只身逃亡在外。好在他有一手绝好的种梨本领,为了不至于流浪,他靠给别人种梨树以维持生活,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说:“这样的日子我不想再过下去了,我想去自首,希望你能陪我去,好吗?”他终于不再仅仅满足于短信交流,而是开始给她打电话。她听到了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他们之间的距离又一次拉近了。她说:“还是我给你打电话吧,长途电话费挺高的。”他说:“我怎么能让你花电话费呢?你能听我说话,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她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去自首。他说:“等梨树的第二次虫药洒过之后就去。因为如果治不了这些虫,梨树将没有收成,主人就会损失惨重的。”他激动地述说着,她听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4月1日的早晨,她还没有起床,便接到了他的电话。这是他已经干了半天活后从果园里打来的。他说:“第二拨虫药已经洒过了,等不到第三拨治虫了。我已买好了去北京的车票,明天就能见到你了。”他显得无比兴奋,她也是特别高兴。他们约好了在她电台门口的传达室见面。第二天上午10点半,她和两位同事在传达室里见到了他。他穿着胶鞋,一身很旧的牛仔工作服,每个指甲缝里都残留着泥土屑,憨憨地笑着。他说:“我来了,很高兴你信任我,没有现在就带警察来抓我。”她把他带到附近的小吃店,给他要了两大碗馄饨。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她的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吃完馄饨,警察来了。他把手一伸:“来吧,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的脸上无比坦然。他回过头来,又对她说了声:“谢谢你!谢谢!”这是从一档电视访谈里看到的节目。他叫袁炳涛,陕西人。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的主持人向菲。袁炳涛原本是个善良诚实的农民,是偶然的失足让他成了杀人犯。他以为自己的世界完全塌了,他已成了一个被所有人所不齿和唾弃的罪人。信任,使他完成了从卑微堕落到迈向光明的关键一步。信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也许,只是几句坦诚的话语,便能打开一扇紧闭的心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第17节:美丽心灵能照亮人生之路(3) 
  

  诚信,让人神清气爽
  赤兔虽死,诚信犹生
  2001年高考,江苏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赤兔之死》,作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唯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