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连·葛雷的画像[无语森森制作]-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的改革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奔腾向前,气象万千。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空前地活跃、密切。
文学领域亦然。回眸本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时期文学的成就,无不同中外文化交流,同吸取、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钱钟书、冯至、徐志摩、卞之琳等文学大家,堪称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他们身体力行,孜孜矻矻于译介和研究外国文学,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为中外文学的亲善,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可谓功德无量。在人类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无数活生生的现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一个半世纪以前说的一番话的正确性:“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事实上,我国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分明打烙着域外文学或深或浅的印记,法国古典主义对于曹禺剧作的影响,俄罗斯文学对于巴金的熏陶,欧美诗人对于郭沫若诗歌的作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于中国当今作家的启示,就是信手拈来的例 今天,文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交 流、渗透、移植和融合。今天,文学已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互相了解与认识,沟通与交往的卓有成效的手段。今天,外国文学作品,犹如水银泻地,渗入我国千百万民众的生活,成为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我们愿意把这套《长颈鹿丛书———外国优秀小说选萃》,作为介绍和了解外国优秀文学的一套形象材料,作为认识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座桥梁,作为一份精神食粮,奉献给诸位读者,为借鉴他山之玉,为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略尽绵薄之力。《长颈鹿丛书》选收的作品,大抵上都是名家名作,都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人们记得,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就说过,“诗人的目的在给人教益,或供人娱乐”。而他又尤其看重艺术作品的娱乐作用。我们的思路同贺拉斯不谋而合。在编选过程中,除了思想性、艺术性这两条不言自明的准则,我们力求做到,入选这套丛书的小说,乃是雅俗共赏,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它们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能够“供人娱乐”,能够引发众多读者的兴味,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
而取名“长颈鹿丛书”,则是寄托着我们这样的意愿:这些小说作品犹如长颈鹿一样雅致,大度,优美,脱俗,人人喜爱。还有一点要提及的是,这套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是头一次译成汉语。
一九九八年初春,北京霞光
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十九世纪末叶,欧洲处于社会大变动的前夜,人心浮动,知识界分化的趋势加剧。在这个被称为“世纪末”的时期,欧洲文艺界一些富有才华的代表人物经历着严重的思想危机。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有颇为深刻的了解和相当强烈的憎恨。为了给自己的创作寻找出路,为了开辟施展才能的新天地,他们中有的人就走向唯美主义的殿堂。奥斯卡?王尔德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曾经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是一个放荡、疯狂的时代的产儿。在这绝望和沮丧的致命时刻,叫我们往哪儿逃,往哪儿躲?只能到安全的美的洞窟里去,那里随时可以获得许多欢乐和少许陶醉;只能到一部古代意大利伪经所说的 12334526274中去,那里至少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一切纷扰和恐怖,也可以暂时摆脱我们在世上遭到的悲惨命运。”奥斯卡?王尔德于一八五四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五官科医生,母亲是女诗人,参加过号召爱尔兰人奋起冲击都柏林城堡的“青年爱尔兰”运动。奥斯卡自幼受到家庭中文学气息很浓的!〃
神界之城。氛围的熏陶,一八七一年入都柏林圣三一公学,一八七四年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一八七八年卒业。名重一时的作家兼艺术批评家约翰?拉斯金在牛津大学讲课时系统地阐述的美学观点,对王尔德有很大的影响,使他相信缺乏美的生活是空虚而无聊的。但是,拉斯金承认艺术有伟大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王尔德则耽于当时流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和享乐哲学。一八八一年,王尔德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次年旅美作美学讲演。一八八三年,王尔德去巴黎写完剧本《帕多瓦公爵夫人》,并且第二次赴美。返英后,于一八八四年与康斯坦丝?玛丽?劳埃德结婚。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间,他曾主编《妇女世界》杂志。一八八七年,王尔德发表《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坎特维尔的幽灵》等几个短篇小说(年结集出版),一八八八年出版《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集》。《道连?葛雷的画像》于一八九〇年最初发表在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自序于次年单独发表在《双周评论》上。当时他经常待在巴黎,并于一八九一年在那里用法文写成剧本《莎乐美》。一八九二年,正当著名女演员萨拉?伯恩哈特开始排练该剧之际,当局下了禁演令(该剧于年在巴黎出版,年在巴黎首演)。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是王尔德戏剧创作的全盛时期,三四年间伦敦一些著名的剧院先后上演了他最成功的几个剧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不足道的女人》、《理想丈夫》、《做一个正经人的重要性》。此外,他还发表过大量诗歌、小品文和艺术论文,称得此剧名寓意双关:剧中人约翰?沃辛以他假托的弟弟身份出现时名为厄内斯特,这个名字与英文“正经的”一词发音相同。上是一位宣扬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哲学家。但是,王尔德在自发反抗资产阶级道德规范的道路上大大走过了头。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发表似是而非的怪论,肆无忌惮地鼓吹享乐———这些已不能使他满足,最后他竟从蔑视庸人市侩的偏见滑到不承认一切社会行为准则和违反人伦的邪路上去。一八九五年,王尔德在控告昆斯伯里侯爵的讼事中败诉,自己反因伤害风化罪被捕下狱。他在雷丁监狱服刑的两年是他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人类命运深刻的悲剧性,并且写成一部别具一格的忏悔录。一八九七年,王尔德出狱后立即到法国去。一八九八年化名出版《雷丁监狱叙事诗》。一生的最后几个月,贫病交迫的王尔德是在巴黎近郊的肮脏公寓中凄凉地度过的。一九〇〇年十一月三十日,这位年仅四十六岁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批评家便与世长辞了。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说是中篇小说也可以)。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把幻想与现实奇妙地糅合在一起。作者无疑从一度被他奉为典范的巴尔扎克的小说《驴皮记》中获得灵感。《画像》最充分地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原始,除了典丽的风格、华美的词藻和离奇的情节,他还竭力想激发起人们对美的感受。《画像》毕竟提出了一些重大问题。王尔德在这部小说中触及许多他本人和他的同时代人极感兴趣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艺术、道德和生活的相互关系。作者并不直抒己见,也不公开臧否书中人物,而是通过一系列形象以及故事发展的逻辑来作出自己的回答。一些“离经叛道”的怪论几拉丁文:《自深渊》。
乎都出于亨利?沃登勋爵之口。这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冷隽派人物。他无情地扯去人们的种种面具,也扯去他自己的。他最大的乐趣便是炫耀俏皮的才智。王尔德通过这个形象来体现自己的信条:艺术与真理、道德全不相干。但我们不能在亨利勋爵与作者之间划上等号。像美丽的烟火似的从王尔德的作品(尤其是对白)中喷溅迸涌的妙语怪话,是“世纪末”一批知识分子想问题、发议论时的一大特征,他们不再相信传统的明智,因为每每发现这种明智在现实生活中无非是庸俗、伪善和市侩哲学的一块遮羞布。于是他们嘲笑“真理”(这个语汇在他们的解释中等于“老生常谈”)。对于亨利勋爵来说,讲一些惊人的妙语怪话几乎就是目的本身。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则是一个忘我地献身于艺术的美的追求者;美对于贝泽尔是艺术灵感和创作甘苦的泉源。与此相反,亨利认为,对美的欣赏就是无穷尽的感官享受。他从道连?葛雷身上看到了一块进行心理学实验的好材料,便用享乐主义哲学毒害了这个少年。作者并不进行说教,不追求劝世的目的,因为教训与他的美学思想格格不入。他让我们直窥道连?葛雷的灵魂深处。道连说出的愿望(让时间的烙印只打在他的肖像上)一语成谶,展开了道德与美的冲突。这部小说的认识意义,就在于它用鲜明和独特的手法无情地揭露了颓废主义伦理观和美学观的本质,尽管这种观念最后也坑害了作者本人。在风月场中混腻了的道连?葛雷,在诱拐村女海蒂之前突然“悬崖勒马”,他满以为忠实地记录他所作所为的肖像应该反映这一“善举”,结果发现“除了眼睛里现出狡猾的目光,嘴角刻上一道伪君子的皱纹外,他看不出任何变化”。于是,道连?葛雷毁灭了自己。而曾几何时,道连?葛雷的创造者奥斯卡?王尔德也在向道德挑战的危险游戏中毁了自己。 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在我国有过一些译本,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也只是巴金译的《快乐王子集》和洪深根据《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写的剧本《少奶奶的扇子》。为了便于对西欧文学中唯美主义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译者提供了这个译本。但是这个译本还未能真正传达出原作的神韵,错误和毛病不在少数,希望得到各界指正。 自 序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
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批评家应能把他得自美的作品的印象用另一种样式或新的材料表达出来。
自传体是批评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低形式。在美的作品中发现丑恶含义的人是堕落的,而且堕落得一无可爱之处。这是一种罪过。
在美的作品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这种人有希 认为美的作品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
十九世纪对现实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十九世纪对浪漫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不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人的精神生活只是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一部分,艺术的道德则在于完美地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
凯列班,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野性而丑怪的奴隶。艺术家并不企求证明任何事物。即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可以证明的。
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艺术家如在伦理上有所臧否,那是不可原谅的矫揉造作。
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段。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从形式着眼,音乐家的艺术是各种艺术的典型。从感觉着眼,演员的技艺是典型。
一切艺术同时既有外观,又有象征。
有人要钻到外观底下去,那由他自己负责。有人要解释象征意义,那由他自己负责。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对一件艺术品的看法不一,说明这作品新颖、复杂、重要。批评家们尽可意见分歧,艺术家不会自相矛盾。一个人做了有用的东西可以原谅,只要他不自鸣得意。一个人做了无用的东西,只要他视若至宝,也可宽宥。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
奥斯卡?王尔德 道连?葛雷的画像
荣如德 译
―――――――――――――致纯书苑制作Txtnovel。bbs。topzj――――――――――
第 一 章
画室里弥漫着浓郁的玫瑰花香,每当夏天的微风在花园的树丛中流动,从开着的门外还会飘进来紫丁香的芬芳或嫩红色山楂花的幽香。
亨利?沃登勋爵躺在用波斯毡子作面的无靠背长沙发上,照例接连不断地抽着无数支的烟卷。他从放沙发的那个角落只能望见一丛芳甜如蜜、色也如蜜的金链花的疏影,它那颤巍巍的枝条看起来载不动这般绚丽灿烂的花朵;间或,飞鸟的奇异的影子掠过垂在大窗前的柞丝绸长帘,造成一刹那的日本情调,使他联想起一些面色苍白的东京画家,他们力求通过一种本身只能是静止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迅捷和运动的感觉。蜜蜂,有的在尚未刈倒的长草中间为自己开路,有的绕着枝叶散漫、花粉零落的金色长筒状忍冬花固执地打转,它们沉闷的嗡嗡声似乎使凝滞的空气显得更加难以忍受。伦敦的市声,犹如远处传来的管风琴的低音,隐约可闻。
画室中央的竖式画架上放着一幅全身肖像,画的是一个俊美出奇的青年。保持一小段距离坐在它前面的就是画像的作者贝泽尔?霍尔渥德。若干年前他突然不知去向,一度闹得满城风雨,引起许多离奇的猜测。
画家看着他以如此精湛的技巧反映在作品中的这个风姿秀逸的形象,脸上浮起了满意的笑容,而且这笑容仿佛要再多滞留一 会儿。可是他霍地站起身来,闭上眼睛,用手指按住眼睑,仿佛要把一个奇异的梦境羁留在脑际,生怕自己从中醒了过来。“这是你最好的作品,贝泽尔,超过你过去所画的一切,”亨利勋爵懒洋洋地说,“明年你一定得把它送到格罗文诺去展出。皇家美术院太大,也太俗气。我每次去那儿,不是人多得叫你看不见画,就是画多得看不见人。前一种情况很讨厌,后一种情况更糟糕。格罗文诺的确是唯一合适的地方。”“我不想把它送到任何地方去,”他回答时脑袋朝后一仰的独特姿势,当年在牛津常常被同学们取笑。“不,我哪儿也不送。”亨利勋爵扬起眉毛,透过一个个淡蓝色的烟圈诧异地望着画家,从他抽的那种掺有鸦片的烈性烟卷中冒出的烟,正盘成奇形怪状的螺环袅袅上升。“哪儿也不送去?我亲爱的朋友,这是为什么?究竟什么原因?你们这些画家真是怪人!你们为了成名什么都干。一旦出了名,又觉得是个负担。你这个傻瓜,世上比被人议论更糟糕的事情只有一桩,那就是根本没有人议论你。这幅画像可以使你凌驾于英国所有的年轻人之上,并且使老头儿们十分妒忌,如果老头们还能激动的话。”“我知道你会笑我,”他答道,“可是我确实不能把它拿去展出。我在这里头倾注了太多自己的东西。”亨利勋爵在沙发上伸了个懒腰,放声大笑。“是的,我知道你会笑的;反正事情确确实实是这样。”“倾注了太多自己的东西!说真的,贝泽尔,我过去不知道你是这样自命不凡。凭你这刚强的粗线条面孔和煤一样黑的头发,我实在看不出你跟这个仿佛用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阿多尼指!#//年由库茨?林赛在伦敦建立的一个画廊。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是啊,我亲爱的贝泽尔,他是一个那喀索斯〃;而你,诚然,你的表情是充满理智一类东西的。可是,理智的表情在哪里露头,美,真正的美就在那里告终。理智本身就是反常的,它会破坏任何一张容貌的和谐。一个人一坐下来动脑筋,我们看到的就只有他的鼻子、前额,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