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种叙述方式:
刚才有一个人来办公室找我,为上周替他安装电器的事商谈,因为电器显然不佳,他很生气。我告诉他,我们一定负责维修好,他的怒气才稍稍缓和下来,因为他了解我们公司会尽力帮助他。
第二种叙述方式:
上周二,我办公室的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踢开,我吃惊地抬头一看,原来是顾客查理。布洛夫。他怒气冲冲向我走来,我还来不及请他坐下来喝茶,他就咆哮如雷地吼道:“艾德,我警告你,这是最后通牒,请你赶快派车拉回那台洗衣机。”
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不像话,你们的破机器,”他又开始大声吼叫:“衣服一放进去就被缠在一起,我的太太总说倒霉,直唠叨我不会买东西。”他愤慨地敲着桌子,像架都被震到地上。
第二种叙述将顾客的神态、语言、心理,作了细致的描述,非常生动,能迅速吸引听众的兴趣,而第一种叙述方式,相比之下是何等的抽象。原因就在于没有人名,也没有细节描述。并且,第二种叙述吸引、打动观众的重要之处是有效地运用了对话,并富有个性。
虽然演说不一定都要插入对话,但对话却能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某些重要情节中直接引用对话,可使演讲更加生动。如果演说者有模仿的能力,改变一下腔调,会更有情感。使用对话可以增加亲切感和真实性,仿佛是与听众在一起聊天,而并非是在作枯燥的学术报告,同时,也能化抽象为具象。
演说既属于听觉技术,又属于视觉艺术。用手势、动作、表情把演说视觉化,别人便会认真去听去看。
4。使用具体、亲切的语言应该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有的演说者对这个技巧尚且不知,有的知道者也未加重视。实际上,凡能引起听众听讲欲望的演说者,都善于在形象化的修辞上花功夫。
哈巴特。史宾塞在《文体的哲学》一文中说:
“当我们思考一件事时,不要用一般性的抽象概念。而要用特殊的形象概念。不应用‘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娱乐、愈野蛮,则其刑罚法规也愈严苛’这样的方式来描述,而应该用‘一个国家的人民,愈喜欢战争、比剑,则他们也一定会愈加喜欢用绞刑、水牢等残酷的刑法来惩罚犯人’的方法来描述。”
形象鲜明的文章,在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改善已很完备的事物”这句话,如果在莎翁笔下,则会被写为“让精致的金器再镀上一层金箔”。后者则显得更为形象和生动。
许多古代的谚语很富有形象的色彩:“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倾盆大雨”等。还有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比喻:“像狐狸般狡猾”、“像岩石一样坚硬”等等。
林肯总是喜欢用视觉性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有一次,一份冗长而繁琐的文件送到他的办公室。他阅后颇为不快。但他并没有用枯燥、无味之类的话
来作批评,而说:“对于如何选购一匹良驹的报告书,我并不希望在报告上写马尾有几根毛,只要提供判断良驹的方法就够了。”
(邵守义:29—37)
二、追求语言艺术的创新思维
“言为心声”是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它并非靠悦目的形象、悦耳的声音、伶俐的口齿吸引听众,而是靠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将收集的素材整理连缀起来,使演讲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征服力,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口才实质上是脑才,舌头只不过是心灵的翻译。因此,要争取成为高水平的演讲人才,思维的锻炼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推动时代的进程,演讲家不仅要具备科学的思维,还应该具有开拓型、创造型的思维。
1。科学思维(1)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演讲的主要宗旨是阐明事理、宣传真理,而不是单纯地叙述故事,塑造形象,即使叙述成份多的演讲,仍属于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的议论文体,所叙述的故事是为宗旨服务的,因此必须重视推理的逻辑性。
长篇大论的演讲,必须注重严密的逻辑性。而短小精悍的演讲,同样应重视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事”要说明“理”,如果材料与观点不统一,就不合逻辑了。这样的演讲就显示出演讲者紊乱、无序的思维:前后观点不一致,事理自相矛盾;有的叙事杂乱无章,既无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又无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只是零散的现象罗列。这样的演讲即使有相当精彩的个别片断,或精辟的语句,但整个演讲给人留下的是一个模糊,零散的印象。
(2)思维的广阔性。广阔性,并非是指要涉及众多的内容,因为演讲本就不宜涉及过多的内容。但演讲者的思路必须广,眼界必须要广,要胸怀广阔的世界,高瞻远瞩;从古今中外,从正面、反面,多方面思考,选取最佳角度来阐明你所讲的具体道理。反之,则是封闭、狭隘的思维,只会从单一的角度就事论事,思路不会畅通,论述就可能停留在表面乃至陷入绝境,不可能将主题升华。
(3)思维的深刻性。演讲不宜过多地旁征博引,而应严格选材,运用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罗列三五个一般性的事例去肤浅地说明一些众人早已皆知的道理,发表一些人云亦云的认识与感想,这显然是失败的演讲。还不如精选一个深刻的主题,用典型事例作论据,进行精辟独到的论证,使演讲具有充分的思想性和启迪性。这就需要演讲者独具慧眼,沙里淘金,挑选出真正典型的事例,使剖析能有一定的深度。
(4)思维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用辩证观点看问题,对人对事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思想不能偏激片面,凡事不能以点代面,发表演讲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说过头过火的话,这样才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才能实事求是地说明论述道理,才能广交朋友、广结良缘,才能使观众信服,树立起自己的光辉形象,才能获得听众的青睐,赢得掌声。
当然,全面性是指看问题的思维要全面,发表讲话要有一定的尺度,但决非要求演讲内容面面俱到。演讲最忌讳内容冗长繁琐,缺乏重点,缺乏针
对性,那本身就是思维片面性的一种表现。
2。开拓型、创造型思维(1)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改革、开放之中遇到的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发表具有新意的独到见解。坚持原则,对于名人、权威不迷信、不盲从,但并非是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应该遵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的原则,用演讲去宣传名人、权威的正确思想和言论,正确引导广大听众向他们学习。
(2)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不仅应注意到整个社会的大气候,如历史潮流、时代脉搏、民心的趋向等;还要注意到演讲现场的听讲气氛,如听众、观众反应的冷热程度,不同类型的听众、观众对演讲话题的不同认识、理解,都能见微知著,反应敏锐。对会场内外,台上、台下的意外情况应灵活采取应对措施,不能麻木不仁。
(3)思维的创新性。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演讲内容在不断丰富,演讲题材在不断扩大,演讲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演讲观念也要随之不断更新。有的演讲精辟,简短,有的演讲深刻、真诚;有的演讲感人肺腑,有的演讲催人奋进……不论何种主题,何种形式的演讲,都不能墨守陈规,不思创新;即使曾经是声名显赫一时的演讲名家,不创新,不改变旧的模式,也会逐渐失去听众的。
多年来,演讲界、口才界高度重视口语培训,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劳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更深层次、更高需求的思维训练,役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维品质在语言艺术的追求上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思维提高到一定层次,演讲的语言才能紧跟着上一步台阶。
(李仲华1995:51—54)
三、追求演讲语言的得心应口
1。得心应“口”
心中所想到的能立即反应于口讲述出来,这个反应过程有快慢、长短、前后之别,与个人的思维、反应、熟悉程度等有关。
最快的是体育竞赛中的现场解说。如绿茵场上,无论足球滚动得多快、运动员跑得多快,解说员的目光必定紧紧跟随,相应的解说就脱口而出,如同条件反射,仿佛根本未通过大脑思考,解说词随着赛场情况自然地喷射出来了。
体育赛场上,竞争紧张激烈、险象环生、高潮迭起,解说是随着赛场情况进行的,决非条件反射般简单、重复。从耳闻目睹,到经过大脑的思维,再到用语言表达出来。三者之间,距离有长有短,可以长到几小时、几天,也可以短到几分、几秒,甚至无法测量,因为这三部分紧紧融合在一起,难以分离和区分,更无法截然划分彼此的界限。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一种工具。用脑进行思考是一种无声语言,即所谓“沉思默想”;从口中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即所谓“语言与思维同步”,实际上只是基本同步,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同步,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是思维略早于语言,但相距极短。有少数情况是思维活跃、快速,语言严重滞后,表现出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现象,甚至词不达意。也有个别情况是思维滞后
于语言,未多加考虑,便脱口而出,说了错话。还有极个别的情况,就是思维超前于现实,即根据当前耳闻目睹的情况预测紧接着将要发生的新情况。
如运动员刚投出篮球,篮球还在飞行。它可能中篮,也可能不中,就在篮球飞行的短暂一瞬间,现场解说员就提前准备好了两种解说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
2。“口”不从心这是套用“力不从心”修改一字而成。这种现象,在演讲中时常出现。
失误者也常常事后诉苦:“我心里想得很好,不知为什么,上台就讲不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要从理论上说一说思维与表述的关系。用口语传递思维结果,为时虽然短暂,但是却包含着极其微妙而复杂的生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内部语言的组织阶段。
当人受到外界刺激时,头脑中会涌现出或多或少没有语法关系的词。如听说“春天来了”,脑侮中便会涌现出“冰融雪化”、“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等词。
(2)快速的语言编码阶段。
把单词组织成一连串有语法关系的语句、语段。
(3)口头表达阶段。
前两个阶段属于思维范畴,我们把它称之为内部语言。第三个阶段即口头表达阶段,这阶段就形成了可以听见的有声语言即外部语言。
有的人演讲,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被誉为“得心应口”。“得心应手”
指两手高度灵敏地听从大脑指挥。“得心应口”则指口舌高度灵敏地听从大脑指挥,后者要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较之于前者,更不易做到。
有些人请别人代写讲稿,经过排练,讲起来基本流畅,有的还能做到声情并茂,游刃有余,但是作即兴演讲却吞吞吐吐,甚至语无伦次。症结何在呢?
①口慢于心。口语表达不能紧跟异常活跃的思维。心里所想的很清楚,但却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的情况。症结所在是舌头不听大脑指挥,问题出在上面所说的第三阶段,属于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问题。这种人仅是即兴口才不好,在其它方面还是很灵活的,并不是笨,有的还非常精明,治疗方案就是应该勤练口舌。
②心慢于迅速变化着的语言环境、语言对象。问题也出在第三阶段。症结所在是因为编码速度慢,思维方式方法不灵活,没有适应外部客观情况的迅速变化。演讲者即使知识丰富,但不一定善于就地取材。人们常说的思维迟钝、思维不敏锐。这种人演讲时笨嘴拙舌,其中有的人在其它方面也不太机灵。治疗方案就是应该加强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双重训练。
找到了症结所在,就对症进行治疗。“口不从心”的情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变,经过艰苦的训练之后也说能达到“得心应口”的境界。(李仲华1995:55—57)
四、演讲语言中会说话的眼睛
1。沉默是金人有滔滔不绝的时候,也有不言不语之时,因为世界就是永恒的运动加
上相对的静止。
沉默又叫默语。适时、必要的沉默,并不表示信息沟通出现了障碍,也不是会话的中断。恰恰相反,沉默往往负载着丰富而又难于言传的信息,沉默有时是一座无声的人际交往的桥梁。
中国传统的国画和书法艺术,都有“意到笔不到”的情况,画面上有的地方着墨无痕,也依然传神能让领悟者心领神会。沉默即如是,运用得当,“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一个例子。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来到警察学校,一上台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停顿)
你们想过没有,全国这么多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