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治,长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办法这样笨,
为啥不号召全县学雷锋!
我在原平县近20年前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怎么又出现了?而且,何其相似乃尔。“食堂拴凳子,醋壶敲嘴子”这些看似可笑的事情,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深入下去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有一次早上七点多钟,我到沁源县王和镇中学看望师生,发现那么大一个中学早上连饭菜都不给学生做,只是熬了一锅稀米汤。我就到学生宿舍看看他们吃什么,谁知每个学生都有个破烂箱子,里面放着些干馍片、干饼子,有的有点咸菜,有的连咸菜也没有。学生早上就吃这些东西,很难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我想,长治解放55年了,改革开放20年了,连学生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好,我们对不起人民啊!
还有一天早上七点,我到市第十二中学去,看到从校园到教室,从教台到课桌,全都破破烂烂。正赶上学生开饭,问学生能不能吃饱,都说吃不饱;问炊事员能不能让学生吃饱,他说能吃饱。于是,我站在伙房门口,大声问学生“能不能吃饱”,门外的学生齐喊“吃不饱”,门里的炊事员才无话可说,这个情节真叫人感到荒唐可笑。我决定就在这里吃早饭,炊事员虽然热情,但那里的擦手毛巾、菜案和灶台,都很脏。吃饭时,学校领导赶来了,我要求他和我当着部分师生的面谈。我问了他半天,他回答不上来。他提的学校建楼、桌凳问题,我们给他满意答复。最后,我批评校长管理不善,校长把问题推下去,当面责问副校长,副校长又回头责问一名干部,这位干部又责问炊事员,都是说“早就告诉你了,为什么不改!”这句话。这情景真叫人啼笑皆非。炊事员看着我偷笑,周围的师生都是一样的表情。
几件事给我的启示:必须和群众面对面地对话,才能弄清问题,促进解决。
雨中答民问
2000年6月10日,市委召开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这是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决定”,明确了长治今后七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市委在前一天通过报纸、电视,向全市人民公告,要在市区八一广场与群众开展一次对话,欢迎群众对市委市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困难和问题。
选择八一广场就是选择大多数群众。这个建于1969年的广场是长治市民的活动中心,可容纳十几万人,每到夏季就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对话时间定在当晚八点。不想天公不作美,吃晚饭时,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看样子还没有停的意思。
望着浓云密布的天空,听着窗外不停的雨声,市委办公厅同志走到我身旁耳语:“对话活动取消吧,或者另定时间也行。”听他那口气像是已经决定了,才通知我一下。我说,为什么?他答:“天下雨,不随人意。”“改天吧!”有个市委常委也在一旁帮腔解释。
我说,老百姓会不会等我们?工作人员回答:肯定不会!我说,要去看看,如果没有群众,我们就取消活动;如果有群众,我们就不能失信于民。“那就试试吧!”他们好像要和我赌一场输赢似的,随我坐上中巴车,同来的有市委常委和市政府的几位副市长。我说,大家自愿,谁想去谁就去,不要勉强,不要为难。因为我上了车,他们也就都跟来了。
迎着霏霏细雨,我们按规定时间出发了。
来到广场,我们惊呆了,广场中心早已站满了人群。班子里的“老长治”说:“下雨天广场上能有这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
人们在雨中站着,任雨水浇洗。
此情此景,令我感动不已,浑身一股热流涌起。老区的人民真好!这也使我想起苏东坡的那句名言:“上党从来天下脊。”她不仅挺起了地域之脊,也挺起了民族之脊。有了这样挺起脊梁的人民,何愁长治不脱贫,何愁人民不富裕,何愁事业不兴旺。
有人把几块长条木板临时支起来,搭成对话台子。我和市委秘书长、副市长等十几位同志站在上面,这时,雨下大了,有同志为我撑起一把雨伞,我毫不客气地让他把伞收起。群众可以在雨中,我们为什么要与众不同?
第一个发言者,像个干部模样,说话客套,有板有眼,提的问题也是官场上常见的套话:“贯彻会议决定,请领导给我们作指示。”一听这种话,我全没了兴趣。后来我才知道,每次对话的前一两个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我让其他同志去对付,群众反映问题时,我就主动拿过话筒作答。
这次对话,群众提的问题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环境,群众生活、民营企业发展受阻以及各种收费、医疗服务、房屋拆迁、城市规划等七类问题。七类问题现场全得到了答复。
其中,市急救中心主任杨军说:“我们医院在筹建过程中,市里有些职能部门老是推诿扯皮,好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急救中心的开业。”随后,杨军提出五六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听后,当即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急救中心的问题。第二天,市车管所主动上门服务,为急救中心办理了救护车牌照;计划部门为急救中心解决了800万元的配套资金;农行解决了1040万元贷款;卫生部门解决了医院的财务结算发票问题;土地部门解决了医院的土地征办手续。由于解决了上述问题,理顺了医院体制,引进深圳灵顿公司的1亿元投资很快到了位。
还有一个叫李永平的民营企业主说:“我的一个南方朋友听说咱长治的投资环境很好,就决定来长治投资办一个装潢材料市场。但是,人家来了以后看到这里的环境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特别是办手续很麻烦,迟迟不能开工。现在,人家着急了,想撤走资金。”
我说:“创环境是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创下去。现在,长治的投资环境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努力,长治的投资环境会一天比一天好的!”我当场给他写了批示,谁敢刁难你,就撤他的职。后来李永平很快就办完了各种手续,建起了山西省南部地区最大的装潢材料市场——万博装饰城。开业时他邀请我去参加,为了表达对市委的谢意,他决定每年拿出30万元资助长治100名上不起大学的优秀穷孩子。我表扬他这样好,我们给能人创环境,你们给穷人多帮助。
经过这次对话的实践,我们的同志感觉到了人民群众的可爱。大家胆子壮了,为老百姓办事的信心更足了。
所以说,共产党不能怕见群众。我们多到人民群众中去,群众就会对我们多一份亲切感、信任感。
沁县对话治懒:病根在“艰苦没奋斗”
2000年11月13日,我利用在沁县下乡调研的间隙,与市委常务副书记张兵生以及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张建军,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当地群众举行了一次对话会。
晚饭过后,县委、县政府大院便挤满了参加对话会的人群。沁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大
家关心沁县的发展,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第一个接过话筒的科委干部问我,沁县脱贫必须依靠好的项目,但目前上项目、跑资金十分困难,市委市政府用什么办法解决贫困县的项目资金问题?
我说,解决钱的来源问题有两个办法,传统的办法是由政府包办,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上级拨给沁县资金共达4亿多元。如果把建国以来国家补助沁县的钱买成玉米,按四行麻袋排起来,能从沁县排到天安门再排回来。国家给了那么多钱,但沁县也没有富起来。所以,要另想办法。这办法是到市场上去找。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不能把发展只当成是政府的事,政府不给钱就不上。如果大家都等政府的钱,很多事情就办不成,因为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来办企业。政府是创造环境的,在经济上要宏观调控,要把项目交给社会、交给企业、交给群众办,政府不能和老百姓抢饭吃,群众能做的事,政府不要做,政府要办企业和企业家想办而又办不成的事,当然也不排除政府的必要支持。对那些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政府要帮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帮助不等于包办。对于好的项目,市里肯定会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农民进城办项目。沁县的老百姓人人都要有当企业家的勇气和信心。
统计局干部陈晓中提问,市里怎样解决沁县的财政紧张问题?
我说,近10年上级拨给沁县财政资金3亿多元,按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500人算,人年均补助4660多元,以全县17万人口计,人年均近200元。这要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沁县能发工资,在全省贫困县里不算太差,但每个干部每月少收入300多元,不是个小问题,县市领导都要承担责任。发工资是基本要求,不能足额发放的根源还是经济发展慢效益差。穷,就要找穷的原因。比如,所有制改革不彻底,不能埋怨老百姓,关键是干部的思想不解放;比如,民营经济在沁县比例太小,沁县人代会来自私营企业的代表只有一个人,这就足以说明问题;比如,农业上的千园万场发展太慢;比如,干部要走分流的道路,自觉从吃税人变成纳税人;比如,观念太落后,不离土,不出门。靠要钱要不来好日子,也要不来现代化,各级政府的支持都只能是扶一把,但杯水车薪的支持不能改变落后面貌,沁县财政还要建立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
县卫生局干部王志宏说,沁县的中药材开发项目是一个脱贫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资金较困难,希望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我说,中药材种植是一项很具潜力的农业项目,中药迅速向世界扩张,国外不仅接受了中药,还希望我们加工成针剂、冲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药种植加工作为特殊行业,要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办,需要市里办的事要马上办,需要上级部门办的事,我们要积极协助办。
关于钱的提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我说:“我来过沁县多次,这里发展慢的原因不是条件差,而是人太懒。宁愿苦熬,不肯苦干。艰苦没奋斗,所以大家把穷日子一代一代往下传,建国几十年了,农民住的还是土改前的旧房子,凑合过日子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是沁县的病根。一说发展,就讲困难,什么地下没挖的,天上没抓的,手里没花的。沁县没有煤这是缺憾,但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靠煤呢?沿海地区没有煤不照样发展得很快?日本没有资源不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吗?沁县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这里的水好、土好、山好、空气好。”我开玩笑说,你们的牛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吸的是经过森林过滤的空气。牧草青青,河水蓝蓝,这个优势其他地方都比不了。你们那么多没事可做的人,怎么不到外面去打工,当保姆呢!说到底是“懒”字作怪。群众懒是党员懒造成的,党员懒是干部懒造成的,一般干部懒是领导干部懒造成的。村懒是因为乡、县干部懒,总根还是市干部懒造成的。我有责任,我治懒的责任就是帮助沁县捉懒、治懒。
我这么一讲,大家接受了我的观点。从那次对话以后,沁县开始了大规模反懒、捉懒、治懒活动。三年过后,沁县人的观念变了。内蒙大旱,我告诉他们快去买羊,10万只小尾寒羊落户沁县,农民喜出望外。漳源镇过去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现在出去了3000多人,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千家万户致富,千园万场发展,治懒初见成效。2002年,沁县财政收入比1999年增加50%以上,沁县全县人均收入比1999年增加402元。
沁源对话堵漏:要害是“勤劳不勇敢!”
2001年4月12日下午,在沁源县城十字街头,我应干部群众邀请,搞了一次对话。话题仍旧离不开一个“钱”字。
有群众问,为了沁源早日脱贫,上级能否考虑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
斜?
我说,沁源能不能富起来,不在于政策倾斜力度,而在于思想观念。改革开放20多年,沁源依然背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包袱,与周边的介休市、榆社县相比,明显拉大了落后的差距。是何原因?不是资源问题,不是政策问题,而是因为束缚手脚的东西太多,所以穷日子过得漫长。大家要充分认识到沁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看到群众期盼富裕生活的热切愿望,干部要扎扎实实深入下去,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找答案,找办法,找出路。
城北村农民史天恩对当时沁源整顿煤炭管理感到高兴,但也担心这件事会雷声大、雨点小。
我说,沁源过去小煤窑多,偷漏税情况也特别严重,新班子调整后,整顿煤炭秩序,一下子关掉229座黑矿,追收逃税600多万元。2000年,这个县产煤260万吨,只完成税收3800万元。2001年,全县才产煤180万吨,税收反而增加到了5800万元。这个数字就说明了问题。
这时,我念了一段沁源老百姓为县里的种种漏洞编出的顺口溜,他们称这些漏洞为“九大怪”:国家资源乱开采,干部已故工资在,娃娃上学工资带,扶贫资金装口袋,临时工都在计划内,百万森林无人爱,旅游门票重复卖,收费站口捞外快,庸才也把官帽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有6000人,仅临时工就有1200人;9名中小学生已变成国家干部领了工资;11名死人被套领工资1。543万元。我作结论说:当个老好人不结好果实。有了好人主义,就会助长坏事主意。现在,这些漏洞堵住了,干部群众都高兴。这说明,勤劳不勇敢不行,干部不敢惹人不行。只要干部作风变,人民就能得实惠。我们提倡的工作作风是,干部多深入,人民多收入。反之,干部不深入,人民就少收入。这个收入就是让农民增收,工人增资,干部增补。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坚持,为什么不一以贯之呢?
市委建议,沁源县把变作风,堵漏洞当长期任务抓。全县财政收入由1999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7000多万元。
平顺对话反“要”:为什么“虚心不进步?”
2001年11月12日,恰逢平顺庙会,县城里人流如鲫。在青羊广场舞台前举行的对话会,几乎把所有的群众都吸引过来了。尽管已是初冬,寒气袭人,但对话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群众围着我,圈子越来越小。说着说着,集中到钱上。
说到钱,大家就心急火燎,争先恐后不断地拉我、拽我,以致把我的衣服都扯破了,扣子也扯丢了一颗。因为我清楚,平顺的群众太苦。他们改善苦日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字:“要”。群众找干部要,小干部找大干部要,县干部到市、省甚至到中央部门要。在长治市,我的官最大,他们纠缠我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我耐着性子听群众、干部讲困难,派出所所长说没有经费盖不起办公房,计委主任说没有钱上不了项目,交通局干部说村村通公路需要支持,教育局长则说校校改造危房还有不少缺口。
这个穷家难当,市财政的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钱。我启发大家思考:为什么平顺县不断到外地学习,可谓十分谦虚,但又为什么进步很慢呢?我告诉大家:办法是你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