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赞成物质刺激。
第二,格瓦拉对他主管的工业改革的失败感到极度失望,因而出走。
第三,有些学者认为,迫使他出走的因素是苏联对格瓦拉政策的反对。苏联在几个方面都不同意格瓦拉的政策。一是不同意格瓦拉在古巴国内推行反对物质刺激的政策,因为当时苏联赫鲁晓夫正在推行这样的政策;二是赫鲁晓夫对格瓦拉倾向中国的政策非常不满。
第四,与第三种意见紧密相关,格瓦拉对于在拉丁美洲直接开展革命战争更感兴趣。格瓦拉的这一思想,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而且,格瓦拉的出走有明确的目的,他是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出走的。他在临走之前写给母亲的告别信中作了如下表述:“我相信武装斗争是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惟一途径,而且我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信念的。许多人会称我是冒险家,只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是一个为宣扬真理而不惜捐躯的冒险家。也许结局就是这样。我并不寻找这结局,但是,这是势所难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在此最后一次拥抱你们。”
在急流勇进还是功成身退之间,格瓦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至于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第二部分:政界刚果总理卢蒙巴是被比利时人杀害的吗
帕特里斯·埃梅里·卢蒙巴是著名的刚果民族英雄,刚果共和国首任总理。1960年9月,刚果陆军参谋长蒙博托发动军事政变。10月10日,刚果国民军和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将卢蒙巴软禁在总理官邸。
1961年1月17日晚,卢蒙巴、奥基托和莫大波洛三个人,偷偷地被带到伊利沙白维尔郊外一所孤零零的别墅里,加丹加宪兵里三层外三层将别墅围个严严实实。这一夜,三人又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加丹加宪兵不让他们吃饭,不让他们喝水,还轮换着使用各种方法对三人进行侮辱、殴打。
随后不久即传出卢蒙巴的死讯,但到底是谁杀害了卢蒙巴呢?为什么要杀害卢蒙巴总理呢?这在40年后的今天才找到答案。
比利时社会学家卢多·德维特,在他的著作《杀害卢蒙巴》中证明了这位前刚果领导人的预感,最终推翻了在这以前布鲁赛尔一直宣称的原因:就是卢蒙巴被害应归结在“黑人政客”之间的算账行为的论点。对于他们——比利时的政府、军队和警察在杀害卢蒙巴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杀害卢蒙巴》一书言之凿凿。至此,比利时名为路易·米歇尔的现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也只好同意成立一个议会调查委员会,宣称一定要还总统一个清白。比利时外交部的文件资料详细地记载着卢蒙巴被害“是比利时政府作出的,并且,比利时的军官和外交官员以及一些拥护比利时的刚果人共同执行的”。在德维特看到的材料中,有比利时前非洲事务大臣哈罗德、达斯普勒蒙、兰当在1960年10月5日发给比利时驻布拉柴维尔领事馆的一份电报,兰当指出:“为了刚果、加丹加和比利时的利益,一定要除掉卢蒙巴。”
为什么比利时领导人如此仇恨卢蒙巴,以至于要策划和组织杀害卢蒙巴呢?首先,他们痛恨卢蒙巴使刚果军队实现非洲化,加快比利时人离开刚果的进程。其次,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原因是卢蒙巴在冷战时期竟敢利用苏联援助,为了捍卫本国领土完整,反对加丹加分裂出去,这就损害了自私自利的比利时工商业者的利益,还有他们和一些政治盟友们的计划。比利时的工商业者及其政治盟友为继续控制富裕的加丹加省,曾企图将其分裂出去。1960年6月15日,为了让加丹加这个相当于半个比利时大的地区,痛快地从刚果分离出去,比利时议会修改了关于刚果结构的基本法,许多比利时“顾问”曾帮助夺取这些不当权力。所以,为除掉卢蒙巴,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最痛快的手段。
对于卢蒙巴怎么死的,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被枪杀;也有的说是被扔在硫酸桶里活活烧死的;另外一些人说他是被活埋的。总之,卢蒙巴是如何死的谁也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仍是个未解之谜,相信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第二部分:政界谁谋杀了马丁·路德·金
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闻名全世界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也许不知道,他真正的“dream(梦想)”应该是让人们查出他被刺杀的真相。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4日傍晚,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兰停车场旅馆遇刺身亡。警方查出凶手的真实姓名是詹姆斯·厄尔·雷,他是个抢劫惯犯,曾被判入狱20年,1967年4月成功越狱。他于1968年4月4日早晨住进贝西太太的出租公寓,傍晚开枪把马丁·路德·金打死了。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厄尔·雷供认不讳,他被判入狱99年,可是他在审判后不久就反悔了,坚持说自己是冤枉的,并要求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
使人不解的是厄尔·雷在1967年的成功越狱。厄尔·雷是一个令人觉得好笑的三流窃贼,他在打劫杂货店后驾车逃跑被甩出车外,偷打字机时将存折丢下,两次越狱都没有成功。这样一个傻瓜,1967年为何能成功越狱,并一下子过上富有而体面的生活,甚至四处旅游,挥金如土?
因而,人们怀疑联邦调查局参与了此案,联邦调查局早在50年代就对马丁·路德·金在的行动有所注意,1964年还制定了“消灭金小姐”计划。在记者招待会上,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指责马丁·路德·金是全国最大的骗子,胡佛还在马丁·路德·金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派人给他送恐吓信,要他“小心谨慎以谢国人”。
2001年1月,即马丁·路德·金被害35年后,一名美国佛罗里达的牧师向《纽约时报》记者透露,杀害马丁·路德·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的父亲。这位牧师61岁,名叫威尔逊。他对记者说:“我父亲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而1968年枪杀马丁·路德·金的正是这个小组。”威尔逊指出,虽然亨利并非种族主义者,但他觉得共产主义与马丁·路德·金有联系,因此必须杀掉马丁·路德·金。威尔逊说他父亲已经去世10多年了,但他父亲在世时曾反复强调,把马丁·路德·金杀掉是每一个热爱美国的人应该做的事,“为了整个国家的前途”,这样做完全是责任所在。
然而直到现在,马丁·路德·金之死还是一个谜,也许他的这篇演讲应该改为“we have a dream”了,那就是希望这件历史悬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第二部分:政界肯尼迪遇刺之谜
美国总统的宝座似乎背负上了“所罗门的诅咒”,因为在这个位子上的人遇刺的几率远大于别人,解放黑人奴隶的林肯如此,多年后,约翰·肯尼迪又处在了这个恶毒的讥咒之中。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乘坐他的轿车在得克萨斯州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上行驶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声,肯尼迪与陪同他的康纳利州州长同时被子弹击中。这位美国人颇为崇拜的总统倒在血泊中。
经过缜密调查,美国官方认定刺杀总统的惟一凶手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肯尼迪遇刺后的第三天,在警察局,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枪杀。
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背景,大家说法不尽相同。美国官方认定此案是由于对权力的仇视所引起,并据此推断出几种原因:其一,凶手是由前苏联克格勃所指使的。理由是此前凶手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生活过3年,曾娶苏联妇女为妻,加入苏联国籍。其二,古巴当局有可能插手此事。理由是亲卡斯特罗派组织与奥斯瓦尔德关系密切。也有人说奥斯瓦尔德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是反对肯尼迪对古政策的古巴右冀分子和联邦调查局中的激进分子所采取的行动。
事隔30年后,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著作由包括知情人在内的研究人员相继推出。其中,曾经抢救奥斯瓦尔德的肯尼迪的外科大夫查尔斯·克伦肖披露的事件真相,极受人们关注。克伦肖坚信:“总统并不是被奥斯瓦尔德在楼房顶上被射中,而是被迎面射来的枪弹击中,凶手另有其人。”但是,经多年调查研究后,弹道专家霍华德·多纳荷指出,肯尼迪是被他的保镖误伤的。多纳荷认为,总统身后的保镖威廉·希基在刺杀事件的一瞬间,因轿车突然起动,手指碰触到扳机,导致步枪走火击中总统后脑。
林肯的遇刺本来就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前谜未解,后谜又至,杀死肯尼迪的凶手究竟是谁?事情的真相如何?美国总统之谜又添加了一位新的成员。
第二部分:政界拉登财富之谜
拉登1957年出生在沙特的一个豪门之家,他的家庭一直保持着经商的传统。40年代末,居住在也门的拉登的祖父奥克巴迁往沙特阿拉伯。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白手起家,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有了数百万家产。在创业期间,他也与政界相联合,与费萨尔国王建立起特殊关系,当然也能凭此不断致富,而且为家族争取了该国的公共设施与房屋建筑业,王宫、清真寺、王室别墅等建设都是可以迅速发财致富的大工程,本·拉登的家族成为沙特百大豪门之一。
1980年6月,27岁的本·拉登凭他那巨额财富在伊斯坦布尔的郊区设立了他的总部。他在这里对志愿者进行收容、组织,并承诺把他们送到阿富汗。可以说,提起拉登便咬牙切齿的美国人,当时曾把拉登当做亲密的朋友。拉登就是在土耳其这段时间里积聚了巨额财富。
拉登堪称出色的企业家,他经营的分公司遍及伊朗和巴基斯坦和海湾国家,他在日内瓦、苏黎世、法兰克福和伦敦等金融市场也有账户。他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武器弹药是通过一个错综复杂的银行网在瑞典、法国和德国购买的。同时,拉登也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办事效率也极高。1982年底拉登从伊斯坦布尔来到巴基斯坦,在白沙瓦建立了“支持者之家”,还在阿富汗边境的柏克蒂亚建立了16个游击队训练营地,训练他的恐怖分子。
后来,拉登在阿富汗创办了一个工程公司,并且利用它建立了隐蔽的场所,挖隧道、筑路等,为以后的高明的藏身术打下基础。1989年10月,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期间,拉登离开了阿富汗。回国不久,政府就因他“支持恐怖组织”而取消了他的沙特国籍。1992年他以投资者的身份来到苏丹。1993年,“拉登控股公司”签订了8500万美元的巨额合同,就是承建苏丹喀士穆——尚迪——阿特巴拉之间的干道公路。同时他们还承建苏丹首都商业中心的三座大楼。本·拉登很善于经营,他还联合亲执政党的两个金融家创办了苏丹北方银行。这个银行至今在苏丹仍然是实力最强的。
这以后,本·拉登旅游欧洲各地,伦敦和瑞士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在那里的众多投资都需要他去照看。仅在伦敦,拉登的财产估计已在5000万美元之上。拉登在全球拥有那么多公司和子公司,还有一个线面宽广的金融系统和网络系统,他到底有多少财富?这还是一个谜。
第三部分:政事君士坦丁为何将基督教立为国教
名列世界三大宗教之首的基督教,其发展之初也曾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势力的重重抵斥。尤其是在信奉多神宗教的罗马。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在罗马帝国内施行自由的宗教信仰,基督教才初次取得与其他宗教相同的权利。一直到君士坦丁统治后期,基督教虽然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但实际上已经是罗马国教了。直到公元4世纪末,狄奥多西原厄斯一世开始排斥异教信仰时,基督教才正式确立为罗马国教。
罗马皇帝何以如此摒弃传统虔诚之至地皈依基督呢?
长久以来有一个故事在不断激励基督教徒。公元337年,君士坦丁辞别人世后不久,塞沙里亚主教优西比乌在《君士坦丁传》中收录了此事。据说君士坦丁在公元312年10月某一天带领部队直逼罗马城,想从劲敌马克桑蒂亚斯手中把罗马夺取过来。这时君士坦丁在夕阳照射的天空看见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一侧写有一行字句:“凭这个标记可以取得胜利”。就是那一天夜晚,基督显现在君士坦丁梦中,嘱咐他举着绣上基督标记的军旗进攻,否则,将不能取胜。君士坦丁立即命令匠人用纯金打造旗标,上面用宝石连缀成一个代表基督名字的图案,表明他将对基督效忠;根据一些记述,兵士的盾牌上也漆上了一个十字架。于是,君士坦丁的部队,在台伯河密尔维安桥上取得了胜利;马克桑蒂亚斯淹死在台伯河里。君士坦丁得胜后,挺进罗马,自此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基督徒。
优西比乌说那件事是皇帝亲口告诉他的,君士坦丁还对天发誓说此话千真万确,更说不但是他自己,就连在他身边的士兵也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出现在天空中的耀眼的十字架。但后世的人对这一记载,有一些怀疑:第一,为什么这项如此惊人的天象启示在皇帝死之前要秘而不宣,直到他死后才让别人知道呢?第二,一夜之间,如何能制成一面镶嵌宝石的精致旗标呢,更何况几乎一造好就被带到战场上去了(尽管优西比乌或是君士坦丁本人,没有清楚明确地说出基督显灵的时间和地点)?还有,既然君士坦丁如此神奇而迅速地皈依基督教,为何要等到去世那年才接受洗礼而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呢?
当然,优西比乌记述的故事在各方面不一定都翔实可靠。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一定有什么极为罕见的事情发生在那位皇帝进军罗马城前夕。有些学者认为,君士坦丁看到的幻象可能是由气象学家所说的日晕现象引起,大气层上层的冰晶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便形成地上人所看到的光环。这些光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相互连锁,就形成了某些观察者所看到的十字架形状。或许这可以对那天黄昏的幻象进行解释,但之后出现的梦境就不一定能解释了。无论怎样,从此,罗马帝国军队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在绣有君士坦丁基督标记的军旗下行军。他在这个旗标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基督教战前显灵,助君士坦丁一臂之力,最终得以修成正果。故事娓娓道来,似真有其事,但无论怎样,这也只是传闻而已。气象学家理论联系实际的阐释,有始却未能善终。
第三部分:政事罗马帝国覆亡之谜
公元410年,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日耳曼蛮族大军攻占了有“永恒之城”之称的罗马城,西罗马帝国逐步走向灭亡。但这次事件,并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那么西罗马帝国覆亡的原因何在呢?
在公元410年攻克罗马城以前许久,哥特人就在逐渐慢慢地沿用罗马人的风俗习惯,而在边远地区居住的罗马人,几百年来,也不断接受蛮族文化的影响,同时日耳曼民族雇佣的罗马士兵也日渐增多,他们对罗马当然不是忠于职守。
因此,阿拉里克于公元410年攻克罗马,并非对罗马帝国致命的打击。不过,因为那是罗马帝国800年来第一次被打败,心理上的伤害,很难估量,也许比破坏建筑物更加不能挽回。这个原因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阿拉里克攻克永恒之城,在历史上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