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莎士比亚密码-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记作家富勒女士写道,尼古拉·培根的遗嘱“是一个谜”。如果这份遗嘱写于弗朗西斯出生前,那也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这不是事实。遗嘱写于1577年。弗朗西斯那时在法国。根据密码故事所述,遗嘱写于弗朗西斯皇家血统被揭示之后。1578年,老人家去世前两个月,再次对遗嘱做了修改。
弗朗西斯被忽略不计,只有一种解释:女王已经秘密承认是孩子的母亲了。老培根一定认为,伊丽莎白会照顾自己的儿子。甚至很有可能,伊丽莎白命令他修改了遗嘱。她显然有意勒紧钱袋,不让自己的后代乱花胡来。这是伊丽莎白女王一辈子都谨守的原则。既然弗朗西斯不是老培根的骨肉,那么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老人家的遗嘱之谜了。
这位英国年轻王子的惟一收入来源,是国家给他提供的很少的补助津贴,其实就是女王给他的钱。安东尼·培根和安妮夫人也尽全力帮助他。但没过多久,他们也无能为力了。弗朗西斯的生活处境很艰难。没有人能够想像的出,他已经没钱买鞋子了。
他的最大痛苦是被排斥。他可是有着“王室血统”的王储,这个王室又是全欧洲最有权势的啊。但他却被迫站到了一旁。儿时的好友们都得到了财富、特权和名分,而他呢,身为女王的亲生儿子,却连简单的爵士身份都没有混上。这种没有升迁的情形,让一些不知真相的历史学者推测,年轻的培根一定存在某些可恶的毛病。
不过,弗朗西斯却感到,灵魂不停地告诫他,说他生来就具有某种神圣的使命,他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使命。1579年6月,弗朗西斯开始在格雷学校里学习(今天这所法律学校还在)。他住在尼古拉爵士曾经使用过的房间里。这所学校不仅是一所法律学校,它还承担着训练年轻贵族在艺术等领域成为拔尖人才的任务。而要获取这一背景,绝对不是类似埃文河边斯特拉特福小镇的农村人所能企盼的。
虽然格雷学校里到处充满了特权的氛围,身边还有那么多年轻的贵族学生,但弗朗西斯一点也不快乐。他根本无法摆脱那种“老天生我,必赋予我更高使命”的感觉。在英国,他本来应该当国王的,却被认为是局外人。他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室成员了,也不再被认为是都铎王朝里的一员了。弗朗西斯·都铎甚感绝望。只要仔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弗朗西斯的细腻情感与《哈姆雷特》中著名的丹麦王子那痛苦不堪的言词之间,有着十分相似之处。可以断定,作者所写绝非无意之笔。与哈姆雷特一样,弗朗西斯也有一种孤独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发自心底的呐喊,它来自年轻的哈姆雷特,几个世纪来曾拨动无数人的心弦,引起多少同情!但有谁真正倾听过年轻的弗朗西斯浸泡着泪水的内心独白呢?这呐喊声中蕴涵着一种哀婉动人的东西,只有经历过此种痛苦冲突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弗朗西斯的生命中,的确出现过一些低潮时期。但上面所描述的情形,却是他人生的最低潮。正是在这绝望时刻,在这灵魂的黑暗之夜,有种神秘经历发生了。它帮助他从忧郁状态中走了出来,再一次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一天夜里,他独自一人呆在格雷学校自己的房间里,他在《圣经》里找寻着安慰。他经常这样做。他用手翻阅着“伟大的上帝的神圣话语”,很快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这段文字出现在《圣经·箴言》之中。
“上帝把一个东西隐藏起来,以显示自己的荣光
而国王们的义务则是把它找寻出来,才能获得荣光。”
突然,房间里的整个气氛变了。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知道,肯定有一种不是来自凡间的东西充斥了整个房间,它的力量完全能改变其一生。
弗朗西斯现在知道了,他不是孤军奋战。慰藉与希冀有如一股热流充满全身,起到了止痛的作用。他的活跃而富于创造力的头脑,马上又兴奋起来。他在法国期间不就学到最新的密码写作技巧了吗?他不是已经设计出自己的密码了吗?专门写弗朗西斯的传记作家詹姆斯·斯泊汀后来这样写道:“他可以马上开始像诗人那样自由想像,像公司职员那样尽职工作了。”
弗朗西斯的这一能力,在那个神秘造访者给他巨大启迪之后,马上得到了充分发挥。现在只需要某个欧文先生和某个盖洛普夫人“把坟墓上的这块巨大石头搬走”就成了。
才子娇娃(1)
当弗朗西斯学习法律时,他开始实践那个神秘夜晚留给他的建议。他也得以更深入地观察罗伯特·德维里,这位后来被册封为埃塞克斯伯爵的同胞兄弟,以及他那绚丽多彩的生活与最后悲剧般的死。密码故事告诉我们,这是一段最悲惨故事的开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达芙妮·莫里埃夫人的一本书《才子娇娃》。她一共写了两本弗朗西斯·培根的传记,这是第一本。她在这本书中,详细描写了3个最有趣的生活在伦敦的年轻人:弗朗西斯·培根、安东尼·培根和罗伯特·德维里,也就是埃塞克斯伯爵。她并没有对莎士比亚剧作的真正作者是谁,直截了当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在另一部名为《曲折的阶梯》的书里,她这样写道:
“在《第一对开本》中,以威廉·莎士比亚之名发表的全部36个剧作,究竟作者是不是那个威廉·莎士比亚,我无意在此进入冗长无聊的争论之中。”
接下来她用了好几大段质疑莎士比亚是剧作真正作者的准确性,然后,援引了一段弗朗西斯·培根的友人托比·马修从海外写给他的信的内容:
“我身处国外,但从祖国那里我所知道的最伟大人物的名字,是您的名字,虽然是以别名出现。”(约翰·米盖尔《谁写出了莎士比亚剧作?》,伦敦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121页)
为什么会是别名呢?作者之所以选取这一段话,已经将自己的态度表露无余。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者态度的猜测上。在英国弗朗西斯·培根协会出版的期刊首页上,达芙妮·莫里埃的名字一直印在上面,她是期刊的荣誉副主席。一本《培根百科》杂志就认为,莎士比亚剧作统统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这杂志创办于1886年。
《才子娇娃》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上面是3个迷人的年轻人的画像,他们都穿着伊丽莎白时期很时尚的带绉和雷丝边的衣服。左边是18岁的弗朗西斯·培根,绽放着甜甜的笑容,这画是英国宫廷御用画师尼古拉·西拉特所画。中间是安东尼·培根的画像,右面是生气勃勃的罗伯特·德维里。真是3个“才子娇娃”呀。所以这么称呼他们,源于莎士比亚的《辛白林》一剧。
当然,按正统说法,封面人物应该是弗朗西斯·培根、一奶同胞兄弟安东尼·培根和培根的好朋友罗伯特·德维里。但根据密码故事所述,这种关系正好相反,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奶同胞,应该是小他6岁的罗伯特·德维里。他是伊丽莎白女王与莱斯特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按照历史记载,罗伯特·德维里属于瓦尔特·德维里和他的妻子莱迪斯。但事实并非如此。伊丽莎白女王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前前后后,充满了奇怪气氛,正如环绕于弗朗西斯出生前后的气氛一样。莱迪斯,这位伊丽莎白女王的表姐,人长得既漂亮,又非常华贵。伊丽莎白经过与表姐仔细商量,最后决定请表姐做个假象:1566年11月10日,莱迪斯生下一个孩子,名字就叫罗伯特·德维里。
伊丽莎白照例还是短暂地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一阵子,也不打理国务。她近旁的人们也都没看到过她。同样,王室对此事也保持奇怪的沉默。
1571年,根据莱斯特先生的提议,伊丽莎白强烈要求英国国会通过一项议案,该议案提议,除了从女王身体上产生的“自然人选”能够继承王位之外,任何人提出由其他人来继承王位,都将受到刑罚。大臣们纷纷劝她使用听起来更合理些的词汇,如“合法人选”。但她就是不听,一味地要用“自然人选”一词。她的固执不仅引起怀疑与猜测,也使得人们对她的真正动机产生厌恶。传记作家阿尔弗莱德·多德就曾在《弗朗西斯·培根的个人生活故事》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评论。伊丽莎白的御用历史学家威廉·卡姆顿还依稀记得议案被通过时的情形。他听到人们公开说,所以能通过这样一项议案,都是莱斯特贵族一手所为。这样,英国就会有一个他的孩子作为女王的继承人,成为未来的君主了。
罗伯特·德维里出生不久,伊丽莎白就赐封给这孩子的“父亲”,瓦尔特·德维里贵族一处在埃塞克斯郡的庄园。它离伦敦很近。几年后,她又册封他为埃塞克斯伯爵,然后又赐他当时很崇高的嘉德勋位。德维里家族一下子从普通的乡绅升入贵族行列,与全英国最大的贵族们平起平坐了。看来,这个瓦尔特·德维里因为帮助女王解决了这个小家伙的问题,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实惠。其实也不难想像,非常有可能的是,瓦尔特·德维里不断地借小王子之事,向女王伸手,要求更多的补偿。这种行为,有人称为“敲诈”。1576年,瓦尔特·德维里去世,于是,他的“长子”罗伯特·德维里继承了埃塞克斯伯爵这个爵位,受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监护。人们都说,这孩子是全英国最年轻的伯爵。小伯爵的新监护人被派到埃塞克斯郡,听别人汇报那孩子的基本情形。汇报人把那孩子描述得相当不错:“他不仅用英语,也能用拉丁语和法语表达思想;人很懂礼貌,又很谦逊,喜欢倾听,不唐突插话,勤学好读;人很羸弱,也很温顺。不过,就是长得不是太好,还太害羞。”
这种汇报传到伊丽莎白和莱斯特的耳朵里,两人很是受用。他们俩都从心眼儿里对学习和教育感兴趣。这孩子虽然不在身边,但看上去完全继承了他们的基因。
1577年的早些时候,国务大臣派人把这个羽毛正在变得丰满的小伯爵接来与她住在一起。小伙子来了,这是他第一次被接到王室里。“这个11岁的小伯爵把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给迷住了”。专门写他的传记作家勒西先生这样写道。“他身上有种美,这美把所有人都给征服了”。小伯爵是第一次面见那个
神话般的女人,他还不知道,这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弗朗西斯究竟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个小弟弟,现在很难说得准。因为小伯爵搬到王室里的当儿,弗朗西斯还远在法国。最有可能的是,小伯爵17岁正式进入王室后,他们才开始熟悉起来,并成为好朋友。这一点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才子娇娃》封面上的第3幅画像是弗朗西斯所敬爱的安东尼·培根。他经常称他为“我的安慰药安东尼”。他们俩情如兄弟,当弗朗西斯于1597年发表自己的成名作品《培根论说文集》时,他把此书献给了安东尼·培根。
在《维洛那二绅士》中,可以依稀看到他对这种兄弟情谊的珍视。剧中主要人物凡伦丁在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普洛丢斯的时候,使用了“他的另一半”这样的字眼儿,从中不难看出弗朗西斯与安东尼的关系。在剧中,米兰公爵问道,“你了解他(普洛丢斯)吗?” 凡伦丁答道,“我了解他,正如了解我自己;因为从我们还在孩提时代,我们就彼此交谈,并一起消磨时光了。”这正是弗朗西斯与安东尼的真实写照!
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还有更直截了当的句子,来说明弗朗西斯与安东尼之间的关系。整个故事,就是受两兄弟之间的爱的启发而写成的。安东尼·培根从内心深处希望,为弗朗西斯牺牲自己的性命与财富也在所不惜。
弗朗西斯从欧洲回到英国后,小伯爵与弗朗西斯一下子就结下了最好的友谊。他们拥有共同父母这一秘密,无形中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证据显示,弗朗西斯从欧洲返回英国后,先在自己的亲生父亲莱斯特家里住了一阵子。那里离约克大院不太远。约克大院在尼古拉·培根去世后,就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了。安妮夫人也没有住在那里的特权了。这反倒很合安妮夫人的心意。她于是很快搬到自己最喜欢的乡下古汗堡去了。她愿意让弗朗西斯随时来住,只要他开口。可是,弗朗西斯得呆在城里离王室很近的地方,因为那里是所有文化活动的中心。那么,在女王没有决定如何安排弗朗西斯之前,莱斯特家就自然而然成了他暂时栖息的地方。
莱斯特贵族有个侄子,名叫菲利普·悉尼。论起来,此人是弗朗西斯的堂兄。他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在文学道路上崭露头角。弗朗西斯现在也要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里去。虽然他比他们年轻几岁,但他的超众智慧,他的早熟,他对文学的酷爱,都使得他在这群年轻人当中成为杰出人物。这群人中聚集了很多成绩斐然的哲人和诗人。他们称自己这个小团体为“阿雷奥帕古斯”,带有一些自诩的意味,意思是“古代雅典的贵族会议”。
安东尼·培根应该是这个团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小伯爵、他的朋友,富有的南安普敦伯爵,也对这个团体很感兴趣,随后也加入进来。这些人形成了“魔法圈子”的核心人物,他们将担负起重要的文学复兴,史称“英国百花开放时期”的使命。多德说,正是这时,秘密社团的种子被播撒开来,这一秘密社团后来就成为“玫瑰十字会”组织。
莎士比亚密码 第二部分
伊丽莎白一世痛失情人(1)
1580年至1599年,是培根与小伯爵参加文学活动比较繁忙的时期。他们的父亲,莱斯特贵族,在1588年英国人取得战胜西班牙人的胜利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此前,伊丽莎白好像已经忘记了莱斯特与自己漂亮表姐莱迪斯之间的风流韵事,要不就是原谅了他的这种行为。这对时好时坏的情人,虽然都把自己的年龄少说几岁,但此时也有很大年纪了。他们经常私下里喝上几杯,说说彼此渐渐衰老的身体。他们有如老夫老妻,已经不计较以前有过多少次争吵与辩论,反正就这样彼此厮守着。伊丽莎白一直对莱斯特的健康状况担忧。她建议他到有温泉的巴克斯顿疗养一下。他谦卑地听取了她的建议,只是他永远没有机会去疗养了。在去温泉的路上,他突然不行了。他得了“重感冒”,还有个词叫“大陆热”。56岁的莱斯特贵族,有时扮演着伊丽莎白的丈夫,但真正的身份是她的情人,故去了。
伊丽莎白悲痛欲绝。她把自己关进闺房,不允许任何人进去。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先生惊闻此事,立即命人把房门撬开。在伊丽莎白床边的小珠宝匣子里,有一封莱斯特写给伊丽莎白的“最后的信”。
莱斯特的遗嘱中列了两个人的名字,罗伯特·德维里(小伯爵)与伊丽莎白女王的漂亮表姐莱迪斯。他将他们两个定为自己财产的继承者。但伊丽莎白女王根本就不想让那位莱迪斯表姐有任何收获,她下令将莱斯特的全部遗产都封存起来,适时拍卖,还美其名曰替他还账。年已22岁的埃塞克斯伯爵,只得到了父亲留下的“最好的军用物资”:两匹马。而弗朗西斯什么也没有得到。
莱斯特离开了人世。他的死标志着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