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脑欤诘笔钡睦烟跫拢飧龉こ淌蔷晕薹ń械模S捎诳梢栽ぜ谖薹ㄈ范ǖ氖逼谀冢敲挥谢嵛昧浇⒔胁垢加偷模庇钟斜匾鸦ず礁鹘⒌娜耸录右猿涫担谑潜惆选岸嗬恰焙藕汀岸爬锇隆焙庞�12月末列入后备,从而把两舰的大部分舰员分配到别的军舰上去。这些变动的结果是使意大利舰队的核心减少为只由“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组成,后来又增加了“罗马”号。不过后者直到1943年5 月方才入列。
意大利船队虽则尽可能远离敌方基地航行,而其航线如今却完全被英—美空军所控制又被潜水艇所困扰。意船队再不能逃避敌人的攻击。马耳他岛再度成为敌方整个攻势展开的枢轴了。
虽然舰队的其他军舰的运动如今已减到绝对的最低限度,但只要战争一天还在进行,则要想进一步限制为数众多而来往不息的较小军舰和船队的运动,还是绝不可能的。只要非洲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则单只这一方面的护航工作,每一季度便几乎需要175;000 吨的燃油。另一方面,虽然燃料的补给,按以前的水平说来,后来有所改进,但仍从未多于平均的消耗量,因而还得弥补亏空,其方法是把因作战受伤而不能服役的为数众多的舰船的燃油提来补空。1943年第二季度意海军收到195;171吨燃油,这是战争开始以来发油最多的一季。由于非洲战争结束而结束了庞大的船队运动,把这一笔节余油料拿来供应意海军的基本需要那时还有盈余。因此我们必须说,燃料情况的改进,来得太晚了。
燃油问题在这里不过叙述一个轮廓,它是造成意海军从1941年夏天到停战协定签订止困难局势的基本原因。形象地说,这个海军一向只用一个臂膀作战,晚上是瞎子,白天又近视,因为空中的配合太差,没有雷达,而侦察又不足够。如今由于燃油缺乏,这个海军不仅双脚被捆绑起来,有时则完全跛行前进。所有用来应付缺油问题的种种措施,归根结底不外限制(运动),而其结果常常引致航运损失。这样一来只好用意大利海军军人的血液来作为这个绝对公式的平衡系数了,大量地流血使燃油能以保持于不匮。
可望而不可即的金宇塔
为了给主要诸战役提供活动的背景,我们已经把有关的细节作了必要的叙述了,若再深入下去,就不免失之多余。在1942年第一季度的此类活动中,巡洋舰“巴里”号曾应陆军之请轰击过门的内哥罗海岸。此外,由于收复了班加西港,后来又收复了托布鲁克港,海军便有必要沿昔兰尼加重建岸防和港防以及后勤的种种设备,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重新集聚一批武器、物资和每类的主要项目,把它们送到北非去。前月调到的黎波里港的人员立即转移到班加西港。尽管英国人再度破坏了港口设备,仅仅五天该港又复活跃起来。为了把被敌占领一年半的托布鲁克港重新组织起来,从意大利立即派出一批数目达247 人的专家,但装运这批专家的差遣船“迪昂纳”号却在昔兰尼加海岸附近被一艘英潜挺击沉,淹死了大约一半的专家。
另一个严重的损失是巡洋舰“邦德尼尔”号。为了把3 月23日风灾的损害进行修理,该舰从墨西拿港开到拉斯佩济亚港去,该舰于4 月1 日在斯特隆博利附近被一艘英潜艇的鱼雷击中,损失了一半的舰员。另一方面,英潜艇也继续付出了活动的代价。在1942年第一季度,英损失潜艇10艘,意损失7 艘。如前所述,有4 艘英潜艇是在马耳他岛周围损失的,其余6 艘中,“奥令普斯”号、“凯旋”号和“驱策”号是触雷沉没的;“支持者”号和E…38号被意潜艇击沉;最后一艘“暴风”号被意驱逐舰“契尔切”号钉梢6 小时而被迫上浮的。“暴风”号艇员跳水逃生,于是意驱逐舰俘获该潜艇。可是在拖带着驶向港口时,该潜艇因内伤而中途沉没。
还有应该指出的,意大利通过瑞典政府同英政府进行了长期谈判之后,意海军组织大西洋客轮“武耳坎尼亚”号、“萨图恩尼亚”号、“杜伊利奥”号和“季乌利奥切萨雷”号到厄立特里亚去运回被切断了的意大利公民。在协商的许多细节中有一条规定让意大利派出油船在某些地区为这些客轮加油。该4 客轮于1942年4 月初出动于三个月后返回意大利而没有发生意外。但有一艘油船“卢康尼亚”号在从塔兰托港驶向拉斯帕耳马斯的途中,其路线、时间以及识别信号等都经和英方达成协议,却于2 月12日被一艘英潜艇击沉。在跟着来的冬季和夏季中,由同一客轮所做的两次航行都没有发生事故。
5 月26日隆美尔开始了攻势行动,他曾经同意在15天以内结束该战役并答应不把攻势推到哈尔费亚关口以外去。可是英国人拚命抵抗,因而隆美尔便不顾协议继续发动攻击几达一个月之久。此时6 月中旬之战正在进行,旨在切断敌方对马耳他岛的补给,因为获得补给的马耳他会威胁轴心向利比亚增援的补给线,这样便间接地陷轴心在北非的地面部队于进退两难之境。根据这一点来观察,则6 月中旬的胜利是意德地面部队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也许只是事有巧合,但事实是,当英国海军部队处于运动中时,英第八军便拚命抵抗,而当其海军活动一旦失败,敌之地面部队也便停止抵抗了。
英国在利比亚的防线于6 月18日被突破了;被英军占领了一年半的托布鲁克港于21日投降了;23日前锋抵达塞卢姆港。已经比预定期间延长一倍的隆美尔的攻击,是设想为到达哈尔费亚之后便要停止的,无论情况如何,德国航空兵团都应回到西西里岛把兵锋针对马耳他岛。这是原定的计划,也是隆美尔所接受的义务。可是隆美尔却提出他私下设定的计划,拒绝在协议的战线上停下来,反而指责意大利人“要剪掉他的翅膀”。在夺取尼罗河流域的幻影鼓舞下,隆美尔宣称,假如有必要,他愿意一马当先打到那里去。他不承认有向马耳他立即发动攻击之必要,还厚颜无耻地邀请意大利野战指挥官巴斯提科将军到开罗去吃饭,一面又要求希特勒出面干涉,以便使隆美尔的活动不至受到任何进一步的限制。
希特勒本人也醉心于由英第八军战败所打开的前景,并以为德国夺取尼罗河流域可以一耸世人的视听,从而造成一种认为“英国完蛋了”的印象。本来按指挥系统说来,隆美尔是应向意大利最高统帅亦即向墨索里尼负责的,现在希特勒却不顾这一切,于6 月23日通知墨索里尼说他已经命令隆美尔继续向前推进。他还要求墨索里尼使意大利部队支持他的计划。墨索里尼对于前景也大为乐观,并下令继续前进。24日大军抵达西迪巴拉尼,28日抵达深沟固垒的马萨马特鲁克。隆美尔不顾自己的补给线已经拉得太长,以为可以用英军所放弃的物资来进行补给,继续以高速向东迈进,但是7 月1 日于越过两百公里的沙漠之后,在艾尔阿拉曼的沙丘前面致命地停顿下来了。那时的事实似乎还可以对他的行动做辩护,因此他想,只要几天内补给跟上来,他又可以前进了,而且就像拿破仑一样到达金字塔。
在那些日子里,地中海的战局看来似乎比什么时候都更有希望。从任何意义上说,马耳他岛还在挨饿;中地中海完全处在意舰队主宰之下;亚历山大港的英舰队匆匆忙忙撤退到红海上去;意德陆军离开亚历山大城不过一二十公里,从该处出发,轴心军便能打开进攻中东的道路,夺取英帝国的心脏地带了。一个巨大胜利的高潮似乎已经在望了。
可是这咫尺之路却永远也走不到。负隅的英国人以全部兵力投入前线,很快就把隆美尔定于7 月3 日前进的时间表打乱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艾尔阿拉曼的局势,对于这位“沙漠之狐”的隆美尔说来,不是更好而是越来越严重了。要把补给送达这个地点,先得跨过一千多公里的地中海以到达主要补给基地班加西港,然后再走一千公里的公路,而且要完全穿过沙漠。因此这条补给线是一根特长的海陆联运线,而且到处暴露于敌方攻击之下。在托布鲁克港和马萨马特鲁克港随即设置了轴心的前进基地以便装运补给,但前者曾遭到完全的破坏,而后者则不外是一处锚地罢了。由于该两港还处于敌空军不断攻击之下,要想多卸下一点补给都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从爱琴海向昔兰尼加施行补给,则条件可能有所改进。可是,要实施这一战略,便有必要对东地中海取得控制并把意海军部队的主力转移到该地区去。这样一个转移,又得在希腊和克里特岛用大力来组织适宜的基地,即使这样,假如意海军拥有如施行作战的控制所必要的燃油,则它本来也能完成此任务。但是,如果用大力把军舰运动到那里然后由于缺乏燃油而只好停泊在港内,则此举便毫无意义了。所需要的燃油是毫无把握的,它从未运到,德国人也没有答应帮忙。
关于这个问题只要再读魏肖耳德海军少将的报告就够了。他于战后向盟军提交的报告中对此节作过真凭实据的判断,他说:“意海军曾从事必要的准备,但必须记住,要实施这个计划中的转移并尽快加以实施,一切取决于燃油问题之能否解决。由于德国最高统帅部以及德国海军参谋部对于我们每次增加燃油补给的申请一概充耳不闻,所以把意海军东移一事迄未实施。德国参谋部之所以对于这一切漠不关心,再一次证明了它低估了海军在全面作战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地中海在战争总方略上的意义毫无认识。”
到头来,意大利舰队仍留在塔兰托港,无法对于更东一些的航路以及在征服亚历山大港的斗争中作出贡献,而此时舰队的力量本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隆美尔顿兵于艾尔阿拉曼的沙丘之下以后,人们却责怪意大利海军没有把必要的补给送到非洲去。1942年6 月份诚然是整个战斗航运总量最低的月份:在这一个月里,只有34;759吨的器材和6;760 吨的燃油从意大利运出去。敌方从马耳他岛出动的鱼雷机使这些数量分别遭到8;000 吨和1;192 吨的损失。从这些数字似乎可以看得很清楚,非洲之所以得不到充分的补给,首先不是由于海上损失的结果,而是由于意大利海军奉命只运出这么少量物资的结果。无论如何,攻势的发动并不是依靠6 月份在利比亚所收到的物资,而是依靠前两个月间由意大利海军大量运出并储存在该处的物资。再看顿兵于艾尔阿拉曼之后隆美尔本人向柏林提出的报告吧,他把受到挫折的原因,按其重要性的次序指明如下:
1.攻击的顿挫是由于敌方所布的地雷区以及地雷爆炸造成损失所引起的;
2.不能做到出敌不意;
3.敌空军占了显著的优势;
4.汽车燃油的不足。
由此看采,隆美尔是把汽油和其他燃油的不足,看做是迫使他顿兵不进的主要原因中之最小的一个。那时身在战地的魏肖耳德少将在其上述的报告中证实了这个事实。他说:“假如前线得不到充分的补给的话,这首先是由于非洲军团的汽车运输有缺点,这自始便是该军团组织的薄弱环节。由于战局发展使陆上补给线如今拉得非常之长,这一缺点也就变得空前严重起来了。”
关于隆美尔的补给线还有几个问题也应当叙述一下。补给在抵达火线以前必须经过长途的陆上运输,其所遭受的困难与所受到的有增无已的损失,并不比海运为少,这个事实往往被军事评论家所忽略。可是这种处境对于地面作战说来,却肯定地发生最大的影响。这种运输上的困难从而引起作战时装备之不足,又由下述的事实表现出来。据卡瓦勒尔罗在其日记中指出,在1941年12月底危机发生之际,经过法—意—德的长期会商之后,终于决定把大部分的补给在突尼斯起卸,即除武器外,其余物资都从突尼斯转运到利比亚去。这些物资必须在沿海岸的公路或铁道起运。这个办法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意大利海军的负担,而且,事实上此项计划又给海军提供有可能从事别的活动的机会。由于汽车运输力之不足,又由于道路之漫长以及容易受到海上的攻击,以致这一措施于尝试了几批小规模的补给之后,便放弃了。
马耳他的“火剑”又出鞘了
在陆上和海上英国人都感到从利比亚过早撤退所受的影响。可是在空中,由于获得美国空军的有力援助,却不断地壮大起来了。1942年头几个月,意—德空军部队所取得的优势,到了5 月间便因为德国航空兵团之调赴德苏前线与美国空军之增援地中海而消失了。到了5 月末,盟军在整个地中海所再建起来的空中优势,尤其是在马耳他岛,便显示出来了。这一发展立即表现为对意大利的岛上港口进行一系列的轰炸,所以意海军总部便匆忙把战列舰“多利亚”号和“杜里奥”号以及第八巡洋舰分队从墨西拿港转移到塔兰托港去。这一行动证明是明智的决策,因为5 月28日晚上,在这些军舰开向塔兰托港几小时之后,墨西拿港便遭到强烈的轰炸。敌人于这次扑了个空之后,便把目标移到意海军第七分队身上。这个分队,如上所述,是驻在卡利阿里港以备截击英舰“韦尔什曼”号的。如今有必要把该分队转移到那不勒斯港去,因此便失去了卡利阿里港所提供的战略的可能性。
英国人再不能用水面军舰来破坏通向利比亚的航路。至于英国潜艇自从被迫撤离马耳他以后又再度从第二基地亚历山大港撤退到海法港去,因而再也不能为利比亚航线之害了。为了补救这个不利的态势,盟军派出大部分的空中兵力来破坏意大利对利比亚的交通。于是,一方面当敌方的飞机、陆战突击队和流动的装甲小部队出没于隆美尔的后方以袭击轴心的陆上的漫长的补给线的同时,地中海上也发生了“第二次的护航之战”。斗争的强度迅速增加,终于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海道的漫长和意—德空军之日益减低其作战效率,是导致敌方强化这些活动的原因,敌人正在以从未有过的低廉的代价来取得日益增大的收获,以致在某些时期,在东部和中部地中海的盟国空军竟然在这两个地区的海道上活动起来。
这样一来,敌方对意海军补给线的攻击强化到难以设想的程度,因而在6 月到9月之间遭到空袭的船队的百分比增加到八倍之多。这个发展意味着每一支船队实际上都得杀开一条血路前进。再则,每支船队都经历着反复的空袭,有时在一次单程航行中受到10次空袭,常常都是由鱼雷机、轰炸机、甚至战斗机进行的联合攻击。战斗机用机枪扫射护航军舰甲板上的舰员,战斗机的战术很有效果,以致有些驱逐舰被迫离开船队载了好几十个伤亡人员返回基地——其中大部分都是军官,假如不是全部的话。
在第一期护航之战中发展起来的一些权宜的办法,到了这一期护航战中却全不顶用了。如今以马耳他为基地的布里斯托—标福特式鱼雷机具有几乎400 海里的飞行距离,而美国的解放者式的轰炸机则足以纵横于整个地中海而有余。装有雷达的侦察机和照明机与战斗飞机配合,完善到几乎无懈可击。这一来,时不分昼夜,路不问东西,凡意大利船队所到之处或迟或早总要被发现而遭到沉重的攻击。
这里应当着重指出,在这一场新的战斗的头两个月里,船队只消以全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