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共党史-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后,全国人民思想解放,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讲话,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征特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五大报告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丰富经验,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跨世纪的伟大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十五大报告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作出了新的概括,新的结论,坚持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化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要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党的十五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完全相信,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结 束 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部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中,前者为后者准备条件,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然导向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着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的极其光辉的历史。
一 曲折的经历
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来不是笔直向前一样,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她经历了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严峻考验。综观70多年的历程,中国革命经历了三次高潮,两次挫折:党成立到1927年为第一次高潮期,其标志为大革命的兴起;1927年到1936年,为第一次挫折期,其间虽有土地革命的勃兴,但整体革命形势长期处于低潮,1937年到1956年为第二次高潮期,其标志是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7年到1977年为第二次挫折期,其标志为指导思想上长期“左”的错误;1978年至今为第三次高潮期,其标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认识:第一,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革命和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这是总的趋势。第二,革命和建设中的挫折故然是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反映,但主要是党内的错误造成的。第一次挫折期,党犯过两次大的错误,一次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另一次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第二次挫折期,党也犯过两次较大的错误,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标志的1958年到1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1966年到1976年。这两次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如何看待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党所犯的错误呢?
首先,应该看到,党的路线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正确的,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70多年来,党完成了中国其他政党都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也无法比拟的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她所建树的丰功伟绩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党的路线在大部分时间是正确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很短暂的。而党和人民因此得到了锻炼,吸取了教训。
其次,党在工作指导上的失误,是在缺乏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探索中的失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情形要复杂得多,为了找到革命和建设的规律,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对任何革命政党来说,在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中,都不会一次成功,总是要经过斗争、失败、直到胜利的反复过程。此间发生失误,包括某些严重失误是难免的。党正是在战胜困难、克服失误过程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
第三,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党,她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从失败中奋起。如同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一样,没有一个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从错误中学习,取得经验教训。列宁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仅表现在她实施正确领导的时候,而且表现在她犯了错误后,有勇气向广大党员和群众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为人民利益改正错误。正因为如此,党过去所犯的若干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严重错误,都是自己纠正的。“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我们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革命和建设的曲折经历和遭受挫折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在反倾向斗争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因为,在党的历史上,发生过右的错误,但“左”的错误统治全党的时间更长。民主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社会主义时期又出现长达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左”的思想根深蒂固,清除其影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左”往往以革命的口号作掩护,带有革命色彩,更易迷惑人,比右的错误更难以纠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阻力主要来自“左”的方面。那种认为右是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宁“左”勿右的认识是错误的。历史证明,“左”和右都会对革命和建设造成危害。正如邓小平所说“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我国的条件下,“左”的倾向往往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不顾客观规律,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把改革开放政策看成是资本主义复辟的产物,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不对社会经济政治情况作客观的全面的分析,任意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僵化,迷信教条,搞本本主义、形式主义等。如果发展下去,就会搞乱人们的思想,危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警惕右,主要防止“左”的方针。
二 光辉的业绩
尽管党的历程是曲折的,然而成就是辉煌的。70多年来,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进步,做了许多事情,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总的来说,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国家日益贫弱,社会战乱不已,民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为了改变祖国的苦难命运,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斗争,都失败了,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都没有找到解放中国的出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需要有一个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就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无可辩驳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宏伟目标,制定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长期梦寐以求的建立一个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