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悬案-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没有预兆地发生了。巴顿将军的情况急转直下,这令医生们束手无策。12月21日5点55分;巴顿将军停止了呼吸,死因毫无疑问是血栓和心肌梗塞。    
    巴顿将军去世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人们感到导致他遇难的车祸非常可疑。首先,当时轿车里共有3人,其他两人皆毫发无损,为何偏偏只有巴顿将军遇难呢?其次,肇事司机居然能够在案发后溜掉,这点尤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宪兵们对现场进行的例行调查特别草率,甚至都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纪录。有人指出,宪兵队长巴巴拉思中尉曾经写下一份调查报告,但是后来却不见了,据此,有人认为巴顿将军之死带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跟他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矛盾有关。二次大战以后,巴顿将军成为“亲德派”。他曾经公开指责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曾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极为不恰当地比喻为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之争。他甚至还考虑过要扶植德国9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他的这种亲德倾向,使艾森豪威尔感到威胁,想除之而后快。    
    此外,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巴顿将军之死与“奥吉的黄金”谜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纳粹在二战中埋藏的一批黄金,后来,它被美军某些将领发现后窃为己有。巴顿将军受命调查这件案件,就在真相即将大白之际,巴顿将军遇上了车祸。或许是某些人担心劣迹败露而先下手为强。    
    巴顿将军到底是因何而死?他的死是否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是个谜。


第二部分 政治第19节 巴士底狱里的“铁面人”究竟是谁?

    巴黎巴士底狱里的“铁面人”究竟是谁?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那么铁面人到底是谁呢?这件事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最早在作品中提到“铁面人”。他在其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写道:“这个囚犯毫无疑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他被送往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无重要人物失踪。”对“铁面人”的描述,使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到底那个神秘的“铁面人”是何人呢?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在18世纪都曾下令对“铁面人”进行调查,但结果却无人能知。路易十六曾明确表示要严守“铁面人”的秘密。    
    迄今为止,人们对“铁面人”的身份仍有很多种猜测。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多热。此种观点以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警察头子兼法官拉雷尼。这一观点是维尔那多在其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一书中提出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也有人说“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但也都缺乏有力证据。    
    上述任何一种观点,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疑点。迄今为止,“铁面人”的身份仍旧是个谜。历史给后人遗留下的难题实在是太多了,有些难题也许将永远无法解开。


第二部分 政治第20节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议定书吗?

    二战时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吗?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于1946年5月30日登了这样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一项秘密议定书,并且对其内容予以了披露。    
    不少西方学者推测1939年《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例如英国著名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等人编的《大战前夕,1939年》一书载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主要条款。法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其《外交史》中断言:《苏德条约》存在着无可争议的秘密议定书。原纳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叙述了关于希特勒将部分波兰领土划给苏联、对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小国不感兴趣的问题,他实际上谈到了西方国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一些内容。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在其《苏德战争,1941~1945年》一书中也有《苏德条约》附有一份草率拟就、措辞模棱两可的秘密议定书的叙述。美国学者威廉·夏伊勒在其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还对《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列举。奥地利的布劳恩塔尔也对《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说法持肯定态度。    
    中国一些学者近年来也认为《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有些学者还在书中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内容。    
    但是,有关《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在苏联的出版物中至今尚未见到。1948年2月,苏联情报局在题为《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的文件中对英、美单方面公布德国外交文件予以反对。收入《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第四卷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没有涉及秘密附属议定书的条款。阿赫塔姆江等人所编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谈到《苏德条约》时对秘密议定书没有提及。鲍爵姆金领导编写的《外交史》第三卷和维戈兹基等人编著的《外交史》第三卷也只字未提秘密附属议定书。萨姆索诺夫主编的《苏联简史》也持同样说法。曾参与1940年苏德谈判的别列日柯夫在其回忆录中不仅没有提《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而且声称:“对1939年苏德条约问题,虚假报道堆积如山。”德波林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引用了1939年8月24日苏联《消息报》所发表的《苏德条约》的条款,不但对秘密附属议定书一点儿也没提到,而且批评说:“资产阶级世界有人陷于伪造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继续就条约和苏联的目的撒谎。”    
    中国学术界在有关苏联对《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认为苏联并未否认其存在;另一种是认为苏联否认其存在。    
    这样,1939年《苏德条约》是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问题就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热点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战前国际关系、深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 政治第21节 希特勒生死成谜

    希特勒生死成谜    
    1945年4月下旬,纳粹元凶希特勒在度过了凄惨的生日和婚礼后便毫无音讯。    
    极少的人认定希特勒已逃生。希特勒已飞往巴伐利亚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说法,当柏林陷入一片火海之时就有了,希特勒结婚的消息也被否认。据说还有一些人掌握着希特勒在柏林失陷3天之前便和女飞行员莱契驾机出走的证据,至于他的死不过是为了迷惑众人,制造假象而已。也有希特勒从地下通道逃出柏林的说法,还有人说希特勒躲到“攻不破”的南蒂罗尔堡垒中去了。    
    被缴获的文件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些机构和部分文献,他的一个秘书,还有私人医生莫勒尔已被转移到伯希斯特加登。从当时希特勒的病情推断,他丝毫不能离开私人医生配制的强烈刺激剂。还有一个可疑点就是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北线军事总指挥,但却没有任命南线指挥。难道是希特勒企图在南方东山再起,自己做南线军事总指挥,而后来的杳无音讯是否是因为大势已去呢?如果这可以作为希特勒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逃遁南方的一种证据,那就从侧面证明了希特勒并没有在柏林自杀。    
    在鲍曼的文件中有一封电报十分值得注意:    
    45·4·22·上萨尔斯堡休麦尔    
    同意迁往大洋以南全国总区长鲍曼    
    这是鲍曼在遥远的德国境外已安排了避难所的证据,而且大批纳粹战犯都选择南美作为隐身地,这点在后来的事实中可以证明。“元首”是否也选择南美作为潜伏地呢?    
    有人以“相貌相同的两个人”说明希特勒似有“金蝉脱壳”之嫌,从而否认希特勒在柏林自杀。20世纪60年代,甚至有一名摄影师发表了希特勒尚还存活的照片,更骇人听闻的是电影中竟然出现配有夸张字幕的希特勒画面:“希特勒——安静地进入蒙太奇”,这使世界各家报刊为之震惊。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希特勒已于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陷落前夕自杀身亡,并且随后被浇上汽油焚尸,但对希特勒到底如何自杀依旧众说纷纭。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解剖报告还有另外一说:“已被烧变形,也无明显致命伤或疾病发生”;“薄玻璃瓶的瓶身和瓶底的玻璃碎片还残留在嘴里”。在详细研究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氰化钾中毒致死。”还有两点可作为辅助证明:一是在4月30日下午3时到4时氰化钾的苦巴旦杏仁味充满希特勒自杀时的地下室。二是4月29日到30日的夜间,希特勒给总理府医院院长哈泽教授看了3个装在子弹壳里的小玻璃瓶,希特勒说:“这些小瓶里装着从医生那儿得到的快速致死的毒药。”希特勒当场让哈泽用自己的爱犬验证药的毒性。    
    希特勒贴身侍卫林格的供词认为:“希特勒用7。66口径的手枪在右太阳穴处开枪。它和另一支作为备用的6。35口径的手枪滑落于地上。希特勒的脑袋向墙壁倾斜,沙发边的地毯上也沾上了鲜血。”林格亲手用毯子裹住尸体,再浇上汽油焚烧。    
    希特勒自杀时有无枪声出现也众说不一。认为希特勒用手枪自杀的人当然相信有枪声;而相信希特勒以氰化钾自杀的人则对是否有枪声说法不同。有些人认为当时并无枪声出现,或者只是门外人的假想。有人认为当时在场的希特勒卫兵、传令兵和女秘书等可以作为有枪声的证明人,但他们认为开枪的人不是希特勒,林格才是真正开枪的人。希特勒私人卫队长腊登休伯的供词为这些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希特勒怀疑毒药是否有效,因为他长期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在他服毒之后向他开枪……林格这样做了。”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下落也说法不一。苏联人声称希特勒被焚烧的尸体已被发现。1945年5月5日的备忘录记载,7名苏军官兵“在柏林城内的希特勒总理府地区,在其私人避弹室附近,离戈培尔及其妻尸体处很近,发现并取出一男一女两具烧过的尸体”;“经过仔细研究后认定,两具尸体属于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思”。另一旁证是,还有两条狗与两具尸体同葬一个弹坑中,而且被确认为是“希特勒私人的狗”。对希特勒牙齿的鉴定最具说服力,因为世界上所有人的牙齿都不会相同。苏联人找来希特勒的牙医布拉什克教授的助手霍伊捷尔曼。她找到了希特勒牙齿的X光照片以及制作好而从未使用过的金牙套,认为“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是金牙,以左边第一颗戴牙套的牙为支撑……”,这基本与希特勒的牙齿吻合,经其仔细对照实物,最后“确认该牙是希特勒的”。    
    而与希特勒关系较近的一些人,如他的育犬师托尔诺夫、厨师兰格尔等均说:“元首死了,但从未留下过尸体。”据焚烧希特勒尸体的执行人林格说,希特勒于15时30分自杀,而后他就裹好希特勒的尸体去花园,浇上汽油焚烧,“19时半,遗体保持燃烧状态,我便不去注意它了”。由时间可以判定尸体早已被烧成灰烬了。    
    也有人认为希特勒的尸体已“通通烧化”,而骨灰由希特勒青年团首领阿克斯曼带走。英国历史学家特雷沃尔·罗别尔说:“希特勒终了其愿,他的尸体由他的追随者秘密葬在意大利的布其托河边,人类摧毁者也永远告别了人类。”    
    奇闻种种,矛盾重重,是否真正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是否会有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世?是否注定这是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而无法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 政治第22节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看一下曹操的一生,不管他自己怎么说,他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在一条通向帝王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着。如果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只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铺垫,那么从建安元年起,他就开始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建安元年8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来因为袁绍不满,曹操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4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5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受的学宫泮宫。6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10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12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6马。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曹操不但早已在事实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使自己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而且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了。曹操惟一没到手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    
    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孙权劝他称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首先,孙权认为这样做可以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实现吴、魏之间的和解,自己就可以专心对付蜀汉。襄樊之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从背后袭击关羽,帮了曹操的大忙,但却得罪了刘备,吴、蜀之间长达10年的联盟关系就此结束,这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缓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则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其实,孙权认为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    
    其四,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