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8世纪中叶,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极盛时境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西到今吉林农安、梨树,辽宁昌图、宽甸,东至于海,北至黑龙江鹤岗、同江、抚远及以东,南至辽宁丹东市,东北至朝鲜龙兴江一线。
926年(契丹天显元年)为契丹所灭,改为东丹国,成为契丹附庸。928年,迁至辽东,982年并入辽朝。
5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皇帝逃出京城的事就出现了好几次。但名义上唐朝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阶段,藩镇势力受到打击,朝廷的权力一度恢复,如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平定淮西后,河南、河北的藩镇曾被迫献地服从。到907年(唐天祐四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就连表面的统一也不复存在,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这一阶段与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不少相似之处:前后出现十几个政权,有时在中国范围内同时存在的政权就超过十个;南方与北方基本上都处于分裂状态;每个政权的疆域范围都不大,有的政权只拥有弹丸之地;北方的“五代”中就有三代是由非汉族的沙陀人建立,同时还有契丹(辽)、大理等非汉族政权。与东晋十六国时期不同的是:分裂的时间短得多,各个政权的寿命一般更短;南方也处于分裂之中,而黄河流域虽然政权更迭频繁,疆域却比较稳定。
五代十国的疆域范围大致如下。
(后)梁
唐朝末年,朝廷大权已落入朱温手中。904年(天复四年),朱温迫唐昭宗东迁洛阳,长安宫殿民居都被拆毁,从此成为废墟。907年,朱温废傀儡皇帝唐哀帝,即帝位,国号梁,以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为东都开封府,是实际首都,以原东都洛阳为西都。由于南北都已存在不少独立政权,梁的疆域只有今河南和山东、安徽的淮北、江苏西北角、湖北长江以北大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923年(梁龙德三年)为(后)唐所灭。
(后)唐
沙陀首领李克用借出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之机,据有今山西中、北部和河套地区,唐末被封为晋王。梁时其子李存勖〔xù序〕继位,始终与梁对抗,于923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灭梁,迁都洛阳。由于原来割据关中西部和陇东的岐王李茂贞称臣,卢龙等镇取消,后唐基本统一了北方,其北界推进到今渤海湾北、燕山、山西、陕西和宁夏北界一线,西界扩大到贺兰山、陇东一线。仅在今陕北和宁夏东北的定难镇保持着相对独立。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灭前蜀,疆域增加了今四川邛崃山以东地、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但到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孟知祥就占有前蜀旧地。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灭于后晋与契丹。
(后)晋
沙陀人石敬瑭原是后唐的河东节度使,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936年反晋。为击败唐军,石敬瑭向契丹称臣,许下割让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土地的诺言,乞求援兵。契丹主率军救晋阳,大破唐军。契丹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将十六州割让契丹,并保证每年献帛30万匹。这十六州是:幽(治今北京市)、蓟(治今天津蓟县)、瀛(治今河北河间县)、莫(治今河北任丘市)、涿(治今河北涿州市)、檀(治今北京密云县)、顺(治今北京顺义县)、新(治今河北涿鹿县)、妫(治今河北怀来县)、儒(治今北京延庆县)、武(治今河北宣化县)、云(治今山西大同市)、应(治今山西应县)、寰(治今山西朔州市东北)、朔(治今山西朔州市)、蔚(治今河北蔚县),史称燕云十六州,或称幽云十六州。45岁的石敬瑭欣然认34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当年就在契丹的扶植下攻下洛阳。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以洛阳为西京,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为东京开封府,是实际首都。后晋的北界已退至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其余疆界与后唐大致相同。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契丹军攻入开封,后晋亡。
(后)汉
947年,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沙陀人)不服从辽(契丹改名),在太原称帝。同年,辽军被迫退回,刘知远至大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平定了境内的叛乱,疆域大致恢复到后晋时状况。次年底,大将郭威称帝,后汉亡。
(后)周
951年,郭威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夺取南唐江淮间地,南界推进到洞庭湖以东长江一线。显德六年,又收复燕云十六州中最南的瀛、莫二州,与辽以白沟(拒马河)为界。但山西中部已由北汉割据。显德七年初,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后周亡。
吴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占有江淮一带,以扬州(今市)为都,改称江都府。吴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今江西,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江淮间地和江南无锡以西、苏北东北部,湖北东部,河南淮河、大别山间地。937年为南唐取代。
南唐
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吴主传位于徐知诰,改国号为齐。次年徐知诰复姓李,改名昪〔biàn弁〕,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江都为东都,改金陵府(今江苏南京市)为江宁府,为西都,是实际都城。保大三年(公元945年)灭闽,次年留从效据泉州,福州一带为吴越所占,南唐扩大至今福建西部。保大九年灭楚,疆域增加今湖南和贵州东部,但次年为楚旧部驱逐。保大十五年失去长江以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降于宋。
吴越
唐末,钱镠〔liú流〕据有吴越,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接受后梁封为吴越王,以后也大多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和年号,但实际是独立政权。建都杭州(今市),称西府;以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为东府。吴越国有今浙江省和江苏南部苏州以东地。947年,出兵援助据有福州对抗南唐的李达,疆域扩大到闽江下游今福州一带。宋建立后,一直服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主举族迁于开封,国除。
楚
唐末,马殷据有今湖南。907年,接受后梁封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封为楚国王,建都长沙。拥有今湖南、贵州东部、广西红水河和浔江以北地。951年灭于南唐。
952年楚旧将刘言驱逐南唐军,投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行逢据湖南,受后周封为武平军节度使,迁治武陵(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被灭。
闽
唐末,王审知据有今福建省境。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受封为闽王,以福州(今市)为都。闽名义上一直归属中原王朝,用后梁、后唐年号,实际上是独立政权。933年,王璘〔lín邻〕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后期内乱,945年灭于南唐。
闽亡后,泉州守将留从效于946年驱逐南唐军自立,后受南唐封为晋江王,据有泉州、漳州一带,至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归入宋朝。闽旧将李(仁)达据有福州,降于吴越。
南汉
唐末刘隐为广州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封为南平王,实际已成独立政权。至其子刘岩(后改名䶮〔yǎ演〕)继位时、已占有今广东、海南和广西红水河及浔江以南地。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岩在广州(今市)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以广州为都,改名兴王府。951年,楚灭于南唐,乘机夺取其南部,疆域扩大至今广西全境及湖南郴州一带。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灭于宋。
前蜀
唐末,王建已据有东、西川,受封为蜀王。907年,后梁代唐,王建称蜀帝,以成都(今市)为都,史称前蜀。其疆域包括今四川邛崃山以东、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灭于后唐。
后蜀
前蜀灭后不久,后唐孟知祥即据有西川,至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已完全控制了前蜀旧地。934年,孟知祥称帝,建都成都,史称后蜀。其疆域与前蜀相同。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兵入成都,孟昶降,后蜀亡。
荆南(南平)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辖十州,约相当今湖北石首、沙市、荆门以西一带,治江陵(今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封为南平王,史称南平。宋建隆四年(公元公元963年),宋军以讨湖南叛将为由假道,高继冲降。
北汉
后周代汉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旻)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仅有今山西离石、沁源、阳泉、代县间地,依附于辽。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围太原, 北汉主刘继元降。
在此期间实际存在的独立、半独立政权还不止以上所列,但范围有限,存在时间也不长。
六 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1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960年,赵匡胤通过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宋朝,首都仍在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基本上恢复了唐朝后期的疆域。但是它的北界已经退至今山西的河曲、岢岚、原平、代县、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州市及天津市区一线。在宋辽间的战争中,辽军曾多次南下,最远到达澶〔chán蝉〕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市);宋军也曾推进到此线以北;但在双方稳定时这样的形势并没有改变。
西北的党项族首领李继捧虽一度向宋朝投降,并献出了银(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夏(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绥(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宥(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四州之地,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在三年后就占据了银州,以后又不断进攻夏、灵、麟等州,一直没有真正服从过宋朝的统治。到1034年(宋景祐元年),李继迁之孙元昊(因曾被宋朝“赐”姓为赵,一度称赵元昊)正式建夏国,史称西夏。此后,宋朝的西北界大致稳定在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白干山一线。
对西南在唐朝后期脱离了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宋朝也还没有恢复控制。
北宋主要的一次开疆拓土是在神宗熙宁年间及徽宗大观年间这30多年中进行的。
在西北,是从吐蕃所属的部族手中夺取了唐朝后期以来的失地。熙宁四年(公元1071 年),任命王韶为新置的洮河安抚使,开始对河湟一带用兵。次年击败羌族的木征,收复熙州,置熙河路。路是宋朝的一级政区,一般下辖数州至一二十州。宋朝在此置路,既说明了对这次战役的重视,也显示了其开拓的规划。熙宁六年,王韶又取得了河(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洮(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岷(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宕(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亹〔mé门〕(治所在今青海门源县境)等州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吐蕃邈川首领内部冲突,宋朝乘机取得邈川和青唐,分别设置了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和鄯州(治所同)。但不久因羌人反抗而弃守,其他州也有丧失。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军收复湟州,次年收复鄯州和廓州(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县西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又收复了洮州和积石军(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西)。这样,宋朝的疆域扩大到今乌峭岭以南的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
在西南,宋朝的进展是恢复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控制。经过多次的军事征伐和“招抚”,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设置了正式州县或羁縻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派章享开“梅山蛮”。梅山即今湖南中部兴化、安化一带,是瑶族聚居地区,从此设县建城,编户籍,定赋税,与汉族地区同样设置了正式行政区。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宋徽宗和钦宗二帝被掳北迁,北宋覆灭。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即位,史称南宋。在金兵的进逼下,高宗不断南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所(临时首都)。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南宋初,金兵一度进到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
据赵汝■〔kuò括〕于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所写的《诸蕃志》一书记载,当时澎湖列岛已隶属于福建路的晋江县。这标志着大陆政权对海上岛屿行使管辖的加强。
2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辽
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发祥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崛起。907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称帝。契丹相继征服周围的奚、霫〔Xí习〕、黑车子室韦、女真、乌古、室韦、吐谷浑、党项、鞑靼、沙陀等部,攻取营州、平州、辽东(今滦河、辽河流域),并于天赞五年(公元926年,后唐同光四年)正月灭渤海国,于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晋天福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辽朝的稳定疆域,西起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今蒙古高原北缘和外兴安岭,东抵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其南界的西段大致按今中蒙边界分别与西州回鹘、西夏相接,东段在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境内与北宋为界。辽灭渤海后,还一直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原属渤海国的一块土地,因此辽与高丽的边界大致在今朝鲜咸兴至鸭绿江口南岸一线。
与大多中原王朝一样,辽朝的疆域内也有不同的管辖方式。它的主要部分,即以汉人为主的农业地区设置了州县,与唐宋的统治并无二致。而在西北的游牧民族地区筑了边防城,实施军事控制,类似汉唐的都护府。对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的统治与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相似,又因其开发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江以西的“熟女真”课以赋税,对江以东的“生女真”一般只收受“进贡”。
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狼河(今乌里吉林伦河)之滨选定都城地点,神册三年(公元918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