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谎言法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章 改变命运的语言(4)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那么下辈子我不要当什么心理学家,我要当个占卜师。”他的理由是:“人们也许不相信心理学家说的话能治愈他们,但会相信占卜师说的话。事实上,最能治好人的心理疾病的,往往是占卜师们。”
  的确,医生们能治疗或者治愈的都是身体疾患,但他们不能通过影响人、感动人从而改变人的一生。但占卜师却可以把你的过去、未来任意加以描绘。
  这其实就说明“想象无极限”。不给自己的想象加上条条框框,让自己对未来的期许肆意膨胀,这样你的未来的可能性也就慢慢地扩大了。
  谁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即便满怀不安,人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因此,人们寻求能让他们相信的谎言,并且依赖这个谎言继续生活。人们会把“好兆头”“好梦成真”“神会保佑我”“我会有好运的”这些词语放在心上,也许就是从依靠谎言生存下来的乐天派祖先那里继承的吧。
  会给人们带来好运的谎言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它能包容人们的梦想,给予人们足够宽广的空间去希望、去憧憬。要说出这种谎言,首先就要对自己撒谎,给自己催眠。而能不能对自己撒这个谎将决定你的人生。
  通过谎言抓住幸福的最低条件
  这里要回过头再去说一下人的大脑与自律神经系统的关系。
  统领我们全身机能的自律神经系统,会误认为由我们的话语和想象所创造的谎言就是事实,从而真的把它们变成现实。
  要理解谎言法则,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除了这一点,关于自律神经系统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自律神经系统不能区分自己与别人。
  也就是说,不管那句话的主语是“我”也好,“你”也好,任何一个人都好,它都认为那是说话人的事情,并且会反映在说话人的身上。在鼓励别人的时候,自己的眼睛里也会充满了活力;看到自己一直支持的选手失败时说“他输了”,感觉就像自己参加比赛输了一样全身没了力气。
  第二点是:自律神经系统不会区分时间。
  不管是过去的事情,还是将来的事情,它都认为所说的情景是“刚刚发生的”,相应的,身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正因为它有这种特性,所以当我们说起快乐的回忆时,就会很自然地微笑;如果担心将来的事情,脸色就会发青,好像现在已经变得很糟糕了。
  对于我们所说的话,不管是好是坏,自律神经系统都会单纯地直接接受。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能通向幸福未来的谎言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这种谎言的内容积极进取,并不影响现实状况;
  ○这种谎言的内容不只惠及自己,也惠及他人;
  ○这种谎言即不是为了追悔过去,也不含对未来的担心。
  因此,只要你的谎言能够遵守这三个基本条件,你就不会重蹈《狼来了》中那个放羊孩子的覆辙。
  当然,要让你的谎言发挥更大威力,还有其他的很多重要条件。
  说谎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感动力”
  读到现在,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我想告诉大家的“谎言法则”绝不是教人们从别人那里骗取某种东西或是陷害别人这种很低劣的谎言。
  基于乐观思考的谎言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也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有价值的谎言。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谎言其实就是本书第一章中介绍过的“活在未来世界”式的谎言。要相信未来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 。。

第二章 改变命运的语言(5)
我们还要组织好的、积极的语言,明确地描绘出未来的情景。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用积极的语言描绘未来的同时,自己也会被极大地感染、感动。
  之前就讲过,像孩子一样生活在谎言的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只是因为孩子们会单纯地相信谎言一定会实现,还因为他们会全身心地去感受谎言,感受谎言带给他们的感动、快乐与兴奋。
  但是,很多大人都缺乏这种被“感动”的能力。
  在本书的谎言法则中,没有感动伴随的谎言根本不能被称作谎言。谎言总是会把听谎者牵涉进去,因此它必须要同时感动说谎者以及听谎者。
  那要怎样才能唤醒沉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的能力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唤醒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童心。
  而唤醒童心的钥匙就藏在不寻常的生活之中。人们必须让自己行动起来,去追寻一些不寻常的事情。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说,人们也是要行动起来,行动时诞生的思想才能不断地开拓人类意识的空间,才会发展出灿烂的人类文化与文明。
  大人往往只是在脑袋里面想想,孩子则会不断地去尝试。孩子们在尝试之后受到感动,才能在越来越开阔的谎言世界中尽情享受。
  如果哪个大人想要进入这个谎言世界,就一定要向代表人类最原始姿态的孩子们学习,这样才能够找到让他们感动的事物。
  行动能够无限地创造出新的谎言
  当人们行动起来的时候,旧的思想也随之得到了升华。特别是当人们大脑里充满着“想要这个”“想要变成这样”等愿望的时候,旧的思想就可以成为人类进化阶段的引擎。如果大脑处于休止状态的话,就不能产生任何关于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让大脑充满希望的“谎言”。
  因此,如果我们想利用谎言来获取幸福,就要行动起来,将大脑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寻找食物,人们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着东奔西走的生活。日本人到了弥生时代才渐渐结束这种四处漂泊的生活,定居的方式随之诞生。这也是农耕社会的开始。到了奈良时代,日本就已经是定居的农业社会了。虽然同样过得非常艰苦,但与之前居无定所的生活已大不一样了。江户时期日本盛行拜伊势的善光寺,还有一本纪行文学游记《东海道徒步旅行记》也非常流行。这也许就是因为人们内心渴望着像以前那样奔走,去积极地行动。
  现在交通非常便捷,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行动了。搭乘*去旅行的时候,也只是坐在车里,跟坐在家里没什么两样。
  要创造高明的谎言,首先就要让自己行动起来,切实地开始做某件事情。行动的同时就一定会伴随着感动。新的体验,新的相遇,新的时空感,都会唤醒你的感动力。如果不行动的话,是不会有任何感动产生的。
  我这一辈子最不寻常的体验,就是五六岁的时候在北极与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一起去抓捕北极熊。
  当然,大家用不着都去北极体验生活。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就足够了。比方说骑自行车去旅行,逛逛从没有去过的新店铺,这样就可以了。
  最近专为大人设立的钢琴教室和芭蕾教室非常受欢迎。看来,还是有很多人想尝试孩提时候想要做而没做的事情,以圆儿时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听了我的讲座后,幼时的梦想再次萌发了,下决心去当个女演员。她曾经在小型比赛中拿过名次,本身也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如果让她去演绎相同类型的角色的话,肯定会获得成功。
  重新翻看一下孩提时代的玩具箱吧,你一定能够找到让自己的大脑激荡起来的好想法。就算什么都没有找到,也不用沮丧,只要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有的话,立即动手去做就可以了。
  即使没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也不要紧。可能这一段时间你在做这件事,另一段时间你又去做另一件事了,但这样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最后也都会成为你的经验。
  所以,要记得:不要只在脑袋里面东想西想,而是先行动起来。
  现在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本来我已经习惯于每年骑自行车旅行了,后来我就改变方式,跟一个年轻的向导随团去旅行。这样一来,我又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最近,我新添置了一把来福枪,在射击的技巧上也有了新的体会,射程也提高了不少;又比如,前一阵子,有人建议我去购买土地,这唤醒了我孩提时代在大自然中玩耍的记忆,于是我买下了三千坪的土地,搭建了儿时梦想过的小木屋。就这样我终于在垂暮之年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在火苗跳跃的暖炉前,慵懒地靠在躺椅上,喝着兑好的酒,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听我这么说,可能会有人想:“老先生您都74岁了,离平均寿限也只有三年了啊。怎么这个时候还花好几千万来投资呀?”
  那是因为我把童心作为原动力,一直都相信我的未来会更美好。年龄多大,平均寿命是多少,这种想法是无法束缚住我的童心的。无法理解我的做法的人,一定是把他们自己的童心、童趣给遗弃了。
  我之所以数十年都过着这样积极乐观的生活,并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谎言,也正是受到了童心的驱动。
  我们不应该被年龄或其他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而只应该考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算有些事我们做不到,也不能拿条件不好当借口,更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要知道,你能否给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
  

第三章 要说谎就说有用的谎(1)
理解谎言的法则
  我相信,读过前两章的人,不会再认同“谎言是不好的,人是不能撒谎的”观点的。
  我们本来就不是安于现状的动物,我们相信未知的生活是美好的,并通过这个谎言来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一步步接近幸福生活。
  美好的人生来源于更加美好的谎言。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去创造美好的谎言。
  但是,正如我之前反复提醒的那样,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好的。
  从“吹牛皮的男爵”和《狼来了》中的少年身上,你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世界上有让自己与周围的人都快乐、让所有人的想象更加丰富的谎言;也有给自己与周围人带来灾难的谎言。
  能够给人生带来幸福的谎言,必须要遵守一些法则。而不知道这些法则,你可能会走上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
  在这里,我想以自身的经历与一些例子来说明,什么才是能够带给我们幸福、操纵我们命运的谎言法则。
  法则1 GIVE AND GIVE
  法则2 描绘你的人生剧本
  法则3 摇自己承担风险
  法则4 让自己变得很轻松
  法则5 乐观地考虑事物
  法则6 体味完全入戏的快乐
  法则7 转变想法,增强自信心
  法则8 值得自己投资的谎言
  法则9 要有引领他人的威力
  法则10 拥有高尚的出发点的谎言
  法则1~8是带给你幸福的谎言必须遵守的大前提。法则9说明的是谎言的表现力法则,法则10是把谎言当做人生调味品并加以充分利用的法则。我们先要熟练掌握那些大前提,然后,慢慢地体会法则9、法则10,把它们也变成自己的东西。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些精彩的实例,来一一说明各个法则吧。另外,在每个法则的结尾,我会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激发大家进行思考。
  大家可以体会练习中好的谎言的情景,试着考虑一下只属于你自己的好的谎言是什么样子。好的谎言,以“吹牛皮的男爵”的形象做标记;而不好的谎言,则以《狼来了》中放羊的孩子的形象做标记。
  好了,让我们学习如何说好的谎言,并通过它们来实现幸福人生吧。
  法则1 GIVE AND GIVE
  ■ “一定能治好的”这种谎言对重病是有效的
  这种谎言应该是不损害别人利益,而且会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谎言。它使人充满力量,心情愉悦。这种谎言饱含鼓励、夸奖、感谢、同情与梦想。例如,我们常常鼓励重病患者说“你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有时候也会说谎,比如说医生。只有不称职的医生才会对重病患者说“你也许没治了”;好的医生一定会说“没问题,一定能治好的”。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好医生仍然会鼓励患者说“从你的体力来看,一定能够恢复健康”。
  事实也证明,听到医生鼓励的患者,一半以上都恢复健康了。
  你听说过宽心丸效应吗?
  1973年,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麻醉生理学研究室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他们召集了很多志愿者来参与他们的实验。他们先是给了一半志愿者真正的镇痛剂,又给另一半志愿者假的镇痛剂,也就是宽心丸。
  然后,他们告诉所有的志愿者:“拔牙的时候,镇痛剂会在4~5小时内有效,如果你感觉痛的话,就吃两片镇痛剂。”
  参加实验的人都按他们的要求做了。吃了真正的镇痛剂的志愿者当然一点都没有觉得痛。问题就出在吃假镇痛剂——宽心丸的志愿者身上,63%的服用假镇痛剂的志愿者,居然也得到了同样的镇痛效果。 。。

第三章 要说谎就说有用的谎(2)
这样的结果在研究者们的意料之中。
  但当他们对那63%的患者进行分析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从血液中检测一些极微量成分的技术。他们从服用假镇痛剂也得到镇痛效果的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药理作用与吗啡特别相像的几种物质。
  而且那些物质的麻醉效果,比吗啡还要显著。例如贝塔内啡肽的麻醉效果就是吗啡的100倍,是糖基化脑啡肽和酒啡肽麻醉效果的200倍。因为志愿者们相信那些药可以镇痛,所以他们的体内产生了能够镇痛的物质。
  在同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和华盛顿大学也都做过同样的实验,得出来的结果也惊人地一致。
  这些虽然是关于止痛的实验,但它们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们说明了人们具有一种潜能:相信“我可以这样”,体内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这跟我们脑内激素的分泌是息息相关的。
  能够让脑内激素分泌出特殊物质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就是我们的精神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状态常常受我们的心情左右。
  就算是得了同一种病,在同等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治疗,治疗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
  这与病人的心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最重要的就是“病人本人是否相信能治好”。当然,自身体质等其他因素也对病情有影响,但我想要说的是,人本来就具有自我治愈的能力,而能不能把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决定你是否能恢复健康。
  名医的“没问题,绝对会治好的”这些话,会让患者觉得“医生都这么说了,肯定没问题”,从而产生了身体能够痊愈的信心。在疾病没治愈之前,这句话就是一种谎言,因为有关未来的事情没人可以说“绝对”会怎么样,而只能说“预期”会怎么样。
  但是,这种话真的会给人带来力量,是有价值的谎言。
  ■ 抓住鼓励与行动的要点会增强谎言的效果
  如果医生在告诉患者“能治好”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告诉患者去做些什么的话,效果会更加显著。
  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男性患者,患了很严重的慢性病,他住院住了很多年,但病情没有一点起色。
  他的主治医生只是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