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妈妈学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妈妈学堂

    作者:邵珊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邵珊

    北京东方宝贝母婴护理中心院长

    毕业于中科院儿童心理学专业

    家庭教育专家

    吉林卫视《幸福辞典》栏目的特邀情感专家

    北京卫视《成长大家谈》栏目特邀家庭教育专家

    曾走访过近20个国家,接待过近30个国家的贵宾。

    因对东西方家庭教育独特的感悟和见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整套育儿经验;几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了近百场的《妈妈学堂》《祖父母学堂》大型家庭教育讲座,深受广大年轻父母的和祖父母的欢迎。

    近年来开设了《孕妈妈课堂》,填补了母婴护理行业只重视母婴身体护理而忽略了新妈妈及婴幼儿心理成长的空白。☆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内容简介:

    《妈妈学堂》是一部集大成的家教教科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关系篇”,探讨了父母之间的关系、妈妈和保姆之间的关系、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其中父母之间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这一观点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部分“家教篇”,着重谈了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一部分谈及特殊案例“鹰式教育”。

    第三部分是“问题篇”,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对策及解决办法。如幼儿园焦虑症等等。

    第四部分是“女儿篇”,现身说法,以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和女儿对自己的回报,给广大读者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可供借鉴的对象。

    最后一个部分是“特殊家庭篇”,针对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军人家庭、单亲家庭、二胎家庭及隔代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给家长指导性的意见,不失为整部书的特点。

    书摘正文

    第一章:关系篇

    1、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间的亲密关系

    记得许多年前,在公车上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对年轻的夫妇,妈妈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旁边的爸爸很自然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小脸,不料母亲狠狠地把父亲的手拨开,冷眼相向道:“别用你的脏手碰我的宝宝!”难堪的父亲也不甘示弱:“你这人真讨厌,把孩子给我!”他们争着,抢着,一会儿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们诚惶诚恐地看着孩子,哄着孩子,用最慈爱的眼神注视着孩子,却把最冰冷的目光投向了对方。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忍想象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会是什么样子。
第2节,
    曾有这样一个调查:“在你的心中,谁最重要?”90%的中国父母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孩子”,而90%的西方父母却会回答说:“伴侣”。可见中国人有着浓重的血缘情结,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认为孩子十八岁以后就该独立了,并且深知最终陪伴自己度过一生的是伴侣,因此在他们眼里,排在No。1的,一定是妻子或者丈夫。事实上只爱孩子的家庭,孩子并不幸福,而夫妻恩爱的家庭;孩子反而更快乐。因为夫妻相爱,家庭才会和睦,家庭和睦了;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国外有一组专业人士向一些4…8岁得小朋友提出问题:爱是什么?答案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8的瑞贝卡说,当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她不能弯腰剪脚趾甲了,于是我爷爷总是帮她剪,这就是爱。4岁的切丝说爱就是当你出去吃东西时,你把好多的薯条给了他,却不要求他把他的薯条给你。7岁的麦克说爱就是当妈妈给爸爸给咖啡时,他在给爸爸之前都先尝一口,以确保味道是好的。6岁的马克说爱就是当妈妈看到爸爸上厕所时仍不觉得恶心。这就是西方孩子眼中的爱,他们是从爸爸妈妈身上看到学到什么是爱的。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对爱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在父母对自己的爱上。

    1、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源,而父母间的关系又是家庭教育的本源。

    在我做心理咨询的这些年里,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家长当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问题时,比如:早恋了,厌学了,网瘾了,他们会不惜重金地寻求心理医生、教育专家的帮助,一扔就是几千甚至上万块钱,但在这之前他们却从没想过要花钱找心理医生来解决一下他们自己婚姻中的问题,他们之间爱的问题。而正是因为他们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使这个家庭每天硝烟弥漫、剑拔弩张,恶语相加,相见如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会智力低下的,是会性格孤僻的。有的孩子在青春期会有焦虑、抑郁,自闭,但你们知道吗?神经症往往发作于青春期,但它的种子一定是播种于苦难的童年。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上海的公安局在连锁酒店莫泰168,如家快捷搞了一次扫黄突袭,发现卖淫小姐居然都是18岁以下未成年少女,最小的14岁,全是上海本地户口,他们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零花钱,相互介绍客户,效仿了早年台湾的交际互助。调查发现他们有的来自于离异的单亲家庭、有的来自于领养家庭、有的来自于暴力家庭,有的来自于溺爱的隔代寄养家庭。所以原生家庭的不完整,不和谐一定是造成问题少年的根源。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这个样子,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可以这么说所有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家庭的问题,家长的问题。
第3节,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只会输在自己父母的手里。有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早教班,投入了不少钱,却不见什么起色,为什么?是因为他有学习壁障,是因为他的心门没有打开,一个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吵架声中、责骂声中的孩子,一个在焦虑、恐惧中喘息的孩子,任何的智力开发其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源,而父母间的关系又是家庭教育的本源。

    在南方讲座时,我遇到这样一对夫妇,二人均毕业于名牌大学,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在孩子出生前妈妈就特别自信地说:以后我家的孩子一定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他们夫妻智商都特别高,“嚣张”点也在情理之中。可惜他们性格迥异,(人的性格大致分四种:掌控型、影响型、温和型和完美型)爸爸是完美主义者,特别注意细节;妈妈则是影响型,热情冲动,大大咧咧。他们一开始为孩子爬行时该穿几公分的袜子争执,为喝奶时奶瓶的刻度辩论,虽说都是鸡毛蒜皮,两人却毫不相让。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孩子开始由姥姥带,但丈夫总不能放心,担心神经大条的姥姥把孩子弄丢了,于是就叫自己的父母来带孩子。妻子自然心理不平衡,公婆未到,已经暗生敌意。如果换做一个心态好的妈妈可能会好些,只要对孩子好奶奶带就奶奶带呗。而这位妈妈本身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她自身特别缺乏安全感,对“被人欺负”四个字特别敏感。所以她认为公婆此番前来,势必为老公助阵,他们会一家人联合起立孤立自己。这样想来,她觉得那个家不再是她的家,于是经常以加班为名在外游荡。如此做法;公婆自然会有意见,常给她脸色看。于是“寡不敌众”的她再次把自己的父母从外地搬来做救兵,觉得这样做总算势均力敌了。这是个十分荒谬的想法。家庭矛盾一定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要复杂化。一旦把老人牵扯进来,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都不易化解。两家老人一来,百平米的房子一下住进了7口人:公婆、妈妈、继父、她和老公还有孩子,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雷区。女人之间的摩擦还是小事,男人之间若互生怨气;就更容易擦出“火花”。一次,在厨房,她的继父和丈夫因相互碰撞到加上平日里的积怨而动起手来,结果在劝架的过程中,她又不慎将婆婆推倒,造成轻度骨折。一家人闹得人仰马翻。

    之后她从家里搬出来,孩子一周跟着妈妈,一周跟着爸爸。就这样在一家人的争吵、仇视中孩子慢慢长大,转眼两岁了。虽说夫妻二人分居了,但他们对孩子的“迫害”并没有结束。为什么会用迫害着两个字呢?因为奶奶会对对孩子说你妈妈是坏人,姥姥会告诉孩子爸爸是坏人两岁正是一个孩子对亲人构建亲密关系、依恋关系的关键期。这时你告诉她,她最亲的人、最信赖的人是坏人,这对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影响?这世上有个词特别可怕,那就是分裂,国家分裂了就会有内战,山河分裂了就会有地震,家庭分裂了就会离婚,目光分裂了就会斜视,而人格分裂就会有精神疾患。孩子小的时候你给她分裂的教育,灌输分裂的意识,长大以后她的心智怎么能够健康呢?

    孩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为了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妈妈竟然番强跳进幼儿园,拦住园长并把3万元“赞助费”硬塞进园长手里,这样妈妈安心了,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了。孰不知,0…6岁对一个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恰恰是来自于家庭内部。女儿入园后妈妈发现她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别人做什么,她不做,别人吃饭,她不吃,每天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有时候她不吃饭老师就会吓唬她说:你不好好吃饭,晚上就不让妈妈来接你!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天就盼着妈妈来接;还被告知不让接。我们想想看,对这个三岁的孩子而言什么人什么地方能给她带来安全感?似乎有许多人在爱她,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但他们给的是真爱吗?是孩子需要的吗?
第4节,
    如果夫妻关系没有解决好,孩子会活得很纠结,爸爸妈妈的两股内力在孩子心中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孩子会不自觉地用他们的“不好”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孩子会生病,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怪癖的动作,有的孩子会表现得非常愚钝。孩子无意识中的这些自我伤害、自我牺牲会让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从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矛盾和冲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形容说:“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当孩子为我们的婚姻做出这样巨大的牺牲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要调整自己,而不能再去责怪孩子。b米b花b书b库b ;www。7mihua。com

    我曾听过一堂台湾专家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颇受启发。在西方和台湾都有生命教育课程,大陆的生命教育则刚刚起步。课中讲到:我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而这种价值不是因为我们优秀、我们成功、我们创造了财富带来的,而是我们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生命的诞生需要一个最强壮、基因最有优良的精子在几千万个精子中浴血奋战,才能遇到卵子,形成受精卵,两个细胞真心相拥才能融合成一个新的生命。这样一个生命的诞生不值得我们去喝采,去珍惜吗?这世上什么都能复制,唯独我们的DNA不可复制。全世界这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跟你一模一样,你不觉得很神奇吗?你的独一无二就是你的价值,我们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珍爱生命。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的,教会我们的孩子尊重生命。

    课堂上还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家就像一棵大树,父母是大树的树根,孩子是树叶和果实,我们要想让大树枝繁叶茂,一定会在树根上浇水,而不是在果实上浇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太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我们自身作为父母之间的关系。树根都动摇了,果实还能丰硕吗?所以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关系教育,是生活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周末陪孩子上各种班、各种课:弹琴、画画、围棋、跆拳道一项不落,其实不然。孩子在三岁前,最主要学习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关系,就是父母与他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他以后人格的基石。为什么有的孩子开朗、乐观、自信,有的孩子脆弱、自卑、敏感,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原生家庭中的习得,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关系教育,是生活教育。

    我认识一个女孩,每天都笑呵呵的,从没见过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有一天朋友给她看手相时突然惊呼:你的生命线怎么中间断了一截呀!换做心重的女孩或许吓坏了,可她说没关系,回家我拿圆珠笔给它连上!一次数学考了38分,拿到卷子惊呼一声,我可真三八考了这么个分,于是继续学习。就这样,她一路阳光地迎接着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如今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学习。后来有机会见到了她的妈妈,才发现妈妈就好是个极其开朗、乐观的人,后来又认识了她姥姥,终于发现那是个乐观的家族,这个家庭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中便沿袭了这种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它是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先决条件,人很多的时候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我们做家长的,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良好心态的,殊不知,孩子良好的心态正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5节,
    如果父母关系融洽,孩子的问题就会少,即便出现问题,家长也会齐心协力,积极采取措施。而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根基不牢,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一个问题过来,这个家就要晃一晃,再一个问题过来家就倾斜了,等到第三个、第四个问题降临,家恐怕就要四分五裂,最终彻底坍塌了。其实问题家家都有,只是面对问题的态度不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罢了。

    一个从小接受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一个认为家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的孩子,他的心理是优越的,长大后他会带着满身的阳光去面对一切。反之,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里,冷漠、攻击会成为孩子的生活教材,孩子会在这种无痕的浸染中表现出敏感、脆弱、刻薄、自卑。。tenluo

    同时因为夫妻之间感情不好,其中一方特别是母亲,会把更多的精力和爱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会比一般父母更疼爱孩子,关注孩子。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过多的爱其实是扭曲的,病态的,往往带有某种专属性和专制性,从而成为孩子的一种束缚,使孩子难以承受而产生抗拒。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以各种爱的名义,自顾自地爱着孩子来满足我们自身的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