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虽然保住了,可看着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看着一泻千里的股市,背负着巨额债务的陈先生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只要还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比起那些因炒股失败而自杀的人们,获救的陈先生还算是幸运的。   

  2008年6月21日凌晨,杭州方正证券分析师华欣从自家所在的公寓楼上跳下,当场死亡。据他的同事们说,华欣生前人缘很好,工作表现也很认真,在去年还被评为“公司十佳员工”之一。他和妻子都拥有很好的工作,感情也非常融洽,二人经常一起去高档健身中心游泳、打球。据邻居们说,他“还很热心,会主动出面,给小区居民维权”。这样一个让不少普通人又羡又妒的成功人士,为什么会狠心抛下自己年仅6岁的孩子、抛下海誓山盟的爱妻、抛下白发苍苍的父母,选择这条绝路呢?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8节:第二章 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3)         

  原来,华欣生前做过的几期投资策略分析曾广受股民非议。在今年4月初,他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认为“西南合成作为国内五大维E生产厂商之一,目前价值尚未被发现,可重点关注”。文章发布后,有股民指责与事实不符,还有股民经核查发现,西南合成目前原料采购困难,年内甚至都没有安排生产维生素E产品。此事令许多股民非常不满,在网络上,华欣甚至被许多股民指为“黑嘴”。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中旬,华欣推荐的华资实业股票大跌三天,结果又是骂声一片。   

  6月17日,华欣向公司申请了15天的年休假,说自己这段时间写东西不在状态,看着电脑屏幕,往往脑中却是一片空白。就在他出事的前两天,方正证券研究中心副总袁海还邀请他参加公司在武夷山的会议,目的是让他能够散散心,放松放松,但华欣以身体不好为由谢绝了。谁知两天之后,便出现了让同事们意想不到的惨剧。   

  每次出现熊市,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从事证券经纪的券商们。今年8月,沪深两市股票的日均交易额已降至560亿元。国内几家上市券商纷纷压缩开支、削减员工工资,以图度过严冬。2008年上半年,宏源证券支付职工薪酬总额为0。09亿元,而去年同期的这个数字是1。97亿元。此外,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太平洋、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等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大的变瘦,瘦的饿死”,大券商都如此,小券商的日子更不好过。   

  深圳很多小券商的营业部已开始大面积亏损,许多证券经纪人或被裁员或是自动转行。在高峰时期,深圳市的证券经纪人有1万多人,而现在依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不到一半。   

  国内的形势如此严峻,国外的形势更让人们无法乐观。2008年9月15日,道琼斯指数狂泻500点。一位在华尔街工作近20年的金融师说:“这是我在华尔街上见到的最恐慌的时刻。”没有人怀疑他的话。   

  一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余震不断,先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继而,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失败而不得不申请破产。至此,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垮掉了三家。   

  截至2008年8月6日,美国金融企业宣布的损失已达2500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9月26日,美国史上最大银行破产案——华盛顿互助银行破产案发生。   

  华尔街的恐慌目前已波及全球,还没有人知道这次经济危机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美国政府的连续注资到底能不能挽大厦于将倾?人们在思考,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节 衰退还是增长停滞?   

  有些观点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非常相似,而当时的美国在度过了空前繁荣的20年代之后,简直可以说是戏剧化地迎来了空前衰退的30年代。   

  现在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这段历史其实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就有着对这次经济危机的详细描述,许多人都对书中所描述的牛奶被大量倾入河流、大海的场面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也许要再次重温经济危机的场面,而这次我们未必仅仅是旁观者。   

  上世纪整个20年代在美国人的心中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的评论家称之为“新时代”,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全美。媒体宣扬说美国已取得“永久的稳定”,这时正是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这次的大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在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被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欣欣向荣。汽车工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当时,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0%以上,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的总和。在整个2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年年都有预算盈余,联邦债务减少了1/3,而通货膨胀率则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在整个2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下跌,曾达到3。2%的创纪录水平。         

→虹→桥→书→吧→。  

第9节:第二章 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4)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危机的萌芽已悄悄出现。仔细分析美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那时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当时,美国国民收入的l/3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而据192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约有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尚不足24%。   

  在1929年10月24日到来之前,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市牛气冲天,投机者蜂拥进入股市,转眼之间利润便滚滚而来,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甚至成倍上涨。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金融界崩溃了,股市一夜之间从天堂化作地狱。所有的人都急于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都已跟不上股市下跌的行情。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烟消云散。   

  股市崩盘的危机直接导致5500多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体系濒临瓦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就灰飞烟灭,而这仅仅是大萧条的前奏。   

  美国经济在1929年—1933年间下降了30%,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有13万家企业倒闭,50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25%,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8812家银行倒闭,上千亿美元化为泡影。   

  当时,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很快引发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30年,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发生经济危机;接着,英、日等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1932年,法国经济也开始萧条。这时,各国不得不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   

  美、英、法、德共有30万家企业倒闭,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地”。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垄断资本家为了维持他们的利润,稳定商品价格,却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的玉米、小麦、棉花、牛奶等产品,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倾入河流、大海。1933年以后,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仍是步履维艰。   

  从现在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美国当时的情况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1.产品相对过剩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产品摆脱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进入内需拉动时期。当时美国的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人民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购买力的下降而出现的相对过剩。   

  早在2006年年底,就有人预知到中国经济正面临产能全面过剩。近年来中国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而市场消费增长却并不明显,内需不旺使得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使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   

  2.居民购买力不足   

  上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   

  2008年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增幅达35。5%,与1985年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约30倍,财政收入增长约34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1倍。在为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而喜悦之余,还应理智地看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大落后于经济增幅,农村居民的收入,竟然落后经济增幅约20倍。相对过低的收入限制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沉重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住房、教育等不得不消费的大笔开支,削弱了收入有限的中国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使得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         

§虹§桥书§吧§。  

第10节:第二章 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5)         

  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3.经济泡沫过度膨胀   

  当时美国的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有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信托、债券、股票等产品供不应求。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而银行的经纪零售业务、证券批量制造加上资金杠杆推波助澜,形成危险的倒金字塔负债结构,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高度。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日后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   

  2007年末的中国拥有几乎所有泡沫经济的特征。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屡创新高,9月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前九个月共实现贸易顺差1856。5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中国股市上证综合指数超过6000点,是两年前的5倍多,中国目前拥有的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工人、农民、学生、职员纷纷进入股市,甚至退休的老人也在股市中投入了他们一生的积蓄。   

  中国国内房价自2002年以来增长了30%,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国房地产的总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而日本在1989年的时候为4。5倍,香港在1997年楼市崩盘之前为7。5倍。日本在泡沫破裂之后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停滞,香港也经过了几年的艰难时期。   

  虽然目前尚不能肯定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但这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从历史上来看,一般小国比较容易发生泡沫经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形成全民性的泡沫难度较大,但是,一旦泡沫发生,其破灭时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将成倍放大。   

  第三节 危险离我们很近   

  衰退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衰退并不可怕。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比衰退严重得多的问题已经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中国正面临全面的资源危机。   

  中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40%,中下等耕地和有限制耕地占60%。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还在不断减少。我国号称“农业大国”,而实际上的农业规模仅为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我国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较少,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金等多为贫矿,开采成本普遍较高,从这点上来说,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报告》推翻了以往各机构关于中国近30年对石油、天然气、铁、铜等主要矿产的供需缺口预测,认为“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   

  报告的第一执笔、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博士说:“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各种矿产的消费高峰。2012年—2014年,中国每年需要2。4—2。6亿吨铁,未来的20年间需要进口30亿吨方能满足需要;2019年—2023年,铜的需求将达到每年530—680万吨的高峰,未来20年需进口5000—6000万吨;2022年—2028年,铝的需求将达到每年1300万吨,未来20年需进口1亿吨。   

  我国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矿产,近年来因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估计,10年内也将面临供应缺口。   

  这些数字绝不是危言耸听,资源危机的到来比人们预计的早了许多。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总量来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我们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   

  很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将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蓝天工程、环境治理成为头等大事。   

  我们也许是幸运的一代人,能看到未来新文明的曙光,它将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BOOK。▲虹桥▲书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