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现代经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组织的多样性、多元化,对后现代主义来说是操作性的问题,而组织的生命性(如自组织性、网络性)①才是顶层的所指。
  进一步的问题是,组织的生命性对于K区间这样一个离散集合来说具有双重性。它们都是生命性所指:一方面,组织的有机性反映了K集合内部非线性的组织特征,它与X的线性轨迹不同,但在有限理性的K'区间,有机性可以表现为非混沌的规则性;②另一方面,组织的解构性反映了K集合内部毁灭(或毁灭式创新)的组织特征。事实上,这二者在生命体中是统一的,生命既是建构的,又是解构的,是新陈代谢的。
  只有全面把握这两个方面,我们才可以理解后现代组织,既是对有序的打破,又是有序的生成。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如结构主义,往往强调前一个方面;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如我们在网商生态系统建设中看到的,却是多元化元素的有机协同。
  

第五章 后现代经济——资本(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对资本理论来说,这意味着一元化的专用资本“烟消云散”为感性化的象征资本。
  后现代经济资本论,针对的主要是资本从理性化向感性化解构的问题。感性化的形式包括:资本体现于感性的劳动者身上,形成知本;资本体现于感性的人际网络中,形成社会资本;资本离开企业,成为对感性人的投入,形成个人资本;等等。
  “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这样的问题对于资本理论来说,讲的是当资本本身成为贴近生活的网络时,个人如何消除异化,成为资本的感性的主人。
  后现代主义让我们发现,还可以思考“让世界恢复坚固”的反问题: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具体来说,贴近感性个人的异质性资本何以可能?
  互联网的体验化
  《自动钢琴》
  京城某个超市别出心裁,门口一边由自动钢琴演奏,一边由农妇操作纺纱机,吸引顾客。我想到另一个问题:
  如果艺术家不在场的话,自动钢琴与铣床、纺车有什么本质区别—它们都是“决定论”的产物;反过来说,农妇算真正在场吗?在什么情况下,人可以按自由意志行事呢?
  自动钢琴的隐喻
  戴维?诺布尔的《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这本书也提到《自动钢琴》。这是库特?冯内古特1952年出版的一本小说。小说家当时正在通用电气公司斯卡奈塔市总部工作,他回忆说:“我看到的第一部完全自动化的机器是一部铣床。”工人面对自动化机器的不安情绪,促使小说家写作了《自动钢琴》。
  在小说中,工程师保罗负责用自动化来取代工人。为此,挑选了最好的操作工鲁迪?赫兹,把他进行操作的每个动作记录下来,输入控制带。
  就机器而言,也就经济而言,这就是鲁迪的灵魂……控制带就是从那个长着大手与黑指甲的文质彬彬的瘦小男子身上抽取的灵魂;……现在,保罗只需从车床的主板上按下按钮,将控制带的信号输入,他就能在一个、十个、一百个,乃至上千个部件中烙上鲁迪?赫兹的灵魂。
  多少年后的一天,保罗在街上遇到略显老态的鲁迪?赫兹。鲁迪?赫兹掏出一个硬币,投入自动钢琴,启动音乐,然后大叫道:“看到这些键自动弹上弹下,你难道不觉得毛骨悚然?就好像一个幽灵坐在那儿,掏出心来弹琴。”
  保罗听了,夺路而逃。
  看到这里的时候,人们不禁会联想:资本,就其本质来说,不正是自动钢琴吗?
  钢琴,本来它应该是由人来弹奏的,是人赋予机器以灵魂。灵魂是自由的、非决定论的;而机器是物化的、决定论的。但当钢琴自动化后,心没有了,只剩下物了。
  过去,我们有一种说法,资本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从《自动钢琴》中得到的启发在于:资本既是社会关系也是物,是物化的社会关系。本来社会关系具有“心”的非决定论的一面和“物”的决定论的一面。当社会关系被资本化后,就好比钢琴师的心被控制带的物给取代了,于是社会关系只剩下了物的一面,决定论的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不仅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涉及心物关系。我们过去只认识到前一个方面是不对的。现代性(不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提,是笛卡尔的心物二元。无论是用物来反对心,用决定论来反对非决定论,还是用自动钢琴来反对钢琴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后现代经济——资本(2)
后现代经济中谁坐在资本原来的位置上
  后现代经济第一位的规定性,就是心物一元。资本作为用“物”来替代“心”的专门体制,作为一架自动钢琴,不可能把“心”容纳进来,不能指望自动钢琴把钢琴师请回来,那就意味着要扯断控制带,让自动机不再自动。
  什么是心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是指一切非决定论的东西。创新是非决定论的,创新是“心”;个人知识是非决定论的,个人知识是“心”;文化是非决定论的,文化是“心”;网络(在有机联系的意义上)是非决定论的,网络是“心”。当“心”回来之后,社会就从无机体复归到有机体,从机器回到人,从自动钢琴回到钢琴师。
  这就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人决定机器,还是机器决定人?人们对技术总是有一种担心,担心技术有朝一日控制人,物有朝一日控制心。接着就陷入一个思维误区,把努力方向集中于用人来控制技术。我认为这找错了方向,问题不在于技术如何,而在于我们采用资本的体制,还是创新的体制,或者说,采用一个资本与创新协调的体制。
  如果我们只是改变技术,而不改变让人物化的资本体制,我们就不能避免物控制人的悲惨前景。既然资本的本质,就包含用决定论来排斥非决定论的深层含义,我们进入后现代经济的目标,就不能是用一种资本(如知识资本)取代另一种资本(如物质资本),而是用知本来取代资本,用创新来取代资本,用网络来取代资本。如果嫌“取代”太极端,可以把它理解为改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一转型中将资本作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来保留。
  严格来说,解构的后现代是用心来排斥物,建设性的后现代主张的是心物一元,而不是偏心。自动钢琴作为一种体制,将成为有害的东西。替代的体制,不是不要机器,而是让人与机器并存。在这方面,纺纱机也许是另一种隐喻:农妇和机器,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有农妇,不要机器,我们将倒退回原始社会;只有机器,没有人,我们处于现代社会;后现代的目标是复归到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状态。
  为此,需要改变这套比喻中农妇的状态。她在未来体制中,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劳动者,不再是一个出卖体力(或者说人的物质力量)的角色,而应是知识力量与物质力量平衡的角色。我称之为知本家,意思是劳动与资本的混合体。劳动也不再是被动的、被决定的劳动,而是自主劳动,意思是非决定论的劳动、自己决定自己的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创新中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不是要倒过来,用非决定论取代决定论,用心来取代物,而是要实现两者的平衡。创新也是相对的,如果只有创造性毁灭,只有不断的革命和运动,就不可能有稳定与和谐。
  创新、个人知识、文化、网络不能被资本这种体制兼容,是后现代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障碍。具体来说,网络要求外部性,外部性与资本的专用性存在体制性冲突;文化要求感性,感性与资本的理性冲突;个人知识要求隐性和无形的会计制度,与资本的显性会计制度冲突;创新要求将变革本身制度化,与资本将不变制度化冲突……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现代传统的工业化体制存在“物”所特有的那种僵化性、被动性。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不能适应发达国家向后现代经济升级带来的挑战。

第五章 后现代经济——资本(3)
人来弹钢琴,与自动钢琴弹琴,最大的区别在于灵魂的有无。
  后现代经济对资本的解构过程是“招魂”过程,将各种人文价值—审美、人际关系、象征、体验、自由共享等—招回到资本体内,将资本拖入感性区间。对此,我们可以一一观察。
  回到日常生活
  一直以来,现代经济学强调生产的核心地位,而资本又处于生产的中心。随着生产过剩带来的经济波动,人们日益认识到理性的局限。后现代主义正是从对于日常生活和消费实践的观察中,逐步找到了解构资本之道,这就是从资本的异化回到人本身。后现代主义十分强调用“欲望”这个概念来解构“资本”这个概念。
  这里的“欲望”,不同于口语意义上的“欲望”,更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物性的欲望”,它是生命力的象征。欲望是与异化距离最远,差异最大,关系最对立的概念。后现代经济把身体当做解构资本的武器(如梅洛—庞蒂的“体”验学说),身体是心物转化的中点,是心物一元的主体。从身体出发,经过社会网络,后现代经济将劳动者与资本融为一体,把冷冰冰的理性资本拉回到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真实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经济与审美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我们可以从经济审美化趋势,观察理性资本向感性选择转化。
  体验经济、娱乐经济、文化产业、休闲产业、情感消费……越来越多的产业渗入了审美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审美活动渗入了经济的因素。主张回到快乐源头研究经济的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使理论界开始关注“有钱不等于快乐”的经济悖论,一向远离经济的美学也开始转向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关注。这一切甚至影响到各国政策,以往片面强调GDP的观念,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正因为如此,最近有人提出“国民幸福指数(GNH)”,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
  经济审美化的逻辑起点是快乐。快乐,既是经济学概念,又是一个美学概念,它是连接经济活动与审美活动的纽带。经济学在其古典时期,曾以研究快乐为己任。例如,古典经济学家边沁,就把快乐作为其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经济审美化对传统需求理论提出挑战。传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着需求同质的假设。在真实世界中,经济中的审美需求,与物质需求、社会化需求,具有不同质的特征。审美需求实质是一种自我实现需求。由于需求不同质,需求曲线可能有质的不同。自我实现需求,同股市需求一样,都具有“追涨杀跌”特征,当其经济体所占比重过半时,就动摇了向下需求曲线的经验基础,进而对“有效市场假说”构成致命冲击。
  经济审美化对经济决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是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从片面追求GDP的倾向转向追求包括情感特征在内的国民幸福总值。二是影响产业经济决策向审美型产业倾斜,如休闲业、影视业、游戏业、动漫业、时装业、娱乐业等。三是影响企业经济决策,从价格战的战略转向追求“追涨杀跌”高端价值的体验经济战略,以情动人,以顾客为本。
  图5…1?资本的三个论域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SNS)正在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新兴商业模式。社会网络在学理上是指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这两个词可以相互通用。对互联网现象的研究,在资本理论上就转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资产品种,必须有充分立得住的商业功能和制度功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后现代经济——资本(4)
社会资本的商业功能,表现在它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增加交易机会,实现网络效应。社会资本可以替代正式契约,省却正式缔约的成本。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在资源配置上具有提高协同效应的优化作用。
  世界银行对于社会资本为什么可以像土地、货币那样成为投入品,并带来效益,提供了三个理论根据:
  一是信息共享:在一个鼓励合作和企业间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互动式的认识,减少不确定性,把正式制度内在化,从而达到强制履约的效果,减少了签订契约的费用。
  二是行动协调:经济部门互不协调或是投机性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作为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如法律的失效,使市场失灵,而团体通过在各个个体之间建立反复的相互作用来减少投机行为,可以加强信任。
  三是共同决策:这是提供公共品和管理市场过程外部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更好地分享能够对更好地协调提供刺激,这样便提高了每个人的生产力,即在网络条件下,越公平越有效率。
  社会资本的制度功能,在于它可以用市场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组织功能。网络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态”的组织制度,“第三态”的特殊之点在于社会资本这种新资产的制度性质。将网络制度中的社会资本与市场制度中的契约及企业制度中的产权比较一下,规律是:市场的交易费用高,组织费用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低,组织费用高;社会资本是交易费用低,组织费用也低。萨克森尼安研究硅谷与128号公路模式的最大发现,就是社会资本的这种制度功能。
  社会资本测评:世界银行方案
  社会资本如果只是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而不能进入银行或会计制度之内,就好比有了好武器却迟迟不能用上阵地一样。好在世界银行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把掌握社会资本,从只有天才掌握的艺术变为人人可操作的技术。
  世界银行的研究对于为什么有必要在正式的财会制度之外,对社会资本进行测度给出了回答。它认为,社会资本在全面平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关系等方面,弥补了资本投入产出关系中的灰色地带。
  世界银行采用了一些在经验性研究中实际使用过的指标来评价社会资本。依据外延由窄到宽的几种社会资本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指标,主要测度横向社会资本,世界银行称为平行性联合,理论基础是普特南提出的最狭义的社会资本定义。这个定义的关键特性是,促进联合成员为共同利益而进行协调和合作。
  第二类指标,主要测度纵向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是库尔曼提出垂直性联合。垂直性联合的特点是,等级关系和成员之间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这种观点最大限度地抓住了社会结构以及监督人际行为的全部规范。
  第三类指标,考察社会一体化和社会分裂对经济成果的影响。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如汤发良的《我国企业内部冲突状态的评价测度模型》,分析企业微观水平上影响企业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因素。
  第四类指标,依据的是最广义的社会资本定义,理论基础是诺斯和奥尔逊提出的集合社会资本概念。广义的社会资本理论,将正式制度当做社会资本,意即正式制度是向系统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本。它包括了正规的制度关系和结构,诸如政府、法制规范等。评价思路是,看政府在保障财产权和管理经济过程的外部性(包括公共品)中的经济作用,对契约执行、没收财产的风险、*等都要进行测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后现代经济——资本(5)
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