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汇源内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梦圆异国
朱新礼为何发愁呢?原来一个新的、更大的难题出现了,这就是市场阻力。
在中国,饭桌上酒文化盛行,果汁市场刚刚起步,人们还不习惯在饭桌上喝果汁,中国人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是果汁推广的无形障碍。要花很大力度去推广,先改变人们的观念,再改变生活习惯,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汇源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四处碰壁,销售业绩极为惨淡。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当时果汁行业“###两重天”的局面极为明显:一方面,许多创业者把眼光紧紧盯在国内市场上,他们不大喜欢到海外去历险;另一方面,国外的果汁产业发展很好,而且供不应求。
朱新礼早就想到国际市场上“碰碰运气”。当第一批浓缩果汁生产出来的时候,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确凿的消息——德国将举办国际性食品博览会。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朱新礼却有了前所未有的犹豫。原来,此时的汇源公司,刚刚成立不到一年,资金严重短缺,举步艰难。选择去,不小的开支对于负债累累的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去,或许将错过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
最终,朱新礼艰难地做出决定:去!
1994年10月,朱新礼带着浓缩果汁样品,飞往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样特别的东西——煎饼。这是他自小就爱吃的东西,也是吃着它长大的,他细心地把这些煎饼包好放到行李袋中。
买不起机票,就向亲友借;住不起酒店,就和别人一起挤在招待所里;吃不起价格不菲的西餐,就啃煎饼。日后,朱新礼乐观地对人说道:“当时我们住的那招待所里早上吃饭不要钱,我就狠狠地吃。中午我一个人在展位上跑来跑去没有时间吃饭,晚上就吃煎饼。别人请我去吃饭我都不敢去,因为我没有钱回请人家。”
在德国请不起翻译,幸好朱新礼女儿的一个老师的儿子在那边留学,便请他来做翻译。语言不通引起的不便,也让当时的朱新礼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过了许多年之后,当他功成名就之时,曾有人问道:“你最渴望拥有哪种能力?”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外语!”
展会几天下来,带去的样品让人叫好却不见有人订,眼看着都要撤展闭馆了,朱新礼可真有点坐不住了,山里的兄弟们可都等着呢!就在朱新礼感到一筹莫展之际,真可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朱新礼遇到了他生意中的第一个大买主——瑞士一家贸易公司的副总裁,而且还是主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副总裁独具慧眼地看中了汇源的浓缩###汁,立即向洛桑公司总部汇报,并派人将样品带回去检验。洛桑公司总部看到产品十分###,但对生产厂家——中国的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厂汇源毫无了解,便打电话到德国,德国方面确认是有一条生产线卖给了中国的汇源公司。洛桑公司总部立即通知检测部门对产品做了所有的检测,一共200多项指标,这些指标的图表对朱新礼来说几乎是天书,根本看不懂,只好等消息。
第二天早上,朱新礼在饭店吃了个大饱,便开始了焦急的等待。晚上回住处,靠吃带来的煎饼充饥。由于当地的电视看不懂,报纸也不懂,只能躺在床上思考工作,或者无聊地走来走去。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朱新礼十分纳闷:“没人知道我的房间电话呀。”
一接电话,传来的不是外语,而是中文,“我是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秘书,我受瑞士公司的委托,接您到瑞士去。办签证的事已通知中国驻德国领事,我们会办妥。瑞士会派一架专机去接您!”
朱新礼听后喜出望外,几乎要跳起来。原来,汇源产品的质量,赢得了瑞士方面的盛赞。他们从来没想到,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竟能生产出如此优质的产品。
第二天,瑞士方面果然派来了专机,尽管很小,只能坐七个人,但朱新礼却觉得有些奢侈,毕竟这也是个专机呀!
朱新礼到了瑞士洛桑,很快就签订了合同。这个合同让朱新礼有些吃惊——汇源第一笔出口“超级”大订单。
签订好合同后,朱新礼被送回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转坐上了中航的飞机。朱新礼搭乘的飞机落地北京的时候,瑞士公司的远期信用证已然开到了汇源公司的开户银行。
当朱新礼带着“第一块大蛋糕”凯旋而归,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汇源的员工时,全厂员工都欢呼雀跃……
汇源有希望了,大家都有指望了!
这次出口贸易订单,便是汇源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桶金”。相比日后动辄以千万乃至上亿元计的订单,“第一桶金”也许并不算太大。但对当时的汇源而言,这却是极其难得的雪中送炭。若干年之后,谈及这段往事时,朱新礼不无感慨地坦言:“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当时如果拿不回一个订单,我可能连回来的勇气都没有了。”
第一笔出口订单到手后,很快,汇源浓缩果汁打开了更大的国际市场。而实际上,当时这还是一片真正的“蓝海”。
。 想看书来
二次创业:移师京城苦立足
很多时候,不是刚开始就能够找准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地方的,许多变动是在发展过程中一步步展现出来的。
——朱新礼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信息成为制胜的法宝。汇源迅速崛起,然而地方性却严重制约了汇源发展的视野。朱新礼意识到,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汇源就必须“迁都”,寻找一个更大的平台。于是他果断而理智地做出了决定:移师京城。
汇源移师京城,是朱新礼的又一个重要的英明决定。看似一小步,实则是汇源走向全国、奔向世界的一大步。如此一步,可谓是为汇源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但是谁也料想不到,迈向这扇门的这一步是怎样的羁绊重重?
。 想看书来
“迁都”计划
1994年,汇源公司已经拥有了5条生产线,初具规模,产品也逐步打入北京及各大城市,事业蒸蒸日上。
就在这时候,朱新礼突然提出了一个议题:到北京去创业!
此言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好的,为何要“迁都”呢?
其实,这早已是朱新礼整个棋盘中的“一招”,要把汇源推向全国,首先必须有一个宣传和销售方面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即使山东这样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这样的需求,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畅使得产品很难走出去,信息不畅使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人才不济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既然地方天地不够广阔,那就只好“迁都”了。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较,朱新礼看中了北京。
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等因素,而这些正是朱新礼大展身手所必需的。
在北京招聘人才时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快了他 “迁都”的进程。
在1993年底,朱新礼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有一个高级人才竞聘会的广告,求才心切的他立刻赶去参加。
会上,全国的很多高级人才进行自我推销,企业家、厂长在下面举牌招聘。因为急切需要人才,朱新礼挤到了会场最前面,很多次迫切地举起招聘牌子。当时山东省只有朱新礼一家公司参加,公司的名称是山东淄博汇源,没什么名气,自然很不起眼。
朱新礼好不容易连续找了9个人才,每次具体面谈的时候,虽然汇源的工资提得挺高,无奈人家只要一听是沂蒙山区的就不去了。更让人生气的是,“人才”同时表示:“在北京年薪2万元就干,在你那里4万元也不干。”
朱新礼有些恼了,告诉其中一个人:“你等着吧,两年以后我就到北京去办厂。”
除了在这次招聘中受挫外,还有一个促动他“迁都”的原因是朱新礼看到了竞争形势的严峻。
20世纪90年代初,果汁市场的参战人马还很少,汇源发展所向披靡,没遇到什么强悍的对手。
但是到了1994年,果汁市场形势迅速好转,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果汁开始成为香饽饽了。
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果汁需求潜力无限,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的饮料巨头纷纷加入。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这对刚刚启航的汇源巨轮来说,面临着异常严酷的市场挑战。
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朱新礼和汇源开始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对于汇源下一步该怎么走,朱新礼和众人开始共同探讨、反复分析,在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和建议后,朱新礼逐渐有了思路,他认为除了产品质量和创新以外,还要建立一个核心基地来维系整个汇源的运转。
他开始着手设计汇源在国内的发展蓝图,要把汇源推向全国,首先必须有一个宣传和销售方面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即使山东这样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这样的需求,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畅使得客户喝不到最新鲜的果汁,信息不畅使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等等,地方性制约了汇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既然地方天地不够广阔,那就只好“迁都”了。
汇源是要走向世界的,因此它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平台。
于是,朱新礼开始在全国寻找新的落脚点。
中国这么大,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到底选哪个更合适呢?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较,朱新礼还是看中了北京。
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等因素,可以为朱新礼大展身手提供优越的条件。
接着,朱新礼召集汇源党支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重点研究移师北京建厂问题。
在会议上,朱新礼这样跟大家分析:
一,首都北京具有人才、技术、信息、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到北京建厂,可以尽快做大汇源事业,做强汇源品牌。如果可口可乐是越南的企业,就做不成世界品牌。
二,北京作为汇源的首选主打市场,已有一定基础。沂源和北京相距600公里,运送产品费用太高。而在北京建厂,可以节省大量运费。
会议决定:“迁都”北京,建设工厂,开拓市场。
汇源“迁都”的消息刊登出去之后,立即在山东引起轰动,受到了各方的质疑。
经济专家分析,汇源离开山东将对汇源的发展不利,会增加很大成本。
也有许多人认为,山东有像海尔电器、青岛啤酒、海信集团等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汇源完全可以依靠家乡人气、政府人脉及山东的原料和出口基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而且还有种种流言飞语向朱新礼劈头盖面地打来。
有人谣传“汇源就要被其他公司收购了”,有人说朱新礼这一招是想上演“蛇吞象”,最离奇的说法是:汇源的突然搬走,是因为朱新礼“得罪了上级,在沂蒙山混不下去了”云云。
瞬间,汇源“迁都”之事变得棘手起来,搞得满城风雨。
“进京计划”遭到了众人反对,当地政府更因为汇源是纳税大户,不愿放走。
但朱新礼的意志坚定。
“我认准的事不可能动摇,”朱新礼坚持,“可口可乐产自美国,在二战时因为美国大兵都喝而带去消费,所以风行世界,如果可口可乐在柬埔寨或者越南,它是做不起来的。”
尽管移师有很大的风险,但朱新礼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抵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言风语。
1994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朱新礼在为叩开北京的大门忙碌着。
事实证明,在朱新礼与汇源成长的过程中,迁都北京是他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一选择,使汇源迅速占领了制高点,为以后向全国辐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扎根顺义
1994年10月,“一意孤行”的朱新礼带着汇源的23名铁杆员工,在北京顺义安营扎寨了。
紧接着,朱新礼带领一班人马召开工厂筹备会,安排厂房改造、设备安装、设施建设等工作,汇源北京总部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他选择了地处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原利华食品厂作为他的落脚之地,毕竟是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名气,谈判过程颇为艰难。
几番洽谈后,朱新礼干脆把利华食品厂连土地加厂房“一锅端”地租了下来。一年多以后,又将其全部买了下来。
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兼并了相邻的闲置工厂,有了决策者的地位。
到今天,汇源集团总部(也是顺义工厂所在地)门前的那条路,已经被命名为“汇源路”。
现任汇源黄冈工厂总经理任洪凤、集团总部资金部经理康连芹,是当初汇源最早进军北京队伍中仅有的两名女性。
那也是她们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当她们坐着搬家的大卡车连夜来到顺义工厂时,顿时傻眼了: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而是满院子一米多高的蓬蒿和遍地的杂草,灌木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而车间里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踩上去鞋跟几乎都被淹没了。这是北京吗?
但是,大家还是住了下来,朱新礼就是带着这20多人,披荆斩棘,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盘锅垒灶,铲除杂草,清理厂房,拆装设备……
由于人手不够,他们这个由20多人组成的队伍不可能有明确分工。包括经理朱新礼在内,同工人们一起装车、卸货,汗流浃背……从那时开始,形成了汇源一个好的传统:临时、紧急任务面前,不用号召,不用动员,只要领导一带头,男女老少齐上阵,那场面令人振奋。
晚上,他们是生产工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群既在生产果汁也在播种梦想的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深夜,没有炉子、暖气,冬天的北京房间里冷如冰窖,只好几个人睡在一起。冻得睡不着,大家就讲故事、说笑话,度过一个个寒冷难熬的漫漫长夜。
白天,他们是销售人员,一辆辆小三轮车、小货车满载着刚生产的果茶、果汁,满载着一群年轻人的巨大期望,跑遍门头沟、昌平、通县、顺义,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回到厂里,就咸菜啃冷馒头、干煎饼。
用得最多的是一辆老掉牙的面包车,装不了多少货。其实装多了也是白搭,因为一天下来,即便他们喊哑了嗓子,也顶多卖出几十箱货。
当时中国人主要喝汽水,根本就不了解果汁。“经销商那边,别说是收钱,连放货的地方都不给。”
回忆起来,在北京创业初期的艰难也让朱新礼感叹不已,“当时遇到的困难太多了,简直没法形容。”
只要产品卖出去一些,他们就备感激动。每天,他们都等着用卖出产品的钱,再去买来晚上生产用的原料。
他们甚至等着用卖产品换来的钱,拿去换晚上要吃的大白菜……
山东人能干、肯吃苦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但当地人还是感到纳闷:他们为何如此吃苦?为何如此卖力?为何如此拼命?尤其在如此简陋、恶劣的条件下,图啥?
也许,是因为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