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淑女之谋 作者:大元亨(晋江2014-06-04完结)-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 ◇◆○●☆★◇◆○●☆★◇◆○●☆★◇◆○●☆★◇◆○●☆★◇◆○●☆★◇◆○●☆★◇◆
◇◆○●☆★◇◆○●☆★◇◆○●☆★◇◆○●☆★◇◆○●☆★◇◆○●☆★◇◆○●☆★◇◆
=
书名:淑女之谋
作者:大元亨
文案
老胜、卢婕妤、卢霞三个人,只有老胜是江村人。但卢婕妤、卢霞都在江村出生,与江村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江村既有乡土之恋,又有切肤之痛。老胜在江村的老屋被人施计以夺走。老胜认为夺屋的原因与他未能将有文化名村荣光的江村教育史料编入《广西教育史》这一失误有关,因而得病住院。至于,诗人卢婕妤却被江村指责为未婚生育,有伤风化,而律师卢霞是卢婕妤的私生女。她们为了使老胜能从“失信之痛”和“夺屋之痛”中解放出来。卢婕妤有胆有识,表现出敢于承担道义的责任,与老胜的夫人老阿陈和卢霞一起重返江村,并表达了重建深陷生态危机的江村。老胜的内心伤痛也在江村重建中得以平复,而卢霞的“身世之谜”与卢婕妤的“淑女之谋”,在此间也得以一一揭晓。
内容标签:青梅竹马 乡村爱情 三教九流
搜索关键字:主角:老胜 ┃ 配角:卢婕妤 ┃ 其它:江村
☆、引 子
美丽江村的没落,像一艘大船被撞成了破板残片。江村在酾、醴、酩三江汇流处。解放初,设立地区行署在村前的二徨园建办公大楼。那时常有匪乱,那楼建得像个古堡,四周都有枪眼。可就因有个古堡,许多人只知有古堡不知有江村。后来笔者独居闲庐,算有了江村大观的记载。但许多人也不外只知道,蜿蜒绕村流过的酾江是江村的小家碧玉。村里的纺织女无论是洗纱洗布都离不开酾江水,就像金陵有十二钗、纺织女也有十二钗。还有醴江和酩江则是江中的老大和老二,进村的两条桥就架在这两条江上。笔者常在醴江游泳,江边的芦苇荡有一个流动的沙洲。当江水漫过沙洲,人站在沙洲上,流动沙洲就会将你送到对面的陂头园。那是一个大蕃桃园。在那里既能玩水又有果吃,像进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流连忘返。笔者是个孤儿,能带领伙伴在大江上闯就颇感骄傲。酩江是一条不平凡的河流。由于离城近,沿江有二十几个茶座。但来茶座的人不一定只品茗也有喝酒的,有时喝得酩酊大醉。每到午夜往城的方向看,真是家家扶得醉人归。近年江村已划入市区,在醴、酩两江间建了五星级宾馆,还有韶山人来此建了毛家饭店。在宾馆和饭店前是广场,每天早晚有城里人到来跳舞,乡亲便有了商机,早晚都摆卖小吃。有炒田螺、麻辣鸡颈鸭颈和牛巴肉蛋是桂南名小吃。他们以为赚了钱天下大吉就OK了。对村里的田园、江河及老家的房子如何也不关心。所以要了解江村的现状,就得心一横沉下去,不要浮在上面,更不要误入白虎节堂。笔者已行将就木,并病症缠身兼有足疾。他常叨念若能告知江村实情予后人,老朽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可是知情人却以为笔者不会因疾病而亡。但显然在疾病以外,老人尚还有一个致死原因。所以能了解江村的现状和老人在疾病以外的致死原因,就是做江村人的道行。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了解江村的实情,你得心一横沉下去,人不但不要浮在上面,还一定得沉下去。这方能能了解得到其中有关老人与江村的实情……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章
——死神就站在生命的终点。你年复一
年地作出牺牲,并且最后有所放弃。 但是一
味沉溺于此,那就实在太可悲了。
(德)赫尔曼黑塞
一
前面提到的笔者就是老胜。他已把自己了解到江村的一些实情记录世来并司脱稿。刘胡明正在帮他的爱人卢霞,为她的老师在打印。可他一眼瞥见书稿的霞一句“老朽能将江村的事实写出来,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刘胡明心里不由打了个激凌。他再往下看,作者竟然像早已有预感一样按着这个意思往下说,“我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变得特别眷恋故土。我觉得故乡就是我的天堂。可是,人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死去,也不知道会如何死去。可我料不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不过,我早已知道自己病已很重。上厕所也得两个人扶着,坐在马桶上也坚持不久,站起来两条腿也不能支持站立,整个人都在打颤。那状况就像是抽羊角疯。只不过抽羊角疯的人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我头脑则很清醒。可是,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是得了抽颤,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此,对于还要做一点事的人,在内心上就会觉得,抽颤要比疼痛难受多了……”
“我记得类似抽颤这种病,有一位欧洲女子就要求安乐死,好像是个荷兰女子。她给荷兰女王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生不如死的一天,那情形不外就是伴着疼痛的抽颤。这例子应该是能说明白一点事情的……”
“我的病已够我家里人担心的了,因此像忌讳或是没有适当的机会跟我谈后事。为此,我的学生在我要住院前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要交待吗?我跟学生说,电脑里除了教育文档,看看还有什么有必要重视的文档?学生查了查,说有一个文件名是“天堂回忆”的文档。我记得那是在2012年,以家乡为题材写的一个长篇。未料到一脱稿就病倒了……”
从上述文字,刘胡明不仅明白卢霞为什么要赶着打印这部书稿,还勾起了他在攻读新闻硕士时,一位外国访问学者说的一段话。他说,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除了疾病以外若还有其他可致死的原因,你就得特别予以关注。刘胡明虽不直接认识卢霞的老师,但他知道卢霞要把这部书作为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的作品投出去。她还查到在北京设有“非虚构写作”征集和评审办公室。他想,书稿从评审到出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加上卢霞还会不断要求他参与这事,他会认识老先生的。卢霞还说“天堂的回忆”只是个文件名,老师脱稿时连个题目也没有,并且老师还未看过一遍呢。他建议可以先申报评审,同时打印一份供老师住院时读一遍。
后来,他与卢霞除了给“非虚构写作”评审办公室寄去一份,同时给老师送去了一份打印稿。可是,老胜怎么也料不到“天堂的回忆”这一部书稿,会有如此的厄运。最后,这部书稿竟然因为在去医院的路上遗失,演变成了遗失了的“故乡的天堂”的痛苦而又异常漫长的回忆 ……
本来老师住院的事,只要叫一辆救护车,就什么事也没有。但老师不想因为住院闹得四邻不安,但老师自己又不能行走,必得用担架抬。老师也不知家里向那个卫生室借了一副担架,同时也借用了卫生室的车。出门时,老师就把那份打印稿枕在头下。未料到担架上下台阶时,一头高一头低,那份打印稿不知什么时候已从枕下滑了出去。可卫生室的那辆车是一辆破车,那一份打印稿一定是先掉到车厢里。然后,不知是分成好几叠,还是一页一页从车厢的破洞里掉到了地上。啊,那车外是一种什么景象?
天哪,如果是一页页掉到地上,车开动时一颠簸,再被风一吹,岂不像撒一张一张纸片儿?只有送葬撒纸钱才会有飞舞的纸片儿啊!
谁也不愿多想,掉了打印稿可以另外再打印。可是到了医院就遇到了别的麻烦,因而没空去想别的事。因为要找护工(陪人),本来这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医院是早有人在等待着病人家属雇用的。可是,谁也不愿意照顾这么一个病人。原因是上病人上厕所得两个人搀扶,更甚的是这个病人要从病床上坐起来或站起来,得面对面抱着才能坐起和站起,而护工又都是女工,谁愿意与一个病人天天拥抱?当然,这可能得雇两个护工,或者用一人也得加钱。在老师的家属正在筹躇不定时,有一位年轻的女护工走了过来。
其实,现实真有勇者,终于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护工来应战了。她身体很棒,体力也不错,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山里人。后来才知道她是来自离南宁很远很远的铁路线上的一个山村的山妹子。她做护工虽已经好几年了,但还保持山里人耿直开朗的个性。她好像很理解老师的难处,而且看到老师严重的病情后并不退缩,一个箭步过来,就面对面把老师抱了起来。然后对老师家里人说,我姓何,就叫我小何吧。以后就由我照顾他。她以实际行动来说话,家里人也就同意了。不过,老师等家里人办好住院手续回去之后问小何,小何,你不讲价钱,那么大方。你讲老实话,你害不害怕我的病?
小何笑了笑说,我讲你可能不相信。你的病是被人赌咒而得的。只要找到那个赌咒你的人,解释清楚自己的事。他们放弃赌咒,你的病就好了。
老师一点也不怪小何的耿直,而且觉得她能把内心想的说出来就很可爱。刘胡明听卢霞说完老师找护工的过程和护工小何说的赌咒的事。他不相信赌咒,不过他觉真有必要跟踪一下卢霞老师的健康状况。可以说,赌咒人企图通过赌咒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但被赌咒知道了这件事却不可能内心不受影响。甚至,这种神秘文化通过人的心理也会起作用,也会致死一个人。刘胡明想,真的,这很有必要跟踪跟踪。但是他没跟卢霞详细去说。开始他还是深埋在心里,想自己一个人先跟踪一段时间,掌握情况再说。
二
刘胡明知道卢霞的老师也不会相信赌咒。但他通过卢霞知道老师在年前曾回过家乡一趟,并且的的确确是找了不少人也遭遇了不少事。说不定老师每找一个人都要遭遇赌咒,他要找与自己的事相关的人,可那些当事人就像是被大风吹走了一样。因为,事情毕竟有50年了。50年前未办好的事,若如今不再办好就会成悲剧。为此,老师所写的那些有关天堂的文字,就是为上述事情而立的题。可以说,老师是流着泪写完那些文字的。那是老师对故乡的回忆。因为老师是一个孤儿,在那些年代一个孤儿不夭折能长大。当然离不开故乡人民的照顾,老师何以说故乡是天堂,那是有他的道理的。
不过,卢霞说,老师这次回乡虽说遭遇了很多事。可事实上他没有真正去接触这些事。因当时老师患有严重的腿疾,只是托人找了一些关系人,其中主要是我儿时的伙伴。但老师所以要带病回乡,是为了一份房产,他才带病和拖着瘸腿回去的。这次回乡,他只在城里住了一夜。但倒是会见了不少人。按事实说,为何不回到村里走走,自己有病是一个方面,主要是因为他要找的人,就是那些与事情相关的当事人大多已过世,就是没有过世的也不再住在村里。他们有的是跟着儿女住在外地,有的则是一个人到外地就医,所以谁也找不到。因此,老师对人和事都有被大风吹走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好受的,可以说50年前很多事真是恍若隔世。
可老师因为不回村后来大为后悔,因为这次不回就再也回不去了。
按老师的回忆,村里老一辈的领导,包括贫协和大队党支部的老一辈,到老师退休就再也找不到了。但他对关怀孤儿的党政领导是特别有感情,因为现在谁再也不知道原来的历史。他想找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后来才明白要说清楚也真没那么容易,且事情要是再拖下去,恐怕自己也将要加入被大风吹走的行列了。他想,好得自己还健在,应该将家乡的一段难忘的生活详细记录下来。这就是他要以家乡为题材写下那个长篇,有关故乡天堂的回忆。
当时,老师觉得在他内心中故乡就是天堂,也是扶持他前行的最大人脉。那就是村里的老一辈领导,也包括当时的“四清”工作队。因为在“四清”工作队进村前,他唯一安身立命的房已被他卧病在床的父亲卖掉了。但在“四清”期间,村里的红砖厂厂长(就是买他房的人)因贪污退赔,将那间房退了出来。村里的领导和“四清”工作队,从扶持孤儿成长出发将这间房派给了他。老师大概是因为得了这间房,有了立身之地而变得激情勃发,从而独创精神倍加激增。他为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不少节目在市、县演出。因此,他不久就调进了玉市人民武装部编写组,以后又调到进学校当教师。然后又调进了行署教育局任教育学会秘书。可说是升迁之后还有升迁。
后来,卢霞也一直琢磨,这所谓的故乡天堂,自然应包括对乡土的人文感受。老师的故乡不仅土地肥美,也是鱼米水果之乡。故乡的人和故乡的风物留给老师太深的印象了。比如说,村里的文艺宣传队,不少人就是老师儿时的伙伴(其中有耳鬓厮磨的孤儿伙伴)。这个文艺宣传队每一次到外地演出,出发的队伍就是长长的一列自行车载人车队。因为,那时到外地演出还不可能坐上汽车,每个人都得骑自行车。当然,玉市也有个别称叫自行车王国。另外,所谓载人的车队,就是整个一列自行车队伍,每一辆车都载着人,不管是蹬车的还是坐在车后架上的,谁都是穿着演出服,并且每个人的肩上,不是扛着锣鼓钹,就是扛着大刀长矛等演出道具。但是,每个人都是有说有笑,可以说那是很快乐很幸福的,对于那些日子老师实在太难忘了。
那一年,那时正遇上中苏边境在珍宝岛发生冲突,因此国家号召全国各地要支援珍宝岛。老师就根据在抗日期间活跃在江村的大刀队的事迹,编了表演剧《红心寄给珍宝岛》。后来这个表演剧成了宣传队的传统保留节目,一直从乡、镇(县)演到参加地区一级,后来还参加整个地区的文艺汇演。
还有,老师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江河环抱的村庄。县城很多人只知道这个村庄是个果乡,有柑果、有橙果,也有蕃桃。谁要是站在县城的北门,或者天心路的北端就能看到云蒸霞蔚的果园。但解放初就有一件事,本村有一妇女在果圳边两尺八深的松土种萝卜,培育出的大萝卜普遍有十斤左右,最大竟然有二十多斤的大萝卜。因此,她不但获得了当年的劳模,还得到政府奖励了一匹大白马。人们特记得劳模颁奖那一天,她胸前戴着大红花,两个人抬着那拖着长长萝卜缨子的大萝卜游街的自豪样子。这位妇女就这样改变了县城里的人认为果乡只产果的老观念。这是在农耕时代江村一大贡献。
由此,城里人常常远眺江村形胜。江村有一位全省闻名的田园诗人(如今则是全自治区闻名的田园诗人),他是这样描写村里的形胜的:“ 酾江古渡得村名,后枕青山面向城。□境潆洄双涧合,飞虹蜿蜒两桥横。百年松树参天秀,六月荷花绕舍清。几座楼台深竹里,咿唔常有读书声。”
这位诗人的诗集,如今就珍藏在桂林图书馆(《酾江诗草》上、下卷合订本)。因为这首诗是从诗集影印本来,所以诗中有些字的字迹不清,故暂以□代替待后再补上的字。其实,这诗集还有好几首是写江村形胜的好诗。
当然,这所谓故乡天堂也有沐浴党恩的感觉。这是扶持一个孤儿成长的最大人脉,也是贯串老师这个长篇的重要人物线索。可惜这些老同志已经离世。这些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