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枕美人 作者:独钓长江雪(起点vip2013.06.19完结,重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深以为然,但是他还是决定听从魏王的命令,反正邯郸城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富贵加于身的晋鄙已经没有当初的锐气,只想规规矩矩地带好队伍,保住他一家的富贵和麾下士兵的xìng命。

“既然如此,那御就回邯郸城等候上将军的决断。”

“本将送送李将军。”

“慢着。”

李御正要告退,孰不知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自帐后传来,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身着一身红sè的魏国文官服饰,他对着晋鄙说道:“上将军,这李御乃是赵将,我等可以把他扣下。如若秦军攻破邯郸,我军也可以给秦军送上一份厚礼。”

听到那面容yīn鸷的中年男子的话,李御的心蓦然一沉,脸上却是露出一丝不屑,看向了主帅位上的晋鄙。

第二十九章执拗的武安君

“韩大夫,李将军乃是赵国使者,岂可扣押。”扣押李御这种事情,晋鄙可是做不出来的,要是他这么做,那就是让魏国失信于天下,他晋鄙也会被世人唾弃。

“上将军,我王已答应秦使不再助赵,上将军此时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韩秧趾高气扬地说了一句,他可是代表魏王前来召停大军的,加上家中刚刚多出来的万金之物,自然要促成魏国停止救援赵国。

“韩大夫,王上只是让本将暂驻于邺,并无不救赵之意。”

“难道上将军是不相信秧的话?”

“这…”

对于魏王特使,晋鄙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如果他年轻之时遇到这种事情,定会愤而杀之,但是他年岁已高,再无当初的锐气,此次出征也只为子孙多得一点福荫。要是韩秧说的真是魏王的意思,那么他没有听从韩秧的建议,回国之后一定会被魏王怪罪,为子孙遗祸。

晋鄙起初的强硬让李御毫不担心,但是这个什么大夫的一两句话之后,晋鄙竟然迟疑了起来,这让李御对他起了鄙夷之心。昔rì的魏国上将军已经老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瞻前顾后的老人,难怪会被信陵君狙杀。

“上将军,我大赵虽经磨难,但也不是可欺的。如若本将申时未归,磁州的三万赵军会亲自来接。”看到魏国上将军如此作为,李御才真正体会到当初的霸主魏国已然彻底没落,现在的魏国也就一个信陵君值得称道而已。

“哼,你赵国还有何兵可用,磁州的三万军士尽皆老弱,何惧之有。”韩秧鄙夷地说了一句,他早先便询问过军士,可不会被李御的三两句话唬住。

“是吗,如若韩大夫不信,何不派兵前往磁州一观。”

事到如今,李御也不着急了,缓缓坐下,拿起席桌上的水喝了起来。

李御那自信的神态让韩秧惊疑不已,连忙派人前去,丝毫没有征求晋鄙的意见,也让喝水的李御露出一丝轻蔑,让主座上的晋鄙老脸一红。

邺城和磁州相距不到十里,快马来回只需片刻,魏军斥候很快将报告松了上来,磁州城上的赵军皆是jīng锐之士,听到报告的韩秧脸sè顿时一沉。

事情发展到现在,晋鄙知道他不能再无动于衷了,要是引起赵军直接攻击魏军,那前面的楚军甚至会倒戈一击,齐军也会趁火打劫,秦军可不会认为他们是同盟,只会在一旁观望。

“李将军,韩大夫可能未知我王之意,还请恕罪。”

“那本将可以走了吗?”

“当然可以,本将送送李将军。”

来到大营外,晋鄙看着那静然无声、丝毫未动的上百赵军骑兵,心里一阵凛然,不愧是名扬天下的赵军轻骑。

翻身上马,李御看着眼前的魏国上将军,微微一笑:“上将军,希望我们还有见面的一rì。”

“一定。”晋鄙以为李御还想着魏军救援赵国的事情,口头上随意地回答了一句。

“哈哈哈,走。”

大笑数声,李御一拉手中的缰绳,带着五百亲卫往磁州城赶去,他相信,下次和魏军见面的时候,晋鄙已经去见魏国的列祖列宗了。

回到磁州城,李御就派斥候兵回邯郸城汇报了一下,也把他自己的想法向平原君和几位将军说明。李御准备带着一千亲卫在磁州城驻扎下来,训练三万老弱之兵,谁说老弱之兵就不能上战场。

对于李御的要求,平原君很快就答应了,准许李御带兵在外伺机而动,还有就是让他尽可能联系好友军,赵胜还是没有熄了鼓动晋鄙出兵的希望。

接下来的rì子,李御只是一心cāo练着三万士兵,尽快让他们有一点好的改善,至少能唬得住人,这可是他将来捞功绩的本钱。

李御并没有去拜访chūn申君,他知道这个时候凑上去也没有什么效果,魏军不动,楚军也不会贸然出动,还是等等看为好,反正邯郸城现在还没有什么问题。李御可是想看看名扬千古的窃符救赵是怎么发生的,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助信陵君一臂之力,即使没有窃符救赵,李御觉得自己带领三万兵马至少在关键时刻能派上一点用场。

“君上,右相国来访。”

“嗯,请他到正堂。”

“诺。”

放下手中的竹简,白起整理了一下衣冠,慢条斯理地走向了正堂,对于范雎的来意,他一清二楚,心里也不会有丝毫的松动。

“不知右相国光临敝府有何要事?”见了范雎,白起直截了当地问道,他们的关系早已势同水火,根本没有任何客套的必要。

“王上命我前来令上将军前去邯郸主持战事,不得延误。”范雎微笑着说了一句,相国的气度显露无疑,他知道怎么样才能让白起更加严厉地拒绝秦王的命令。

“恕本将难以从命,请相国回复王上,应早rì召回大军,以免大军倾覆,危及秦国。”白起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主见,他对目前的形势了然于胸,可惜秦王根本就不听他的意见,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上将军,王上可是下了严令,难道上将军要违抗王命不成。”脸sè一肃,范雎的声音带了点严厉。

“本将身体未愈,恕难令军。”对于外国之人的范雎,身为老秦人代表的白起没有丝毫的客气。

“那本相便回宫复命了,上将军莫要自误。”

“不送。”

走出武安君府,范雎回头看了一下那鲜亮的牌匾,嘴边露出了一丝冷然的笑意,这秦国可不需要一个杀人盈野的上将军,更不需要一个功高镇主的上将军。

“尔敢,咳咳咳。”

听了范雎的回复,秦王稷怒喝一声,把手中的瓷碗砸在地上,心中对白起的忍耐到了极点。他三番五次派人前去劝说,白起竟然无动于衷,难道他这秦王就真的指挥不动他这位上将军了。

“王上息怒,邯郸战事不可再过拖延,应及时令援军前去支援为是。”

“右相国,你说何人可为将?”范雎的忠于国事让秦王稷的心里好受了一点,征询起他的意见。

第三十章窃符救赵

“邓安平可为将。”

“行,就照右相国的意思办吧,令郑安平为将,领五万大军支援邯郸。”

“诺。”

“另去武安君上将军衔,使其前往巴蜀安心养病。”

“诺。”

是年十月,披靡天下数十年的武安君白起在去巴蜀的路上因病逝世,秦王稷严令封锁消息的同时再次组织五万大军以郑安平为将开赴邯郸。这一批援兵几乎倾尽秦国最后一点可战之兵,连咸阳城卫都被抽调了一万,可见秦王稷攻破邯郸的决心。

“终于来了。”

看着手中的绢布,李御的心终于放下了,武安君终究还是去了,不管他是怎么死的,至少这把悬在六国将帅头上的利剑已然去了锋芒。

“马上把这个消息送入邯郸城,另各送一份前往魏楚两军大营。”

“诺。”

走出营帐,李御信步走上城墙,望着邯郸城的方向,双手不禁紧握了起来,纵横天下的秦军终究要大败了。

早在驻停磁州之时,李御就派了数名斥候前往秦国刺探消息,严密关注武安君的动向,等白起一死便把消息传递回来。

苦苦在磁州等了这么久,秦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斥候也赶在秦军五万援军到来之前把消息送回到他的手中。

李御知道,这个时候即使秦军援军到达也已无济于事,chūn申君绝对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甚至晋鄙也可能会因此改变心意。毕竟六国所俱,武安君在其中占了一个极大的成分,他现在倒是可以去见一见这位和平原君齐名的战国四公子了。

“哈哈哈哈哈……”

看到手中的绢布,赵胜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武安君死了,那位无敌于天下的秦国战神死了,那位坑杀了二十多万赵**士的战神死了,那位一直悬在他心头之上的不败战神死了。

“来人,马上去请廉、庞、李三位将军。”

“诺。”

对于李御传回来的消息,赵胜没有任何怀疑,他相信李御绝对不会拿这个开玩笑,至于李御怎么得知的,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武安君死了?”一位身着黄sè华服、有点肥胖的中年男子坐在楚军大帐里面,看着赵军送来的消息,让他有点不敢置信。

“武安君死了?”晋鄙看着手中的绢布,声音里带着无与伦比的震撼。

“报大将军,君上已到营外?”

“君上?”

听到属下的报告,晋鄙压下心中的震惊,疑惑地放下手中的绢布,带着几名亲卫到了大营门口,就见到了一辆马车旁边站着的信陵君和一位体格粗壮的护卫。

“末将见过君上。”

“上将军不必多礼。”

“请君上随末将到营帐歇息。”

“善。”

来到营帐之后,晋鄙对着信陵君问道:“不知君上此行何事?”

“王兄令我前来督促上将军进击邯郸,击退秦军。”

“可有虎符和王上谕令。”

“请上将军过目。”

看着手中的半块虎符,晋鄙拿出他的那一块对了一下,严丝合缝,再看看那谕令,笔迹和王玺都是对的,只是这信陵君来接管大军,却只身前来,让晋鄙有点疑惑。

“来人,请韩大夫前来。”这种事情不敢擅自做主,晋鄙还是请了魏王特使前来一起确认。

很快,大夫韩秧就进了帅帐,看到信陵君的时候愣了一下,不过还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秧见过君上。”

“韩大夫不必多礼。”

“上将军,不知道如此着急来请秧,所为何事?”

“君上奉我王谕令前来接管大军,进击邯郸。”

“哦。”

接过谕令看了一下,韩秧再看看那对上的虎符,心中疑惑顿生。作为魏王特使的他可是没有接到过魏王的谕令,魏王怎么就突然让信陵君接掌大军,他可是知道魏王虽信任信陵君,但是一直不让他接触军队的。

“不知君上此行几人?”

“兵事不可延误,无忌来得匆忙,只带了随行护卫一人。”

“如此,下臣对此谕令有些许怀疑,还是让下臣派人前去大梁确认一番为好。”

早就预料过可能会发生此种情形,魏无忌没有再争辩什么,双手紧握,直接看了一下旁边的朱亥。

得到信陵君的示意,朱亥迅速一拳打向韩秧,再冲至晋鄙身旁,拔出架上的铜剑劈向晋鄙,偌大的人头飞起,鲜血溅满了整个案桌。

“来…”

韩秧正想喊什么,却是感到一阵剧痛传来,往下一看,只见自己的胸口整个都凹陷下去,那一声再也喊不出来了。

看也没看地上躺着的两人,魏无忌朝帐外喊了一声:“来人。”

“君上……上将军,这…”

一名亲卫走了进来,正准备回话,却发现了帐中的两具尸体,一阵惊愕,正要下意识地拔出随身佩剑,却是看到了一脸漠然的信陵君和那满身鲜血的护卫,惊骇地支吾了一声。

“速速召集各裨将、都尉前来帅帐,听候本君调遣。”

“…诺。”

这个时候,那名亲卫强忍心中的恐惧和疑惑,听从信陵君的命令去召集诸将。

来到大帅主位上,魏无忌毫不在意那满桌的鲜血,拿起了那两块虎符和他伪造的魏王谕令,却不料看到了一块绢布。

拿起那块绢布看了看,细读一下,魏无忌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狂喜的笑容:“哈哈哈,真是天助本君。”

很快,魏军大营中的十位裨将和二十位都尉都来齐了,他们看到躺在血泊中的上将军晋鄙和大夫韩秧,心中都是充满了惊异,不少人发出了惊呼声,却是在信陵君冷漠的眼神下快速安静下来。在魏国,信陵君代表的就是魏国王室,加上他乐善好施,军中众将大多都受过他的恩惠,威望卓著,众将自然信任于他。

“上将军晋鄙不听从我王号令,驻足不前,本君代王上诛此两贼。现由本君统领大军,众将听令,准备拔营前往邯郸。”

“遵令。”

在信陵君出示了虎符和魏王谕令之后,三十位将领都服从了信陵君的统辖。其中不乏有人质疑,却是都埋在了心底,大势所趋,岂能蚍蜉撼树。

第三十一章恨不能与武安君一战

李御随着黄甲楚兵走在楚军大营里面,随意地看了一下大营的布置,发现布局很是规律,哨卡林立,防卫严密,不愧是以知兵闻名的chūn申君。

在士兵通报了一声之后,李御进了帅帐,就见到了一位有点肥胖的中年男子跪坐在帅位之上,一身黄sè锦袍显露出一股贵族气质,那满是肥肉的脸上看着和善,却难掩举手投足间露出的霸气,想必这位就是名动天下的chūn申君了。

“李御见过君上。”

“李将军不必多礼。”

第一次看到李御,黄歇有点惊讶,实在是李御太年轻了。对于磁州的几万驻军,黄歇一直极为关注,他知道那军营已然掌握在眼前这位年轻将军的手上,让他不得不感慨赵国的人才济济。不过黄歇的脸上却是依然一副微笑的模样,多年的朝堂生涯早就养成了他那深不可测的城府。

“李将军,武安君真的已经死了?”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黄歇忍不住想再确认一次。

“不错,武安君已病逝于去巴蜀的路上,秦王另派了五万大军前来支援,不过五rì便可抵达邯郸城外,还望君上早做准备。”

“哈哈哈,武安君一去,秦军何足为虑。”得到李御的肯定,那心头的大石去掉,黄歇大笑起来。他一直不敢妄动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魏军停滞不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怕秦国以白起为将,那个杀神的震慑力实在是太大了,远在咸阳也让各国将帅闻之sè变。

原本chūn申君是不想亲自领军的,连领兵将军都已经选好了。但是他看赵军把秦军一次次打退,还让秦军损失不小,便起了心思,让景阳镇守国内,他亲自领军前来支援。没想到此刻还收到了这么一份大礼,黄歇的心里满意不已,果然不虚此行。

“不知君上下一步如何做?”

“进击秦军大营。”

“我赵**民愿竭力配合。”

“大善。”

正当chūn申君和李御在紧密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名军士进了帅帐禀报:“报君上,魏军异动。”

“令全军戒备。”

“遵令。”

楚军大营一番布置之后,一队红甲骑兵向楚军大营奔来,得到士兵汇报的黄歇携同李御一起迎到了大营门口:“无忌,别来无恙。”

“君上也是风采依旧。”

“哈哈哈。”

看着两位名列战国四大公子的大人物,一旁的李御有点心cháo澎湃,见到眼前这位意气风发、未及而立的年轻贵公子,他便想到信陵君已经完成窃符统军,大势已定。

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chūn申君,除了早已亡故的孟尝君已不可见,李御已经见过了这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而平原君和chūn申君都已年迈,难怪年龄优势的信陵君后来者居上,被后世史学家评为战国四公子之首,谁让信陵君活在了秦国统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