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挑灯看剑-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室的天子亲卫们的刀剑丛中,在那等情况下面,无论他在临安城中如何势大,只要皇后一声令下,他也难免要被剁成肉泥。
可以说,岳飞以这种自蹈死地的方式,已然打消了皇后圣人,打消了大宋皇室对于他的举动是有意于谋夺帝位的疑虑,也正因此,那位皇后圣人才会将他与秦桧同时留在了宫禁之中,以绝朝中文武恶斗之念。
“是以如渊这些天来一直在想”,勾龙如渊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岳飞又何必做到这一步?!”
“天子官家虽然委他为知临安留守事,但以他一介武人,又久在边镇领军,虽曾领枢相之职,却也甚少在朝堂之上参与理政,是以这知临安留守事一职,多半也不过是个虚衔罢了,不过是为了借岳帅之名,而绝有心人之念”,勾龙如渊话中却是毫不避讳,望向秦桧,说道:“更何况,朝中还有秦相公在,朝中各部院有司,大可各安其职,岳飞只须无为而治,至少可保得一个不过不失,又何须兵行险招,做此行险侥幸之事?!”
“如渊说笑了,老夫已经老了”,秦桧哑然失笑,说道:“岳帅正当壮年,正是大丈夫心存四海,意欲建功立业之际,又岂会守残抱缺,有所作为,本是份属当然的事情,倒也无须奇怪!”
勾龙如渊微微一笑,也并不与秦桧争辩。
他知道秦桧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天子官家以岳飞知临安留守事,很明显就是因为当今的天子官家,终于对眼前这位一手操执着国柄,掌握着大宋皇朝真正权力的秦桧秦相公起了疑惧之念,是以抬出了一个岳飞来知临安留守事,在职衔上压过秦桧一头,为的不外只是借助岳飞在军中的威望,以使得他出征在外的这段时间之中,临安城中不至于生出什么他意料之外的变故罢了,却也绝不至于是真真正正想要岳飞躬行践履,将临安城里的大小事务亲手给管起来。
虽说当年在南渡之初,也曾设立宣抚司衙门,由岳飞等宣抚使兼管一路的军政、民政,但那毕竟只是战时体制,又是在在与女真金人争斗正酣之际,岳飞等人的注意力,还是更多地放在了对女真人的作战上面,这等日常理政的东西,原本就不是岳飞所擅长的方向。
更何况秦桧在朝秉政垂十余载,朝堂之上各有司部院中当家主事之人,几乎尽出于秦桧门下,莫说是岳飞原本就对于这一类日常事务并不熟识,就算换上一个谙熟理政的能手,如若没有秦桧的点头,也必然是动则得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是以天子官家的意思实际上是很明显的,朝堂之上日常事务,仍旧就当是由秦桧主持,岳飞领一个知临安留守事的虚衔,不外就是起着一个威慑与平衡的作用,使得朝中文武之间,不至于在这等时候相互攻伐,而维持住一个稳定的后方罢了。
在勾龙如渊看来,这其实并不失为一个最合理的安排,虽说朝中文武之争,早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但在这种女真铁骑大军压境,而天子官家御驾亲征的时候,相信所有有识之士,也都会在这非常时期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恩怨,相忍为国,毕竟如若女真铁骑再度踏马南下,大宋衣冠从此不复存于天地之间,到时什么文武之争,都再没有丝毫意义可言。
只是勾龙如渊也实在没有想到,这文武之争非但未曾因着眼前女真铁骑大军压境的时局而有所缓和,反倒居然是益演益烈,居然就演变到了今时今日的这种局面。
“以如渊一愚之见,岳飞纵然要有所作为,只怕也不会自蹈死地,走上这么一条几乎毫无所获的必死之途”,勾龙如渊沉吟了半晌,还是出声说道:“以如渊看来,岳飞此举,其若非是万古不遇的大奸大恶之辈,那只怕就只有大圣大贤方才能够做到了!”
“哦?”秦桧倒似乎终于来了点兴致,难得地主动开口问道:“那以如渊之见,这岳飞究竟是大奸大恶,抑或是大圣大贤呢?!”
“如渊惭愧,直至如今,也还未敢说自己已然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勾龙如渊望向秦桧,坦然答道:“只是如渊认为,欲问何所去,当知其所源,是以如渊这些天来走街串巷,所为的却是探查岳飞与包大仁他们所提出来的经营获利捐与丁口收益捐!”
第176章 刺客
“苦!党项人过得当然苦”,任得敬意兴遄飞,连尽了几杯酒,这才说道:“党项人世居西北荒蛮之地,除开高天厚土,就只有莽莽黄沙,我夏国之中,八大军司,所辖之地倒有一大半是在高山之巅,沙漠之上,毛乌素、腾格里尽属不毛之地,除开黄沙别无一物,天都山、贺兰山虽为关隘天险,但又何尝不是两把枷锁,牢牢地锁住了我大夏向外探求之路!”
任得敬离他叛宋入夏,也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光景,这些年来他在西夏位高权重,国事往往因其一言而决,是以无论他如何地不愿意,在思虑判断上面,却也总是难免站!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在西夏的立场上面来进行推理审视,不知不觉之间,提及西夏之际,却也在“我大宋”之外,再加上了一个“我大夏”,或许对于他来说,这个他乡,却也已经是另一个故乡了吧。
党项人所占据的西北边陲之地,多半都是高原之上,沙漠之中的荒蛮所在,虽说西夏自李元昊以来的历代国君之中,也不缺乏有远见卓识之辈,兴水利,劝农桑,意欲仿效中原王朝之例,在这西北边洲之地兴建起一个不逊于华夏正统的文明,然则却终归是由于地域水土等各方面的因素,虽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然则却终归是难以如同中原王朝那般,能借助农耕之力,来养活那如些多的子民百姓。
就如同所有曾经生活于丛林之中的荒蛮民族一般,党项人的血里也还流淌着他们曾经的那股野蛮,西北高原之地很难找到适合农耕种植的大片土地,但却从不缺乏大片大片的青草,从不缺乏可以弛骋的战马,也从不缺乏可以用来制作弓箭刀枪的牛筋与大树。
所以缺了什么,就去抢!
在所有边蛮部落人的心目之中,中原王朝从来都是一个最为富有的存在,有吃不完的粮食,有穿不完的丝帛,有花不完的金银财富,也有着数不尽的美女子民,早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之中,党项人就是靠着他们的弓马兵器,就这么一路抢掠着活下来的。
早在赵匡胤登基立国,一统中原之后,慑于这个刚刚大一统的华夏王朝的威势,党项人也算是很老实了一阵,只不过哪怕是在那样的时光里面,他们也还是不断地向中原王朝提出关于拔划粮食财帛的种种要求,尽管这其中难免有着那些党项贵族之中,难免有些贪得无厌之辈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却也实在是因为那一片高山荒漠之间的水土,对于不善治理农耕的党项人来说,如若没有来自于中原王朝的奥援,实在是要养活这么一大帮子人都是非常地困难。
赵匡胤一代雄主,对于党项人政权恩威并用,兼行拉拢分化之事,如若能延袭这位太祖皇帝陛下之策,只怕不用再过数代人的功夫,党项政权便会如昔日那盛极一时的吐蕃那般,分崩离析,分化为无数不同的小部族,再难以对大宋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只可惜也就在这个时候,大宋朝堂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那一夜中离奇驾崩,而赵光义即位之后,出于自身的考虑,立即穷兵黜武,整军北伐,平灭北汉之后续伐辽邦,终究引来了自大宋立国以来的第一场惨败。
这场大败影响之所及,非但使得赵光义再不敢提及收复幽云十六洲,光复汉家旧土的梦想,更打破了这个新兴的华夏王朝立国伊始那百战百胜的强大表相,使得如党项人之类原本已然下定决心要内附于中原王朝的异族政权,重新燃起了独立建国的梦想。
而那位太宗皇帝赵光义,也似乎真的就被这么一场仗给打掉了所有的勇气一般,自那场伐辽之败后,终其一生之中,再不愿多谈刀兵行伍之事,在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之中,大宋开国之初的那股武勇之气渐次消磨殆尽,以至于挑动辽人屡屡兴起了举兵南下之念,终究导致在其身后不久的那一场亶渊之战。
非但如此,哪怕是对于西北边洲的覊糜管理之策,这位太宗皇帝陛下也并未曾太过于放在心上,以至在其登基之后不久,当时野心勃勃的党项首领李继迁以驼马易军器,甚至于不惜溶钱币为兵刃,摆出了一副十足的意欲整军备战,进犯中原的意图的时候,大宋皇朝对于这西北边洲之地,却仍旧只是沿于传统的分化党项贵族,挑动回鹘、吐蕃、羌人等同样活跃于西部高原地带!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党项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来加以制衡,而从未曾起过趁其势力未成,而举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迅速翦灭于萌芽状态的心思,而是就这么坐视起日益坐大,甚至不曾从贸易、税赋等方面对其加以管控制约,终于导致这西北边事,走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只是党项人虽然历经几代人前仆后续的努力,终于建都开国,在那西北边洲之地成立了属于党项人的大夏政权,然则西夏一国无论从国力、地势、规模,都是属于夹在辽宋之间的一个很微妙的存在,从一方面讲,西夏可以说是崛起于大国环伺之间,雄据西北的一方霸主,然而哪怕是开国建基的李元昊自己,却也知道自己一手创立的大夏王国受天时地势所限,只怕再怎么样也只能够是个一方雄藩,而绝不可能真真正正地君临天下。
是以相较于辽宋之间对于名称礼节之上的讲究,西夏倒是更为注重实惠的东西,自其立国以来,只要辽宋两国给予一定数额的岁赐货币钱帛,西夏也就对于辽宋两个大国一律以藩国自居,丝毫不计较所谓的君臣名份,毕竟立国于西北高天厚土之上的党项政权,从开国伊始,日子过得着实是紧巴巴的。
但即便就是如此,靠天吃饭的党项人,也还是经常要遇上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每当灾异频乃,天时变化,令得这些党项人觉得再攒不足过冬之粮,御寒之衣的时候,他们就会骑上原先准备用来跟边境汉人们交易的驼马,舞动着他们那可能刚刚从汉人们手中换来的刀枪,向着他们心目之中最富庶不过的中原宋室冲杀过去,在他们看来,那里有着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的东西。
也正因此,当辽宋之间自亶渊之盟后,奠定了百余年太平的局面之后,大宋也就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西北的边洲之地,这百余年来,大宋皇朝的对外征战,倒有一大半是在跟西夏党项人之间进行的。
大宋虽然自太宗皇帝之后,一意讲究以文御武,防范武将,导致大宋军队的战力急剧下降,再不能与赵匡胤开国之初时相比,然则大宋相对于西夏而言,终究是个无论从地域还是经济上面,都要庞大上不知道多少倍的庞然大物,更有着华夏大地之上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经济体系作为支撑,虽然艰难无比,却也总还是一步一步地逐渐取得了对于西夏王国之间的战略优势,采取沿地筑城之法,不断将战线往西夏国境之中前移,如若不是突然兴起的女真金人适逢其会,糊里糊涂了攻破了大宋汴京,迫得宋室几乎就此中道而亡,只怕再过不久,西夏就真正要灭亡在大宋的手上。
“所以说党项人过得苦”,任得敬喃喃地说着:“在我大宋南迁之前的最后几年,夏国内政经济,都随着我大宋的战略推近而渐渐趋于恶化,他们心里头也非常明白,他们面对的其实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局面,但最糟糕的是,他们之中无论是谁,却都不能够去改变,不想着去改变,也都不愿意去改变!”
在宋室南迁之初的那几年时间之中,恰好是任得敬出任西安洲通判,为大宋经营这宋夏边境要塞所在的时候,要论及对于当是时情势的了解,只怕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人能够比他更为清楚的了,只是当是时他尤是大宋疆守之臣,一意为大宋皇朝开疆拓土,戍边靖寇,而现下在回忆起当初的这段岁月的时候,他却已然成为西夏国相,权势地位甚至于身家性命,都与西夏王国紧紧相连,这等身份之上极度差异的转换,让任得敬在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也不由得微微怔忡了半晌,这才摇头苦笑,接着说了下去。
党项人除了他们部族之中传说般的创世祖先之类的神话之外,至迟早在汉代之际,就已然活跃于这河陇之地,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日子,他们以部落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就这么一直在这河陇西洲之地生息繁衍了下来。
就如其余靠天吃饭,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游牧部族一般,在强汉盛唐之际,党项人也难免受到来自于华夏正统王朝的管束与覊糜,难免强势政权的欺凌与盘剥,是以在亲眼目睹了隋唐之盛,也亲自经历了五代十国那君无常君的乱世之后,几乎所有的党项人都觉得,只有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政权,只有真正拥有一个只属于党项人的国度,他们才可能再不受到任何人的欺凌压迫,他们才可能真真正正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之上,是以在西夏立国之初的那连番大战之中,无数党项男儿洒血断头,都都是殒身而无悔,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之中,或多或少地都有着这样的一个梦。
然而现实较诸于美丽的梦幻而言,却总是显得尤为残酷,党项人还未来得及从独立建国的欣喜之中回过神来,就已经发现他们面临着的问题,实在要比他们想像之中,要更加多得多得多。
原本的党项一族,只是以游牧为生,靠天吃饭的部落,千余年来,惟以草木记岁,虽然有着他们交流的口头语言,却根本连文字都未曾拥有,而且党项各部之间,也都只是些松散的联盟关系,若非是自唐末以来,党项各部落的首领都被华夏王朝授予了节度使以下的各级官衔,由是总算是草创了上下之际的管理制度,不然西夏立国伊始,就要开始陷入那一团乱麻之中。
也幸亏当日里宋辽两国对峙不休,这河陇之地自古以来,从来都不属于辽邦所有,是以西夏立国,契丹辽人多半都是持有冷眼旁观之议,虽当日里辽兴宗曾提十万精兵略作试探,却从未曾有过以举国之力平灭西夏的意图,而原本这河陇之地的真正主人,那自居华夏正统的大宋皇朝,却正好在这个时候一意畏怯避战,也未曾兴兵来犯,这才让新兴的西夏王国得以喘过了一口气,在这西北边陲之地扎下了根来。
西夏开国之主李元昊,也算得上是一代雄杰,他草创西夏文字,订立西夏上下典章制度,兴水利,劝农桑,以中原王朝的样式为模板,欲以在这高天荒漠之间,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只可惜要实现这一理想,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雄心大志与苦心经营,还要求天时地利,缺一不可,河西边洲之处,原本就缺乏真正适合耕作的膏腴之地,而党项人自古到今,都以游牧为生,要他们安心下来种地农耕,对于许多党项人来说,着实要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这么一来二去,也就形成了西夏王国长久以来的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实则以西夏的国力,着实难以与辽邦或大宋这样的大国对抗,辽邦自与大宋签订亶渊之盟后,便自开始渐渐沉溺于那南国的物富风华之中,再不曾生起多少妄动兵戈的兴头,倒也还算罢了,但那大宋皇朝,却是一直视这片河西之地为大宋国的疆土,自大宋太宗皇帝以下,无论是哪一代的天子官家,不管是贤与不肖,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