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管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卫决定招聘一个品质经理,经过小组面试,大家对一个来自本省铸造行业龙头企业肇庆鹏程的品质主管比较满意,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对品质体系的掌握,还是性格都比较理想,大家评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上,李卫也非常满意,但他辞职要一个月的时间,李卫想到人才难得,决定等他一个月。
这个应聘者在肇庆,李卫安排陈经理,他来之前派部车去接一下他,并派两个人去帮他搬搬行李。李卫就通知陈经理停止招聘这个职位了,平时陈经理还偶尔打个电话去和他沟通一下。没想到,来之前的前两天他变卦了,他把这件事当成他在原来公司加薪升职的砝码,终于他们老总给他升了职,大幅度加了薪,于是他打电话给陈经理说不来了。李卫听到这个消息比较生气,倒不是生气他不来,他可以不来,但是应该提前告诉一声,弄得公司停止招聘这个职位,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这种人没有信用,没来也好。
马总监走了,林总看了余世维的课程后,觉得马副总不太适合管理技术和营销两个部门,打算让他负责新产品导入。趁此机会,李卫决定改革组织结构,将总经理与经理之间这一层次砍掉,马副总划归总经办,对一些重点的新产品导入进行跨部门沟通协调,技术经理和营销经理直接对总经理负责。
组织结构终于变成李卫心中理想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日期:2007…9…13 8:40:25
三、第二次人才引进
马祥安表示,自己不适应变革,提出辞职,林总也看到他经常训斥别的经理,批了他的辞呈。品质部上次的应聘者又失信不来。营销部也没有经理,内部很多流程很乱,没有市场调研、没有客户关系管理、没有能力开发大客户,李卫决定招聘一个营销经理。
从七月开始,经过一个月的面试,终于招到了品质经理、技术经理和营销经理。
品质经理余方楚,和李卫同年,在本市铝合金铸造的龙头企业鸿祥集团下属建银科技担任QE主管,在珠三角规模超过上千人或产值过亿的铝合金铸造企业不多,有最大的是肇庆鹏程、其次武辉、鸿祥集团、毅富厂,而管理比较规范的只有前三家,邹经理来自武辉,上次应聘后又没来的品质经理是从肇庆鹏程来的,这次余方楚来自于鸿祥集团。李卫希望他们能把这些龙头企业的规范管理引进来。李卫面试余经理时,感觉他悟性很好,就是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稍差些,不过,招聘又不是招上帝,岂有完人?
技术经理钱洋,四十岁,经验和技能倒没多大问题,他曾担任过技术经理和厂长,唯一就是李卫在和他面谈时,感觉他的眼神有点不对劲,看一个人的心术就看一个人的眼神,他眼神不时会嘀溜溜地转,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肯定比三十岁的人更圆滑一些,而且,他只是应聘技术经理,又不是应聘财务经理,应聘财务经理李卫肯定就不选他了。林总和钱经理面谈时,也同样有这种感觉,不过,两人都认为问题不大,铝合金铸造是冷门行业,招人特别难招,又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更是不多。
营销经理贺菲,比李卫大两岁,外语学院毕业的,对营销的管理也比较熟,现在某大学攻读MBA,还有一年毕业,她周末要去上课,她希望李卫同意她周六不上班,李卫和林总商量了一下,还是同意了。李卫就发现一点,谈薪水的时候,她在一边不停地计算着。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33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33节
作者: 青原樵夫
这三个经理都在八月份陆续进来,刚招进这几个人,公司员工都比较敬畏,因为前面的几个经理都表现得不错,而这次的几个经理,一个担任过厂长(副总),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个是MBA,余经理在铝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工作过,贺经理也在大型企业工作过,技术部的钱经理,虽然没在铸造企业工作过,但是他原来的企业有铸造车间,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士,而且,他们也在中小企业呆过,大家对公司前途更是充满信心。
财务部的叶胜萍,因为老板和老板娘对她意见也比较大,老板经常批评她,她感觉压力很大,而且无所适从,于是提出招过一个财务经理,她主动降下来,李卫和林总商量后让她担任总账会计,9月份招了章武森担任财务经理。
余经理、钱经理、贺经理都是在8月份陆续上的班。李卫让陈经理安排好住房,买好家俱,装上热水器、空调等,李卫自己很少看电视,就将自己宿舍的沙发、电视机柜、电视机搬到钱经理和余经理宿舍。
李卫亲自去家私城,给他们配好新的中班台、真皮椅和电脑。
一下招到几个经理,林总也非常开心,刚好斯玛特的黄经理过来一起吃饭,钱经理和他聊得比较愉快,黄经理在林总面前夸了钱经理一翻,林总更是非常开心。
报价工程师秦立章上次从主任降为工程师后,一直不太想做,林总想把前任报价工程师吴方强叫回来接替他,一是觉得吴方强60多岁,现在在一家更小的铸造厂,经常加班,比较辛苦;二是报价工程师工作量不大,也算对以往老臣的一个安慰。其实,李卫还知道老板心里有一个想法:让老吴回来看看老板现在改革的成果,老板不改则已,一改则一鸣惊人,让老吴明白以前他们离开利风是一个错误,以此满足一下老板的虚荣心。
老板把吴方强叫回来和李卫谈谈,李卫发现吴方强在众人面前指责老板的不是,和李卫私下聊,又指责公司这个人如何不是,那个人如何差劲,他以前在公司干多少多少事,马副总、秦立章、马祥安加在一起都不如他,而且,工资上他更是狮子大开口,要求工资不能比马副总更低。李卫笑笑说:我再考虑考虑。再也没有回复他,李卫认为:林总出于一片好心让他回来,这种人怎么就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地球离开他不转,而且,尽指责别人的不是。李卫很讨厌这种人,李卫希望的是那种首先能自我反省的人,而不是那种牢骚抱怨满天飞的人,这种人回来,非常爱拉帮结派,又会把以前的那种劣质企业文化重新带进来,而不会检讨自己反省自己,这种人总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别人的缺点,这是李卫不能容忍的。后来吴方强打电话问李卫考虑得怎么样了,李卫一口回绝了他。
日期:2007…9…18 8:47:12
四、购买设备、扩大厂房
看到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林总6月份购买了一部商务车,因为7、8月份出差及接送客人特别多,9月份又买了一部商务车,7月份订购了6台CNC,又订了一台进口三坐标测量仪以及其他一些生产和检测设备,新厂房装修好,设备就可以到货了。
7月份,厂房的合同签订好了,李卫加紧督促总务主管张新江,加快新厂房的装修。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厂房装修完毕。
邹经理、PIE工程师、CNC主管等一起对两栋新厂房进行了规划和测量,8月份将CNC车间搬到新厂房一楼,二楼和三楼分别做仓库,另一栋的三楼准备做食堂,这样公司的厂房面积扩大到近10000平方米。
李卫按照上半年这种发展趋势,今年肯定超过6000万产值,今年新租了厂房,厂房是够了,但厂房过度分散,10000平方米的厂房,分成了四栋,每栋三层,物流成本过高。
10000平方米的厂房,本来可以支持1个亿的产值,但是厂房过度分散,预计只能支持8000万左右的产值,到了8000万产值就会非常拥挤了。8000万产值,即每个月700万产值左右,李卫预计到2006年下半年,即可达到700万以上的月产值目标。
将来该怎么发展呢?在哪里发展呢?林总有几个想法:
•;继续在S市发展。
•;往北边相邻城市G市搬。
•;江西赣州市招商,搬到赣州市。
继续在S市发展,这个方案不太可行,S市土地面积有限,而且电力供应极度不足,一周停两天电,近来S市政策一直往高科技倾斜,提高政策门槛,使一些来料加工型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往北部城市或内部省份搬迁。利风属于基础工业,既非高科技,也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介于二者中间,属于自生自灭型,但是不断提高的政策门槛及利润率降低,在本市难以生存,
往北边相邻城市G市搬,G市来料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也多,而且G市排斥外地人,因此人才缺乏,虽然现在那边厂房租金更便宜,但优秀的人才通常不愿意到这个城市去,西北土地更便宜,但有人去吗?缺乏人才,没有人才,什么便宜都没用。李卫原东家中光顺搬厂,李卫一直反对搬到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去,但李卫又不是董事会成员,声音太弱小了,董事会考虑的就是厂房租金等显性成本,忽视了人力资源等隐性成本,公司也不买部中巴接送大家,在一个过度偏僻的地方,人才是留不住的,结果如李卫所料,大半年的时间,研发工程师走了三分之二。所以很多老板说重视人才,其实都是嘴上说说,并不是真心重视,只重视眼睛看得见的成本。所以,搬往北面相邻城市G市的方案被李卫否决了。
铝合金铸造的厂家越来越多,利风的模具技术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老板的一出多件的模具技术是其他厂家无法比拟的,一出多件,重点在这个“多”字,一个模具出多件产品,则其重量应该不是很大,因此,将来的产品方向应该侧重于精密铸造,如果铸造一些大件产品,利风没有优势可言,而且大件产品都比较粗糙,附加值低,材料成本占的比重较大,像卖罗卜白菜一样,而精密铸造件,知识附加值高,材料占成本的比重更低,将来材料肯定是会不断涨价的,材料成本更低,知识附加值高,我们就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况且精密铸造,不必买大型设备,设备投资都可以省很多。
因此,李卫认为S市不能放弃,但不能规模太大,S市要成为一个窗口,营销、研发和小批量试产的窗口,大批量的、成熟的、稳定的订单,可以转移到赣州去。现在江西开发得比较好,李卫是江西人,林总也是半个江西人,都算和江西有缘。赣粤高速公路年底可以通车,通车后,赣州到S市只须4个小时左右车程,不算远,昆厦高速也经过赣州,京九线也通过赣州,那边水力、电力、交通都非常方便,如果配套供应链问题及一些报关等政策性的问题得以解决,赣州不失为一个理想投资之地。
在经理级会议上,大家都倾向于这个方案:S市为营销、研发和小批量试产基地,规模不能过大,员工控制在400~500人以内,量产基地将来建在赣州,按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05财产产值达到5000万~6000万,2006财年产值达到8000万以上,2007年初开始在赣州筹建新工厂,2007年底即可完工并正式投产了,而且,2006年后公司资金也比较雄厚,现金流相对比较充裕。而且,目前的厂房可以勉强支撑到2007年中期。
日期:2007…9…19 19:09:16
五、去赣州考察投资事宜
一旦决定下来,加上赣州招商部门的人一再催促快去买地,林总是个急性子,就急着去看地,李卫认为没这么急,现在公司的实力也不是很大,离办新厂距离还远,他对内地招商的情况比较了解,一个经济开发区三通一平完成后,起码要三五年才能招满厂商。现在那边的经济开发区才开始搞,哪有这么快呀,明年去也不急。
但林总急着要去,看看也无妨,9月下旬,林总、老板娘、李卫、马副总、钱经理一干人等开着车出发了。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34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34节
作者: 青原樵夫
虽然战略设想是这样,但李卫对这件事一点也不急。到了赣州,受到当地招商部门的热情接待,李卫看到经济开发区的地图上标识着各种红色的小旗,表示有些地盘有人订购了。
招商部门希望林总购买一块土地,他们表示今年底就可以完成三通一平,完成三通一平后,土地款必须到对方账户上,款到后一个月内就必须开始土建,一年内峻工,第二年要投产,李卫算了一下,如果现在购买50亩土地,在2006年1月完成三通一平,2月份要打近200万款到对方账上,2006年3月开始土建,2007年3月要投产。利风目前的现金流也不足以支撑,而且,利风只是有这种发展趋势,还没开发到几家大客户有非常稳定又量大的订单,利风有这种潜力,但潜力不代表现实。
反正最后签了个意向性合约,如果到时对方追,我们没这么快的进度,就改为购买开发区第二期工程的土地吧。
赣州到李卫的老家走高速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林总一直希望去李卫家看看,时间很紧,第二天还得回来签合约,于是吃完晚饭8点钟出发往李卫家奔去。
李卫这是第一次走赣粤高速,当时广东段还没修好,而江西段则全线贯通,上午回来时沿着平稳宽阔的高速公路奔驰,欣赏着公路两边的绿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李卫非常开心。
江西乃江南西部之称谓,在宋明时期,江西深受儒家理学思想影响,庐山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隋唐科举取士以来,江西共出了46名状元(全国649名)、90名宰相、10506名进士,李卫的那个县,就出了3个状元。在历史上,江西无论人口、经济、文化,都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乘佛教净土宗发源地就在庐山东林寺,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道场就在吉安的青原山净居寺,龙虎山被称作道教的发源地。宋朝时,江西供应粮食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明清从江西迁了很多人到湖南,加上抗清以及之后的多次战争伤了江西的元气,107国道和京广线往湖南经过,代替了以往南北都途经江西的经商通道,所以,江西的经济也就衰落下来了,加上江西人受儒家思想比较严重,比较保守,不敢冒险,这种情况就更甚,不过有利亦有弊,在大跃进放卫星时期,江西人上报的粮食产量比别的省份都低,所以江西基本上没出现过饿死人的事情,这就是保守的好处,凡事有利亦有弊。但现在改革开放,这种保守的思想又制约了江西的发展,江西人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非常严重,也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因此,比起中部其他省份,是落在了后面,不过江西虽然不富裕,但贫富悬殊不太大。现在,米字型的贯穿江西全境的高速公路,江西北部和长三角对接,江西东部和闽三角对接,江西南部和珠三角对接,都在几个小时车程范围内,李卫知道,江西开始要大踏步前进了。江西不缺人才,李卫比较过,江西每年高考的录取分数和湖北、湖南这些高分大省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可以排在全国前6位,只是江西人比较传统低调,没说出来而已,江西很多人才都在外地,终有一天,他们会以各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