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
  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 不要戳人痛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故事解读: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应用之道: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也伤己。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小张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第85节:说话之道(10)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 “三行”的故事
  从前有个相貌俊秀、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本应有所成就,只因生性玩世不恭,经常做诗取笑别人,落得个充军发配的下场。
  一日,才子来到大街,看见前面来了一位衣着华丽、如花似玉的姑娘,一时诗兴大发,遂吟道:“远见一姑娘,金莲三寸长,为何这般小……”
  古时女子美不美,家世好不好,用脚的大小来衡量。这时,姑娘听到有人称赞自己“脚小”内心暗自高兴,随即停下脚步想听听接下的赞美,才子见状,顽性又起,接口说“横量”。
  姑娘闻言,深深觉得自己被羞辱,遂一状告到衙门。
  县太爷即将才子抓来审问始末。基于惜才,县太爷给才子一次机会,言之若能在七步内作成好诗,且向姑娘赔罪,即无罪释放,否则便判狱收押。
  才子闻言,觉得这实在太容易了!于是当堂走了三步随即吟道:“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县太爷名叫苏西坡),这坡比那坡……”
  县太爷一生崇拜苏东坡,故取名苏西坡,而今有人将他与苏东坡相比,真是大喜过望,遂催促才子说:“下一句呢?”才子见状,顽性又起,答曰:“差多!”
  县太爷闻言,自己比东坡差多,这等羞辱,怎能容忍!于是怒判:“充军襄阳!”这下子才子真是自食恶果了,诚乃嬉无益呀!
  在充军押解当天,他舅舅前来送行。因为才子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成人。舅父一见,心有不忍,悲从心来。落着泪对才子说:“平日告诉你讲话要讲该讲的话,勿贪玩!你偏不听,这下可好了,充军去襄阳!叫舅舅如何跟你死去的娘交代呢?”
  这时,才子也后悔不已,声泪俱下,接着吟道:“充军到襄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双流泪……”
  舅父闻言更是心疼地说:“瞧你这么优秀的人才,真是……唉!”
  结果才子续接:“三行。”原来他舅舅是个独眼,一生最忌讳有人说他“独眼”。舅父一听,当场气晕。故事解读:
  再好的才能,也比不上做对事情、说对话。应用之道:
  人有一张嘴,除了咀嚼食物辨别滋味外,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发音说话。大凡正常人哪个不会说话呢?可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叫人听了感觉舒服,想着信服;有的人说话丢三落四,东扯西拉,听者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心中无底;有的人说话丁是丁,卯是卯,好是好,坏是坏,不夸大,不缩小,对上不卑,对下不亢,有成绩说足,是问题讲清,可谓一片真心可对天;有的人说话挤眉弄眼,阿谀奉承,欺上瞒下,颐指气使,好人可以说坏,坏人可以说好,大事可以说小,无事可以生非。
  有人以为讲好话容易,捡好的讲就行了,成绩虽然都讲足了,但像开中药店,样样都面面俱到。以谁为纲,如何发扬方能使整体素质都有提高,榜样如何树立,经验如何介绍,别人如何学习,考虑却欠周到。把好话说好可要动番脑筋。
  有人说批评人最容易,不讲情面就行了,不是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么。话虽这么说,但想治病又想吃甜药的却不少,各种糖衣药片不是应运而生么。看来,要想批评人有好效果,选择对话的时间、地点、谈话人和问题的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了。把好话讲好不易,把批评话讲好更难,这也是一门艺术哟!
  有的人的嘴形同摆设,谨口慎言,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要想叫他咧嘴微笑就更难了。这张嘴,一个字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讲。如果非要开口不可,拿手好戏便是照本宣科,真可谓是滴水不漏。与人聊聊天,与同事拉拉家常,与下属谈谈心,好像有失身份,不成体统。让这些人开口讲话,难啊!
  有的人的嘴,跟着他们就是受罪。这张嘴,走到哪讲到哪,一开口便要讲话,而且是逢事便讲,逢人便讲,讲起来不受时间、对象、范围、政策的限制,想到哪说到哪,怎么方便怎么说。叫这些人说话守点规矩,也难。

  第86节:说话之道(11)

  其实,更难的还在后面——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无人说——信息在传递中的扭曲却是最难防的啊。人人都是信息源,既为社会带来欢快和喜悦,也为生活增添烦恼和苦楚——关键在于嘴巴如何摆弄。虽有千方百法,但有两条原则似可遵循——
  请记住:常在你面前说人家如何如何的人,一定不要相信他、亲近他,因为,他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怎样怎样;
  同样,也莫忘了,如果你老在张三面前说李四,在李四面前说赵五,最后就会说到你自己。千万不要去干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联合别人来打倒自己的蠢事。
  人有一张嘴,要讲许多话——该讲的话要讲,争取把它讲好;不该讲的话不讲,也不要去多想——我们可要管好自己的一张嘴。
  □ 说话有“术”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客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故事解读:
  有的人缺少“嘴”上的功夫,说话乏“术”,因此,言谈表达往往“话不投机”,以致很难把事情办好,有时甚至还会将好事办砸;而有的人则深谙说话之“术”,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有的人甚至能点“语”成金,使所言收到奇佳的表达效果。应用之道:
  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称典范。下面仅就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王熙凤初见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照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便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照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执意要把自己唯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尽管这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接着,熙风又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哀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拢的人物!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第87节:说话之道(12)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来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测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启示,增加自己对于对方的了解,跟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
  1916年,美国化验学家路易斯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共价键”的电子理论。这个理论对于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这一理论发表后,在美国化学界并未引起应有的反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路易斯不善言谈,没有公开发表演说,以宣传自己的见解。
  三年以后,美国另一个著名化学家朗缪尔发现了路易斯见解的可贵。于是,朗缪尔一方面在有影响的美国化学会会志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阐述和发展路易斯的理论,同时,又多次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大力宣传“共价键”。由于朗缪尔能言善辩,对“共价键”作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才使得这一理论被美国化学界承认和接受。一时间,美国化学界纷纷议论朗缪尔的“共价键”,而把这理论的首创者路易斯的名字几乎忘却了,有人甚至把它称作朗缪尔理论。
  □ 专心听对方说话
  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乔治·吉拉德在一生的推销生涯中,卖出了一万多辆汽车,其中有一年卖出汽车一千四百二十五辆,这一记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中。在他的工作过程中,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那天下午,一位出名的富人来向他买车,吉拉德展开如簧之舌向他介绍,眼看富人就要签单了,结果却放弃了购买,走了出去。
  到了深夜十一点钟,吉拉德仍在沉思为何失败,不知道错在哪里。平时这时候,他是在回味这一天的成功呢!
  吉拉德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打了过去,问那富人何以不买他的车。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钟。”对方不耐烦地说。
  “我知道,很抱歉。但是我要做个比今天更多的推销员。你愿意告诉我究竟我哪儿错了吗?”
  “真的?”
  “绝对!”
  “好,你在听吗?”
  “非常专心!”
  “但是今天下午你并不专心听话。”富人告诉吉拉德,他本来下定决心买车,可是在签字前最后一分钟犹豫了。因为当他提到他儿子吉米要进密执安州大学,准备当医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