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经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麦金利总统凭着他的自制力,在心理上打了一个胜仗。
  不成功人士喜欢仅仅为了争论而争论并挑起争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争端的人也许会想,此刻朋友们和同事们会对他们的机敏与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众议院著名发言人萨姆·雷伯说道:“如果你想与人融洽相处,那就多多附和别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说你必须同意别人所说的一切,而是说你不可能一方面无休止地激恼别人,而另一方面又指望别人来帮助你。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人们不喜欢把时间花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如果此刻你挑起争端,他们会回避你,而你将会发现,你已被其他好争辩的失败者们所包围。故事解读:
  我们在遇到某些不讲理的人时,如果不争论也无关紧要,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那么就“放对方一马”算了。应用之道: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专爱与人作对的人。对于那些与你唱反调的人,你一向采取何种态度呢?通常,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态度是:向对方展开反驳。
  事实上,这种反驳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你之所以会对他展开反驳,乃是欲使他持有与自己相同的意见。
  从道理上讲,对于那些与你唱反调的人,你或许应该大规模地展开反驳,以便把他们驳倒。不过,即使你做到了这个地步,其效果又如何呢?
  你必须冷静思考的是你自己所希望的,并非彻底地去击败他,使他投降,而是欲使对方同意你的意见、看法,使他的观点与你一致。
  凡是有人反对自己的意见,你往往会认为那个人向你挑战了,甚至认为他瞧不起你。
  于是,你会更有力地鼓吹自己的想法及主张,藐视对方的想法及意见,并嗤之以鼻。
  当你与某人议论时,必须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展开争论时,切勿动感情地大嚷起来,或采取激烈的态度。
  为了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及行为,必须冷静地把事实指示给他看,与他从容地交谈。针对这个问题,美国某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两位教授耗费了7年的时间,调查了实际举行过的种种争论的实态,例如:夫妇间的吵架,店员之间的争执,售货员与顾客间的斗嘴等,甚至还调查了联合国的讨论会。
  结果,他俩证明了凡是去攻击对方自身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方面获胜。相反,能够在尊重对方的人格方面动脑筋的人,则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法,甚至能够按自己的想法操纵对方。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获知:人们都有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攻击的强烈冲动。当你对他人说:“哪有那种荒谬透顶之事!”或者:“你的思想有问题”之时,那个人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以及守住自己的立场,定会紧紧地闭起他的心扉。因而,与人展开议论之时,总是以采取冷静的态度为妙。
  □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夏,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瘦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身体强壮,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瘦小的枯木砍下,烧锅用了。故事解读:

  第71节:藏巧于拙(6)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应用之道:
  社会竞争是日趋激烈,人在此中要想立于不败,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但同时也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智谋。人在竞争过程中,一方面是和事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和人进行协作或挑战,做事容易,但处人就比较难,这需要我们能屈能伸,需要我们清楚何时屈何时伸。
  一个处处争当主角的人,会让人感觉挺有时代气息,但同时也会让人感觉不够老练,有勇无谋。其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要求我们甘当配角。当你刚从事一次工作时,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做好配角,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一种合作的态度。只有当好配角,才能从主角那边学到许多东西,也才能让主角尽心地传授知识。而如果你一上来就猛打猛冲,凡事都抢着干,别人就会抱有戒心,谁都怕这种人来抢饭碗。
  作为一个新手,我们要甘当配角,以求充实自己;而作为一个老手,也要乐于当配角,让新手们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抢着去表现。即使你做成了,别人也不会夸奖你,而且和别人争做这样的事,容易引起矛盾。而当有些事别人做不了时,你可以勇敢地争做主角,好好地表现一下,这才能显你英雄本色。处处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那种平时踏实耐劳,在关键时候一鸣惊人的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学着做“黑马”,而不要抢做“出头鸟”。
  再则,有些名利之争,少去涉及为妙,以免落得个虽有能耐,但是个势利之人的名声。因为太多的人喜欢这玩意儿,而且争这玩意儿都会惹得不干不净。能在名利问题上甘当配角,此种人必有远见,必能成大事。钱钟书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一方面是因为学识渊博,再一方面是因为他清淡名利。用他的话来讲:一辈子姓了钱,还在乎钱吗?
  关键时候要争做主角,但争主角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不能是盲目的。此外要能处理好各种因当主角带来的复杂矛盾,也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测和意外,做好担当相应责任的准备。
  □ 出头椽子总先烂
  有一日,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了不舒服,就展弓搭箭射它,它能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可逃脱,立即被射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友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引以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意志声色骄人傲世啊!故事解读:
  是非由于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过分表现自己,反倒遭至自身的损伤。应用之道:
  “椽子”,是放在房屋檩上的木条。留意一下那些老房子,就会发现那些露出屋檐之外的木椽比其它地方破烂得厉害,略思其理,便不难得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想表现自己,让他人知道自己,看重自己。成绩差的小学生,被老师叫去拿一把扫帚、搬一个板凳,便高兴得浑身是劲,荣誉得很。在车间里干了十几年的工人,某日壮着胆子与一位副厂长握了一次手,便觉得光彩得不得了,似乎也算出了一次头,见了大人物。
  这类表现不算什么,也绝对算不上什么出头。如果人们有智慧、有才能和有热情,想出人头地,想在万千大众之中露露脸,风光风光,那就要千万注意时机,不要忘了自己的平安。
  俗话中劝人慎重表现自己的话语意味深长。例如,我们都听到过下面的俗语:
  (1)“出头椽子先烂”;
  (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72节:藏巧于拙(7)

  (3)“枪打出头鸟”;
  (4)“是非由于多开口,烦恼总为强出头”。
  上面这些俗语说的都是出头、冒尖者的危险。无论人才优秀,无论冲天冒失露头角,无论幼稚单纯,轻率入世,无论被动地被推到台面上,都可能有丧失生存安全的结局。
  所以,人不必对一切都望而生畏,裹足不前;然而,大潮来时,大风起处,必须三思而后行。为了虚荣,平常人丢一点面子,受一点小辱,无伤元气,尚足可惜。豪杰英雄,不谙世情,草率行事,往锋头上碰,未免遗憾终生。
  □ 山外有山 楼外有楼
  阳子居有一日西去徐州,恰巧碰到老子西去泰国。郊外相逢,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傲慢,老子便为阳子居深感惋惜,当面批评阳子居:“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不可教诲啦。”
  阳子居听了老子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为什么当时那样。老子也很失望。
  回到旅店后,阳子居觉得自己应当做得自然一些,起码要敬重长者,敬重有道德学问的老子,便主动给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膝行到老子面前,谦虚地说:
  “学生刚才想请教老师,老师要行路没有空闲,因此不便说话。现在老师有空了,请您指教我的过失。”
  老子说:“想想看,你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庄严,一举一动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没有,这样,将来谁和你相处呢?人,没有他人围绕着你,行吗?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总认为自己远不十全十美,学问虽了解了,在多方面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不行,实际上,你哪个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先是吃惊,渐渐地脸上浮现惭愧的神色,谦虚地说:“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开始阳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时,男老板为他摆座位,女老板为他送手巾,大家也给他让座。虽然恭敬,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诲后,阳子居态度随和,为人谦逊。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也感到和大家相处得很亲切。故事解读:
  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青山楼外楼。谦虚为上,处世之本。应用之道:
  人性丛林,芸芸众生。你可能以为自己很是成功,颇为了不起。但走出去一看,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远,周围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对这些高人与强手,于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一味迎合他人,强装笑脸,自己屈心抑志,憋得慌,在一旁观看的人,也觉得难受得很。如果故作高傲,完全按自己的主意行事,与人交往时合则留,不合则去,比自己强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迁就,自己的心灵也很寂寞,也感到压抑。
  一个人不可能断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但也不可妄下断语:“世上再没有比我笨的人了。”
  那么,面对那些比自己强和弱的人,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其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方向:谦虚为上。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总之,抱着一种自然的态度与之相处。
  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这样多好!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
  □ 聪明误
  小老鼠非常聪明可爱,它学会了许多本领,它的同伴都夸它是最优秀的。这年,它完成了入冬前的准备工作,将大量的粮食搬进自己的洞里,闲来无事又用锋利的牙齿将一个大箱子啃破,把成千上万的书都咬成了碎片。小老鼠高兴极了。
  它遇到了小公鸡,便自豪地对公鸡说:“我能这样……还能那样……”小公鸡不屑一顾,对着天空打一个嘹亮的响鸣,然后大摇大摆地去刨土里的东西吃了。小老鼠非常不解:我的同伴都夸我,为什么小公鸡对此无动于衷呢?


  第五部分

  第73节:藏巧于拙(8)

  小老鼠找到了小猪,小猪友好地向它点头示意。老鼠对小猪说:“我能这样……还能那样……”小老鼠说啊说啊,却见小猪打了个哈欠,呼呼地睡着了。
  小老鼠更不解了:为什么这么笨拙的小猪也对我的本领不屑一顾呢?
  这时候,小猫无所事事地东游西逛,小老鼠高兴地对这只成天睡觉、晒太阳、打呼噜的小懒猫说:我能这样……还能那样……
  小猫没说话,伸了个懒腰。小老鼠对小猫说:“我能将坚硬的木箱啃破,将成千上万的书咬成碎片……我的同伴们都非常佩服我,这你难道也能做到吗?”
  小猫舔着嘴巴懒洋洋地说:不能,不会,我只知道我现在饿了,饿了就得找东西吃。
  于是猫把小老鼠吃了。故事解读:
  小老鼠自以为聪明,并到处游说它的聪明,以致到了它的天敌小猫面前,也这样自以为是炫耀它的聪明才智,但它的聪明才智并没有感动小猫,它反而成了小猫的送上门来的口中食。应用之道:
  当你新进入一个机关,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这一阶段你最关键的任务并不是创出什么大的成绩来,而是要实现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磨合,为其所容纳。你莫要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只有先站得住脚,你才能够谈得上干事业。
  记住,必须把处理好人际关系放在一个十分优先的地位,而对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即可。刚走上岗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许多事情还不知道、不明白或看不破、看不准,因此,你急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只能显示自己的不成熟,并不能产生慑服众人的效果。甚至你的某些自鸣得意的小花招也逃不过领导的眼睛。
  初来乍到,你不要过分表现自己的言行。你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使自己显得比别人更能干、更高明,但这只会增加同事的威胁感,联合起来对付你,使你陷于孤立窘境,甚至是在领导面前说你的坏话。
  要知道,领导往往喜欢谦虚的下属,而不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下属。下属如果急于表现自己,会让领导觉得你好出风头、有个人主义倾向,不利于机关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因而他肯定不会支持你。此外,急于表现自己,往往会使你得罪同事,由于领导要依靠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干工作,他也会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他很可能会批评你,给你一些小的教训,作为警示。
  独立的见解是一个人胆识、经验、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反映,领导决策时很希望下属出谋划策,想出一些“点子”借他参考。当然,这些见解并不一定被采纳,但它至少可以启发领导的思路,帮助领导修正他的决策。你要恰如其分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这样,领导才能重视你。而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有些领导原来基础就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领导,在下属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