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融幻象-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这些投资中往往有很多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投资的进入带动开发区和城市地价房价直线上升。政府通过出售土地获得大量资金再去搞其他投资,例如修建政府大楼、大型广场、修路铺桥等等。由于新投资进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高房价等外部效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恶果,一般不在当届政府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经济发展经常出现如下循环,新一届政府上台,经济开始不断加速,房价物价飞涨,到政府任期满时出现过热的征兆;下一届政府上台,又开始新一轮的经济泡沫式增长,直到中央政府出手进行调整。

    很多政府投资项目往往是首长项目,拍脑袋项目,投资效率低下,有时候甚至不考虑投资回报,后果是政府隐性负债不断增加,县市级基层政府债台高筑,乡镇村级的政府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有学者估计全国基层政府的隐性负债数以万亿计。最近5年,基层政府的日子比较好过,因为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上涨带来了地价上涨,各级政府依赖土地获得了惊人的土地财政收入。各级政府纷纷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经营土地,为了增加财力,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中心从银行贷出巨额资金。为了扩大地方财力筹措更多资金,地方政府又往往通过成立城市投资开发公司或者国有企业控股公司等机构发行准市政债券,绕过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市政债券的法律限制(2009年这一限制已被突破,地方政府可以发行2000亿人民币的债券)。土地出让金和发债等资金到手之后,各级政府开始新一轮大兴土木,成立各种各样的项目吸引银行贷款扩大投资规模,所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快项目推动,往往有100块钱便办200块钱的事,从国有银行融入巨资加快项目进程。问题是,一旦作为地方政府财力最基本最主要来源的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许多项目缺乏后续资金来源,全国可能会出现大量烂尾楼工程,银行业可能会出现大量不良贷款。

    地方政府这么做多少有些迫不得已。因为1994年的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导致收入稳定、税源集中、增收潜力较大的税收,都被列为中央固定收入或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而留给地方政府的几乎都是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收难度大成本高的中小税种。在事权方面,中央把更多的事权下放给地方,设置经常让地方以地方税权为代价来完成中央的某些政策,例如中央制定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支持义务计划等,都主要涉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等地方财力。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过大,财政自给率下降,容易出现地方财政亏空。财政上不断向上集中,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收入连年高涨,但是基层政府寅吃卯粮,负债度日。

    这样一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外收入对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明显,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一般是由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大部分组成。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对行政收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预算外收入中的重要性大大减低。相比之下,土地出让所得的收入则变得越来越来重要,甚至发展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2007年各地房地产商交给各级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大概在万亿人民币,而2007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不过万亿,占比在以上;如果再加上房地产企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

    我们选取部分地方政府数据为例。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地方税源充足,税基相当大,但是2006年上海房地产税收及土地相关收入占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25%。其他经济发展不如上海的地区财政收入房地产占比就更高了。重庆市2007年房地产税费收入400余亿元,占该市财政收入的;郑州市2007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和建筑安装行业税收收入亿元,占该市税收总量。

    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两个主要的隐患是:房地产价格会猛涨,房地产泡沫不能破,破了会对经济产生摧毁性的破坏作用;第二是地方政府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扩大投资存在产能过剩和银行坏账增加的严重隐患。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不应特在“差距”(1)

    投资占GDP比重过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2000年以来,投资占比过高的问题一直在恶化,因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在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以台湾地区为例,在增长率为8%的高速增长时期,台湾的资本投资从来没有超过GDP的30%。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很可能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2003年…2009年已连续七年超过40%'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2008年…2009年支出法计算的GDP,但是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这两年投资占GDP的比例根本不可能低于40%。'。

    下图是1978年到2006年我国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和投资占比变动情况,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个人消费。整体而言最终消费比例从60%…70%下降到了2006年的不足50%,而投资比例上升了40%以上,如图三。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过去的29年里,投资比例曾经两次连续三年以上超过40%,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5年和2003年至今。上一次投资率多年保持过高比例导致了1996年开始产能过剩、大规模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和后来银行大规模不良。那么自2003年以来,投资比例已经连续7年超过40%,加上2008年10月开始的外需急剧下降,很有可能导致未来产能大规模过剩和银行大规模不良。

    图三:1978…2006年支出法GDP最终消费和投资占比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分级进入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工资收入差异、年层差异。

    随着投资率占比在2003年再一次突破40%并连续7年保持高位,我国钢铁产能从2003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增长期,每年新增产能基本在5000万吨以上,其中2004…2007年是增长最为猛烈的四年。根据中国钢协的统计,2007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亿吨,2008年达到亿吨。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约5亿吨,国内钢铁实际消耗量(包括出口产业用钢)约为亿吨;因此有经济学家笑称,我们只能通过建更多的钢厂来消化过多的钢铁产能。

    内需不旺,占比过低。在图三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超过下降到2006年的,居民消费率也从1978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五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6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8%,我国不到50%。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4月7日推出的《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并且保持较快增长,但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的状况没有改观。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

    根据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合计万亿,是2009年前三季度GDP的120%,似乎中国“内虚”的原因是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非常强大,但是他们没有钱去消费。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不应特在“差距”(2)

    赵人伟、李实、丁赛三位学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家庭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2002年人均财产最多的10%的人口拥有的财产占城镇总财产的份额高达,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份额只有;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份额达到。数据还显示,在金融资产、房地产、生产性固定资产、耐用消费品等各类财产中,房产的分布是最不均等的。人均财产最少的10%的人口,其房产净值居然是负数,即其房产总值还抵偿不了尚未偿还的住房债务。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的房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有的房产,两者的比率为:1。

    因此“内虚”的根源在于两点。第一,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我国GDP以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政府财政收入也以年均超过14%的速度增长,但职工工资占GDP的比例,从1989年的下降到2003年的,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了,2006年已经为,17年间下降个百分点。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GDP和投资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除了增长速度较低之外,收入分配不均也是导致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其二,房地产价格依然处于绝对高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保险保障有限,学费和择校费收你没商量,水电气等价格未来依然要涨,未来的养老金还不知道在哪里。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而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直观地反映出这种担忧的严重程度。

    外贸依存度过高,受到全球经济周期影响过大。在我国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出口成了主要的产能输出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直接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增长,进口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提高到2007年的,提高个百分点。但是在对外贸易增长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近年来外资企业进出口份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迅速提高,在2000年以前约占50%,到2006年进一步提高至近60%,在东部沿海地区可高达70%。外资企业从事的进出口贸易以出口加工为主,从国外进口原料,在中国生产、加工,再出口到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要素所得往往非常有限,所谓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这两个数据主要说明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很高,但又很虚,属于加工贸易为主的依存,存在较大风险。一是外贸依存度高,是我国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世界经济放缓,我国出口必然大幅下降,极易导致产能过剩;二是外资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外贸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替代,其实目前已经出现苗头,越南和印度对中国的替代作用渐渐显现出来了;三是外资企业占进出口贸易盈利的大头,我们付出了劳动力、资源、环境、汇率低估等成本,只换来了几分钱的利润,贸易越多我们亏得越多,得不偿失。考虑到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回落,出口需求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再加上美欧日等对中国汇率问题的压制和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兴起,估计未来三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不应特在“差距”(3)

    中国外贸本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外资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定价能力)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外需急速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问题,估计中国未来的出口形势很可能继续恶化,产品出口不畅,只能压在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消费又没有太大希望提震,未来出现产能大范围过剩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势必打压投资这驾马车,等这三驾马车的速度齐步放慢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将面临非常困难的境地。

    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过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

    城乡差距依旧在扩大。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额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期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长。1978年一个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农民的倍,2007年上升到了倍。从消费来看,1978年到2006年,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从亿增长到亿,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从亿增长到亿。农村居民消费占所有居民消费的占比从1978年的下降到了2006年的25%,但是同期城镇居民消费占比从上升到了。由于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长期倾斜,导致这方面的差距非常惊人:2007年底,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亿人,但是在农村2006年底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不过5374万人,而2006年底农村人口超过城镇人口亿。2007年底,城镇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020万人、11645万人、12173万人和7775万人,而农村只有简单的医疗保险,基本没有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体现在东部地区的基本上所有经济指标,例如GDP总额、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全面超过西部地区,而且由于中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力和资源输出区域,但在分配中劳动所得和资源所得比例不高,导致中西部地区差异仍然在扩大。最近几年出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势头,但是往往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先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赶超东部地区。

    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体现在作为工业和建筑业的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占比偏低,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下图,第一产业(农业等)占比持续下降,发展速度也较慢,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产业占比居高不下,几次出现下降局面,但是从2003年开始,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06年达到了,这是自1978年以来占比最高的一年,说明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依然在持续,经济粗笨化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依然不高,从2002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又处于下降通道。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一般在67%以上,而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过,需要大力扶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蛋糕应该如何切:经济增长分配不尽合理(1)

    经济发展分配不合理首先体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