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淘ゲ痪觥4厦鞯娜擞Φ蹦芄辉谑虑榈拿寄炕刮聪月冻隼吹氖焙颍湍芸吹绞挛锏谋局剩慰鍪登橐严月兜煤芮宄四兀俊薄   
    于是就召见鄯善国派来侍候他们的人,诈他说:“匈奴的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住在哪?”这一问,那人惊惶失措,十分害怕,    
    把匈奴使者来后的种种情况都如实说了。之后,班超马上把这位侍从关起来。    
    接着就召集自己的三十六名部下,同他们一起喝酒,在大家喝得尽兴时,班超就激励鼓舞大家说:“你们这班兄弟和我一起到西域,就是想建立大功,求得富贵。现在匈奴的使者才到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礼敬之意就减退了,如果坐等鄯善国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那么我们的尸骨就会被遗弃在匈奴喂豺狼了。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9)

    他的部下们都说:“现在我们已经陷进了危难的境地,不论是死是活,我们都跟从您。”班超说:“不入虎穴,就不能得到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乘着夜深用火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惊恐万状,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殆尽。消灭了这股敌人,那么鄯善就会吓破胆,这样就可以功成名就了。”    
    众人说:“这件事应当和从事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生气他说:“是吉是凶就取决于今天,郭恂只是个见解一般的文职官员,如果让他事先听到这件事,他一定会感到害怕,而把计谋泄漏出去。这样,我们死了,不能建立什么功业,也不能被称为壮士了。”    
    众人说:“您说的完全对。”当天夜里,班超就带领部下奔向匈奴人所在的营地。当时狂风大作,班超叫十个人拿着鼓,隐匿在匈奴人营房的后边,同他们约定说:“你们见到大火烧起,马上一面擂鼓一面大声呼叫,其余的人持箭埋伏在门两旁。”    
    班超顺着风势放火,接着鼓声喊声响成一片,匈奴人惊惶失措,乱作一团。班超收拾掉三个头领,他的部下砍掉了匈奴使者及其随从三十多人的脑袋,剩下的一百多个匈奴人,也都被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班超才把事情告诉从事郭恂。郭恂听后十分惊怕,不久又面有怒容。班超看出郭恂的心思,很大度地挥挥手说:“您虽然没有与我们同行,但我班超怎能作出独占功劳的事情呢?”    
    这样,郭恂又转怒为喜。    
    班超于是召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交给他看,鄯善国举国震惊恐慌。班超接着用道理来启发开导他们,抚慰他们,后来鄯善国王就把自己的儿子进献到汉作为人质,与汉朝结好。    
    班超回朝向窦固汇报情况。窦固大喜,并把班超的功绩禀报皇帝,同时请求皇帝另选使者出使西域。皇帝赞许班超的气节,给窦固下诏书说:“有象班超这样的官吏,为什么不派遣,而却要另选他人呢?”    
    因而就命令班超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先前的功业。班超再次受命出使,窦固想给他增加些兵马。班超说:“我只要带领上次跟随我出使的30多人就够了。如果有意外不测之事发生,多带了人马反而是累赘。”    
    这时于阗王广德刚刚打败了莎车国的军队,在南边称雄,而匈奴又派遣了使者去监护于阗国。班超往西行,首先到了于阗国,国王广德对班超的态度十分疏远和冷淡。    
    于阗国的风俗迷信巫师,因此匈奴使者很注意拉拢巫师。指使巫师对于阗国王说:“神明发怒了,问你们为什么想归顺汉朝?汉朝使者有一匹黑咀黄马,立即把它牵来祭祀我。”    
    于阗王广德就派遣使者来到班超外要那匹马。班招私下里已经了解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回答说,你们的要求可以答应;然而要让巫师亲自来牵马。    
    不一会儿,巫师到了,班超立即斩了他的头,呈送给广德,并以严词责问广德。广德原来早已听说班超在鄯善国收拾匈奴使者的事迹,十分恐慌,于是马上主动攻打匈奴来使,杀了匈奴使者而投降了班超。班超重赏了于阗王和他的下属,这样就镇服了于阗国。    
    象定远侯班超那样,有胆有识,先下手为强,真算得上是满腹皆兵,浑身是胆。与他相比,赵子龙、姜伯约等人只能算得上是一将之勇。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10)

    斩草要除根    
    做事情,要么就做到底,要么打一开始就不去做,如果真的该做,就应该做得彻底、干净,否则从一开始就根本不要动手,半途而废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战国时,晋国在晋励公在位的时候,有六名权臣掌握实权。胥僮和长鱼矫向励公进谏说:“权臣的权力能力与君王匹敌,而且凡事都要和主君争权,结党营私,对下贪赃枉法,对上威胁君主,这样下去,国家怎么可以安泰呢?”    
    励公接受了这个建议,杀了其中的三位权臣。胥僮和长鱼矫又进谏道:“没有将犯有同样罪行的人一起处死,留下的必定害怕得到同样的惩处,必会心生不轨,如给他们时间准备,将更加危险。”    
    “我已经一口气杀了三个了,我不能如此残酷,通通把他们处死。”    
    “君王您不想太残酷,他们可是不会对您手下留情的。”    
    可是励公并没有听其劝告,三个月后,剩下的三位大臣果真叛乱,杀了晋励公,并将晋国的土地一分为三,晋国从此不存在了。    
    经过斗争得来的胜利,必然侵害很多人的权益和生命,这些失败者绝不会认输而甘心受支配,必然时刻准备伺机复仇,此刻也绝不可麻痹不意,放松对异已力量的警惕,而应该把各种可能继续为害的因素全部消除。    
    唐中宗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干掉了张易之、张昌宗,废除了武则天,把她迁到了上阳宫。    
    户部侍郎薛季昶对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说:“两个元凶虽然已经伏法被诛,但武后的侄子武三思等人还在,斩草不除根,以后肯定会再长出来的。”侍中桓彦范却说:“武三思不过是小凳上的肉罢了,留着他为大子垫手。”薛季昶叹息道:“我死无葬身之地了!”    
    等到武三思乱政,桓彦范懊悔莫及。    
    宋宁宗庆元元年,赵汝愚凭借汝州防御使知阁门事韩侂胄的力量,走通了宫中宪圣太后,拥立了宁宗。    
    事成之后,工部侍郎徐谊就对赵汝愚说:“今后朝侂胄肯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最好是充分满足他的欲望,而将他放置到远离京畿的地方。”宝文阁待制叶适给赵汝愚说:“韩侂胄所希望的,不过是个节度使罢了,最好是给他当。”宝文阁待制朱熹也说:“赵汝愚应当用厚赏酬谢韩侂胄,不要让他干预朝政。”    
    赵汝愚却认为韩侂胄容易节制,对这些忠言全都听而不闻。只给了韩侂胄一个防御使的官职,韩侂胄对此十分怨恨。后来他诬陷赵汝愚图谋造反。赵汝愚被贬谪,暴死边疆。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11)

    武三思和韩侂胄都是恶人。然而武三思有罪,所以应当讨伐他、除掉他;韩侂胄有功,所以应当奖赏他、远放他。除掉武三思应当在武后彼迁走的时候;远放韩侂胄,应当在他还没有得志的时候。过了这个时候就无法有所作为了。五王和赵汝愚,都是自恃他们的权势、声望和才智凌驾三思、侂胄之上绰绰有余,却不知道恶人的手段往往更加胜于豪杰。    
    后者大意而前者机密,后者仁厚而前者狠毒,所以如果对忠心的谋略不依从,就会给自己留下了祸患。    
    唐代哥舒翰任西安节度使,派遣都兵马使张擢到京师长安奏事,张耀完成了任务后,在京师逗留了很久没有回去,他进献财物给杨国忠,与杨国忠结交。    
    哥舒翰正巧也来京师,要入宫朝见天子,张擢怕哥舒翰问罪,心里惴惴不安,请求杨国忠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任命的诏书下达后,张擢大摇大摆地来到哥舒翰家,拜见哥舒翰。    
    哥舒翰一见到他,马上命令部下把他揪到庭中,列举了他的罪状,用杖打他。    
    有部下看张擢快被打得断气了,就赶紧报告了哥舒翰。    
    哥舒翰脸色不变,下令继续打,直至打死为止。打完以后,他向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详细解释这件事。唐玄宗慑于哥舒翰的势力,又看张擢人死也不能复生,死无对证,只得下诏褒奖哥舒翰坚持原则,还顺便卖个人情,又让哥舒翰鞭打张擢尸体100下。    
    如果把斩草除根简单地理解为灭口了事,那就还没有理解这一智谋的实质。斩草除根的目的是稳底消除一种危险因素,使其不能继续为害,而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层次上理解。    
    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战争,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认为,这是因为朝廷委派太监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所以刘平失利。仁宗下令砍下了监军黄德和的脑袋。    
    于是,有人借此机会,请求皇帝把各军元帅的监军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知道强行撤掉必然引起反抗,反而不容易达到目的,因此回答说:“不必撤掉。只要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太监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    
    仁宗委派吕夷简去选择。吕夷简又回答说:“我是一名待罪宰相,从来没有和太监交往过,怎么能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令都知押班去推举,如果他们所荐举的监军有不胜任其职务的,就一起治罪。”    
    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跑到仁宗面前,请求把担任监军的太监全部撤掉。    
    朝中文武都称赞吕夷简有谋略。杀掉一个监军,其它的监军依然存在。全部撤掉了他们以后军中再有过失时,他们就会为不该撤掉他们找到口实,所以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最好。    
    在这个故事里,杀掉监军反而不能斩草除根,而利用可能出现的巨大危险迫使太监自己放弃监军的权利,才是真正消除了祸根。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1)

    他自凶来他自恶,我自胸中一口真气足;他自狠来他自横,我自明月照大江。    
    十字架和太极图    
    在印度的一个地方,有几条猪逃跑了。经过几代在山林里的进化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捉野猪。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    
    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村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时里。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井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了过来,由老野猪开始在周围闻味道。老野猪猛尝了一口,其他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象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以后,它们又回来吃了。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此后,我要做的是每天在谷粒旁边多树立几块木板而已,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就是以静制动。实际上,在传统的东方文化里面,这种谋略处处可见。    
    有人说,中西文化的分别,最明显地表现在太极圈和十字架这两种文化图腾上。这话一针见血地抓住了特点:十字架向上下左右伸展扩张,体现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对极端物的追求。而太极圆转如意,循环往返,此即彼彼即此,是即非非即是,没有明确的界线。由此及彼,由非及是,获取的方法是迂回而不是直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粹围棋来说,古人论围棋九品,“守拙”即高于“斗力”和“小巧”。甚至有大师提出:围棋比的不是谁下得好,而是比谁下得不坏,用不着下妙手强手,只要一手手都不是坏棋就能赢。    
    在当今世界围棋界,称雄棋坛的第一高手李昌镐是一道令人深思的风景。他的棋路没有聂卫平广阔,也不如马晓春灵巧,更缺乏曹熏铉的狠劲和藤泽秀行的华丽。甚至可以说,他的棋不张扬不突出,没有什么特点。然而没有特点却恰恰是他的最大特点,因为没有特点,也就无懈可击。这就是以静制动谋略的运用。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2)

    中国武术也讲究“以静制动”,强调“四两拔千斤”,《倚天屠龙记》中讲“九阳真经”的总诀是:“他自凶来他自恶,我自胸中一口真气足;他自狠来他自横,我自明月照大江”,静静的明月大江,胜过一切凶恶的进攻打击。独孤九剑讲究“无招胜有招”,因为一出招,必然有缺陷,唯有不动,才浑然一体没有破绽。    
    以静制动同时也是兵家的境界之一。曾国藩积其带兵几十年的经验,总结说:“战阵之事,须半动半静,动者如水,静者如山。又思兵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不敢为先之心,须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也。”    
    上面所说的是武学和兵学的精粹,但又岂止是这二学呢?绘画艺术上的“少少许胜多多许”,乃至平常所说的“退一步天宽地阔”,“凡事当预留地步”,也无不包含这个智谋在其中。    
    明朝时候,担任甘肃副将的庄浪地方部落首领鲁麟,向朝廷要求当大将军而没被获准。他一气之下,依仗自己部落强大,便以孩子幼小为由而自行回了庄浪部落,以此要挟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有的大臣主张封他为大将,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加赏封地。    
    尚书刘大夏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然而他又没有犯罪。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军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廷威严。此时上策是暂时搁置,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廷的忠贞。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愧惭,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态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转化。”    
    果然,表彰令一下,鲁麟自觉没趣,不久便心情抑郁而死。    
    如果细细推究一下,这种以静制动的的智慧,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和与人生哲学之中。这种人生哲学认为:锐意进取,往往是一败涂地;无意插柳,却柳树成荫,学问全于对这“有意”与“无意”间的微妙之处的把握上。最高境界则是“不即不离”,既有意,又无意;既保持距离,又不过分疏远;既有所追求,又不着痕迹,始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