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国大盗-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图海大军虎视眈眈,汉军在沉重的军事压力面前根本无暇顾忌这些“蚁民”,二个是因为气候——中国大陆夏季普遍高温,当时京畿以及直隶地区的植物生长都相当茂盛,在这个季节内,这些流民栖身野外,一部分身体条件好的当了“麦客”,为京畿地区的地主和农民打短工,另外一部分则依靠野外的树皮、树叶、野草以及观音土过活,同时也因为麦收的关系,各地的地主在汉军严厉的行政命令下开设了不少粥棚,这样使得这一百多万人暂时苟延残喘在社会秩序之内。
但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寒,这样的表面上的平缓已经不复存在,在第一场霜降之后京畿地区出现了大面积“路倒”,不久之后田野里的草根和树叶陆续枯死,许多流民夫妇开始“交换抚养”十岁以下的儿童,而跟随家人逃荒的老人们则开始有计划的绝食或者投河,待到直隶各地不堪负荷之后,这些流民居然全部朝北京城汇拢过来,而且在这个行动过程中他们还有组织的抢劫了几个村庄的地主。
汉军军政府已经是第三次扩大收尸队了——之前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林风把上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太监们编组成了一支收尸队,而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之内,这一千多太监已经无法收拢北京城外越来越多的尸体了。
北京城外滑稽的出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市场,无数面色枯槁的人脑袋上插着草标,排着整整齐齐的序列,直挺挺的跪在地上,接受等值的商品交换。
北京妓院得到了大批从业人员,发展迅速,而各大富户豪门则得到了大批价廉质优的新人来补充奴仆队伍。
与此相对应地,林风签发了紧急命令,与赵良栋一起驻扎在山西大同的赵广元被紧急调往宣化,而宣化那支隶属王大海军团的三千人的军队则被命令星夜兼程火速归建,林风的中军被拆散开来,两千多火枪兵携带二十门火炮前往通州粮仓加强防御。而北京城防也大大加强,各种重型杀伤性武器以最快的速度被安放上城墙,顺天府衙役及其陈梦雷的警察部队(注:上一章中被遣散出军队的京城流氓)则沿着北京各大城门层层设防设卡,阻截任何流民进入城墙之内。
与军事布置相对应的,李光地的政府也并没有闲着,在一个月之内,政府颁发了数条“反奢侈”律令——命令对北京各大妓院增收沉重的“风月税”,各种高档茶肆酒楼被增收“酒水税”,古董珍玩字画交易被增收“国难税”;除此之外,整个京畿地区的米店和杂货铺得到了商会的严厉告诫——各种食物若高出汉军军政府公开价格两成以上者,商会将不再保证其生命安全。
这次整体上的危机为林风带来了两个好处,之前汉军大肆屠杀直隶通敌的大地主对他的政治形象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除了造成汉军统治下的地主阶级恐慌之外,不少京城富户也颇有微辞,但这场适时而来的流民风暴则完全抵消了这一切,在这场危急全阶层生存的灾难面前,这些人抛开了一切顾虑,没有任何保留的站在了林风这一边,而王大海的城防军则得到了最直接的好处——在他加强防御的时候,这些大户人家纷纷发动家丁仆人修补工事,帮忙运输火炮弹药,甚至还有不少人家直接捐助金钱粮食讨好汉军军官。
第二个好处就是征兵运动得以顺利进行——其实兵源本来不会如此紧张,若是在平常的时候,城外有数十万人可以供汉军挑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林风也没有胆量胆敢在这些流民中征兵——谁也不敢保证把这些人之中的强壮者武装起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这次的征兵活动仅仅两天就完成了任务,一万多出身城市贫民家庭的壮丁欢呼雀跃的加入了汉军队伍,之前一批参军家庭在汉军政府中享受到的优良待遇实在是令人嫉妒,虽然这批军人在与图海的骑兵战中伤亡惨重,但在胜利的掩盖下这些死人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选择,实际上他们之中很多人老早就期盼林风发动第三次征兵了,因为京城已经被封锁了半年有余,他们早已失去了任何工作机会。
完成协同征兵任务的李光地面色沉重。这半年多极度紧张工作令他血脉贲张志得意满,但也同时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起初林风见到他的时候,李光地还是面色英俊倜傥不群,宛如一翩翩浊世佳公子,但八个月之后的今天,他的面部皮肤已经变成了橙黄色,曾经神采飞扬的眼睛也深深的凹了下去,笃信理宗教诲曾经修养极好的他最近总是非常失态的大发脾气,让他和他大房夫人的关系处于极端紧张的状态中。
“主公……”李光地浅浅了行了一个礼,未等林风回应便急急的从靴筒里抽出一份札子,满脸痛苦的道,“主公,昨夜天寒,城外又死了九百多流民……”
“不急、不急……”林风亦是面色焦黄,昨夜他也是一夜未眠,伸手接过札子,他关切的看着李光地,“晋卿,你面色不好,要不要休息几天?!……我叫培公和则震到你那边顶几天……”
“主公毋需多虑,卑职尚未不惑,这副身骨尽可使得……”李光地苦笑着摇了摇头,“今天出去收尸的太监禀报说,昨天他们埋下去的死人今天又有不少被人挖了出来,现在城外的童子肉二十斤可以换到一个大姑娘,而成人的肉则需要三十斤……”他脸色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强自抑制着感情,“咱们这边每日施舍的粥棚根本无济于事,身强体壮者或者可以抢到一碗半碗,但那些老人小孩根本尝不到半分……”
“是啊……”林风垂下头,手上毫无意识的转动着书札,谓然叹道,“流民百万,岂是区区几个粥棚就可以糊过去的……”
“还请……还请……主公下令通州……”李光地小心翼翼的看着林风的表情,眼见他闻言神色大变,不由得双膝一软,俯伏在地,颤声道,“主公……大帅……时下已经刻不容缓,请主公大发慈悲……”
“晋卿!!”林风霍然站起,面上肌肉扭曲,万分痛苦的道,“你又来了难道你自己还真不知道么?!通州的粮食怎么可以动?——即算我拼着动用军粮,这么杯水车薪的撒下去,能对付得了这一两百万张嘴巴么?!——粮食没了咱们怎么办?咱们的军队怎么半?咱们的军属怎么办?!……”
“……”
“就算现在把粮食赈济下去了,大伙吃过了一个冬天,那明年开春怎么办?!这百多万人扶老携幼,家乡战乱不息回不得故乡,而我们京畿直隶没有多余的田地、没有耕牛、没有种子,若是再没有了军队,你说我们会怎样?!”
“可是……可是……”李光地抬起头来,颤声道,“难道就让这百万子民活活这么饿死?!”
“当然不是——即使我想这么干也没这么大的胆子!”林风阴沉着脸,“你以为他们会束手待毙么?我料到再这样下去,过不多久他们就会有人出来振臂高呼,然后大举攻城!”
“既然如此……那,那主公有何良策!”李光地悚然一惊,立即从悲天悯人的情绪中清醒过来。
“今天叫你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我这边已经想好了……”眼见李光地身躯一震,神色变得极为难看,林风急忙宽慰道,“晋卿不要多心——这件事情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之前培公、则震还有大海他们都不知道,我也从来没有何他们商量过!”他拍拍李光地的肩膀,微笑道,“晋卿忠心耿耿,是我肱股之臣,若是真要商量,那是决计不会避开你单独……”
李光地急忙打断林风的话,深深一躬,“主公言重了,属下心中绝无半分……”
“好了、好了,不扯这个,呵呵……”林风哈哈一笑,随即神色肃然,沉声道,“这件事之所以不想和你们商量,是因为太伤天和,但眼下不这么干也决计不行,我是汉军大帅,也是你们的主公,所以这件事也只能由我一个人扛下来……”他神情黯然,微微一叹,“若是后世史书提起,也只是我一人蒙羞而已,与你们无干!”
李光地愕然抬头,不能置信地看着林风。
第四节
此次会议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开始,除了驻守在京畿门户的几位重将之外,汉军军方以及政府内几乎所有够档次官员都聚集在中南海大元帅府邸,甚至连一直埋头军械制造工场的戴梓也奉命赶来,列席此次决策会议。
第五节
在这场拯救生命的运动中,汉军在天津之战缴获的那八万多头牲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本来根据李光地的意思,这几万头牲畜有一大部分是要退还给天津府百姓的。历来商埠繁茂以盛产骡马著称的天津府在上一次的清、汉战争中受到了沉重打击,几千户以骡马为生的个体户因为清政府强征的干系失却了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流动资金,濒临破产的边缘,鉴于如此,在李光地的经济计划中汉军将有秩序的退还一部分战利品以维系生产,但此次的流民赈济工作使这个计划无法进行下去。
第六节
雪珠子细细密密的下了一整夜,气温骤然转寒,待到天明,京畿大地已然尽数镀上了一层白色,太阳升起的时候,北京城上的老鸹吵吵的叫了两个时辰,待到炊烟四起,方才无奈的朝野地里的乱葬岗栖落。
第七节
急急赶了几百里路的杨海生气色很好,半年多来的高官生活并没有对的气质产生多大的影响,此时他脸上的横肉愈发纠结,红扑扑的和一片胡须扎成一堆,身上除了厚重的绵甲外,还披了一顶夸张的黑披风,一眼望去,好似一个肥硕的狗熊。
第八节
李光地领导下的政府机构在这段时间内成为整个汉军体系的亮点,实际上这支草草促成行政班子经费之匮乏、编制之简陋可为历史之冠,但尽管如此,他们在流民编组、迁移、紫禁城拆卸以及占领区城市管理方面依旧取得了卓越成绩,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还是在官员的自身规范方面都做得极好,与军方的那些大肆为个人牟利的军官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九节
这次外交活动得到了汉军上下的高度重视,当林风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召回了李光地、陈梦雷等巨头,与周培公等进行合议。
第十节
天气越来越冷,汉军政府所征集的最后一批“粮草”终于到位。在这可怕的寒流之中,数万民夫光着脚板登着草鞋,豁出命在泥泞的官道上奔流来去,一波又一波的为前方百万流民输送维系生命的食物,这次由官府组织的运输活动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奇迹,实际上中华五千年来可能可能也从未有这样自觉而拼命的民夫。跟随监视指挥的汉军官吏在这个时候早已用不上鞭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逼迫民夫,这些从流民中征发而来的青壮在老人的斥骂下拼命之极,可以说只要还剩一口气他们就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职责。
第十一节
公元一六八四年冬,万众瞩目的大汉政府第一次科举正式拉开帷幕。自汉军在短时间内取得一连串的军事和政治胜利之后,这个科举在士林心目中的地位也渐渐沉重起来,现在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清楚目前的局势,眼下整个黄河以北可谓处处战乱,而在这片广大地域内唯一上了轨道的也只有这个大汉政权,清廷现在流散在其他省份的地方政权在农民军的攻势下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去搞什么学问教化,士子们对这个残酷现实显然有了相当的认识,所以在汉军正式张榜之后大批生员涌入了北京城。
第十二节
风起云涌的一六八四年在激烈的硝烟战火中悄悄遁去。这短短的十二个月所发生的事情足够让后世的历史和军事学家们研究上百年,实际上就在当时,这么激烈的政治的变化也让所有的政治家跌破眼镜。起初三藩之乱猝然骤起的时候,人们最大胆的认识也就处于“南北分治”的阶段,不过紫禁城外一声炮响,彻底葬送了“大清中兴”的宏伟蓝图——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个劳什子“大清”什么时候兴旺过,除此之外,随后而起的大片义军更是给苟延残喘的满清势力雪上加霜,在杨起隆的四郎会牵头下,原本隐藏在各个阴暗角落的牛鬼蛇神绿林好汉纷纷跨上历史舞台,让整个山西、河南、安徽等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陷入极度混乱的漩涡之中。
第十三节
汉军政府第一次科举行将结束。这一次主考官的经历绝对可以让林风大帅铭记终生,之前他冒冒失失的把这个考官的职责一肩扛上,看来确实是有点低估这件事情的艰巨性了。
第十四节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周培公应该算是一个很有特点知识分子。根据林风所了解到的,这个时代的儒生很少有象他这样好爱军事这门学科的,当然这里的这个“爱好”不包括那些翻阅《三国演义》的清谈者,务实、严谨以及愿意花费巨大的精力进行实地调查这些特征把周培公与那些吹牛分子严格区分开来——这样的人材在这个时代确实非常罕见,据说在最近这几百年内类似的家伙只有袁崇焕等少数几个。
第十五节
当孙思克的信使尚在路上的时候,林风正在处理一件非常之麻烦的事情。
第十六节
“混帐!!!——来人!!……”李光地如火烧屁股般蹦了起来,气得脸色都有点发青,他颤抖着手指,指着副使的鼻子结巴结巴的骂道:“混帐东西……好大胆……真是岂有此理……”
第十七节
大周使者团暂住在原清廷礼部理藩院的别馆,这栋建筑的设计者出于外交保密方面的考虑,把房子建设得象一座军营,高墙独院曲径幽深,而且地域也相当偏僻,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初拆迁紫禁城以及附属建筑物的时候,这栋房子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第十八节
送走汪士荣之后的日子里,林风一直处于某种兴奋状态之中,到了这个时代这么久,也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象这样直直白白的以“天下英雄”来吹捧的,却还是第一回,其中所谓的“北地第一名将”或者“天下群英之翘楚”等等,更是带有某种凝重历史的沧桑感,令人闻之浑身舒泰,飘飘然不明所以。
第十九节
“主公!”陈梦雷的脸色看上去很不好,“时下辽东绺子不少,这会眼看清廷势衰,都挂上了‘义军’的名号,不过这其中以两股实力最强,一股是绿林盗匪出身,匪首马大杆子,绰号‘一枝花’;另一股是正儿八经的义军,为头的是三兄弟,号称‘曹氏三雄’……”
第二十节
随着工作日程的推进,春耕工作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展开,由于需要安置的流民基数过于可怕,这个庞大的工作量显然压迫得汉军政府喘不过气来,起先草草结构的行政框架在这场工作冲击之中简直有点摇摇不支,可以说为了搞好这场工程,李光地几乎派出了他所有的属员,不论衙役、师爷或者其他吏员,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他在北京成了光杆司令。
第二十一节
在林风到达丰台兵站的时候,第一军的两旅骑兵已经排好了方阵等待检阅,打头的就是林风原来亲授的“大汉第一军骑兵第三旅”和“大汉第一军骑兵第四旅”的军旗,几千铁骑整整齐齐的伫立在寒风之中纹丝不动,从表面上去似乎军容很不错。
第二十二节
京畿地区的老百姓显然很多年没见过这种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