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宠妃[元春重生]+番外 作者:青色兔子(晋江vip2014-09-23完结)-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节的各大家族,于是娘娘们也就当她们是别人家的女儿般相待,不远不近得处着倒也难生嫌隙。况且沾了一个“史”字,女史还有规劝后妃言行的职责,站在祖宗规矩的高台上,女史想不清贵也难。
  贾元春依礼先去太后处请安。
  然而自废太子以来,太后精神便一直不好;更兼之不久前太孙也倒行逆施,太后知晓后心悸不已,如今正病着。贾元春由一个小太监引着入了慈安宫,只见阖宫寂寂,正院左侧花影里摆放着一口大鱼缸,两名宫女正轻手轻脚得换水,隔了两步远竟听不到一点声响。她不由得也放轻了脚步,停在门廊下,等着小太监去回话。
  一时那小太监出来,双手托着个盖了红布的盒子,退了两步地儿。接着殿门微启,闪出一个人影,却是谢鲤。
  谢鲤上前携了贾元春的手,以眼神示意她噤声,一路出了慈安宫正院,转入左侧仪门,到了她住的住处,这才舒了口气,轻声道:“太后娘娘连日身上不好,你来前才生了好大一场气,这会子才歇下了。”说着轻轻捏了一下贾元春的手,转过话头,将小太监捧着的盒子上的红布揭开,“这是太后娘娘赏你的。”
  贾元春不及看,便跪下谢恩领赏。
  谢鲤代太后受了礼,忙扶贾元春起来,笑着将所赏之物取来,却是一串红珊瑚手链,“太后娘娘最是不偏不倚的,我与吴、周家二位姊姊都得了这样一串。”说着看了贾元春一眼,又轻轻拂开衣袖,露出她腕上手串,果然与太后赏给贾元春的是一模一样。
  贾元春会意,接过手串,自己戴在左腕上。
  谢鲤又道:“如今不好迎你,待过得几日,太后娘娘身子松快了,我再请恩典。”
  珊瑚手串贴在肌肤上,有种生疏的凉意。贾元春心中转了几个念头,最终还是笑道:“承姐姐情了。”
  谢鲤入宫已有一段时日,留在太后身边,人人都待她恭敬,却只是没人说句知心话;见元春终于来了,倒有几分真欢喜。及至见了,携手一处,却又不知说些什么知心话才合宜。谢鲤想起当日与她拣选时相识,同居一室,谈天说地好不快活的光景,再看今日,不禁有几分黯淡;又想不出为何会如此。
  正在一室悄然之时,忽有小宫女匆匆而来,急道:“谢女史,太后娘娘醒了正找您呐。”
  贾元春忙道:“姐姐自去,万别为我误了太后娘娘之事。”
  谢鲤匆匆一点头,“咱们改日再聚。”忙跟那小宫女走了。
  那小太监送贾元春出了慈安宫,唤了两名小宫女来引贾元春去钟粹宫。
  钟粹宫虽小,却雅致得很,沿着青石板路两侧遍植秋海棠,尚未到盛花期,却已经星星点点打了花苞。
  秋海棠尽头,小冯氏——如今的嫣贵嫔正立在那里等着。微风吹动她紫色的薄衫,擦蹭在秋海棠花苞上,仿佛她整个人便是长在这海棠丛中的。她本就注视着宫门的方向,却怔了一怔,才察觉贾元春已走到自己身前。
  贾元春福身向小冯氏行了半礼。
  小冯氏不等她起身,便去拉她。
  小冯氏的手冰凉,简直不像是活人身上的温度。贾元春极力忍着不去抽手,看向小冯氏笑道:“东平郡王府上一聚,不想今日入宫竟还有缘分与贵嫔一处。”
  小冯氏面上有一种奇怪的急切之态,她瘦了许多,双颊几乎是凹陷了下去,原本盈盈秋水般的双眸越发显得大。
  这双大眼睛里此刻蒙了一层水光。
  在听到贾元春的话后,那水光登时明显起来,仿佛是海底的寒流涌了上来。
  小冯氏仅仅攥着贾元春的手,用力之大让对方都能感觉到她的颤抖。
  “贵嫔,秋日里寒气上来了。您站在这花丛里,小心久了腿酸。”一名看上去嬷嬷模样的人上前劝告,又向贾元春行礼,“见过贾女史,女婢是服侍嫣贵嫔的齐嬷嬷,原本在乾清宫当差的。”
  贾元春忙避开不受齐嬷嬷的礼,原本在乾清宫的嬷嬷自然只有皇帝才会指派到钟粹宫来。
  小冯氏被那齐嬷嬷劝着,也不吱声,依旧攥着贾元春的手,顺着齐嬷嬷的力道往殿内走去。到了殿门,贾元春仰头一望,只见上书“天巧”二字,“天”字笔力遒劲,最后一捺更是虎虎生风,简直欲破匾而去;“巧”字却写得柔媚婉转,玲珑可爱——显为一男一女合力所书。贾元春心头一跳,不及细想,便入殿内。
  不想一入殿内,放眼一望,贾元春更是心头大骇。
  只见正堂画中一朵芙蓉、衬以数片枝叶,低垂于水石之上,正是唐寅的《临水芙蓉图》。视线往右一转,便是一架八扇金漆点翠玻璃围屏。她在一种极度的骇然中茫然跟随者齐嬷嬷与小冯氏,绕过围屏,转入东边阁子。
  软榻侧墙上也挂了一幅唐寅的画,却是墨韵明净的《雨竹图》。
  这里一切的陈设分明是当初月太妃玉华宫的模样!
  不不不,该是玉华宫的一切都是比照着钟粹宫来的。
  钟粹宫是大冯氏原本所居,而玉华宫却是后来的嗣皇帝宠妃所居。
  而曾经年幼的嗣皇帝曾养在大冯氏身边。
  如此一想,怎能不让人骇然!
  小冯氏对齐嬷嬷道:“你在此歇歇,我与贾女史有几句体己话要说。”说着拉着贾元春入了内室。
  贾元春一眼看到床边那座朱漆描金三脚架,架上摆了一盆海棠花。唯此一处不同,当初月太妃床边碎了的乃是一盆玉兰。
  一种说不清的凄凉悲痛之意涌上贾元春心头,当初外人眼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月贵妃——她这一生该是如何煎熬!而最令她感到煎熬的不是别的,正是她的清醒。那迥别于满宫海棠的一小盆玉兰,便是她清醒的明证。
  越清醒,越残忍。
  “元春。”小冯氏斜坐在床上,同当初月贵妃的姿态如出一辙——或许是她像姐姐大冯氏,而嗣皇帝喜欢月贵妃做大冯氏的样子。所以,小冯氏与月贵妃也是像的。
  贾元春强自收敛心神,应道:“贵嫔。”
  小冯氏仰头望着她,双眸清澈,恍若孩童,“姊姊,你同我说,太孙如今怎样了?”
  贾元春于震惊中,又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小冯氏与太孙!
  是了,所以向来贤孝的太孙才会想要起兵反叛!
  原来如此!
  “你和太孙……你们……”贾元春手心全是冷汗,几乎想要夺门而逃,然而脚下仿佛生了根。
  这样一桩秘事,皇帝知不知道?
  若是知道,是在强占小冯氏之前还是之后知道的?若不知道,她便被拉入了这桩秘事。
  多么讽刺,皇帝抢了太孙的女人。
  多么危险,她知道了这样的事情!
  小冯氏不给她周旋的余地,扑上来抱住贾元春的双腿跪了下去。她仰面望着贾元春,泪从双眼汩汩涌出,“求求你,好姊姊,是好是坏你给我个准信儿,若不然,我死也不甘心的……”她目光中的凄婉,颤抖而压抑的哭声中几近崩溃的情绪,将这方寸之间化作十丈地狱。
  太孙动印,蓄意起兵。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尽人皆知,皇家还要遮羞布。
  然而贾元春能从祖父那里得到消息,小冯氏却失去了太孙的消息——那只有一种可能。
  小冯氏和太孙之间的消息渠道被切断了。
  被皇帝切断了。
  一瞬间,贾元春遍体生寒。

☆、第23章巧对答元春解套

  贾元春仿佛触摸到了那条隐秘的线。
  皇帝出人意料得将她指派到钟粹宫并不是无的放矢。
  皇帝是将她推到了小冯氏身边,如今她与小冯氏已然是利益共同体。如果小冯氏因为对太孙的情意而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她贾元春做为钟粹宫的女史如何能逃得?
  只是为何偏偏选中了她?
  “你先起来。”贾元春定下神来,扶着小冯氏的双臂几乎是将她拽了起来。
  小冯氏从贾元春方才的表情上已经料到事情不好,虽犹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身子却早已经软了,此刻像一潭死水般的歪到床上,只是仍死死攥着贾元春,盯着她要一个准确的答复。
  贾元春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据实以告。
  “太孙动用了九门军印,意图不堪。皇上数日前已下令,将皇太孙缉拿,如今关在皇园马厩,由高老将军亲自看管着。”
  小冯氏仿佛是风干了的木头,登时作声不得,良久才动了动眼珠,露出个凄凉的笑来,她喃喃道:“马厩……”
  贾元春默然无言。
  皇太孙这样的人物落到如此境地,唯有一声叹息。
  皇太孙的确是丰神俊朗之人。当初的太子是皇帝悉心培养的,而太孙则是在两代天骄共同的心血下成长起来的。不折不扣的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幼没有吃过一点衣食住行上的苦头,满蒙文共为母语,做起汉人的诗词文学来也毫不逊色,拉得了弓骑得了马;天生一段贵气,偏生半点不凌人。
  这样的皇太孙,难怪会先有安玥郡主为他着魔;今又有小冯氏为之断肠。
  忽听得门帘外齐嬷嬷低声道:“贵嫔,到了用午膳的时辰了,是现在去提膳吗?”
  小冯氏登时从凄迷的心境中惊醒过来,侧对着贾元春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坐直了身子平静道:“这便去吧,只要素菜。”
  贾元春不由看了她一眼。
  门帘外齐嬷嬷却是什么都没问,脚步声都不闻得就出了正堂去吩咐提膳宫女了。
  小冯氏起身,大约是双膝无力,险些栽倒在地。
  贾元春忙伸手去扶她,只觉得不过一瞬间,眼前的小冯氏已经轻了许多,简直像是被什么精魅吸去了血肉一般。
  小冯氏并不抬眼看她,只低低道:“女史今日一句真话,蔻葭来日必当报答。”
  “蔻葭”乃是小冯氏的闺名。
  说着小冯氏轻轻推开她,自己倚靠着床柱,慢慢挪到床后一口铜包四角的大檀香木箱前。
  她并不避讳贾元春,径直入怀取出一枚小巧精致的铜锁钥,开了檀木香。
  入目却是各色布料。
  小冯氏一块块、一缎锻抛在地上;一寸一金的贡品被她踩到了脚下。
  在木箱的最底部,她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袭衣衫,展开来比在自己身侧,端详片刻忽而一笑,歪头问贾元春,“好看么?”
  那是一身孝服。
  就见小冯氏自己褪了外衫将孝服穿在里面。麻质的衣服穿在身上定然极不舒服,然而小冯氏却仿佛是安心了。
  贾元春眼看着,既不阻止也不劝告。她知道小冯氏此刻内心决绝,任旁人如何苦口婆心也都听不进的,索性也就不费那个力气。
  午膳上来了,果然是清一色的素菜。然而小冯氏如今正当宠,膳房的人是绝不敢疏忽的,精心准备了时鲜送上来的。
  小冯氏倒是面色如常,却只是夹了两片脆藕,抿入口中,不发声音得咀嚼了小半盏茶时分。这便搁下筷子,起身离席向内室去了。
  齐嬷嬷也不多言,跟着小冯氏去了。
  钟粹宫的大宫女玉枣待贾元春用完膳,上前笑着相认,又赠她自己手绣的荷包。
  “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手艺虽然粗陋倒也还能表白一番心意,女史莫笑才好。”
  贾元春打量她一眼,见她果然肌肤如玉,倒当得起她名字里的“玉”字;收过荷包,细细看罢,亦笑道:“姑娘说笑了,这样的手艺若算粗陋,我竟不知道我的算什么了。”又惭愧道:“我竟没能备下礼物,待日后定当补上。”
  玉枣并不在意,带她去看住处。
  贾元春独自住在钟粹宫西跨院里,倒也自在。院居中还有一汪清水,极浅的池子,上面架了块一人长的木板,权当是座小桥,倒也有趣。她只住北屋,剩下三排房子如今都是空着的。
  玉枣笑道:“贵嫔是有福分的,我看呀日子不长这院子就该住满了。”
  宫里奴才不许议论主子,坏的不许说,好的也不许瞎猜。所以玉枣这话就说得委婉。后宫的女人有宠才算是有福分,就能晋位分。贵嫔再往上升,底下伺候的人还得多,慢慢的这院子就住满了。
  贾元春看着玉枣实心实意的笑脸,见她倒的确是为分到这么位主子宫里庆幸喜悦,不禁有些啼笑皆非。她这边心里正愁如何从小冯氏与皇帝联手设的大套里解出来呢,有人却还乐在其中。
  待进了屋一看,倒是窗明几净,只是自然比不得她在家时的闺阁了。
  贾元春大略看完,始终面带微笑。
  玉枣不着痕迹得瞅了她几眼,竟看不出她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不禁暗叹,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就有这份沉静,竟不知这贾女史是如何长大的。
  “女史您看,可有需要添置或者挪换的物件?”
  贾元春笑称不用。
  玉枣又叮嘱说等下内务府会送两个小宫女来,服侍女史日常起居。见贾元春更无别事,便道别回钟粹宫正院去了。
  贾元春独自坐到东间床上,将青布包袱打开,又系上;系上又解开,这样反复了几次,直到一不留神系了个死结,这才停下来。停下来才发觉她整个人都在发抖。
  上一世的小冯氏也是入了后宫,只是当时她被指派到太孙身边,于后宫风云并不如何清楚。只是似乎小冯氏当年就没了。
  具体的她不清楚,但是她三年后嫁给永沥时,因当初大冯氏抚育过靖亲王,只是早没了,按理也该去见一见小冯氏。模糊记得谁说过大约是宫里的风水与冯氏女子不相宜,先去了一个大冯氏,又填进来一个小冯氏。宫里已无冯氏女子,她最后也只是到靖亲王生母周贵妃处拜见了次。
  如果小冯氏是入宫当年就没了,那如今到年底已不足五个月。
  小冯氏出事,在皇帝那儿她贾元春也逃不过的;只怕贾府也会受牵累。
  宫中不许自缢,这是要追究家族的大罪。想来小冯氏该不至于如此糊涂。
  只是国人死法甚多。有因气愤而死的,比如三国周郎;有因伤心而死的,比如失爱女子。
  小冯氏当初到底是如何死去的呢?
  贾元春按下满心乱麻,起身到院中,走上小桥,垂首望着自己水中倒影,将小冯氏之事又细细想了一遍。这件事最难解的地方在于,就算她能救得了小冯氏的命,她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命?
  知道了皇帝如此秘事,她如何还能活命?
  贾元春仰起脸来,想清楚了,不由面色苍白,独自立在小桥上,望着无遮无拦的天空,不禁生出仓惶凄凉之意。如此地步,她便是想喊“救命”却也无人可向。
  一个人像一座孤岛。
  日影西斜时分,内务府太监果然领了两个小宫女过来。
  虽是小宫女,却也比如今的贾元春年岁大。其一唤如梅,一唤如兰,都年方十五。
  这一批的宫女不知是谁起的名字,倒比正经人家小姐的名字还要雅致。
  如梅是圆脸盘,笑眯眯得看着是个和气姑娘;如兰则生得颇美,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得望着你,像是林子里美丽温顺的小鹿。
  贾元春一人给了一封红包,笑道:“我初来乍到,以后还要托赖两位姑娘照料。这边也没什么别的规矩,一切照着宫里原有的规矩来就是了。”
  如梅接了红包,大方道了谢,又道:“万不敢当女史一声‘姑娘’的,奴婢算什么牌位上的姑娘,您就叫奴婢名字吧。”
  如兰也接了红包,却是抿了抿嘴唇,只跟着如梅行了个半礼。看样子像是要说什么的,只是还没开口脸上先红了,然而她眼睛生得实在是好,不需开口也能传达感情一般。
  贾元春不由多看了如兰一眼。在后宫里的宫女,伺候女史算是最轻省的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