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9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不能这么对吴相!”这些大臣都是吴思聪的亲信,又哪里忍心眼睁睁看着他遭风人的毒手?

齐横冷笑出声,说道:“如果你们也想去陪他作伴,我倒可以成全你们!”说着话,他侧头喝道:“来人!”

随着他的话音,从外面涌进来十多名风兵,一个个手持利刃,纷纷站到众大臣的面前。

见状,大臣们吓得身子同是一颤,不由自主地倒退数步。

这时候,唐寅站起身形,笑吟吟地走下王座,在安国大臣们的中间站定,柔声说道:“本王刚刚已经为他指出了一条活路,可他不选,那么,本王也没有办法了。”

说话之间,吴思聪已被风军侍卫拉到广场之上,两人合力把老头子高高举起,对准了一口油锅,连犹豫都没犹豫,狠狠投了过去。

扑通!老头子被活生生掷入油锅之内,他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接着,什么声音都没了。

大概过了十数秒钟,就听油锅里突然传来嘭的一声闷响,原来是吴思聪的肚子炸裂,五脏六腑都涌了出来,很快又被炸熟,现场弥漫起浓浓的焦臭味。

堂堂的右相,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风军用油锅给炸了,在场安国大臣们心里的滋味也可想而知。

大殿里,许多大臣们悲愤交加,但又无能为力,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左相高震看看周围的大臣,仰天长叹道:“国已破,大王已殁,我等臣子苟且于世,亦只是自取其辱,也罢!”说着话,身子猛的向前一躬,接着一头向唐寅撞去。

唐寅只是微微侧身,便把高震让了过去,耳轮中就听嘭的一声脆响,高震没有撞到唐寅身上,却狠狠撞在大殿的柱子上。

他用的力道太猛,这一撞之力,让老头子头骨崩裂,脑浆都流了出来,猩红的鲜血在地面上蔓延开好大一滩。

“唔?”唐寅回头看眼地上的尸体,揉着下巴嘟囔道:“又一个自个儿和自个儿过不去的。”

说着,他环视周围的大臣,笑问道:“还有哪个要撞柱子的?现在趁早,不然等会下了油锅,那滋味可不好受。”

“唐贼,我和你拼了!”一名安将咆哮一声,从自己身上硬是扯下一片甲叶,直向唐寅的脖子划去。

由于他事先已被风军*服下散灵丹,体内的灵气无法凝聚,佩剑也被风军收走,现在只能用一片甲叶去伤唐寅,又有何威胁可言?

唐寅站在原地连躲都没躲,等他到了自己近前,下面突然一脚,正踢在那安将的小腹上。

即便他有一身的甲胄,可也承受不住唐寅的重踢,身子打着横直挺挺地摔在地上,整个人佝偻成一团,趴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第744章

唐寅弯下腰身,扣住那名安将的脖子将他提了起来,意念转动之间,黑暗之火生出,就听呼的一声,黑色的火焰瞬间扩散到安将的周身。

那名安将惨叫出声,双腿在空中急蹬几下,接着,渐渐停止了挣扎,整个人看上去如同被炸干了精魄似的,皮肤死灰,连瞳孔都变成了灰黑色,大量的雾气由他身上散出,而后又一丝不漏的被唐寅吸食掉。

他仰面吐出口浊气,然后像丢弃一只破布娃娃似的甩掉手里的尸体,冷哼一声,嗤笑道:“不知死活,不自量力,诸如此类,死不足惜!”

唐寅以黑暗之火吸食掉安将,在场的安国大臣们哪里见过这等恐怖的场面,人们想看怪物一般看着唐寅,身子突突直哆嗦,腿肚子一阵阵的转筋,背后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

“诸位,别再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本王最后再问你们一次,到底是站左,还是站右?”

这回,他话音才刚落,便有一大群文官跑到对面的武将队列那边,一个个垂首而立,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敢看唐寅,也不敢看其他人。

“恩,这样就对了吗,其实,站左站右也并不是很难选择嘛!”

唐寅虎目笑得弯弯,说话之间,他缓缓转过身形,看向右边,见还有几名文官没有动,他笑问道:“怎么?你们是执意要与天子和本王作对到底了?”

剩下的几名文官,官阶最高的当属御史大夫曾盛,他没有看唐寅,而是幽幽说道:“我等自然忠于天子,只是羞于与风人为伍!”

唐寅挑起眉毛,抬手一指曾盛,说道:“报名!”

“安国,御史大夫曾盛!”曾盛抬起头来,毫无畏惧地对上唐寅的目光。

哦?御史大夫!唐寅暗暗皱眉。安国的大将军尉迟玉在两军阵前被齐横所俘,死于己方营中,安国的右相吴思聪刚被投下油锅,左相高震亦一头撞死,现在安国的正一品大臣也只剩下曾盛一人了。如果再把此人杀掉,恐怕己方真就很难再去安抚安人了。想到这里,他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曾大人,安国并入风国已成定局,以后,安地也要由风人来治理,不过,曾大人心中应该清楚,风人并不善于治国,以后治理起安地来,也不知会危害到多少安地的百姓,本王想,曾大人也不希望安地的百姓受苦受难吧?”

“风王此话何意?”曾盛凝视着唐寅,没太明白他的意思。

“本王的意思是,安地由安人自己来治理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现在,能够担此重任者也只有曾大人,不知曾大人意下如何?”

听闻唐寅的话,在场的安国大臣们心中皆为之一动,安地由安人治理,这当然是件好事,倘若交于风人治理,安国不出几年就得变成一片荒芜,到时还不知道要害死多少安人呢!

从私心来讲,他们也希望这样,如此一来,他们便不会被罢官,还可以继续吃俸禄,继续留在朝中为官。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曾盛,皆希望他能答应唐寅,无论于公于私,能由安人治理安地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曾盛当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他还不清楚唐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真的想用安人治理安地,还是打算以此为幌子做过渡,等到日后安地稳定了,再把安人一脚踢开。

似乎看出他的顾虑,唐寅正色说道:“如果你等安人能把安地治理的好,百业兴盛,蒸蒸日上,本王当然会继续重用你们安人,反之,本王也不会养些无用的废物,曾大人,你的意思呢?”

曾盛没有马上回话,低着头,又沉思了良久,最后,他深吸口气,仍是一句话未说,不过人已缓缓走到左边的那些大臣当中。

见到曾盛妥协,左边的大臣们无不长松口气,同时,右边剩下的那几名大臣也失去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跟随着曾盛,也站到了左边。

唐寅拊掌大笑,说道:“这就对了吗,与本王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与本王作对,受苦的只能是你们自己!”

“是……”有几名如释重负的大臣还讨好的去应唐寅的话,可下意识地看眼脸色阴沉的曾盛,他们又把下面的恭维之词咽了回去。

曾盛清了清喉咙,问道:“风王殿下刚才所说的由安人治理安地可是当真?”

“当然。”唐寅回答得干脆。

“那不知由哪位安人来执掌安地?”

“当然是曾大人你了。”唐寅想也没想。

“既然如此,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风王殿下能饶恕左相、右相的家人。”曾盛拱手说道:“风安之争到今日,亡灵已经够多了,还请风王殿下开恩!”

曾盛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保下吴思聪和高震的家人,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尽力而为。

唐寅看向曾盛的双目闪过一抹幽光,此人倒是很会打蛇随棍上,竟然拿自己的话反将了自己一军。

他凝视曾盛片刻,随即笑了,点头说道:“既然是曾大人求情,本王也不好再严惩他二人的家眷,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吴思聪和高震的家眷,皆发配到桓地边关为奴。”

曾盛心头一颤,桓地的边关相邻蛮邦,长年有战事,到边关为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他心里也明白,唐寅肯这么做,已算是给了自己十足的面子,再求下去,只怕会适得其反。

他拱手说道:“多谢风王殿下开恩!”

唐寅在王宫里*迫安国的大臣们表态,导致安国的左右丞相双双毙命,不过总算是收服了曾盛,也算是有所收获。

而后,唐寅当廷册封曾盛为安地总巡查使,另外还给他加派了两名副使,这两位皆是风人,说是辅佐曾盛,实际上是行监督之权。

至于其他那些安国的大臣,也是各有官职,虽然和他们在安国的官职相比要低了不少,但具体的职权和俸禄却相差不多。

对于治国、治理地方,唐寅对老风人的信心越来越不足,用安人治理安地,加派老风人行监督之权,这是他认为目前最实际可行的办法。

当然,这么做也会留下很大的隐患,就是这些前朝遗臣很容易包庇和纵容当地的反抗势力,支持他们和风国对抗,只是安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安人生性喜好安逸,国家观念淡薄,被风国占领的郡县几乎没有反抗势力的存在,这也是唐寅能放心让安人治理安地最主要的原因。

风军在攻陷御镇之后并未急于南下去攻占安地其余的郡县,而是在御镇进行一次大休整,顺便补充新兵以及粮草和军备。

御镇在当时可是少有大城镇,其规模和繁华程度要胜过镇江,甚至都超过川国的都城吉仁,仅次于帝都上京。

唐寅在御镇住下来,是越住越喜欢,心中又萌生迁都的想法,可是风国才刚刚迁都于镇江,如果现在再迁都御镇,实在劳民伤财,风国的国力也支撑不起,所以他只能在心里想想,实际要做的话,并不现实。另外,安国紧邻上京,等风国彻底吞并安国之后,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上京,即便要迁都,也得是往上京迁才对。

一想到可以夺下上京,帝国之都城,唐寅体内掺满了好战因子的血液又开始沸腾起来,当然,现在上京还被川国牢牢掌控着,要占领上京,就如同是对川国宣战,在短时间内,风国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风军在御镇的休整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安国朝廷又开始运作起来,只不过现在这个朝廷效忠的对象已换成了唐寅。

被任命为安地总巡查使的曾盛主管安地一切大小事务,两名风人副使相继到位,一位是文昊,一位是汤煜,都是老风人出身,也都是唐寅最信得过的大臣之一。

唐寅采用安人治理安地的政策很成功,这段时间,御镇没有发生任何乱子,在被风军占领后不久便又恢复正常,至少在安人感觉,日子还和以前一样,没有因为被风国吞并而发生什么改变。

一个月后,休整完备的风军开始向南进发,平原军、天鹰军、第九军、新军陆续开出御镇,兵分四路,进攻御镇以南的安地各郡县。

唐寅和直属军留在御镇没动,在唐寅看来,接下来的战事会变得很轻松,毕竟安国已亡,国君已‘死’,各地的守军不可能再具备顽强的斗志,己方大军一走一过之间便能将其收服。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连朝廷都已归顺风国,地方官府和地方军哪里还会去,独抗风军?

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风国的四路大军已相继攻占义和、高集、夏官、柳阳、白金五个郡,至此,安国的一十九郡已有一十六郡掌握在风国手里,最后只剩下朱阳、横水、川口三郡暂未被攻占。

此三郡,朱阳相邻上京,横水相邻川属贞地,川口相邻川国本土,皆属敏感之地。

第745章

风军方面,按照唐寅的指令,由平原军主攻朱阳郡;天鹰军主攻横水郡,驻扎于白马、宜舒二郡的百战军协同作战;第九军和新军则主攻川口郡。

且说第九军和新军,本以为打下川口郡也会很轻松,像前面打下的郡县那样兵不血刃,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两军才刚刚进入川口郡便遭受到了川口地方军的袭击。

川口军并没有伏击第九军和新军的主力,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而是悄悄绕行到两军的背后,偷袭了第九军和新军的后勤补给。

此战的规模不大,川口军的兵力也不多,但却都很精锐,把两军的后勤补给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大批的粮草和军资被抢、被烧毁。

听闻消息的齐横骑兵率领一支骑兵赶紧回头增援,可是当他们返回的时候,川口军早已跑得无影踪。

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先吃了这么大的一个闷亏,这令齐横愤恨难当,他随即传令第九军和新军,直取川口郡的亭口城。

亭口城位于川口郡的北面,风军若想向川口郡腹地深入,首先得拿下亭口,作为立足之地。

根据探报,亭口内的地方军才五千多人,而第九军和新军有二十万众,拿下亭口,简直易如反掌。

攻城战中,第九军只能起到掩护和胁从作战的作用,不可能指望重装骑兵冲上城墙去攻城拔寨,正面进攻的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到新军身上。

新军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征战之中,战斗经验已异常丰富,要拿下区区五千人镇守的小城,当然也不在话下。

刘彰只派出两个兵团出战,在他看来,这已经足够了,守军根本不可能挡得住己方两万将士的猛攻。可结果他错了,战事展开之后,远没有他想像中那么顺利。

五千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和猛烈,风军两个兵团,打上去一波,被击退一波,连续数轮的冲锋,最后都无功而返,而且自身还出现不小的伤亡。

面对这样的局面,刘彰颇感诧异,但打到现在天色已晚,他只能下令收兵,等到明日再战。

回到军营,他刚进入中军帐,屁股好没坐热呢,齐横就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

对于今日新军的攻城战,齐横大为不满,堂堂大风的中央军军团,竟然打不下一座才五千地方军驻守的弹丸小城,传出去,丢人的不只是新军,还有他的第九军。

在中军帐里,齐横当着新军众将的面,指着刘彰的鼻子怒声喝问道:“今日你打的是什么狗屁仗?连五千人的小城都打不下来,你这一军的统帅又是怎么当的?”

别看齐横是莫人,现在又没有官复原职,但在军中的资格可比刘彰老许多,当面责备,刘彰也只能听着、忍着。

他欠起身形,赔笑道:“齐将军,今日之战,我确实有误,齐将军也消消火,快请坐吧!”

“现在哪还能坐得住?”齐横是火爆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他双手掐腰,在大帐里来回踱步,边摇头边愤愤不平地说道:“自进入川口郡,我军就不顺,现是后勤队受袭,现又进攻受阻,这不是让平原军和天鹰军看我们的笑话吗?”

“是、是、是!齐将军说得对!”刘彰连连点头应是。

其实没有打下亭口,他也很郁闷,更觉得纳闷,不可思议,两万对一万,风军对安军,中军军对地方军,无论兵力、战力己方都占绝对优势,怎么可能会打不下来呢?

他转目看向今日主攻的第七、第八兵团的两位兵团长,问道:“毛将军、龚将军,你二人在指挥攻城时,觉得城中守军当真是五千人吗?”

听闻他的问话,齐横停下脚步,眼睛眨也不眨地看向新军第七兵团长毛易和第八兵团长龚单。

毛易满脸的羞愧,低垂着头,小声说道:“守军确实只有几千人,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有话一气说完!”刘彰沉声说道。

“可是,守军当中的修灵者很多。”毛易低声道。他话音刚落,龚单立刻接道:“是的,守军当中,混有许多穿着安军盔甲的修灵者,具体的人数有多少说不清楚,但绝对不在少数,这些修灵者异常厉害,就算我军将士好不容易冲上城头,也很快被他们打了下来……”

“这并不能成为你等作战不利的借口!”齐横在旁冷哼一声。

毛易和龚单面红耳赤,头也随之垂得更低,颤声说道:“末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