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宁-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姝宁一愣,将空了的药碗搁到红木茶几上,问道:“梦见了谁?”
  燕娴干瘦的手抓住了自己的衣摆,轻声道:“梦见我死了。”
  “胡说!”谢姝宁握住她的手,正色道,“不过就是个梦罢了!”
  燕娴摇头:“人终有一死,我倒不怕这个。”她声音愈轻,叹口气,“可嫂子跟哥哥放心不下我,我不愿意见到你们伤心。”
 
  第410章 大限

  于她而言,死并不足惧,然而只要一想到这些挂念着她的人,她便有些不舍得离开这人世了。
  久病之下,她虽未成医,对自己的身子状况却一向清楚得很。她尚不记事,便已请过了一个又一个大夫,吃过了一帖又一帖苦涩浓稠的药。大夫们开的药各有不同,但下的诊断,却都殊途同归。
  她生来便注定是个活不长久的,头一个大夫断言,她活不过两岁,但她活下来了;后来又有大夫说她至多只能活到七八岁上下,再不能多,可她仍熬过来了。她清清楚楚地记得,父亲离世之前最后一次来见她时,同行来望诊的大夫捋着下巴上的一把山羊胡,摇摇头无奈地告诉他们,她这身子骨能活过十六岁便是顶天了。
  而今,掐指一算,已是时日无多。
  彼时她闻听此言,心中并不十分悲戚,左右也活过一回,已是难得,何必拘泥于活了多久?
  但时至今日,她看着眉宇间难掩忧虑的谢姝宁,心间蓦地腾升起一股强烈的不舍来。她还没有同兄嫂处够,亦还未见到他们的孩子,她哪里真就舍得这般离他们而去?
  她素来不会说谎,心中所想立时便都表露在了面上。
  谢姝宁看得分明,心头一紧,抿了抿唇道:“莫要胡思乱想。”
  “老天爷待我已够厚道,嫂子不必挂心我。”燕娴努力地笑了起来。又道,“只不过,若你跟哥哥能早些有个孩子。这事便全了。”
  谢姝宁轻轻一紧掌中那只干瘦无力的手,轻声叹息,而后道:“不论如何,还是请了鹿大夫来号一号脉,仔细看一看。”
  鹿孔一直在钻研燕娴的病,但进展缓慢,并没有能根治的好法子。
  而且。燕娴遇到他的时候,年岁已然不小。早非稚龄小儿。她这样的病症,年岁越长,面容身体便越是呈现老态龙钟的模样,离黄泉路也就愈发的近了。
  时不待人。晚了便是晚了,即便付出百倍努力去追赶,也终究少了把握。
  众人都明白,也都无奈,可谁也不愿意放弃。
  午后,艳阳高照,青砖缝隙间残留的水迹渐渐消去。
  鹿孔背着他走到哪都要随身携带的药箱来时,燕淮也亲自过来了一趟。
  他到门口时,鹿孔已进了屋子里打开了药箱取了迎枕来置于燕娴腕下。开始细细为她号脉。
  谢姝宁留了他们在屋子里,暂且在外头等候,走至院中透气。秀眉微蹙。她沉思着,直到燕淮走至她身后时,方才惊了一下,转过身来嗔他:“猫似的没半点脚步声。”
  他自小习武,又是在天机营里长大,走动时习惯了将脚步声放到最轻。
  这样的习惯。七师兄也有。
  思及七师兄,他眼神微变。转瞬却已恢复如常,望着谢姝宁轻笑一声,道:“是你想得入神了。”
  谢姝宁闻言叹口气:“娴姐儿说她昨儿个夜里做了个噩梦。”
  “什么梦?”燕淮慢慢敛了笑,问道。
  谢姝宁便将先前娴姐儿说与她听的话对燕淮复述了一遍。
  燕淮听完默然不语,良久方道:“她瞧着总欢欢喜喜的,可自打生下来便没过过一天畅快日子,浑身病痛,又有谁真的能高兴起来。”
  她只是不愿意叫自己身边的人难过,这才每日见人便未语先笑,叫人见了也忍不住为她放心两分。
  燕淮黯然,立在那侧身遥遥去看那扇半开的窗子,视线落在背身而坐的燕娴身上,长长叹了一口气:“虽然见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迟早会有那样一日,可时日越久,便越是忍不住期盼她能活得长久一些,多看两眼这人世。”
  “一定会想出法子来的……”谢姝宁轻轻牵住了他的手,温声劝慰。
  燕淮勉强一笑,同她十指相扣,深呼吸道:“一定会有。”
  二人相视微笑,然而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怅然。
  口中虽说着这样的话,但他们心里都明白得很,娴姐儿的病能被治愈的可能,恐怕连一成也没有。
  清风拂面,吹得树上枝叶簌簌而响。
  鹿孔在屋子里换了燕娴的另一只手号脉,屏息凝神。
  站在庭前的俩人静候着。
  “七师兄约我后日叙旧。”燕淮突然开口道。
  谢姝宁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那位到京都时,恰逢燕淮这边送催妆礼的日子,一来二去便没有机会好好说上几句。送完了催妆礼,不过三日,就到了她跟燕淮成亲的日子,这期间他们自然也不曾详细多谈。
  至于明日,三朝回门,燕淮要陪着她回北城去,当然也不得空。
  约至后日,倒也说得通。
  不过——
  谢姝宁感慨:“他此番上京,果真是有要事。”
  若不然,他们成亲不过三日,他便约了燕淮见面,如果只是叙旧,吃酒谈天,何必将日子定得这般紧?
  燕淮颔首:“只怕还不是小事。”言毕,略微一顿,又加一句,“昔日京都一别时,曾说过若不是非见不可的要事,便不必相见。”
  谢姝宁闻言不由得多看他两眼,轻哼:“既是非见不可的要事,他急却也不曾急得要命,尚能等上这几日,可见他要说的事暂且还不到动作的时候,但又此时不说,越拖越容易出纰漏,所以才会约了你后日便见。”
  她不喜欢那位跟燕淮同出天机营的七师兄。
  有些时候,人就是这么古怪,合不合眼缘,从来都是一件说不清的事。
  燕淮的这位七师兄。十分不合她的眼缘。
  多年未见,忽然联络,可见是有事用得上燕淮。而且这件事还值得他亲自北上来见燕淮,委实不易猜测。
  她睨他一眼,说:“只盼是我小人之心吧。”
  燕淮失笑,附耳过去,轻声道:“七师兄是个人物,我断不会小视他,你放心。”
  “我向来对你很放心。”谢姝宁闻言。点点头,而后毫不吝啬地狠夸了他两句。又道,“在我眼里,唯有你才是个人物。”
  是人就爱听好话,更何况是从自己媳妇儿嘴里说出来的。
  燕淮听了心情大好。展颜微笑,昳丽面容愈发令人移不开眼。
  突然,屋子里有了响动,鹿孔推开门出来,请他们往边上去说话。这便是要避着病人了,谢姝宁跟燕淮对视一眼,心中均有了些数。
  鹿孔直言:“情况并不佳。”
  燕淮绷紧了背脊,沉声问:“约莫还有多久?”
  照早前燕娴自己的话说,离前头那大夫说的大限。也就剩下不到一年了。
  但从去岁开始,她便一直吃着鹿孔配的药,情况应当已有了变化。
  果然。鹿孔道:“若无意外,也就至多还有两年左右光景。”
  “两年……”燕淮夫妻二人对望着,异口同声地长叹了一声。
  这话出自鹿孔的口,便是十分肯定的了。
  正惆怅着,俩人听到鹿孔蓦地又说:“但是,这是最坏的打算……若往好了打算。兴许还有个四五年。不过世事难料,也许过得年余。会有良药也说不准。”
  四五年,也委实不算多,但他们先听了个两年大限,这会再听四五年,只觉长舒了一口气,心安不少。
  鹿孔也变得狡猾世故了……
  谢姝宁看着这样的鹿孔,再悄悄看一眼正仔细询问着鹿孔的燕淮,恍恍惚惚想起前世传闻中的那群人来。阴鸷狠辣的成国公燕淮跟他身边最得用的心腹神医鹿孔,当年是否也曾如今时一般,站在一处说话?
  她赶在燕淮认识鹿孔之前,便将鹿孔纳入麾下,可兜兜转转到了最后,他们仍站在了一处。
  她不得不信,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思忖间,时光飞逝。
  鹿孔新开了一副方子,里头药材繁多,使了人去外头配药,总是麻烦。
  谢姝宁财大气粗,略一想索性便让人在宅子里专门收拾出了一间药房来,专置了燕娴所需的药材,又指派了几个手脚麻利的丫鬟婆子负责看顾打理。
  手头不缺银子人手,办事利落,药房很快便收拾妥当。
  待到次日回门,如意已开始领着人往里头分批送药材。
  燕淮小两口,则乘了马车往北城去。
  晨起犯困,小七的马车又驾得稳当,谢姝宁倦极,便靠在燕淮肩头小憩了片刻。
  谁知这一阖眼便睡沉了,连马车是何时到的也不知,只迷迷糊糊觉得自己身子一轻,耳边传来燕淮的声音,“阿蛮……”
  她缓缓睁开眼,便见头顶上烈日灼灼,日光照在她的脸上,刺目得紧,她下意识往抱着自己的燕淮怀中躲去,轻声喃喃:“照得眼睛疼……”
  “愣着做什么,还不进门。”
  话音未落,她突然听到了个熟悉的声音。
  印公也在!
  她这才清醒过来,糟糕!于是慌慌张张地便要自己往地上站,谁知睡久了腿麻,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好在燕淮眼疾手快给扶住了。她长出一口气,这才站定微笑着朝不知为何站在门口的汪仁见礼:“义父。”
  汪仁淡然颔首:“日头大,别晒着。”
  言毕,他转身往里走。
  小两口便也跟了上去,三人屏退了小七几个,沿着抄手游廊缓缓而行。
  突然,汪仁背对着俩人,慢条斯理地吐出两个字来——
  “节制。”
 
  第411章 风起

  他声音放得虽轻,但四下无人,耳畔寂静,这短短两个字便夹杂在软靴摩擦地面的声响中,清清楚楚地传入了谢姝宁跟燕淮耳中。
  二人乍然闻言,俱是一愣,转瞬反应过来却是一齐微微红了脸。方才下车时,谢姝宁还睡得迷迷糊糊,燕淮便索性打横抱了她下来,正巧叫汪仁给看了个正着,而后她下来自己站定时,又因双腿发麻而踉跄了下,差点没能站稳。
  不知情的,保不齐以为他们在车上做了什么……
  谢姝宁窘然,侧目朝着廊外望去,盯着不远处一丛丛盛放中的花,权当自己不曾听见。
  燕淮却把汪仁的话听进心里头去了,仔细想一想这几日的确是过火了些。她的身子骨素来瞧着弱,这几年因为有鹿孔的药仔细调理着,虽然好了许多,可到底还是差些。
  正想着,汪仁蓦地顿住了脚下步伐,转过头来看他们,皱了皱眉似有话要说,可微微一敛目却又将头转了回去。
  罢了……罢了……
  不作声就不作声,八成是叫他说破,羞得说不上话了。
  他一面继续缓步而行,一面暗暗思量着,嘴角忍不住轻轻一弯。
  过得须臾,一行人到了地方。门口候着的丫鬟赶忙墩身一行礼,然后将帘子打起,请了他们入内:“太太方才还念叨着姑爷姑奶奶呢。”
  这话原没错。宋氏前一刻的确是说起了燕淮跟谢姝宁今日回门的事,丫鬟不过笑着如实说了而已。可汪仁听了却忍不住将眉头蹙了一蹙,怎么也不念叨念叨他?
  但转念一想。他今晨来时,宋氏还特地让人给他添了碗筷一道用饭,他这心里头就又觉畅快了些许,遂拔脚往里头走。
  剩下几人便跟在他身后鱼贯而入。
  厅里宋氏正在让人备茶,听见响动,转身看了过来,笑容满面地走上前来。
  谢姝宁跟燕淮便给她一齐行了个大礼。喜得宋氏急忙去扶,口中道:“东城那边可都安好?”
  终究是临时新置办的宅子。住得好不好,她心里并没有底气,想了数日这下子见到了人便禁不住要仔细问上一问。
  谢姝宁早知她会问起,准备了一箩筐的话应对。此刻闻言就挽了她的胳膊去一旁落座,一一应答。
  母女俩进了里头说话,燕淮便跟后到的谢翊几个,陪着汪仁在外头吃茶。
  爷们不比姑娘,没说上几句闲话,这气氛就变了变。既聚在了一起,一群人便少不得谈上几句更为要紧的事。
  汪仁取出一张字条来,当着众人的面递给了舒砚:“既然事情都已说开了,也就不必拘束。”
  燕淮吃着茶。视线循着那张字条看了过去,而后微微一挑眉。
  “宫里头近些日子的动静,热闹着呢。”汪仁将字条给了舒砚。屈指在雕花椅把上轻叩,面上温和笑着,语气平淡。
  显然这所谓的热闹于他而言,还远远不够热闹。
  他话中有话,燕淮跟舒砚自是一听就了悟,谢翊却没大听明白。疑惑问道:“有什么喜事?”
  汪仁闻言,抬眼看他一眼。见一管鼻子生得极肖宋氏的少年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疑问,不由暗忖,真论起来,还是这小子的性子比较像宋氏!
  哪像阿蛮那丫头,宋氏这当娘的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他朝谢翊笑着摇摇头,温声说:“勉强也算是桩喜事。”
  谢翊扬眉,侧身问舒砚:“是何事?”
  “皇贵妃已重掌凤印。”舒砚将视线从字条上抽离,嘴上说着喜讯,面上神色却格外凝重。
  谢翊不懂:“这难道不是件大好事?怎么还不高兴了?”
  舒砚苦笑了下,一时间不知该从何说起。
  谢翊就也皱了皱眉头,又去看燕淮,喊着“默石”,苦恼地问:“可是有何不对?”
  “这并不全是好事,至多也只能说是好坏参半罢了。”燕淮搁下有些凉了的茶,解释道,“后宫里的女子,翻身与否,凭的还是皇上的心思。皇贵妃今日得以重掌凤印,便证明她必然在皇上跟前重新得了脸,做出了妥协。”
  至于这妥协是何,还有待确认,但至少有一点,他们这会已经知晓。
  不论皇贵妃妥协了何事,那件事都一定不会是好事。
  “同时,这也说明皇贵妃接下去要做的事,值得她今日委曲求全,向皇上服软。”
  少年清越如泉水的声音在屋子里缓缓流淌,谢翊终于有些明白了过来,试着道:“这便是说,皇贵妃接下去要做的那件事,极为惊人?”
  “会是场大热闹。”话音刚落,汪仁已徐徐接了话,“她联络了白家。”
  延陵白家久负盛名,诗书传家,同各家交好从未交恶。宫里头的那一位皇贵妃娘娘出身白家,是现任家主的女儿。昔年她北上京都,入驻端王府,落在汪仁眼中,可从来都不是一件寻常的事。历代来,白家恪守本分,从来没有将手伸到北地来,结果这一伸手就伸到了端王爷府里。这可不是什么小动作,想要不引人注意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由此可见,白家要的,就是这份惹人注目。
  他轻笑,道:“太子今年,也有十岁了。”
  可惜的是,太子也仅仅只有十岁而已。
  若这位殿下的年岁能再大些,许多事想必就又会变得不同。
  燕淮看着他,脸上浮起一抹凝重。
  ——怕是,要变天了。
  舒砚亦在想纪桐樱,长公主的婚事一直未定。肃方帝心里却肯定早有主意。这桩婚事拖得越久,这主意只怕也就会越差。
  他忽然看向了汪仁,碧眸渐深。低低问道:“我若想入宫一趟,需做何准备?”
  汪仁担着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这么多年,早前先是庆隆帝的心腹,后又是肃方帝跟前的红人,这重重宫闱里,再没有比他更熟悉弯弯道道的人。而且,而今掌着内廷的小润子。也是他一手养大的。
  舒砚问他,自然没有问错人。
  但汪仁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收起了面上有些散漫的笑意,正色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