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宜室宜家-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淮南府当了几年太平府尹,还真得多谢老天爷开眼,这几年没降下大水来,唯一遭的一次天灾还是旱灾。
  既然发现了问题,华顼也不是无能之辈,立刻动用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宋左尹给拿下了,连带所有的宋家人都控制起来,一番搜查,发现了帐本,甚至连当初跟宋左尹同流合污的几个官员也查了出来。
  事关重大,华顼连夜具文呈奏,将事情写成公文,连同那本帐册一起,派快马四百里加急,送进了京城。京城的反应也很快,没多久,圣旨就下来了,宋左尹及所有涉案官员革职去官,押送刑部待审,其家眷暂押大牢。
  让华灼很不满的是,父亲华顼也被斥责了一通,说他玩乎职守,吏部考评降了一等,这还是看在宋家贪墨河银一事最后还是华顼发现的,才减轻了处罚,不然也要问个渎职之罪。
  虽然很冤枉,但是华顼也无话可说,当年修河银尽管是在他到任之前就发下的,可是修河工程却是在他的任上完成的,宋家利用他初来乍到摸不清情况的机会,贪墨了大笔的河银,他确实有失察有之罪,朝庭没有追究,已经是轻罚了。
  不满之外,却是后怕,宋家是不是早就有打算把贪墨河银的事栽赃在华顼的头上,只是老天爷站在华顼这一边,这几年新安江一直很安分,河堤不出事,宋家自然也不会主动揭破,而一旦新安江决堤……想到有可能的后果,即使是有整个华氏豪族做靠山的华顼,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宋家,当诛。
  当华顼下了这决心以后,宋家的结局就不用再想了,荣安堂这些年虽然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还有整个华氏豪族在背后撑着,宋家虽然还有两房人在别处为官,就连京中也有些关系,但是当整个华氏豪族都压下来的时候,宋家在淮南府的这一房,注定覆灭,谁也救不了他们。
  只有华灼在知道结果以后,小小的纠结了一下,她一直担忧害怕不知道要怎么解决的问题,到了父亲手上,便似冰雪遇到烈阳,转眼间就融化消失了,更让她无语的是,她左思右想想不出法子提醒父亲关于河堤的问题,结果一本《两淮水经》,反而无心插柳了。
  当然,这件事也不是没有留下尾巴,河堤的问题既然发现了,少不了就要重修,钱从哪里来?抄了宋家也拿不出全部的修河银呀,于是华顼又开始头疼了,眼看离任在即,但河堤的事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难心安。
  但对于华灼来说,不管怎么样,终于是松了好大一口气,上一世留下的最大的阴影消去了,接下来,不管父亲是留任还是去别的地方上任,反正她是不担心了。
  方氏却又担心起来,老爷的考评被降了一等,这次述职也不知会不会受影响,别定好的事又起波折,思来想去,她越想越不安心,就给华焕去了一封信,让他再去吏部打探情况。
  华焕的回信还没有到,华顼却自己向吏部呈文,请求连任,他表示不把河堤修好,绝不离开淮南府,哪怕官降一级也在所不惜。
  于是方氏什么想法也没有了,只能长叹一声对华灼道:“你爹爹是个认死理的人。”
  华灼深以为然。
  第128章 左右为难
  转眼八月秋意渐浓,华灼的百子千孙大屏风也绣好了,方氏特地找人,用贵重的紫檀木将它镶嵌起来,以红绸罩得严严实实。
  绘芳园已经交到了杜家手上,田产铺子方氏也都留了可靠的人手在经营,整个华府上下,都收拾好行囊,只是往哪里去,却让方氏犯了难。按原本的计划,她们母女是要先行往京里去,将寿礼送到荣昌堂,然后等着华顼随后进京述职,看吏部派的是什么缺,她们便跟着往哪里走。
  可是现在华顼想要连任,不等吏部有回文来,他是不会离开淮南府的,那么还进不进京,方氏就犯了难。
  “夫人,若此时不动身,恐怕就赶不上给老祖宗祝寿了。”刘嬷嬷知道夫人在为难什么,因此提醒道。
  “我又如何不晓得,可是若老爷不进京了,我们母女还进京做什么,本家是个什么地方,我虽不知道,却也是听过一些的,听说那几位本家的妯娌,可都是一双势利眼呢,没有老爷撑腰,只我们母女,还不得让人欺负了去。”
  方氏怕的当然不是她嘴上说的,荣安堂再败落,也不是好欺的,其实暗地里,担心的还是本家要打女儿的主意,虽然这大半年来,她也照着华焕出的主意,把华灼的生辰八字含含糊糊地透了些风声出去,但也保不住老祖宗她贼心不死呀。
  刘嬷嬷也能猜出方氏的顾忌,仍是道:“夫人,若是往日咱们只送寿礼人不去也就罢了,只是今年正好老爷要述职,而且老祖宗又是七十岁整寿,整个华氏豪族,不论是嫡支还是旁系,甚至连那些出了五服的,都纷纷要赶回来给老祖宗祝寿,咱们荣安堂不去个人总是不行的。”
  方氏听了,面上的忧虑更深了。
  是呀,这一次不去不行,可是谁去呢?
  荣安堂还是吃亏在人丁太单薄,数来数去,能代表了荣安堂去祝寿的,只有三个人,华顼,华灼,华焰,就连方氏自己都不够资格,她只是荣安堂的媳妇,除非是夫死子亡女嫁,否则怎么也轮不到她来代表荣安堂。
  华顼就不提了,他是铁了心不等到吏部回文绝不离开,华焰才三岁多点,根本就不顶事,而让华灼去的话,那不等同于送羊入虎口,谁知道老祖宗现在是个什么心思,反正方氏是死也不愿的。
  方氏的烦恼,华灼很快就知道了,她倒是有心替母亲解忧,表示愿意代表荣安堂带着寿礼去京中给老祖宗贺寿,并信誓坦坦一定不会被本家人给算计到,但却直接被方氏一句“小孩子家家,懂得什么人情世故”给打发回来。
  “娘,过了六月,女儿已经满十二岁,不是小孩子了……”
  华灼试图说理,十二岁的女孩子不算大,但若放在平时,父母已经可以开始为她准备嫁妆,到处相看哪家少年郎配得上自家女儿了。
  方氏瞪了她一眼,道:“当年你两个姑姑去京中时,比你还大一些,可结果又如何……”
  华灼想了想,觉得母亲最不放心的还是怕老祖宗拿她镇宅,以后婚事要受影响,再难嫁到好人家,便开口道:“若是女儿订了亲再去给老祖宗贺寿,娘该放心了吧……”
  话还没说完,就让方氏敲了一下,斥道:“这不是女儿家该说的话。”
  华灼缩了缩脖子,知道自己出格了,订亲这种事,只能别人跟她说,绝不能她主动提出,否则便是有失体统。
  不过方氏让女儿这么一说,倒也觉得这个法子可行,订了亲,华灼就不再是纯粹的华家女儿,老祖宗就是想拿她去镇宅,也要考虑一下华灼的夫家的想法,不过,要让老祖宗有所顾忌,这个夫家也得有点分量才行。
  于是,方氏转眼间就又想到了章家那个男孩儿,去年她派人去汾阳打探,可惜派去的人回来说,章家与同为五大豪族之一的崔氏正在议亲,据说崔氏有意再嫁一个女儿到章家,以加强两家人的关系,不过章家三房人,到底谁能娶到崔氏的女儿,还有待商榷,但是汾阳那边却人人传言说章家五少爷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崔氏嫡支出身,亲上加亲是再好不过的。
  最后结果怎么样,方氏并不知道,反正她知道有崔氏横插扛子,章家那个男孩儿她就不用再想了。眼下急切间,却哪里找得到合适的人选,就算想从章家另外挑个年纪合适的男孩儿,也来不及了,早知如此,当初郡守夫人上门暗示想结亲,索性应下就是了,何必管女儿喜欢不喜欢,将来相处久了,自然就喜欢了,庄家,尤其是庄大老爷那一房,和本家的关系非浅,老祖宗再怎么动歪心思,也不敢不顾着庄大老爷的面子吧。
  正在方氏左右为难的时候,华灼却收到了庄静的一封信,信里说她最近要陪母亲进京看望二哥庄铮,方氏知道以后当场心思就活络开了,也不知道庄大老爷给庄铮订了亲没有,当年记得有谣传说是看中了一位宗室之女,但是宗室之女岂是能轻易许人的,事情也不见会顺利,兴许还没有定下来,女儿还有机会呢?
  考虑到这一点,方氏就厚着脸皮给郡守夫人去了一封信,把庄铮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自然是在暗示两家联姻的事,至于女儿是不是喜欢庄铮,眼下她已经顾不得了,至关紧要的是赶紧帮女儿找个大靠山才是。
  韦氏收到信的时候,先是生气,随后却是怒极反笑了。在自己能为儿子做主的时候,华家不肯,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她的了,华家反而又有了联姻的意思,这不是在耍着她玩嘛。
  于是韦氏回了一封信,却不是给方氏的,而是直接写给了华顼,信里先把庄铮的近况说了几句,特别提到庄铮还没有订亲,然后又暗暗讽刺华顼娶了个不知所谓的妻子,前倨后恭令人气恼。韦氏不是小气的人,可是失去儿子是她的锥心之痛,方氏这封信,简直就是在她的伤口上又洒了一把盐,禁不住也就尖酸刻薄了一把。
  华顼这段时间几乎就没着家,整天扑在了河堤上,一边检查这条河堤到底烂到什么程度,要重修的河堤有多长,一边接见淮南府的大商家,试图让这些有钱的商人捐出一些修河银,直到收到韦氏的信,他的心思才略略放回了家中,意识到眼前荣安堂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让华顼现在离开淮南府,他是绝对不肯的,可是方氏面临的难题,却实打实的存在,而且是毫无办法了,否则也不会厚着脸皮给郡守夫人去信了。
  “夫人,让灼儿去吧。”华顼艰难地下了决定,没有办法,荣安堂人丁太单薄了,根本就没有其他人可以代表荣安堂,不让女儿去,难道让才三岁多点路都走不稳的儿子去?
  “老爷……”方氏的眼泪当场就下来了,当年两个小姑的事,直到现在都是荣安堂所有人都不敢提及的禁忌。
  “让她去。”华顼狠下心来,“正好郡守夫人也要携女进京,让灼儿跟她一起走,我修书一封,请她多照应着些。”
  “她是咱们家的什么人,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凭什么要照应灼儿,只是带在路上一道走便也罢了,难道她还能为了灼儿跟老祖宗翻脸不成?就算她肯,也得有个说道啊,无亲无故的,本家那些人,哪个理她。”
  方氏的语气略略透着些不满,不满的当然不是华顼的决定,而是郡守夫人竟然把信回给了华顼,根本就是在打她的脸。尤其是这个举动,又让她对夫君和郡守夫人之间的关系,起了疑心。
  华顼有些尴尬,刚才话说得太满了,方氏的置疑让他有口难言,那已经是年轻时的一段轻狂往事,事实上,他和郡守夫人相识,还在方氏之前,那是他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位额间生着一点胭脂痣的俊美少年,交谈之下,颇为相投,恰好又同路而行,甚至还同在京城大佛寺借住了一段时日,彼此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
  后来的事情有些阴差阳错,他中了探花,又幸得座师保媒娶了方氏,再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俊美少年,直到几年前他到淮南府赴任,按惯例拜访郡守大人,在席上时只觉得郡守夫人额间一点胭脂十分别致,但碍于礼数不敢多看,过后回想,才意识到面熟之极,那眉心的胭脂分明不是点上去的,只是他也不好随意去问郡守夫人,是不是他当年遇到俊美少年。这个疑问一直闷在他的心头好多年,不敢想,不敢问,只能当做不知道。
  直到现在,收到郡守夫人写来的信,看着纸上熟悉的字迹,华顼终于确认,郡守夫人就是他当年遇到的那个俊美少年。
  念在当年的情分,他相信郡守夫人一定会照应女儿,只是这段过往却不能对方氏提起,当年郡守夫人女扮男装独身赴京,本就有违闺训,更与男子同行同住,虽然没有任何越轨之事,但到底是不能对人言之事,一旦有丝毫泄漏,她就无法做人了。
  “我与郡守大人有同僚之谊,这点小事,郡守大人不会推却的。”
  勉强想出一个理由,华顼一边说一边摆手,示意方氏不要再多言,这件事就这样定了。
  方氏只觉得气闷,同僚之谊又能深到什么地步,竟让老爷如此相信郡守夫人能照应好女儿。
  第129章 庄静论京
  “老爷,那就让我跟女儿一同进京,别人照应女儿,总不如我尽心。”
  华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让刘嬷嬷跟着去吧,她老成精明,不会让灼儿出事。这阵子我要宴请淮南府大大小小的士宦乡绅、商门大户,他们的内眷需要你来招待,你离不得。”
  如果是普通的宴请,方氏不出面,虽然有点说不过去,但谁又敢跟府尹大人计较,可眼下是华顼要求这些人拿银子出来凑足修河银,礼数上自然得要做得周全,方氏不出面就等同于瞧不起他们,这些人心里肯定不痛快,心里一不痛快,掏腰包肯定就更不痛快了,所以方氏不能走,不但不能走,还得把这些人的内眷招待得舒舒服服。
  “老爷,难道修一条河堤,真的比女儿更重要吗?”方氏低声轻泣。
  “事关万千百姓安危,夫人,你当明理。”华顼也是无奈,他又岂是不担忧女儿的,只是身为一方父母,便要视治下子民为子女,岂能为一女而置万千子女的安危而不理。
  “老爷,万一女儿在本家又有个三长两短,你让我可怎么活呀。”方氏并非不明理,只是实在是不放心女儿,更不信任本家人,母女连心啊。
  华顼神色一肃,道:“不用担心,我会写信给大族兄,警告他,如果灼儿在本家有个三长两短,哪怕是掉了一根头发,荣安堂自此就与本家分祠而立。”
  分祠而立,就相当于是跟本家一刀两断,公告天下,华氏豪族有一个嫡支,叛门而出,这个耻辱本家人是绝对不敢承受的,历来只有嫡支变旁系,哪怕是出了五服,也从来没有哪个嫡支旁系敢另外设宗祠的。华顼为了女儿,也是下了狠心,做出这个决定,给这次女儿的入京之行上一道双保险,前有庄家照应,后有分祠而立的威胁,本家人再怎么肆无忌惮,也要顾忌一下的。
  当然,华顼并不知道,分祠而立的事情,在上一世他已经做过一次,结果是荣安堂失了倚靠,在被宋家陷害以后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方氏见老爷发狠,心里一惊,再惦量出这番话的分量,终是无言。
  于是华灼入京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华顼亲自给郡守夫人去了一封信,当天韦氏就回了信,信里言道入京的日子订在八月初十,怕时间赶不及,希望华家把女儿先送到庄家,再一同上路。
  眼下已是八月初八,时间紧迫,方氏什么也没来得及交待,就安排刘嬷嬷带着华灼踏上了去郡城的路途。
  随行的人,华灼只带上了七巧和八秀,方氏怕两个小丫头照顾不好,又派了两个仆妇跟着,一个唤做马嫂,平素为人最是机敏,又有几分泼辣,方氏是怕本家的那些下人势利,要欺负到女儿头上,特地派了这么一位马辣子,另一个唤做白嫂,原是厨房的一个管事,调得一手好羹,却是方氏担心女儿进京以后水土不服,又若吃食上有不惯。
  刘嬷嬷年纪大了,身边也带了一个小丫头服侍,叫做白雪儿,正是白嫂的女儿。阿福自然也跟来了,只是刘嬷嬷也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个脑子灵光的,因此特地又把门房上的小厮常贵也带上了,这小子机灵,又能言会道,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