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伟大的传歌者 -梁茂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洛宾,我感觉到他实际上,他的歌、他的诗写得很好。他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或者说,具有“流浪诗人”的气质。他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比如说,他不太愿意停留在一个地方,他在流浪的过程中间,经常激发起他的创作的灵感。你看他最后的留着胡子,带着礼帽的形象,很像西部的这些流浪的少数民族形象,从性格上、气质上都产生了变化。但是,开始他是在兰州搜集到这些民歌,填上这个民歌呢,我们不能用叫“忠实于原作”的,现在的叫做“民族音乐学”的忠实于民间音乐的,这种原本面貌的这种来要求它。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他也是拿过来填上词,让汉族人来唱。他的服务的目标,主要是汉族人能够了解和熟悉西部民歌。
《达坂城》是他的第一首歌曲,填出来了之后,第二天就让他当时在兰州服务的一个抗战剧团就演出了。演出的时候,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非常喜欢这首作品。因此就流传起来了,因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就通过在兰州学习西部民歌,然后在甘肃的地方上宣传的时候,一路上学习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民歌。那么,填了多少东西呢?填了《达坂城》、填了《掀起你的盖头来》,搜集、整理了《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流浪之歌》、《我等你到天明》等等歌曲。这些歌曲是他1938年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确实是非常精彩的西部民歌。我们现在也听一下这首《达坂城》。
这达坂城是从乌鲁木齐以东,在吐鲁番和到乌鲁木齐之间的一个非常小的村庄。由于这首歌曲,达坂城今天成了一个全世界的人都要去旅游的地方。所以,王洛宾的纪念馆在达坂城,那儿有一个王洛宾的纪念馆。还有一个雕像,是雕着“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曲影响是非常大的。王洛宾在二十世纪80年代,达坂城授予他一个叫“荣誉村民”这么一个称号。他为达坂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是他到了兰州以后改编的第一首民歌。这一首民歌改编成功,对王洛宾的鼓舞很大。从此,就在西部扎下了根,从此就在西部开展他的音乐活动,一直到解放以后,最后是1996年逝世在西部乌鲁木齐,一辈子在西部贡献他的才能。
他除了《达坂城》之外,已经有像《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一系列的歌曲。这是他从民歌中间提炼、改编、翻译、填词,进行编配的这个作品的产生。所以,这个工作特别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开创的意义。这些歌曲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个特别的亮点。(插王洛宾改编的部分歌曲联唱)
这些歌曲都是产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些搜集的,正是他发挥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少数民族歌曲的流传,同样的歌曲,如果你歌词——汉词翻译得不好,是不容易在汉族地区进行流传的。那么,王洛宾他作为是一位音乐家,他写诗上又很有才气的一个诗人,歌词写得非常地朴实,真的具有民歌那样的味道。当然,他当时的这些歌词翻译的情况,跟我刚才讲的情况一样,都是根据几个得到的关键词来编成的。因此,他在编词的时候,他能够考虑到汉族语言的四声,跟少数民族曲调的结合的问题,节奏,音韵,他都能考虑到,是非常细致的,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打上了深深的王洛宾的印记。我觉得,如果要讲版权,这肯定是版权,这里头有创作成分,你不承认王洛宾的这个版权,是不应该的。
那么,这些精彩绝伦的西部民歌,以独特的热情、奔放、粗犷、热烈、坦率的这种音乐气质,跟汉族民歌决然不一样的,这样一种审美的特点,很快就受到了汉族人民的喜欢。同时,它有一种特殊的音阶,特殊的调式。这个音阶、调式,你看,它七声音阶的,它带有大、小调的这种风格,非常独特,以淳朴、热烈的音乐的表达,与巨大的审美的力量,为中国音乐的宝库增添了一份异彩。这是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做出来的一个贡献。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一样,很快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那么,这是大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1941年他就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被国民党抓进监狱了。他在兰州,被国民党把他当成共党嫌疑,被抓进监狱里,一呆3年。监狱就在兰州黄河南岸,他监狱的地方看得见黄河堰滩那么一个地方,在山上呆了3年,小木笼子里头呆着。从此,他开始了监狱生活。他说:“我跟监狱一辈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这个人呢?他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音乐家,他热爱音乐,所以他在监狱里头还写歌。监狱里头,他写了,它叫《来,我们排成队》、《囚人之歌》、《大豆谣》,等等,反映他的监狱里头的生活。
他的创作确实是表达他自己的心情、感受,有的时候就像日记一样,来表达他的感受。他把他的音乐当作他的一种心灵的表露的一种工具。一直到1944年3月份才放出来,才出狱。出狱之后无路可走,没地方可去。这个时候,青海的行政区长官叫马步芳,马步芳是个军阀,他很喜欢音乐。王洛宾在青海呆了几年,他很欣赏王洛宾的才能。1944年出狱了之后,他就派专人到兰州去把他接到青海去,就成了马步芳的座上客了,从此埋伏下了,王洛宾为什么在解放以后他的经历那么曲折!
我讲到这里头,他还没去过新疆呢,他只是在青海和甘肃兰州搜集民歌。但是,解放以后他得到了去新疆的机会,这是随着王震的部队去到新疆的。他是“马家军”的人,作为起义的部队被吸收到解放军里头。然后,就到了新疆。在新疆,他再次得到了深入生活,接触少数民族的生活,深入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机会。因此,他到新疆之后,再一次地展现了他对西部民歌的整理和学习的成绩。他到了那里之后,就写了、编创了《哪里来的骆驼队》。这是1949年的一首歌曲,《哪里来的骆驼队》;《克拉克什河水弯又长》,这是建国初期的;还有一首歌,叫做《黑力其汗》,这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歌舞剧,实际上也是一首吐鲁番的民歌。
这些歌曲都是王洛宾记录、整理。这个时候,他的维语也好一些了,翻译的条件也好一些了,所以记谱来讲,相对来讲,更准确,译词更讲究,非常有(特色),代表了建国初期的一个特点。
但是,王洛宾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建国初期,他由于历史的原因,就受到了审查,但是还没有大的问题。他是从1960年开始入狱的,入了新疆的第一监狱。我为了采访王洛宾的材料,我还到过这个监狱去看过。这确实是个模范监狱,非常好的一个监狱,在新疆地区,当时在王洛宾入狱的时候,关了相当多的新疆上层人士:知识分子、大学问家,所以王洛宾在那个地方。
我问他,我说:“你在监狱里头15年时间,怎么样啊?”他说:“哎呀,我这个人哪,只要有民歌的地方,我就生活得很愉快。”监狱里头有民歌,他在外头很多搜集不到的民歌,在监狱里头搜集到了。外头没有弄清楚的这些民歌流传的历史,他请教那些高级的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大知识分子,把这种民歌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监狱里头是,这个监狱还是组织得相当好的,就是每年过节,国庆、新年元旦都有活动,王洛宾也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业务骨干,你不去劳动的,你干嘛?——你去组织大家监狱里头的文艺活动,来活跃监狱文娱生活。因此,他可以不去干活,去干嘛?去搜集民歌,找这些老专家搜集民歌。在监狱里头,他还搜集、整理了不少东西。这真是一个很特殊的条件!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说,他在创作上有能力。他这个人一接触少数民族,他的人也活了,创作面貌也很不一样了。如果让他写汉族的东西,我看他不怎么样。可能有一种,他有一种少数民族特殊的气质,或者一种特殊的缘分在这里头。
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1960年他入狱了,他在1962年,新疆军区文工团因为创作的需要,又把他假释出狱了,就是你出来,到外头来写东西,给我们写东西。当然,写革命的东西了,写歌颂毛主席,写歌颂革命路线的东西了。所以,这个时期,他能够在狱外也能够进行创作,但是不能用他的名义来写。所以,他写的很多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是王洛宾写的。那么,他利用在狱外保释、假释的过程中间,写了什么东西呢?他就要立功赎罪,戴罪立功。
这个时期的作品,有《赶坝子》表演唱,有《黑眼睛》,民歌改编的。还有一首,我不知道在座的年轻的朋友们,是不是知道?有一首歌曲,叫《日夜想念毛主席》。这首歌曲是1962年的,在狱外时候写的。他就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个老汉,叫库尔班,解放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攒了一点盘缠,要骑着毛驴到北京去看毛主席。
根据骑着毛驴上北京这么一件事情,写了一首歌曲,《日夜想念毛主席》。这首歌曲同样是全国流传。只是当时我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当学生的时候,就知道这首歌,但是不知道王洛宾写的。当时王洛宾用了一个笔名,叫艾依尼丁。艾依尼丁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艾依尼丁,曲。这首歌曲,维吾尔族风格,但是是创作的,不是原曲调。他的曲调写得非常生动的:“毛主席,毛主席,日夜都在想念您。我要勤生产,来努力把盘缠来攒起。”然后,我要骑上毛驴到北京去看毛主席。我日夜想念毛主席。想念毛主席,用的叫维吾尔语,叫“撒拉姆毛主席”。最早演唱的时候,演员在舞台上就骑着一头毛驴,假地骑着毛驴的动作,在满台转,非常生动,一首歌颂领袖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就是说,他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间,他还能写出非常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作品。
1979年,王洛宾的冤案得到了正式平反。1981年恢复军籍。还让他担任乌鲁木齐部队文工团的艺术顾问。这个时候,王洛宾重新穿上军装,师级待遇,可是他已进入老年时候。但是,从此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他1996年去世,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从1986年开始,在乌鲁木齐开王洛宾作品音乐会,上海开,北京开,深圳开,广州开,一直台湾开,香港开,新加坡开,美国开他的作品音乐会。所到之处,人们都是为他的这些传奇式的遭遇而非常地同情。同时,他也是当时身体非常好,每到演出,还在台上又唱又跳,非常活跃的一个阶段,是他人生的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晚年的时期,在他那样的生活条件之下,同样地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一直到他70多岁的时候。1996年3月,他逝世于乌鲁木齐,终年83岁。所以,王洛宾为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像一朵永远散发着清香的鲜活的花,由他译配、改编、整理的众多的西部民歌,他的汉语的歌词,不但在节奏上、情绪上与原民族的曲调配合得紧密,还能够在汉语的韵律和语气上,能够唱起来朗朗上口,这是别人所难以做到的和难以替代的。
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传歌者,他的这个历史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人民的心里。(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