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章
气候大战:一个惊天大谎言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一个童话故事吗?
气温升高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因果竟然被颠倒。
一群四五流的科学家在欺骗全世界。
我来和各位谈一个惊天大阴谋。你们都看过《2012》这部电影,很恐怖是吧?你看地球碰到如此大的灾难,要靠我们中国来建几个挪亚方舟,然后解救全世界,但是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这个电影本身就是一个虚构,有时候我在想,电影可以虚构,温室气体排放、哥本哈根整个会议有没有可能也是个虚构?
一、这一切竟是弥天骗局
我虽然经常自我解嘲以娱乐读者,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我自己是个数理基础非常优秀的学者,否则也不可能在两年半的时间拿到世界顶级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博士,这点我也不需要过谦,否则就是虚伪了。我觉得我在沃顿商学院所学的最重要的治学态度就是科学的怀疑观。什么叫做科学的怀疑观?我就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作个说明。
背景提示
因为安徒生的原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又被称为童话之都。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世界气候会议。巧合的是,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始之前,美国灾难电影《2012》在全球上映。电影所描绘的世界末日情景令人不寒而栗,更多的人越发相信,人类对于环境的无节制索取将为地球带来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哥本哈根会议也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人类自我救赎的“挪亚方舟”。作为好莱坞的商业娱乐片,《2012》是想象力虚构的产物,那么,支撑哥本哈根会议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难道也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吗?
我相信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对温室气体排放提出质疑的人,很简单,我根本不信。为什么不信?因为,第一,所有的论据竟然来自英国一个我听都没有听过的大学,叫做什么东英吉利大学。我自己是教授,我对全世界大学这么熟悉,我的教授朋友遍天下,我们都没听过这个大学。这个大学做出这么多有关气候的研究,他们说人类开汽车、加汽油,在一起唱卡拉OK,甚至办个演唱会、坐个飞机,就产生二氧化碳,然后改变了气候,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开车了,不能唱歌了,也不能去夜总会了,甚至不能坐飞机了,否则气候就变暖了。真的这么恐怖吗?东英吉利大学这一批四五流的学者讲出这种结论,而且全世界相信了,但是我为什么不信呢?因为我在想,大气里边的二氧化碳的比例不过是0。03%,这是多么小的一个比例。而我们开汽车、加汽油、坐飞机、去夜总会,怎么怎么怎么,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又是这么小比例的二氧化碳当中更小得不能再小的比例了,这样就能改变气候,我们人类真的太伟大了,我们还真的是人定胜天了。
火山爆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工厂、汽车、植物、人类加起来的多得多,一个更大的二氧化碳来源是死亡的植物,例如秋天飘落的树叶、还有动物、细菌和海洋。我们就以动物和细菌为例,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我们人类只制造了微乎其微的65亿吨,简直不成比例。你有什么想法,你把细菌都杀死吗?你把动物都灭绝吗?它们才是真正制造二氧化碳的元凶。而且人类开汽车、加汽油、在一起唱卡拉OK,甚至办个演唱会、坐个飞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少得可怜了,大概三五亿吨了不起了。东英吉利大学四五流的科学家就说三五亿吨二氧化碳就能改变气候,真是太可笑了,我根本不信。读者今天读了我的书,肯定会非常震惊。
因此我坚信,这整个气候变暖的议题可能就是一个惊天大骗局,我不断在宣扬我的观点,其实很多人问我说,郎教授,你怎么不在国际上发表这些观点呢?我说我根本没时间,而且我也没有兴趣在国际上发表。不过,我们的结论公布出来之后,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研究团队把所有的资料分析出来之后的结论就是:你们所一贯相信的这一切竟然是一个惊天大骗局,就这么简单。
背景提示
2010年1月3日,刚刚拉开新年序幕的北京迎来了59年来最大降雪。北京中小学因此停课一天。大雪过去之后,北京南郊观象台监测的北京地区最低气温跌至零下16。7摄氏度,达到近40年来的最低值。而此时此刻,整个北半球正遭受到强寒流及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东北亚到俄罗斯,从西欧到北美大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强降雪和大降温。种种迹象显示,2009年至2010年的冬天将成为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极度的寒冷开始让人们怀疑,全球真的变暖了吗?所谓全球变暖的说法到底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经拍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影片叫做《不愿面对的真相》,你们看到里面最惊人的画面了吗?一只北极熊,站在一个快融化的冰块上面,无奈地看着遥远的东方,似乎在向世人控诉我们中国人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气候变暖,它都快淹死了。因此,美国政府把北极熊列为濒危的动物。我想告诉各位读者,实在不好意思,我还是不信,因此我们开始翻查证据,结果发现阿拉斯加州的州长佩林,就是共和党的前副总统候选人,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她控告美国联邦政府将北极熊列为濒危的动物,因为她说事实上,阿拉斯加的北极熊数量最近增加了一倍以上。
二、二氧化碳与气温:一对被颠倒了的因果
戈尔拍的片子显然和事实不符合,那么他怎么得出这么惊人的结论的呢?其实他的论证是基于重要而且权威的——包括北极古气候学家克拉克教授所做的——“冰芯实验”。什么叫冰芯?就是科学家拿一个铁管,在南极海底把这个管打下去,打下去几百米深,然后把土壤挖起来,铁管里面的土壤就是这几百万年来的土壤。然后,科学家把所有的不同年代的泥土里面的二氧化碳和气温全部抽出来并进行测量,总共有24万年的数据,就做成了下面一幅图。戈尔就是根据这幅图,得出了他的结论。
背景提示
由于人类真正有气温记录的历史十分短暂,依靠这样的记录是难以反映漫长地球气候历史的。因此,地球气候历史的研究学者们会通过文献分析、植物年轮、地层遗存等来提出学术观点。例如,我国学者通过对《史记》等文献研究指出,当时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在还要推向北方,因此中国汉代的气候应比现在更加温暖。而由于南极冰层是地球演变史的记录器,珍藏着古气候和古环境的信息,南极冰芯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研究最具权威性的一种方式。问题在于,真实的冰芯数据被提取并绘成图表之后,一定会得到真实的解读吗?
图6…1 24万年至今气温与CO2分布曲线图
那么请各位注意一下。图6…1中上面左边的这条线表示的是气温,而二氧化碳(CO2)是下面的一条线。你突然发现,戈尔是对的,因为当你没有受过严格的统计训练的时候,你看这个图,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两条线的走势是相同的。你看二氧化碳上升了,气温也上升了,而且二氧化碳下降了,气温也下降了。因此这二十几万年来,真正驱动气温的就是二氧化碳。戈尔就凭这一幅图和他的那个片子,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看起来很有道理是吧?但是我们就用戈尔的数据来驳斥戈尔。我用非常简单的话语指出问题的所在。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我们特别在图6…1的中间画了一个柱状体,请各位读者注意,柱状体的左边,气温在这个时刻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而柱状体的右边,也就是800年之后,二氧化碳(CO2)才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气温才是驱动力量,而不是二氧化碳。原来是气温先上升,带动二氧化碳上升,等到气温下降的800年之后,二氧化碳才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气温先到达顶点,800年之后二氧化碳再到达顶点,可见气温先到,二氧化碳晚到。因此是气温带动二氧化碳上升,而不是二氧化碳带动气温上升。
背景提示
由于二氧化碳是可溶的,所以地球上的海洋是二氧化碳最大的吸收者。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中一半都被海洋吸收,海洋因此被称作地球二氧化碳的内存。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因此,当海水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就会从水中跑到空气中。这就像啤酒、可乐在温度升高时,气体会从里面跑出来一样。那么,除了海洋理论,还有什么可以证明今天的地球并没有处在严峻的变暖威胁中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二氧化碳最大的来源是海洋。我引用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叫卡尔的教授的话来说,他是这么说的:“二氧化碳脱离大气之后,会进入海洋;也可以脱离海洋而进入大气”,他说,如果替海洋加热的话,二氧化碳就会出来,如果冷却海洋的话,二氧化碳就会进入到海里面去。而从天气变热到海洋变热,这个过程需要800年,为什么?因为海洋是非常大的一锅水,你要加热这么大一锅水,需要800年的时间。因此,当气候变暖之后,经过逐渐加热的结果,使得海洋800年之后变热,海洋变热之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完全不是戈尔所下的结论,而且刚好相反。因此,根本不是二氧化碳驱动气温,而是气温驱动二氧化碳,而这一切来源都是海洋。
我再给读者看一个很有趣的图。图6…2是公元1000年到今天整个1000年的气温图。从15世纪一直到18世纪,甚至到19世纪的400年时间,叫做小冰河时期,因为当时气候非常冷。到了17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那是最冷的时候。当欧洲进入小冰河期之后,冷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可以从泰晤士的老神父所遗留下来的很多书籍跟当时的绘画中发现,在小冰河时期的冬天,非常的艰苦,泰晤士河竟然结冰了,人们可以在泰晤士河上滑冰,甚至进行货物销售。而泰晤士河现在是不结冰的。
所以,今天世界气温的上升,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从最低点开始一直往上升,升到现在。但是,如果我们拿现在的气温和中世纪相比,你发现中世纪的气温比我们现在高得多得多。从公元11世纪一直到14世纪,气温达到了顶峰。这段期间大概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气温非常高。
中世纪的高温气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那个时候是教堂地产开发商的黄金时期。你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会去建教堂吗?是当这个国家极其富裕、无事可干的时候,人们才会去盖庙宇、建教堂。如果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每天冰天雪地,人们根本没心情的,求一顿饱餐都不容易的时候,没有心情去拜神,没有心情去建教堂。因此教堂通常都是富裕时期建造的。
图6…2 公元1000年至今的气温变化图
本来英国的北方因为太冷所以根本不产葡萄。但就像当时有一个英国诗人乔叟所描述的,在当时的温暖时期,英国北方的葡萄园也是非常的繁荣。这是一个美好富有的时期,因为全世界都很暖和。
看完图6…2之后,我突然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北极熊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我们的数据显示北极熊当时就是存在的,当气候变暖之后,这一批北极熊哥们儿在干什么呢?北极熊在那阵子,日子过得挺好。北极冰雪有没有融化,坦白讲我们不知道。不过如果现在这种低温都能造成北极冰雪融化的话,当时那种高温,北极冰雪有可能融化,但是我没有数据,不管如何,北极熊还是存活下来了。我们发现在很多地方,北极熊不是在冰上过的,以加拿大北部地区为例,北极熊常常跑到小市镇里面去翻垃圾来吃,它发现跟人过还挺好。然后人也很有意思,看到北极熊来了之后就开枪,不是打北极熊,只是开枪,北极熊怕声音嘛,你一开枪的话,北极熊就摇着它的大屁股,头仰得高高的,就跑掉了,然后下个礼拜它再来。明天,你就把你的垃圾弄好了,放在室外,北极熊吃饱了就走了,人跟北极熊相处得很好。所以,北极冰雪如果真融化的话,按照北极熊老袓先的规矩,它应该会跑到阿拉斯加、加拿大,或者是西伯利亚这些地方,和人类共同生活,这就是中世纪的情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说,最近北极熊的数量还增加了一倍,因为气候对它根本没有影响。北极熊这么几千年来,早就已经适应了气温起伏不定的自然现象。
三、当“气候门”走进我们的视野
其实我在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节目中已经提出了我对气候变暖的质疑,我做梦也没想到,我的质疑竟然还说对了。2009年11月17日,俄罗斯的黑客侵入了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档库,按照他们的说法,总共找到了上千封的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档,全部盗录下载了,然后贴在网站上面。10天之后,也就是11月27日,东英吉利大学官方发表声明说,他们确认本校服务器被入侵,承认他们的数据库被盗了,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被盗载。从这些在网上广泛传播的档当中,人们发现,在气候变暖这个议题之下,所有来往的电邮透露了一些让人感到非常震惊的现象。那就是科学家把这些原始数据做了手脚,把那些不利于气候变暖的资料销毁殆尽,因为科学家自己对气候是否变暖也表示怀疑。而现存的那些用于证明气候变暖的资料,被东英吉利大学的学者几乎全数修改了。
背景提示
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主办方特意在市中心制作了一尊北极熊冰雕,按照计划,这尊冰雕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慢慢融化,组织者希望以此提醒民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然而,在本届会议期间,这尊北极熊冰雕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焦点。反倒是会议前夕,几位顶级科学家之间的电邮往来被曝光后,一桩有可能成为“现代科学中最大丑闻”的“气候门”事件,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当天即成为热点。那么,“气候门”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这些被盗载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东英吉利大学在2007年所发表的IPCC(IPCC,也就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他们有意识地不采用1976年到2005年的大气温度测量值来作为30年气候趋势基准,而是继续使用1961年到1990年的数值为基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段期间的数据,可以更完美地证明气候在变暖。也就是说他们在操纵数据。
东英吉利大学的CRU主任琼斯教授,在给其他几位气候学家的电子邮件里面,谈到如何利用一种手法来掩饰气温是下降的事实。其实这几年气温是下降的,读者应该感觉到2010年春天冷透了,你看2010年的北方天气,你什么时候感到气温上升了呢?反而觉得气温更下降了,更像北极了,更进入冰河时期了。琼斯还建议他的同事删除那些与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有关的电邮。在另一封泄露出来的电邮,琼斯私下里承认,
“……过去10年来,气温一直很稳定,事实是我们根本就不能够明着说缺少变暖的数据,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另一封来自美国气候学家的邮件提到,科学家根本无法解释最近几年气候变暖已经减缓了,也就是这几年气候很平稳。东英吉利大学的另外一位核心专家在他的邮件里说,他会联络英国BBC广播电台的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