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商界第一线的经验-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共产党欢迎林毅夫的到来,但并非全无戒心。当他告诉当局他希望继续自己的研究,他们同意了,但附带条件是他进入北京大学,而不是党的精英所在的人民大学。他的政治背景太有问题了。对于林毅夫本人,他拒绝共产党把自己当作一个宣传工具来利用。他在台湾已经受够了。
  如果仅靠林毅夫自身的力量,他肯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机遇总是会发挥作用,当林毅夫在北京大学进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时候,人生中的大转折来了。适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到北大来做讲座,林毅夫在台湾从小培养出来的流利英文让他当上了舒尔茨的翻译。在舒尔茨的帮助下,他在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就进入了芝加哥大学进修该校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那里,他和来自台湾的太太和孩子重聚了。林毅夫获得了PhD学位,学位论文是关于中国农村改革的,毕业后在耶路大学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1987年,林毅夫携家人回到中国,这是自共产主义革命后首名从美国回到中国的经济学博士。
  回国后,林毅夫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继续研究农村改革政策,当时该中心的领导是王岐山。同时他还参与了一项旨在将中国沿海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重大研究。林毅夫得以从一个内部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政府如何制定政策,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他本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也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芝加哥大学的自由市场思想。相反,他思考并观察。他说:“我从来不信任任何理论。我总是试图去理解现实,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寻找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993年,林毅夫在北大兼职教授,当时的校长吴树青是一名传统但却思想开放的马克思经济学者,他正在寻找现代化的经济研究和教学方法。吴树青询问林毅夫的意见,他们制定了一项计划,组成一个经济学家的智囊团,附属于北京大学。但是这个团体将独立运作,避免受到大学政治和校内党组织的影响。1994年8月,林毅夫和其它几名海外归来的学者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中心的办公室位于北大地理系大楼内。
  北大所能做的全部支持就是给在中心工作的学者每个月发大约120美元的普通教授工资。其它的就要靠林毅夫了。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安排基本的生活工资,否则他就无法从美国和欧洲吸引到最优秀的中国学者。福特基金会当时在北京设有办事处,它向刚成立的经济研究中心提供了每年一万美元的捐款,用于给十二名学者发放工资,该项捐助持续了两年。虽然仍显单薄,但这些钱已经足够吸引来优秀的学者,此外这些人还承担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其它机构的研究项目来维持中心的盈亏平衡。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很快就开始参与国家的政策研究与讨论,并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由于经济政策的讨论在中国比其它政策讨论都要公开,中心在中国领导人之中建立起了很强的信心。研究中心在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中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在中心工作的研究学者本人也开始在各自行业的改革中发挥影响。周其仁,中心的学者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PhD,成为了积极鼓吹电信行业竞争的领导人物。当时的电信沙皇吴基传在读过周其仁发表在中国报章上的文章后,经常把他叫来一起讨论。最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员得以被频频邀请参加制定中国的五年计划。
  作为中心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林毅夫身负众望,在他自己的研究论文和政策建议中,他能够在经济改革的政治险滩中游刃有余。林毅夫并不谈论自己从台湾逃到中国的经历,而总是突出自己在到了中国后所取得的成就。他贴在互联网上的简历长达二十五页,其中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他所作的每次演讲,所有撰写的书籍和章节。但是也正是他作为一名创业者和全球网罗人才的能力才创办了这个研究机构。就在成立经济研究中心后,林毅夫开始四处奔走,招收海外的华裔教授和研究学者,组成了顾问委员会和学术理事会,其中糅杂了中国的最高政策制订者、中美学术领导人以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愿意提供慷慨捐助的商业大亨。
  很多回国在中心工作的教授都曾经历文化大革命,他们在青年时期就被派到农场劳动。他们对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之所以回来,只是因为林毅夫保证他们将继续扮演中国传统的学者角色,建设国家,同时恪守西方社会对治学诚信的观念。研究中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开展公正的政策研究。如果他们到中国的其它大学去,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边缘角色,人们会认为他们的背景已经受到西方社会的腐蚀。不过久而久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鲜明立场以及中心研究学者提供给国家领导人的意见也开始鼓励其它学校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很快,全中国的大学都开始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榜样成立自己的经济研究中心。突然之间,在中国的学术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学者向国家领导人提供建议的老传统本身也开始了复苏。
  BiMBA
  另一个得以复苏的传统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商业实践和管理技能的渴望。古代中国有两种学校。一种教授学生儒家理念、中国文化和历史,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另一种向工匠和商人教授基本的语文和算术知识。教授博学艺术课程的现代学校是在十九世纪由西方传教士引入的。他们在大城市成立了英语高中和大学,商人们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学习如何与西方人做生意。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有二十四家基督教会管理的大学被吸收到由苏联专家建议成立的集中的国立教育体系中;它们专注于语文、政治、数学、科学和技术,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的。
  在邓小平发动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美国和欧洲大学的管理者们很快就发现西方教育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一批批的大学管理者组队访问中国,寻找机会和合作伙伴。其中就有Ron Anton。Ron Anton是一名天主教牧师,他也是位于玛里兰的Loyola大学校长。1993年,十六家天主教商学院的院长开会计划在中国开展一项MBA教学计划,他们派Anton到中国找合作方。Anton在Loyola大学时从一名曾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的中国同事那里知道了林毅夫的研究中心。Anton和林毅夫见了两次就设计出了教学大纲,该项教学将向在北京学习的中国学生授予美国大学的MBA学位。在纽约Fordham大学的领导下,由二十六家美国天主教大学组成的团队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合作。每所大学都承诺负担一名教授到BiMBA进行每四个学期一次的教学费用。
  在林毅夫为扩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办公场所和BiMBA学员上课教室募钱的同时,商业管理领域的中国教授也纷纷从海外归来,在这个资金充裕的组织中承担教学工作。其中有杨壮,他的家庭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型。他的父母都是新华社的记者,精通英文,曾在燕京大学就读,后者是卫理公会成立的学校,其校园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所在地。杨壮小学毕业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他和其它孩子一起在北京的地下挖掘庞大的防空洞,这是毛泽东准备抵御苏联进攻的措施,杨壮对自己的工作深感厌恶。但当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之后,有大批美国人来到中国,杨壮的英语解了他的围。作为美国人的导游,杨壮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并决心出国。他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新闻学和英语,并在1982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进修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虽然他在暑假时赢得了在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新闻实习机会,杨壮觉得新闻学不如人类行为学有趣。他转学另一项硕士学位,这次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此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的PhD学位。他的PhD论文研究了一百多家日本公司的管理体系。
  1990年,杨壮在Fordham大学获得了助理商学教授职位。他的太太刘虹(音译)当时是一名律师,被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派到中国工作,杨壮随着回了国。在两年的派遣期间,杨壮担任一家中国公司的顾问,从内部深入了解到了大约五十家中国公司的组织和管理状况。两人回到纽约后,杨壮继续在Fordham大学任职。1998年BiMBA挂牌后,Fordham把杨壮派到中国,担任管理学教授以及与美国学校的协调人。
  寻找解决方案
  十二月份下旬的一天,我和杨壮在北大的一间宿舍谈了一个下午,这间宿舍是他用来思考、写作并躲避求知若渴的BiMBA学员的地方。傍晚的阳光映衬着杨壮圆润的面孔,让已知天命的他看上去至少年轻了十五岁,浑身上下散发着勃勃生机。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今天的杨壮是组织行为学的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国商业组织中的行与不行。杨壮和他的同事都坚信自己正在创造中国的未来,帮助中国公司打造管理者和管理技能。
  当杨壮加入BiMBA时,基于以往的经验,他知道来这里上课的西方教授大都没有准备好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在美国的MBA学员很进取、很聪明、精力很充沛,但是他们和中国的MBA学员根本没法比,这里有全世界最富有冲劲而又最缺乏耐性的人。无论教授工作多努力,学生总是会抱怨他们还不够努力。杨壮曾警告过那些西方教授,要准备好随时会有寻求答案的学员给他们的打电话或登门拜访,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杨壮还明白西方式的课程在中国课堂上未必全部适用,但是没人知道如何调整。调整美国的MBA课程并使之适用于中国学员,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教授们得到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中国学员一点也不在乎如何在西方做生意,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如何在中国做生意。他们觉得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这是很多西方MBA课程的基础——无关紧要。没过多久,教授们就开始编写他们自己的中国案例研究,或者在现有案例中寻找有关中国公司——或至少是亚洲公司——的案例。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授核心概念。在美国飞机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后,一些学员焚烧美元以示抗议。经济学教授卢锋利用这个例子向学生解释这些绿纸片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负债,因此他们焚烧美元,事实上是在帮助美国。
  其它像比较法律和伦理体制、跨文化谈判、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等课程的设立,一则是为了包含中国体制以及对西方体制的介绍,此外还需包括一些在中国环境下的实用技能,如会计、财务分析和行政管理。
  大部分MBA学员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在中国公司或外企中国分公司中工作的来自现实世界的经验。在中国公司工作过的学员都被彻底的灌输了中国式的管理风格,即领导是至高无上的人物,他们咆哮着发出命令,给予毁灭性的批评,同时两眼目光如炬地盯着公司利润。领导分析问题,并指示如何解决。员工只需执行命令。分散式的决策流程往往意味着最高层权力的虚弱和缺失。而曾经在西方公司里工作过的学员,他们接触过西方上司的那种和蔼而合作式的管理理念,因而更有悟性,但他们也在不同理念的冲突中感到困惑。很多学员以为商业教育就是教给他们一些快速发家致富的秘诀和窍门。2000年,BiMBA开设了一项eMBA课程,吸引了一批拥有上万员工的企业老总,这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中国商业经验和管理学术研究相结合所迈出的一大步。这些eMBA学员寻找的是比他们依本能行事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杨壮和他的BiMBA同事们依然在努力灌输管理是权变的概念,不存在所有公司都普遍适用的神奇方法。他们试图让自己的学员学会从各种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一种做法是在分析和讨论商业问题时把不同的商业主题结合在一起。教授们希望让学员领会到他们的做法并不是解释某家公司失败或成功的唯一方式。在一次练习中,杨壮问自己的学员,“你们当中有谁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公司的CEO?”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他又接着问道:“谁想成为CEO?”几乎所有人都把手举了起来。就算有再大的雄心壮志,这些勇往直前的中国经理们也不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未来。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商学院的环境中得到了改造。”杨壮说:“在中国,你仅仅靠单纯的商学院教授的技巧性知识是通不过的。中国人正在经历着智力、精神、理想和心理上的转型。”
  杨壮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文化和行为问题,他发现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中国人承担着两种身份:个人和组织人。因此,人们的行为和想法往往不一致。第二个是中国人不太区分私人的和职业的,因此权力斗争和政治往往主导了中国企业的行为。
  他把中国和美国、日本做了比较,他对后两个国家的组织行为学有很深的研究。杨壮说,在日本,员工只有一个身份,即组织人。即便是喝酒、和妓女调情这样的事也被认为是公司活动。而家庭生活被明确地区分开来。在美国,杨壮说,公司的决策基于公司利益,通过可预测的非个人化的机制做出,这样来保证所有员工之间的合作,而不考虑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
  杨壮说,在中国,表面的和谐是所有文化的核心,因此组织中的个人会表现出必要的恭顺和礼仪,接受来自上层的命令和决策。而就个体来讲,他们自己经常会有异议,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就自然会导致不遵守命令、违反规则、渎职、并破坏他们个人不同意的公司政策等情况发生。
  “我们在商学院的工作就是减少组织人和个体之间的差距。”杨壮说。“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不是很好。”
  BiMBA仍在努力降低中国商业中的个人色彩。“中国人在玩的时候工作,在工作的时候玩。”他解释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除非我们成为朋友,否则我就没法和你做生意。我没法信任你。我们必须把中国人的共同目标和感情纽带与美国人的双赢文化和职业关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切断工作中的职业化和个人色彩之间的关系。”
  商业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和中国的学者及管理者讨论中国的商业和管理问题。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法,但是谈话往往会回到一些核心的话题上。这里把它们列出来,用我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并包括了我自己的看法。
  填满的鸭子不会叫
  中国学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从一开始就要记住大约五千个汉字。接下来是数学、科学和历史,基本上都是死记,还有一些预先设置好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大学里,中国学生学习到很多各自专业方面的知识,除此无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割裂,很少有人在两门课之间进行关联,如统计学和市场学。在西方耳熟能详的科学方法——观察、假设、检验——并不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在中国,没有人教学生如何提炼自己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老师给学生现成的模式和已经被验证可行的方法。即便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