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管理七诫-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开发好人力资源,关键是立足于企业内部发掘,决不能使身边的人才闲置却常叹人才难求,浪费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去“招聘”。在用人时,应明确不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而是为了发挥人的长处。眼睛老是盯着下属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身上最闪亮的光点,没有给他们创造应有的条件,他们的潜力必然得不到发挥。
一个领导者如果只注意一个人的短处,而不是长处,同样也就只是设法去克服缺点,而不是设法使其所长变得有效,那么,他本身就是一个弱者。他的这一做法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发现人之所长,利用人之所长,这是完全合乎人之常理的。事实上所有关于“完人”、“成熟个性”的说法,都是忽视了人的最特殊的天赋秉性:竭尽所能于某项活动、某个专业、某一项成就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忽视了人的卓越性。因为人的卓越性只能表现在某一领域中,至多也只能在极少几个领域中取得成就。
一个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兴趣,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天才,即在许多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人,至今还未发现。伦纳德·达·芬奇算是多才多艺的了,但他也只在绘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如果歌德的诗没有流传下来,那我们只知道他不过在光学和哲学方面有所成就,他也就不可能在最著名的百科全书上留下大名。伟大的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因此,领导者如不能发掘人的长处,用人如果仅从人的缺点、弱点着眼,即使不能说成是对人力资源的滥用,至少可以说是对人力的错用和浪费。可见一个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个“伯乐”,应当重视和发掘下属的潜力。
□按特长任用人才
扬长避短用人方略的运用,重点在于充分扬长。虽然扬长与避短是用人过程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其中扬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方面。因为人的长处决定着他的价值,能够支配构成人的价值的其他因素。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扬长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朝着用人目的所需要的方向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1.按特长领域区别任用
主观和客观的局限性,决定了任何人只能了解、熟悉和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因此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特征。一个人不管他在知识和技能上表现得多么突出,成长得多么卓越,也只能在他所适应的领域具备特长,一旦离开他适应的领域,这些知识或技能上的特长就可能不会显示出优势,进而失去特长的意义。
用人必须根据人的特长领域性,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用的法则。用人时应该注意先要了解和弄清楚使用对象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于哪个领域,按照人的特长派用场,使工作领域与人的特长对口。工作领域和人的特长二者中,应把考虑的重点放在人的特长这一方,要因人而用,不要削足适履,人为地强求人家改变或放弃特长去勉强适应工作。
善于用人的领导,总是针对人的领域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分派合适的任务,以发挥人的特长优势。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浙东得到“四贤”,他根据他们各自术业的专攻,予以不同使用。刘基善谋,让他留在身边,参与军国大事;宋濂长于写文章,便叫他搞文化;叶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干,派他俩去治民抚镇。
拿破仑也很注意按人的特长去用人,他组成的政府,立法、财政、内政大臣都是学有专长的著名学者。按照特长领域性去用人,常常会收到最佳的用人效果。
2.按特长的变化而用
人的特长虽然只适用于一定的领域,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特长还具有转移性,可以从这一领域向另一领域发展,发展的结果往往是新领域特长超过原领域特长。这种特长转移性现象在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可以找出许多例子,如新闻记者休斯发明电炉,兽医邓洛普发明轮船,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软木塞的经销商人吉勒特发明安全刮脸刀,记账员伊斯钓发明新的照相技术等。
这些特长转移的人,往往是难得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发生特长转移是因为创造性思维活跃,敢于冲破习惯的束缚,善于进行创新活动,具有一般人所不及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现人的特长转移之后,用人者要及时调整对人的使用,要尽可能地把他们安排到适合新特长发挥的工作领域,为保护新特长的发展、促进新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把握最佳状态,用得其时
人的特长随着人年龄的变化、精力的变化有可能增长,也有可能衰退。这种特长的增长或衰退就是特长的衰变性。它的变化轨迹呈曲线,一般是开始向上增长,当增长到峰值期的时候,特长便不再增长,保持一个阶段之后,就会向下递减。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各自的特长衰变速度有快有慢,衰退期的到来有早有晚,特长峰值期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了解了人的特长的衰变性,用人就要讲究用得其时,要在人的特长上升增长阶段和峰值期予以重用,以便充分让他们的特长发挥作用,不要等进入衰退期了再用。到了那时,人的特长发展阶段和高峰保持阶段已过,再用就很难起到扬长的作用了。
4.善于开发、挖掘和培养人的特长
人的特长具有用进废退的性质,特长越是用它,越能发展,越能增进它的优势。相反,如果不用它,废置一边,那它得不到增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退化萎缩。
用人应懂得用进废退的道理,要善于在使用中开发人的特长、挖掘人的特长,促进人的特长发展。通过使用,在实践中培植人的特长,养育人的特长,开发人的特长。发现和看到人的特长而不使用,不仅是最大的人才浪费,而且也是对人才的一种可怕的压抑。
5.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个人的长处是相对其他人来说的,是通过比较才被人承认的。说某人在某方面优异、能干只是说相对地比他人表现得更好些,更突出些,并不能就此把某人的长处看作某一方面最完美、某一领域最穷尽的事物。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就说明了特长相对性的道理。
认识了人的特长的相对性之后,在挑选任用对象时领导就要坚持择优原则,做到以特长取人,谁的特长突出,谁的才干最好,谁的能力最强,就任用谁。
□活用员工的短处
人们的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许多短处之中蕴藏着长处。有的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轻易附和别人意见;有的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但他同时往往有条有理,踏实细致;有的人性格不合群,经常我行我素,但他很可能有诸多奇思妙想,富有创新精神。
因此,在用人问题上不能机械从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人的长和短,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被用人才的素质,取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者,首先在于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长处,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并着意为他们提供能够发挥才能的各种条件。
听说有这样一位领导,他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做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个企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尽其力,工厂效益倍增。
然而,假若人的短处足以抑制其长处的发挥,或与他本人工作的特殊要求尖锐冲突,那就应及时做出适当的组织调整。这也就是“避短”之意。如果反过来,弃长用短,非请张飞来运筹帷幄,非要诸葛孔明去冲锋陷阵,那么他们也只能写下平庸和失败的记录。正如古人所言:“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要善于取长补短,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专才或偏才组织成互补结构,任何人才,只有在集体中各显其长,互补其短,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通常人才类型当中,有高瞻远瞩、多谋善断、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称为指挥人才;有的善解人意、忠诚积极、埋头若干、任劳任怨,称为执行人才;有的公道正派、铁面无私、熟悉业务、联系群众,称为监督人才;还有的思想活跃、知识广博、综合分析力强、敢于坚持真理,称为参谋人才,等等。这些人,如果一个个孤立起来看,几乎都是“偏才”,但一经合理组合,各展所长,就成了“全才”。列宁说得好,“组织能使力量增加十倍。”
一般地说,人的短处属于应克服之列,不值得加以肯定,更谈不上“用”的问题。但是,人的长处与短处是相比较而言的,因而具有相对性,有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其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具体表现为质、量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在此地这项工作中表现为长处的东西,在彼地那项工作中可能表现为短处;过去认为是长处的东西,现在却认为是短处;现在的短处也可能在将来被认为是长处;同一个人身上的某种素质,某甲认为是长处,某乙却认为是短处;有些长处之中可能同时潜藏着短处;有些短处之中也可能同时包含着长处。
清代有位将军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无无用之人,聋子,可安排在左右当侍者,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可派他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瘸子,宜命令他去守护炮台,可使他坚守阵地,很难弃阵而逃;瞎子,听觉特别好,可命他战前伏在阵前听敌军的动静,担负侦察任务。杨时斋的观点固然有夸张之嫌,但确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的短处之中肯定蕴藏着可用之长处。
□巧妙利用“刺头”
在一个企业中,总有这样的人物:他们极其聪明,好动,有着鲜明的个性,不愿拘泥于形式,在奇思妙想方面有尚佳表现,而且在企业中“兴风作浪”更有一套。
你也许会称他们为企业中的最不安定分子,是企业中违反纪律,煽动狂热情绪的倡导者,他们被经理统称为“刺头”。
由于他们的一些想法太离谱,工作的不安分守己,甚至公然煽风点火使员工与你作对,你往往对他们是恨之切切,但又可惜他这块材料。
其实企业中的“刺头”与那些业余“人事秘书”相比,他们应该算作企业中的积极力量,能为人际的真正和谐创造良好的氛围。
你不妨与他们和平相处,有效利用他们个性的特点,为企业人际和谐的达成,自由创新氛围的形成发挥作用。
由于“刺头”开朗、个性好动,所以他们都有着很好的人缘,而且那天赋的“煽风点火”的本领使他很善于集结群众,如果不看其他方面,单就发动人员、组织活动而谈,他们也许比你更适合当领导。企业人际的和谐需要人们在一次次的集体合作、活动的氛围中逐渐培养而成,“刺头”似乎成了这些活动的最好组织者。
你应该给他们充分施展“个人能力”的空间,把他们从不习惯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帮助你策划企业的集体活动,并且委之以大权,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
“刺头”的奇思妙想有时看起来是太离谱,但这种创新的精神应当值得你大力提倡。
企业的活力,需要每个成员的创造性的活动,“刺头”在这里可算是“无冕的急先锋了”。他们为企业引入了活跃的思维空气与自由论谈的绝妙气氛,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你千万别与“刺头”对立起来,聪明的经理会因势利导让他们在企业中上窜下跳,充当活跃气氛的角色。
“刺头”是绝不会拘泥于形式的。这也许正是你所担心的,这就意味着企业中的纪律、本本、框框、杠杠对他们毫无作用,企业会不会因为他们而乱成一团糟?
其实这正是你的多虑,也正是你把员工没有当成成年人的具体表现。
公司企业中的那些条框恐怕连你自己都很少过目吧。或许你至今都不记得总则的第一个字,随着企业的发展,你也许会注意到那些条框最终是流于形式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还限制了人们创造才能的发挥。“刺头”的出现,正是为企业破除旧有观念,建立新秩序配备了人选,你只要合理利用他们的长处,企业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呈现出一个自由、开放、和谐、团结的良好气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人们在用人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准则:对所用的人,要给予充分信任。信任,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对人才的极大褒奖和安慰。它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用人不能三心二意,如果用人多疑,则“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有人向唐太宗告发魏征结党营私,太宗就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几天后,魏征朝见太宗时说,您应当知道,国家的命运与你我是联系在一起的,您把相位交给我,是相信我会诚心诚意地治国,如果我们之间心存疑忌,那么,我们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太宗醒悟,承认了错误。魏征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相互信任,才能使国家得到大治。管仲为齐桓公治理齐国以成霸业,就在于用而有信。
用人,信任人,就可以使被用人者与用人者把心思和力量共聚于一个焦点,共同创造伟业,取得胜利和成功,这种事例在我国不胜枚举。
楚汉战争中,陈平在项羽手下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还险遭不测。陈平归汉后,他受到了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周勃、灌婴等人曾在刘邦面前诋毁陈平,说陈平是反叛的乱臣。刘邦听后,询问陈平为何先后离开魏王和霸王而投奔自己。陈平说,项羽用人而不信任人,他所选用的人,不是项氏家族就是妻室家人,你即使是奇才,他也会怀疑你。我听说汉王善于用人,所以才来投奔。刘邦听后,遂向陈平道歉,并给予丰厚的赏赐,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的将领。西汉的建立,陈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治国的奇才。正是因为刘邦充分信任人才,并用人不疑,才得人得天下;项羽为人猜忌多疑,便失人失天下。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我们的企业领导对于下属,既想利用他的才能,又对他放不下心,总认为人家与你离心离德,这是领导者用人之大忌。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前领导松下幸之助说过:“用人的关键在于信赖,如果对同僚处处设防、半信半疑,则将会阻碍事业的发展。”他认为,要得心应手地用人,就必须信任到底,委以全权。
用人不疑,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要真正做到,确实很难,但并非无章可循。
1.要对所用的成员以诚相见
对于人才一旦委以重任,就要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形成上下“协力同心”的大好局面,才能使得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