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弗里德曼文萃-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现资本收益。当人们将收入拿到手中,这些收入将超过生产性资源的价值。消费将与这些生产性资源的价值相等,所以,企业的净投资为零,然而财富持有者可以在任何合意的比率下进行储蓄。在一固定的名义货币数量下,总是存在着一种价格下降比率,其下降比率是如此之大,足以使充分就业条件之下生产企业投资的愿望与财富特有者储蓄的愿望协调起来,而不论二者是多么地顽固。
这一答案没有包含在我们的图形之中,这是因为其所基于的假设与这样一种观点相矛盾:零利率下,存在着一种具有有限的、合意的财富水平的财富供给曲线。
固15·17表明了:可以对庇古理论加以扩展,从而使其将一变动的名义货币数量及一相应变动的价格水平包括进来。它所描绘的、一种正的价格增长率下的永久性情形,与一种与价格增长率相等的货币增长率相对应。在这一价格与货币增长率下,在每一时点上都存在着一种价格水平及实际利率水平,它们将同时地使可得的名义货币数量与名义需求数量相等,使生产企业愿意为之付出利息的财富数量与最终的财富所有者愿意以享有利息的形式而持有的财富数量相等。
最后,取决于价格变动率而不是价格水平的这一意义更为深远的理论也可以加以扩展,从而将一变动的货币数量包括进来。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财富的持有者顽固地坚持多储蓄,从而超过了生产企业所希望投资的数量,那么,价格的下降必须足够地快于货币数量的下降。从而使财富特有者通过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的增加而实现他们的目标。
对凯恩斯的主张的这一庇古式回答及这一意义更为深远的回答在理论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分析中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的错误。但我还要补充一点:在我看来,这两种问答都不能与在实际经济生活所经历的这种经济波动中具有实证意义的那些影响相一致。
对包含一切的资本概念的最后说明
永久状态下的均衡这一概念,在几个世纪以来业已习惯了经济增长的这样一个世界中有着很大的非现实性。所以。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分析中的永久状态特征来自于下述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几乎只对一种生产性劳务资源加以考虑;二是我们隐含地假定其它生产性劳务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本)在数量上是固定的。只是相对于这一固定的数量来说,均衡才是永久的。
如果其它资源的数量增长了,那么,与一个不完全约资本概念相对应的、我们所画出的这些曲线将向右移动,从而,这一永久状态之均衡将变成一种变动之均衡。正如许多所谓的增长模型中的情况一样。
更为根本地,如果我们将其它资源的数量视为相对于经济考虑而改变(通过比市场买卖更为间接的方式),那么,我们可以转到一个包含一切的资本概念上来,正如我们曾在图15.9中做过的那样。这将有利于导出这一包含一切的资本概念的含义,从而通过利率与财富的形式来表达图15·9中的S=0,I=0曲线,而不是象过去那样通过年购买数量及收入之流的数量来表述。图15·18在一扩展性经济中做到了这一点。
应该说明的是:图15.18中的资本供给曲线还包括纵轴上r2以下的部分;而资本需求曲线还包括纵轴上r2 以上的部分。在任一高于r1的(实际)利率水平上,都不存在对该社会将愿意以所有的形式而积累的财富数量的限制,尽管在每一时点上都毫无疑问地存在着对他们将愿意多快地积累起这一财富数量的限制.在任一低于r2的(实际)利率水平上,都不存在着值得为之付出利息的生产性劳务资源数量的限制,尽管毫无疑问他存在着对值得多快地生产出额外资源的限制。在这一含义上,r1值则被称为内部贴现率或时间偏好;r2值则被称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任何东西要求内部贴现率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对于所有的财富水平来说数值不变(如同图15·18中所描绘的这种特殊情况一样),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在较大的资本数量下这些数值将较高或较低这一问题上不存在任何假定。只要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内部贴现率,那么经济就会增长。
如果r2小于r1,那么经济将衰退,且对于这样一种经济我们也可以作出类似的描述。
《弗里德曼文萃》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16。 货币数量理论的重新表述
货币数量论是使人们想起一个一般性方法的称谓,而不是一个定义完整的理论的象征。这一方法的准确内含,从对“流通速度”这一定义所作的各种限定、变化到货币数量(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加以定义的)与价格水平(也是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加以定义的)之间所谓的刚性且不变的比率。不论这一方法的精确含义是什么,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1929年危机及接踵而来的大萧条之后,这个一般性的方法名声扫地,直到最近才开始缓慢地恢复其学术地位。
现在这篇文章部分地代表了这一复生趋势,同时,又部分地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传统的继续。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芝加哥是为数极少的几个仍将数量理论作为其口头讲授的中心的、充满活力内容的学术中心之一,在那里,学生们继续研究货币理论,并继续撰写关于货币问题的文章。保持了这—作用的数量理论,与新收入…支出理论的拥护者时常所作的那种没落的、僵死的描述截然不同——公正一点来说,通过对数量理论关于政策问题的许多文章的研究,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判断:这样一种描述完全是由数量理论家自己造成的。在芝加哥,亨利:西蒙斯与劳埃德·明茨直接地(弗兰克。奈特与雅各布·瓦伊纳在某种程度上)教授并发展了一种更为细微、更为相关的理论;在这一理论之中,数量理论与一般性价格理论联系起来并结为一体,从而成为一种对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加以阐述,并对有关的政策加以引导的灵活的、敏感的工具。
就我所知,尽管我们可以从西蒙斯及明茨的著作的字里行间读出许多东西,但却不存在对这一起源于芝加哥的理论的系统阐述.而这对于该理论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芝加哥传统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一种不可改变的正统观念,而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理论方法:坚持认为货币是至关重要的——即坚持认为,如果忽略了货币方面的变动及其影响,如果不对人们为什么愿意持有存在的名义货币的某一特定数量加以解释的话,那么,对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所作的任何解释都将失之偏颇。
这一简介的目的并不是要将芝加哥传统的一种权威性理论奉为神明(或者应该说是加以否决)。甚至于连假定某人会这样做本身都是与这一传统不相符合的。这一简介的真正目的在于创立一种特殊的数量理论“模型”,意在体现这一口头教义的风格所在——正是这一口头教义孕育了本书中其余的各篇论文。为了与这一目的相一致,我不打算面面俱到,并对每一论断加以详细地证明。
1.数量理论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它不是一种产出理论、货币收入理论或价格水平理论。关于这些变量的任何表述,都需要将数量理论与对货币供给状况的某些限定(也许还要包括对其它变量所作的限定)结合起来才得以进行。
2.对于经济中最终的财富所有者来说,货币是一种资产,是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货币是一种资本商品,是生产性服务的一个来源,这些生产性服务与其它生产性服务结合起来共同生产出企业所出售的产品。所以,货币需求理论是资本理论中的一个特殊议题,从而,它具有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特质:它连结了资本市场的两端,一是资本的供给(下面的第3点到第8点),一是资本的需求(第9点到第12点)。
3.对社会上最终的财富所有者的货币需求所作的分析,可以做到与对消费服务的需求所作的分析在形式上相一致。同通常的消费者袂策理论一样,对货币(或任何其它的特定资产)的需求,取决于3种主要因素;(a)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总财富——这相当于预算限制。(b)这种形式的财富与其它形式的财富的价格及收益情况。及(C)财富所有者的兴趣与偏好.人们在对某一消费服务需求所作的分析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决定了对(b与(C)中存在的不断变化的替代率加以考虑的必要性,及以财它一词来定义预算限制的必要性。
4.从最广泛、最一般的观点来看,总财富应包括“收入”或可消费服务的所有源泉。一种这样的源泉就是人类的生产能力与此相对应,这也是财富借以持有的形式之一。从这一点上看,利率反映了财富这一存量与收入这一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如果以Y代表收入的总流量。且以r代表利率的话,那么一总财富则为:
W=Y/r (1)
在这一最广泛的意义上,收入不应该等同于通常测得的收入。因为不需要对维持原有的人类生产能力的支出加以扣除,所以,后一种意义上的收入通常是相对于人类而有的“总”收入流;而且,它将受到暂时性因素的影响,这些暂时性因素使得它远远地脱离了(虽然程度上略有变化)可以无限地得到保持的稳定的劳务消费水平这一理论概念。
5。财富可以以各种方式而持有,而且财富的最终所有者被认为是将在各种形式间分配他的财富(3中的第 a点),从而在影响到将财富的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的各种限制条件下(3中的第b点),使“效用”最大化(3中的第c点)。通常,这意味着他将追求这样一种财富分配:这种分配比例使得他以一种财富形式替换另一种财富形式的比率等同于他所希望的比率。但是,由于不仅需要对存量加以考虑,还需要对流量加以考虑,所以,这个一般性的主张在目前所讨论的情况中具有某些特殊之点。我们可以假定所有的财富(以人类生产能力形式存在的财富除外),都可以按照问题所涉及的那一时点上的各种价格,以货币单位的形式加以表示。那么,一种财富形式与另一种财富形式之间的替换比率则简化为 1美元的价值替换1美元的价值,而不必考虑所替换的具体形式。但是,很明显,因为以一种财富持有形式替代另一种财富持有形式这其中涉及了收入之流的构成上的变化,而正是这些差别决定了某一特定的财富结构的“效用”,所以,刚才那种描述是不完善的。所以,为了对某个人可得的财富形式的各种组合加以全面地描述,我们不仅需要对这些形式的市场价格加以考虑(道可以简单地通过用价值1美元的货币单位来表承这些财富形式的办法而做到,但人力财富除外),而且需要对它们所取得的收入之流的形式及大小加以考虑。
对下列5种财富借以持有的不同形式加以分析就足以找出上述考虑所提出的关键问题:(i)货币(M),指在名义价值一定的债务支付中通常得到接受的要求权或商品单位;(ii)债券(B),指对以固定的名义单位表示的长期的支付之流的要求权;(iii)股票(E)指对企业利润的某一业已确定的比例的要求机;(iv)非人力实物商品(G);及(V)人力资本(H)。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项的所得。
(i)货币可以取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所得,例如,活期存款所得到的利息。然而,如果我们假定货币的收益完全是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的,即以通常的便利性、安全性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么问题将会大大简化,而且不会对概括性带来本质上的损害。很明显,每一单位名义货币所取得的这种收益(以‘实际”形式表示)的大小,取决于与每一货币单位相对应的商品的数量,或者说取决于一般价格水平,我们可以用符号P 来表示。既然我们已经决定以1美元的价值作为上述每一种财富形式的衡量单位,而且这对于其它的财富形式也将完全适用,所以,P是一个影响每一种形式的“实际”所得的变量。
(ii)如果我们将”标准”债券视为对某一名义常量的永久性收入之流的要求权,那么,这种债券的持有者的所得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他所得到的年度总额——即“息票”;二是在一定时期内该项债券价格的任何变动,当然,这后一种收益既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如果该项债券的价格被预期为保持不变的话,那么,一美元价值的债券每年将得到的收益为rb,这里的rb是“息票”总额与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之比,所以,1/rb 是保证每年支付一美元的某种债券的价格。我们将把rb称为市场债券利息率。如果债券的价格被预期为将要发生变动,那么,则不能这么简单地计算债券收益,原因在于必须对以债券的升值或贬值形式表现出来的那部分收益加以考虑,而且,这时的债券收益不能象rb 那样直接地从市场价格中加以计算(至少在“标准”债劵是唯一的实进债券的情况下是这样)。
从而,在时间t=0时,一美元所购买到的名义收入之流由下列因素构成:
(2)
这里t代表时间。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用该函数在时间t=0上的数值来近似地表示这一函数,即:
(3)
这一总和与我们已经介绍过的P一道,定义了由持有一美元的以债券形式表示的财富所带来的实际所得。
(iii)与我们对债券的作法相类似。我们可以将股票的“标准”单位视为对某种“实际”常量的永久性收入之流的要求权,即将其视为具有规定价格定期按比例作出上下调整条款的一种标准债券,从而它保证了一个在名义单位上与一常数乘一价格指数相等的永久性收入之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将这一价格指数视为与(i)中介绍的价格指数P相同。从而,该股票持有者的名义收益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三种形式;在不存在P的任何变动的情况下,他每年将得到的名义常量;为将P的变化考虑进来而对这一名义常量所作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时期内股票的名义价格方面的任何变动,当然,这一变动可能或来自于利率的变动。或来自于价格水平的变动。让re 代表股票上的市场利率(定义与rb相类似),也就是说,让re代表任一时点上的“息票”总额(前面公式中的头两项)与该股票的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的话,1/re就是保证每年支付一美元的股票的价格,加果价格水平将按照P(t)而变动的话,那么1/re 就是保证每年支付
的股票的价格。如果对re(t)的定义也类似的话,那么,在时间i=O时售价为1/re(0)的股票在时间t点上的价格将为:
这里,价格之比被要求对价格水平的任何变动作出调整。从而,在时间t=O时由一美元所购买到的名义收入之流将由下列因素构成:
(4)
同样,我们可以用该函数在时间t=0上的数值来对该函数加以近似:即,
(5)
这一总和与已经介绍过的P一道定义了以股票形式持有一美元财富所带来的“实际”收益。
(iv)由最终的财富所有者所持有的实物商品与股票相似,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