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卿本风流(1-259) 林家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自是知道他是个大丈夫。

    冯宛嘴角一扬,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轻声道:“便是他么?”

    曾老叔一看,连声道:“是,是,正是他。”

    站在胡同里面的,是一个轩昂的青年。这青年约摸二十一二岁,一张长方脸型,双眼炯炯有神。

    他五官轮廓分明,长很非常俊朗,这是一种与时下流行的白皙不同的俊朗。棕色的皮肤,修长有力的四肢,锐利的眼神,还有一头乌黑的,随风飘扬的长发。如果他的腰间再佩一把剑,冯宛便相信,汉朝时那名闻天下的大侠郭解,说不定便是眼前这模样。

    说也奇怪,明明这么凛然轩昂的一个丈夫,他看向冯宛两人的眼神,却透着一种温柔和宽容。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宽厚,可以让人下意识地放松。

    看到冯宛,青年大步走来。

    他步伐甚大,每一步都刚健有力。走到两人面前,青年一礼,朝曾老叔唤道:“叔。”然后转向冯宛,道:“谢夫人信我。”

    他是真的在感谢。不管哪个时代,能这么无条件地相信另一个人的人品,本身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赞美。

    所以,青年再抬头时,看向冯宛的眼神中便有着亲近和随意。

    冯宛也在看向他。四目相对,她摘下自己的纱帽,一双美丽神秘的眸子中,满满都是笑意和敬意。

    那真的是敬意,这样一个官员的夫人,对他这样的草莽小民,尊敬无比。

    青年曾秀先是一怔,转眼他微笑起来。

    看着他的微笑,冯宛也是嫣然一笑。这一瞬时,两人竟都有了一种莫逆于心的欢乐。

    曾秀露着雪白的牙齿一笑,吟道:“有白发犹新,倾盖如故,原来古人说的是真的。”

    他退后一步,再次朝她深深一揖,朗声道:“夫人有事尽管吩咐。”

    冯宛微笑道:“还真有事。”她轻声道:“那宅子你就住进去吧。”抿唇含笑,她说道:“不过你的那些朋友,非知己便不用带回去。”

    她的口吻亲近而随便,而且带着一种姐姐对弟弟说话的味道。看了看她的模样,高大轩昂的曾秀不由郁闷起来。

    冯宛说完这话后,看着日头,道:“趁还有点时间,我们去看看那宅子。”

    “是。”

    一边走,曾秀还是忍不住问道:“夫人因何信我?”

    冯宛微笑着,理论所当然地说道:“自是听闻君是大丈夫。”

    曾秀皱了皱眉,好一会,他苦笑道:“我的大名,似乎没有传得那么远。”

    冯宛格格一笑,她挑眉道:“谁说的?传得不远,我怎会知道?”

    她爬上马车,曾秀则跳到曾老叔的旁边坐下。

    马车格支格支行走中,曾秀突然说道:“不过一刻钟,便听到夫人叹息数次。莫非夫人有心事?”

    冯宛一怔。

    听不到她地回答,曾秀回过头来。就在对上他双眼的那一刻,一直微笑的冯宛,突然泪水盈眶。

    她迅速地转过头去。

    把纱帽再戴下一点,让它完全挡住自己的面容。这时,曾秀递过来一块手帕,温柔低语,“别伤心了。”他有点无措。

    冯宛拿过手帕,轻轻擦拭着,一直没有再吭声。

    一个时辰后,马车驶入了一处院落。这院落面积很大,不过杂草林立显得破旧。从那脱落的青苔下的石砝,还有破损的围墙可以看出,这院落已建了很多年。

    曾老叔跳下马车,一连把缰绳系紧,一边嘀咕道:“夫人,这房子太旧了,光是整理修饰便要花不少财物,也怪不得那姓张的这般便宜出售。”

    冯宛点了点头。这时,曾秀已大步走在前面,替他们开路。

    转过几圈后,冯宛来到院落的天井处。

    这里,生长着一棵大樟树。樟树下,还有一口枯干的井。与外面一样,这里也是杂草丛生。

    望着樟树的背后,靠近围墙处的一堆杂草,冯宛的双眸亮了亮。

    很快的,她收回视线,微笑道:“老叔,先歇歇。”

    “是。”

    两人刚坐下,曾秀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叔,夫人,此地并无蛇虫狐狸等不洁之物。”顿一顿,他又说道:“我还有事,先告退了。”

    冯宛应了一声,听着曾秀的脚步声远去。

    好一会,她朝着那围墙处的杂草一指,压低声音说道:“老叔,把那里挖开!”

    这一次,曾老叔没有犹豫,他应道:“是。”从马车中拿起一把铁锄,曾老头在经过冯宛时,忍不住兴奋的,小心地问道:“女郎,你是得了异人之术吧?”

    问到这里,他又连忙说道:“女郎放心,老奴便是死,也不会把你的异状跟任何人说起。”他又说道:“便是秀儿也不说。”

    冯宛自是信他。她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是,梦中得术。”

    曾老叔激动起来,他大步走到那杂草堆里,用力的锄了起来。

    直直锄了半个时辰,泥土已堆了老高,下面除了瓦片石头便是什么也没有。曾老叔朝冯宛看了一眼,见她神色不动,便继续挖了起来。

    不一会,只听得锄头下,“叮——”的一声脆响传来。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兵书



    曾老叔一愣,马上反应过来。他扔下锄头,双手扒弄起泥土来。

    不一会,他压着声音低叫道:“夫人,是个瓦罐,”扒拉一阵,他激动得沙哑地叫道:“不对,是三个。”

    冯宛应了一声,走到他身后。

    曾老叔这时又拿起了锄头,把瓦罐旁边的泥土小心地挑去后,他弯下腰,把它们抱了出来。

    这三个瓦罐都不大,上面用牛皮紧紧封住。

    “打开。”

    “是。”

    曾老叔把掀开一个瓦罐的牛皮,伸头一瞅,嘀咕道:“没东西?”他拿起来摇了摇,道:“有东西。”
 
    伸手一掏,拿出一卷帛书来。

    他把帛书交给冯宛,转向第二个瓦罐。

    帛书一到手,冯宛的心便漏跳了一拍,是它!

    这帛书上,写着周氏兵法四个字。果然是汉统帅周亚夫亲手所著的兵书!

    汉灭之后,中原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当中,到了现在,晋朝那些大贵族手中,还藏有不少珍贵的古籍,可是,大量有价值的古籍,已淹没有历史尘埃中。

    也因为贵族们控制着古籍,寒微之士能识字已是很了不起,至于接受知识,那已是故事。所以在晋地,有不少怀有志向的寒微之士,便是卖身为奴,也要获得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

    这样,便是他们没有出息,说不定他们的后辈,还有可能一跃而出寒门。

    在这种情况下,兵法的珍贵,实是无与伦比。身逢乱世,朝不保夕,多少有志男儿渴望得到一纸兵书,渴望能沙场博富贵,一跃而为万户侯!

    便如卫子扬,前一世,他便是得到这本周氏兵法而得已纵横的。

    把帛书收入袖中时,曾老叔颤声道:“金子?”

    冯宛低头看去。

    另一个瓦罐也打开了,里面金灿灿的一片,却是实实一瓦罐的金叶子。

    曾老叔说出两个字后,连忙把牛皮重新蒙上,把那瓦罐推给了冯宛。

    第三个瓦罐依然是金叶子。

    冯宛见曾老叔激动得手直颤,吩咐道:“没人的,倒出来数数看。”

    “是。”

    两瓦罐的金叶子,直是摆了一地,曾老叔颤声说道:“女郎,共二百片。”顿了顿,他压抑激动地说道:“便是在晋地,这些也可购得良田三五百吧?”

    冯宛恩了一声,道:“把它们埋回去。”

   “啊?是。”

   “老叔,你留下五十片,给曾秀保管,以备急用。”

   “是。”

    曾老叔是个稳当人,他把瓦罐重新埋好后,小心地把坑填好,然后从旁边搬来一大堆柴草盖在上面。想来,等柴草朽烂后,这坑上已再次长满了草。

    做完这些后,他在冯宛的吩咐下拂去身上的泥土,然后驱车出了院落。

    一直到了街道,曾老叔还在频频回望。他咧嘴笑道:“女郎,我们可以把这院子修葺一新的。”

    有了钱帛,他也有了底气。

    冯宛回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低声道:“这些不急。”

    走了一阵,曾老叔问道:“女郎,我们往哪?”

   “回去吧。”

   “是。”

    回到府中,冯宛挥退弗儿,拿过一卷空白帛纸,抄起周氏兵书来。

    她的字体娟秀端正,显然是下过苦功的。光是这一手字,在这蛮夷之地也是很引人注目的。

    足足抄了三天,冯宛把帛书上的东西一抄而尽后,把原来的帛书交给曾老叔,要他在那樟树下埋好后,冯宛出了房门。

    这一次,给她当驭夫的,是赵俊的人。

    马车直往最热闹的街道中驶去,那驭夫好奇地问道:“夫人,这是去哪里?”

    冯宛轻声道:“去找卫子扬。”

    那驭夫闻言,咧嘴一笑,开心地说道:“就知道夫人会出手。夫人你不知道,这几天郎主处处碰壁,已愁得饭都吃不下了。”

    他等着冯宛心痛。

    冯宛却是轻轻地恩了一声。声音很低,驭夫听不出她有没有着急。

    不一会,马车便来到了卫子扬的府第。府第不大,紧邻五殿下,仿佛是他削了一角,重新盖上围墙腾给卫子扬的。那围墙还新得很,上面的泥土都没干。

    冯宛跳下马车,径直向府门走去。在门房上前时,她福了福,清声道:“元城故友,奉令前来相见。”

    奉令?那门户连忙退后,恭敬地说道:“请。”

    冯宛点头,对那驭夫说道:“侯着吧。”

    她跨入了大门。

    刚刚步入庭院,她便听到一阵吆喝声传来。吆喝声中,一个仆人大声赞道:“郎主箭术无双!”

    “什么箭术无双?不过是匹夫之力。”冷漠动听的声音,正是卫子扬的。

    冯宛脚步一转,顺声走去。

    穿过一地枯落的桃花,她的身影刚刚出现,卫子扬便低沉地喝道:“谁?”

    冯宛止住,她清声说道:“元城故友,前来求见。”

    声音一落,卫子扬便大步走来。

    此刻阳光灿烂,这个凤眼流波,绝世无双的美男子走在桃树下,饶是花已凋零,却依然让人感觉到春光华灿。

    一看到冯宛,卫子扬便斜眼瞟来,他冷笑道:“夫人好手段!我明明吩咐过,任何人来了也不许入内的。”

    冯宛听到他的嘲讽,依然浅浅而笑。

    他大步走到了她面前。

    一直冲到离她只有半臂远,卫子扬猛然止步。他手一伸,嗖地扣住了她的手臂。

    明明是强而有力,如虎狼一样的攻击之势,一握住她的手,他却温柔地抚摸起来。

    低下头,他邪魅的双眸中血光流动,媚意无尽,“夫人如此迫不及待,莫非已想好了做我的侍妾?”

    声音低而靡,荡人心神。

    说真的,卫子扬这个少年长得太美,他这般凑近她,这般说着话,冯宛那铁石一般的心,这时也猛然跳动起来。

    很快的,她便让心恢复了平静。

    抬起头,她看着他,看着他。几乎是突然的,她悠然一笑。

    这一笑,极美,这一瞬间卫子扬甚至觉得,她的眼眸有一种吸人魂魄的力量。

    在他看得呆了时,冯宛凑近他,她的唇贴着他的脸,低低的,轻轻地说道:“知君怪我。今日前来,却是助君一臂。”

     话音一落,她退后半步,朝着卫子扬深深一揖,冯宛清声说道:“主公,臣妇有宝,愿奉于主公。”

    她从袖中掏出那帛书,恭敬递上。

    卫子扬盯了她一眼,伸手接过。

    才翻了一下,他绝美的脸便给惊住了。

    紧紧地捏着那帛书,他的声音变得沙哑,“你有何求?”

    冯宛依然如个男人一样一揖不起,她恭声道:“民妇只想求得主公的庇护?”

    “庇护?”卫子扬冷冷笑道:“那你夫主呢?”

    冯宛清声道:“他自有机缘,与民妇无干。”

    “好一个与你无干。”卫子扬右手一伸,带着冯宛重重一扯,把她搂在怀中,他低下头,那双总是邪媚的眸子少有的认真起来,“你这妇人很有意思,说真的,你可愿意做我妾侍?”

    他还需顾及五殿下,所以给她的身份还是妾侍。  


 
第24章 不能

 

     听出了卫子扬话中的认真,冯宛却只是低眉敛目,轻声说道:“阿宛不能。”

    “哦,舍不得你那夫主?”卫子扬哧地一声冷笑,挑眉道:“也舍不得你这夫人之位?”

    他伸手挑起冯宛的下巴,盯着她,他艳媚的眸光既冷又厉,“冯氏阿宛,你相不相信,为我之妾,远胜为他之妻!”

    这语气何等张扬,何等自信!

    他在直直地盯着冯宛,目光不放过她的任何一点表情变化。

    冯宛敛眉,她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绝对不能让眼前的男子以为,自己看轻他,或者,对他不是那么的相信。

    她低着头,长长的睫毛颤抖着,好一会才艰涩地说道:“他是我夫。”

    这才是最合情合理的解释。

    卫子扬冷哼一声,他松开她的下巴,“愚不可及!”

    也不知他这话,骂的是冯宛还是赵俊?

    冯宛只是低眉敛目着。

    卫子扬不再看向她,他掏出那卷帛书,又细细地看了一阵,突然说道:“这是你手抄的?”

    “是。”

    卫子扬迟疑起来,他望着她,慢慢问道:“周亚夫是你什么人?”

    周亚夫那是汉朝一等一的名将,了不起的统帅,眼前这个妇人,便不是他的后人,便只是与他沾亲带故,那也是出自名门。

    出自中原名门大户的女郎,怪不得举止这般雍容自持了。

    在卫子扬寻思时,冯宛没有回答,她只是低着头,安静地任由卫子扬打量着。

    她就是要让眼前的男子以为,自己还有留手,此刻拿出的是兵书,也许下一次,她拿出的是治国之策。

    她什么都没有,没有出色的祖宗,没有背景,没有可靠的父兄。这乱世纷纷,她一个弱女子四顾无亲。她想,如果要得到别人的看重,她必须要让人以为,她是有所凭仗的,她是有用的。

    这种有用也许只是对方的猜测,可在兵凶战危时,至少可以让人不轻易的牺牲她,把她当成弃子。

    见卫子扬盯着自己沉思不已,冯宛福了福,清声道:“主公,妾告退了。”说罢,她转身就走。

    刚刚走出两步,卫子扬唤道:“且慢。”

    他走到她身后,盯着她悄立风中,婉约娉婷的身影,和后颈的那一抹白腻,他突然的,朝她深深一揖。

    冯宛没有回头。

    她轻步向前走去,直到她走出良久,她的身后,卫子扬还是一揖不起。

    冯宛走出院落,跨上马车,吩咐道:“回去吧。”

    “是。”

    坐在马车中,冯宛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她闭上眼睛,靠着塌,暗暗地记忆起周氏兵法上所写的内容来。

    她上一世也称聪慧,可没有接触过军事,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想来,在这样的乱世,多懂一些总是没错的。

    马车走在街道上,几乎是每过二刻钟,便有一队贵介子弟横冲直撞而来。不管是冯宛还是路边的摊贩,都急急地避开,缩在角落,等着他们过去。有避之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